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克服“三圃制”的不足,国内一些专家研究提出了“四级种子生产程序”、“一圃制”等农作物良种繁育新技术,这些方法繁育生产各级种子的起点均是育种家种子。本文论述了育种家种子的概念、特点,并对不同作物生产和保存育种家种子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农作物的良种繁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一直沿用“三圃制”。l991年农业部在强调“三圃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级制生产程序,但没有制定技术操作规程引。本文结合国内在该领域内研究和技术创新成果,介绍小麦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和技术。  相似文献   

3.
良种繁育是一门研究保持优良品种种性和优质种子生产技术的科学。多年来,我国自花授粉作物良种繁育的基本方法,是以改良混合选择法为基础的“三圃制”(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其理论基础是50年代从苏联传入的李森科学说。当时,我国各地纷纷成立了“原种场”,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提纯复壮”生产  相似文献   

4.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种子繁育是小麦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我国现行小麦种子繁育程序包括三圃制、二圃制、一圃制、四级种子生产、株系循环选择、一圃三级种子生产等六种。为了适应现代小麦产业化的需要,在分析现有种子繁育程序的基础上,根据小麦遗传特征,提出小麦种子繁育的一般原则和通用程序,供小麦育种、繁种、推广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良种繁育技术改革势在必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军营 《种子》1998,(3):64-65
本文上述了“三圃制”良种繁育技术的历史地位及其在现行体制下的严重弊端以及“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的优越性及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1我国小麦良种繁育技术的种类及特点 我国小麦良种繁育的技术体系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六种,一类是以循环选择技术路线为标志的三圃制和两圃制.第二类是以重复繁殖技术路线为标志的一圃制和四级种子生产技术.第三类是结合应用循环选择和重复繁殖技术路线的株系循环法和一圃三级种子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7.
燕麦原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原种及原种生产方法 燕麦原种指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生产原种采用单株(单穗)选择、分系比较和混系繁殖的方法.即包括用以下任何一种方式均可以生产出原种:一是采用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的三圃制;二是采用株行圃、原种圃的两圃制;三是利用育种家提供的原原种直接生产.  相似文献   

8.
稻麦株系循环法繁育原种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徐小荣  汪小斌 《种子》1994,(3):54-55
长期以来,我国种子提纯复状的理论是以改良混合法为基础的“三圃制”。国内对“三圃制”生产的原种是不存有疑义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亦不受注意。但是用“三圃制”来生产原种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周期长,不适应品种更新要求。②费用大,经济效益差。③单株选择导致群体缩小,容易产生遗传漂移。④优中选优,导致群体纯合化,异质性减小,缓冲性下降。⑤不少地方过分强调“比较”和“选择”常使一些品种走样变形,面目全非。⑤田间考察、室内考种需要的人多,由干技术水平不一,或看法不一致,入选标准难统一,质量难以保证。…  相似文献   

9.
我国小麦良种繁育体系的特点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随着《种子法》的实施和我国农民科学种田意识的增强 ,对小麦种子的需求不断增长。目前小麦品种更新换代加快 ,对新品种的需求量增大 ,这就要求加快优良品种的繁殖 ,提高种子质量。小麦为自花授粉作物 ,其混杂的主要原因是 :1剩余变异 :2机械混杂 ;3基因突变。针对小麦种子的混杂退化特点 ,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几十年的种子生产实践中 ,探索出了多种小麦种子繁育技术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技术体系 ,概括起来主要是 :1三圃制、2两圃制、3一圃制、4株系循环法、5四级繁育程序、6一圃三级种子生产技术六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姚霄 《种子科技》2020,(7):86-87
三圃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成以来一直沿用的农作物良种繁育体制,对我国种子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形势下,三圃制的合法性与现实意义应当引起重视,同时呼吁创建对种子生产进行过程控制的政策环境,确保产种质量。  相似文献   

11.
小麦品种快速提纯复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以农为主,农以种为先”,小麦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产量份额。目前,小麦的产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麦种子的质量,只有搞好小麦提纯复壮技术,生产出高质量的种子,才可以保证小麦丰产丰收。近几年,小麦新品种自进入大田生产至推广时期,推广年限只有3~5年。传统的小麦品种提纯复壮方法是采取“三圃制”技术,即三年三圃制。这种方法会导致原种出圃,品种过时,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因此,有必要找出一种快速有效的小麦提纯复壮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2.
小麦良种繁育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种子生产的诸多系统和环节中,良种繁育技术是确保小麦种子质量和产量达到要求的最重要的环节。针对新疆、兵团小麦良种繁育技术研究与应用落后的现状,本文作者在介绍了小麦良种繁育工作发展历程、两种技术路线之后,对小麦良种繁育技术的主要方法作了综述。分析了“三圃制”方法的主要弊端,介绍了“株系循环法”、“四级种子生产程序法”、“一圃三级法”等小麦良种繁育新技术。当前应把以“株系循环法”为技术的保种圃种源保存方法,逐步过度为保种圃与低温低湿库并重的双重保种技术,最终实现小麦良种繁育技术的革新,使其技术路线、生产程序、种子类别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3.
浅议稻麦原种的世代问题江苏省靖江市种子公司(214500)卢俊春范金泉目前,我国稻麦原种生产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经典的提纯复壮模式,也是最主要的生产方式,即“株(穗)行圃→株(穗)系圃→原种圃”的“三年三圃制”或“改良二圃制”。另一种是由南京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14.
我国棉花良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我国棉花良繁体制的理论基础在于保护原品种种性,而做法表现在保持和选择两个方面,对长期沿用前苏联的“三圃制”及类似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利用四级种子生产程序提高棉花良种繁育质量和繁殖系数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花生种子提纯复壮的“三级”繁殖法研究江苏省盱眙县农业局蔡云河,王家勤花生通常采用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即“三年三圃法”或“二年二圃法”提纯复壮。但此法周期较长,“三年三圃法”从选择圃到生产出原种需要4年时间,“二年二圃法”需要3年时间,影响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棉花良繁技术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良繁技术的理论基础在于保持原品种种性,而做法表现在保持和选择两个方面。对长期沿用前苏联的“3圃制”及类似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4级种子生产程序的核心技术,指出其主要特点是种子生产周期短、方法简便、质量高、成本低、适合市场经济需要、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和大规模专业化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十二五”建设专项期间河北省燕麦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情况,提出了“一圃三田”制的四级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原种圃繁殖基地一一级种子田二级种子田—三级种子田),通过制定相关规程、品种区域化布局、种子清选加工机械化与“五结合”良种生产经营模式(科研单位+县原种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科技示范户/重点乡镇)建立技术保障体系,指导良种燕麦基地建设实现“生产标准化、经营规范化、运作企业化、服务社会化”,推动我国燕麦种业体系建设向现代化迈进.  相似文献   

18.
我国棉花良繁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棉花良繁技术的理论基础在于保持原品种种性,而做法表现在保持和选择两个方面。本文对长期沿用前苏联的“三圃制”及类似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利用四级种子生产程序提高棉花良种繁育质量和其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三圃制小麦原种机械化生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洁  罗家传 《中国种业》2009,(10):81-82
针对当前我国小麦种子生产实际.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对三圃制小麦原种生产技术进行了改进,使其更加符合小麦种子生产的科学性和利于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要求。采用三圃制种子生产30年,共生产小麦原种7.5亿kg,使河南乃至黄淮北片小麦品种种子纯度得以明显提高.顺利完成了河南小麦第5、6、7、8、9次更换主导品种原种的生产,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国家标准局1982年批准的《棉花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中规定:繁育棉花原种,“一般采取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的方法,即株行圃、株系圃和原种圃三年三圃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