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材种出材量表是按林分径级结构规律反映不同直径、树高的单株立木可能生产出的各类材种及其材积的数量。多用于林分工艺成熟的估算及林分各材种出材量的估测,是森林经营,特别是工业用材林的定向培育的基础数表,该表加上木材价格,还可估算立木产值,为经济管理提供依据。为此,我们利用了林口、穆棱、桦南、苇河、海林、双丰、通北、绥棱、南岔、大海  相似文献   

2.
红松人工林不同间伐强度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不同间伐强度红松人工林的林分生长状况,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以及林下土壤的养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极强度间伐、强度间伐能有效提高林分直径生长量,增加大径材的出材量,缩短培育大径材的时间,及早达到木材采伐标准。但间伐强度过大影响整个林分的蓄积量。强度间伐有效提高林下植被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植被状况良好。极强度间伐区土壤的养分状况最好,维持较高的土壤肥力。间伐有利于红松人工林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林分的直径分布是林分结构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天然林或人工林内,林木个体大小的数量分布能反映出林分的生长状况和林木之间的竞争关系,在林分整个自然生长过程中,直径分布将遵从一定的规律而变化。从经营利用的角度来看,林分直径分布不但可以直接检验营林措施的效果,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直接反映林分的木材利用价值。在实践上,常用林木株数按径阶分布曲线的偏态类型,来了解林分内林木间对营养空间的竞争程度和分析林分结构变化的动  相似文献   

4.
《林业资源管理》2019,(5):89-94
用材林经营的目标是生产木材,尤其是大径材高品质的木材。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林分结构,可以有效促进林木生长,生产出大径级木材,满足对高品质、大径材材种的需求,达到森林经营的目标。科学有效的林分作业法是调整林分结构的具体措施。利用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林样地数据,分析林分垂直结构特征,论述森林发展类型框架、作业法设计的机理以及包括全周期经营的技术要素等,并提出以林分垂直结构为导向的红松-大径材作业法的设计方法。旨在为阔叶红松林大径材培育提供现实途径,为森林经营作业法设计提供示范参考。  相似文献   

5.
速丰桉林分群体各材种出材量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桉树经过十多年的大力推广种植,现在已开始进入大面积采伐时期,在桉树木材销售中,现在市场上桉材按4-6厘米、7-11厘米、12-14厘米及16厘米以上这四种检尺径段分别不同价格销售,因此,在伐区调查中除了需要测定林分总出材量外,还有必要测定桉树林分群体上述四个材种的出材量,评估伐区林分林木的经济用材商品价值,这项工作在木材生产中采取承包青山的形式经营时尤为必要。本文针对尾叶桉、巨尾桉等速丰桉优良品种的无性系林分,根据博白林场2002年以来在伐区中所做的标准地,总结整理出桉树无性系林分上述四个材种的出材量,用来评估伐区林分…  相似文献   

6.
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出材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间伐对人工林生长及木材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浙江开化开展了间伐强度(强度、中度和对照)和间伐方式(间伐1次,间伐2次)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出材量等的影响研究,第1试验区大径材培育林分在第7年和第14年进行了2次间伐,第2试验区中径材培育林分仅在第12年时进行1次间伐。结果表明:22年生大径材培育林分和19年生中径材培育林分不同间伐处理之间树高、总断面积的差异均不显著。间伐显著增加了林木胸径的生长,大径材培育林分强度和中度间伐处理的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3.78%和9.69%,中径材培育林分强度和中度间伐处理的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2.28%和7.02%。间伐显著促进了林木单株材积的增加,2组试验林分活立木材积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第1试验区22年生林分不同间伐强度之间活立木材积的差异不显著(P0.05),第2试验区强度间伐活立木材积显著低于对照(P0.05),中度间伐林分活立木材积与对照和强度间伐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2组试验林分总蓄积和出材量也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二者在3种间伐处理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间伐强度不能有效增加林分活立木材积和林分出材量,间伐次数对林分出材量及出材规格有重要影响。试验区杉木大径材培育以2次间伐,总间伐强度50%左右较为适宜,而中径材培育则以1次中度间伐(约25%)为宜。  相似文献   

7.
利用标准地和伐区调查设计材料,选择合适的方程建立杉木人工林林分因子模型,主要包括林分平均胸径模型、平均高模型、蓄积量模型和出材率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杉木人工林的数量成熟和目的材种为规格材的工艺成熟,以期为杉木人工林主伐年龄的确定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杉木人工林的数量成熟龄为19 a,工艺成熟龄为32 a。蓄积量和出材量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一定年限范围内平均生长量的变化幅度不明显,在此期间采伐均可获得最大的木材收获。  相似文献   

8.
<正> 本文试图通过岷江冷杉林分的直径结构分析,研究异龄林的直径分布规律,探讨不划森林分子直接编制异龄林株数分布序列表和出材量表的可能性,改进异龄林的调查和出材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出材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间伐对人工林生长及木材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浙江开化开展了间伐强度(强度、中度和对照)和间伐方式(间伐1次,间伐2次)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出材量等的影响研究,第1试验区大径材培育林分在第7年和第14年进行了2次间伐,第2试验区中径材培育林分仅在第12年时进行1次间伐。结果表明:22年生大径材培育林分和19年生中径材培育林分不同间伐处理之间树高、总断面积的差异均不显著。间伐显著增加了林木胸径的生长,大径材培育林分强度和中度间伐处理的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3.78%和9.69%,中径材培育林分强度和中度间伐处理的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2.28%和7.02%。间伐显著促进了林木单株材积的增加,2组试验林分活立木材积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第1试验区22年生林分不同间伐强度之间活立木材积的差异不显著(P>0.05),第2试验区强度间伐活立木材积显著低于对照(P<0.05),中度间伐林分活立木材积与对照和强度间伐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2组试验林分总蓄积和出材量也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二者在3种间伐处理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间伐强度不能有效增加林分活立木材积和林分出材量,间伐次数对林分出材量及出材规格有重要影响。试验区杉木大径材培育以2次间伐,总间伐强度50%左右较为适宜,而中径材培育则以1次中度间伐(约25%)为宜。  相似文献   

10.
白桦低产林改造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根河林业局角刀木林场1991年、1992年等带皆伐白桦营造的落叶松人工林和保留带中,设立6块0.04hm2标准地(更新改造的落叶松林带和保留对照的白桦林带各3块)。通过主要林分因子调查和解析木(每块标准地选择1株解析木)分析,从林分质量、出材量和经济、生态方面对白桦低产林改造效益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更新改造后30 a生的林分平均胸径约为未改造林分的4倍,林分平均高差异不大,而林分蓄积量提高约11倍,木材产品质量明显改善,林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提高,低产林改造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反映不同直径、树高的单株立木可能产生出的各类村种及其材积的数表,为单木材种出材量表.多用于林分工艺成熟的估算及林分各材种出材量的估测,是森林经营、特别是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的基础数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直径分布在林分结构和林分材种出材量表中的重要意义。介绍了使用Weibull直径函数研制林分材种出材量表的技术和方法。根据辽宁省人工落叶松林分资料,系统地介绍了利用一致性削度方程和Weibull直径函数编制林分材种出材量表的技术和方法。最后,对林分材种出材量表的一些技术和方法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杉木林间伐强度材种出材量和经济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6年6月在江西省奉新县磉下林场10年生杉木林中进行抚育间伐强度试验,1996年10月结束,历时20年.采用定位研究,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研究揭示:不同间伐强度林分材积依照径级的分布规律呈正态分布,有一个峰值,偏向小径级位置.林分大径材材积及其比例随间伐强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小径材则相反,间伐强度之间中径材材积无显著性差异.林分活立木出材量大致占总出材量90%~95%,间伐木和枯损木约占5%~10%,间伐不能有效提高林分总出材量及伐后20年间定期增加值.强度间伐能比对照极显著增加大径材出材量,小径材则相反,中度和弱度间伐大径材出材量比对照也有显著增加,但间伐强度之间中径材出材量无显著性差异.30年生林分总产值、活立木产值及其20年间定期增加值均以强度>中度>弱度>对照;强度间伐极显著大于对照,中度和弱度间伐显著大于对照,间伐林分活立木产值及其定期增加值显著大于对照的原因系大径材产值增加的结果.伐后20年间,依照林分年平均产值及其定期年平均值的变化,从经济上分为4个时期,即上升期、高峰期、高峰延续期、下降期.研究提出以木材产品市场价值及其相应经济效果确定杉木林主伐期,可望获得较高经济效益.并以此提出不同间伐强度林分主伐期:对照24 a、弱度和中度30 a、强度30~35 a.  相似文献   

14.
杉木高密度造林林分生长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邵武卫闽林场南际工区10000株·hm^-2高密度造林杉木速生丰产林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对林分树高、胸径及蓄积等生长因子的生长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为杉木小径材的培育和经营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杉木高密度造林林分平均胸径速生期为5~8a,平均树高速生期为3~5a;林分单位蓄积平均生长量在14a时达到最大值,即林分数量成熟龄为14a,为培育小径材,建议12~15a即进行主伐。  相似文献   

15.
对建瓯市徐墩镇1984年营造的杉木人工林开展不同时间和次数的抚育间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幼林抚育间伐是杉木人工林经营中的重要技术措施,对林木生长和林分质量有显著影响。无论是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位面积蓄积量还是材种出材量、规格材出材量,均表现出间伐三次>间伐二次>没有间伐的林分,同样也表现在经济效益上的较大差异。适当提早首次间伐时间是开展中幼林抚育间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郭明辉 《林业科学》2004,40(6):201-204
森林培育措施是影响人工林木材材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木材力学性质是表明木材品质的主要因素 (成俊卿 ,1985 ) ,为实现林木定向培育 ,达到速生优质的目标 ,必须了解各种培育措施对木材各种性质的影响规律(Zobeletal.,1989;李坚等 ,1993)。人工林红松 (Pinuskoraiensis)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用材树种 (丁宝永等 ,1994 ) ,木材力学性质是由木材的生长速率、晚材率、木材密度及管胞的形态特征决定的 ,因此本文是在林分的生长速率、木材晚材率、木材密度及管胞的形态特征的影响基础上 (郭明辉 ,2 0 0 1;2 0 0 3)探索不同培育措施下人工林红松木材…  相似文献   

17.
林分直径结构是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林木的分配状态,它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林分结构。了解林分的直径结构,也就对单木生长以及林分竞争所产生的结果有了清楚的认识;探讨林分直径结构动态变化规律更是有利于揭示林分发展规律的实质[1]。本研究以木兰林管局孟滦林场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对林内胸径大于3cm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并使用Forstat2.1统计软件对主要树种直径结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各树种处于中间径阶的林木株数最多;小径阶林木较少,林分更新较差;综观拟合效果,正态分布、伽玛分布、对数正态分布、二项分布以及泊松分布更能反映出林分的直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福建柏直径分布收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Logistic方程描述福建柏人工林直径结构规律 ,结合林分因子模型、削度方程建立了福建柏直径分布收获模型 ,探讨了该模型在林分结构和产量 (蓄积量和出材量 )预估、用材林林木资产评估、经济成熟确定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蒙古栎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在维护区域木材安全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对辽东山区不同林龄蒙古栎次生林的结构及生态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东山区蒙古栎次生林林分的直径分布整体表现为正态分布,径级结构q值显示大多林分结构需要调整;蒙古栎林分水平分布特征表现为随机分布,平均角尺度处于0.475~0.517;区域蒙古栎次生林土壤养分总体表现出随林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成熟林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幼龄林和中龄林;综合区域天然蒙古栎林群落组成、林分结构和土壤养分等特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林地土壤养分、林分的角尺度和混交度是区域蒙古栎次生林林分特征因子。该研究成果可为提高区域蒙古栎林地生产力,改善林分质量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韦布尔函数模拟同龄林分直径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的胸高直径是便于直接准确测定的数量指标,林木的许多其它因子(例如树高、材积、冠幅、叶生物量等)与林木胸径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林木胸径是刻划林木特征的最基本的测树因子。林分中林木株数(频数)按胸高直径的分布(以下简称林分的直径分布)状况是树种特性、立地条件和人为措施诸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直接关系到林分的蓄积量、木材产品的规格和木材的经济价值。因此,深入研究林分的直径分布规律,认识林分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