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县农民培训存在着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培训基础薄弱,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培训经费不足,培训内容单一,教师素质不强,管理中存在着要求偏高等问题。要做好农民培训工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培训工作职责;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手段,确保培训质量;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逐步建立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农民教育培训机制。1农民培训存在问题认识和看法1.1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北京郊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存在师资来源单一、建设标准不统一、评价不客观等问题,北京农业学院开展师资管理的实践,推动建立了"田间教学工厂"的管理新模式,创新了北京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主体,农民就业经历了由单一农业生产到多元化的职业分化过程;阐述了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等原因,农民从事农业、外出务工或在农村非农企业中供职都存在各自问题。应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突破口,以产业为基础,产城融合发展,引领"三化"协调,加强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等措施化解农民职业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主体,农民就业经历了由单一农业生产到多元化的职业分化过程;阐述了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等原因,农民从事农业、外出务工或在农村非农企业中供职都存在各自问题。应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突破口,以产业为基础,产城融合发展,引领"三化"协调,加强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等措施化解农民职业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民创业培训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调研淮安农民创业培训现状,运用SWOT分析了淮安农民创业培训.对其发展,建议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坚持特色发展;实施分类培训,活化培训形式,提升培训质量;在培训中引入招标机制,改变承训单位来源的单一;管理中加强协同创新,增强农民的培训内生力;成立专业的服务指导机构,加快农民创业培训专用网络平台建设,加强创业农民服务.  相似文献   

6.
孔冬青  刘福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981-4983,5062
阐述了传统农民向现代新型农民转变的必要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现代新型农民;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传统农民向现代新型农民转变;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传统农民向现代新型农民转变。分析了"新生代"新型农民的特征和作用,并提出加速"新生代"新型农民培养的路径,即:健全法规,为培养"新生代"新型农民提供坚实基础;创造条件,为培养"新生代"新型农民提供经费保障;科学规划,使"新生代"新型农民的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抓好教育,提高"新生代"新型农民的整体素质;创新内容,满足"新生代"新型农民发展的需求;突出重点,强化返乡农民工竞争力培训。  相似文献   

7.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是"十三五"培育职业农民的根本目标,需要从机制、政策、制度等多个层面进行引导和扶持,在培训对象和内容上做到"精准",在培训方式上追求创新和突破,不仅要让职业农民队伍建起来,还要让农民富起来、产业兴起来,真正实现教育培训、队伍建设、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四位一体"梯次推进。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民培训的需求和供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训和造就新型农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农民对培训具有很高的需求,但由于政府的投入不足、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无法适应农民的知识需求等原因,农民培训存在长期供给不足的失衡状态.由于农民培训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政府应当承担更多的培训农民的责任,应当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优化培训模式;完善培训配套服务,提高有效的供给能力,满足不断增长的培训需求.  相似文献   

9.
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是高等农业院校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教育投入向教育产出转化以及自身更好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高等农业院校开展的新型农民培训存在着目标不明确、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差、培训方式单一、培训不系统和不连贯及教材缺乏等问题,应通过构建高等农业院校新型农民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加强组织管理和教材建设等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0.
农民培训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着力探讨参与式农民培训模式的相关理论及政府的工作重点。结合参与式方法在其他领域的成功实践,采用归纳演绎方法展开研究,针对农民培训工作得出具推广价值的结论。研究阐述了农民培训工作的时代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参与式农民培训模式实现农民由被动接受培训向主动融入科技培训体系转变的本质;提出参与式农民培训是原有培训方式的有利补充,是培训主体之间在培训内容设定、工作开展、监测与评价及主体能力建设等环节相融合的过程;最后分析政府在参与式农民培训中的工作重点。参与式农民培训能够实现培训各主体的能力提升,激发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实践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农民培训现状与职业农民培育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转型的关键时期,培养大批职业化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求。本文对职业农民的特点、内涵和发达国家培育职业农民情况进行了综述;结合调研,对当前典型农民教育培训进行的研究分析表明:参训农民"年龄大、学历低、女性偏多"现象与农村劳动力状况基本一致;各类培训特点突出,效果明显;在分析不同群体农民需求及各类培训效应等基础上,阐述加快职业农民培育的紧迫性、必要性。提出推进政策、法律改革创新;推进农业多功能性发展;加快进行"普及、提升、引领"三个层次职业农民培训教育。  相似文献   

12.
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促进农业生产增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351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不同培训方式的效果分析,提出了开展农民科技培训要坚持培训形式贴紧成人教育的特点、培训内容贴紧农时季节、培训技术种类贴紧农民的需求、培训活动贴紧当地经济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而乡村振兴的本质和落脚点是"让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随着城镇化、工业化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进入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但目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着培训模式较为单一、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和培训经费相对有限等问题,在分析职业农民培训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农民信息化培训现状和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信息化是我国"三农"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农民开展信息化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分析了安徽省农民信息化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改进农民信息化培训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开展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是现阶段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一个最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在很多地方对农民的培训工作都是一个薄弱环节。必须尽快建立农民培训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体系和政策支持机制,建立长期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因地制宜地制定培训内容,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努力搞好农民培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6.
农民培训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民合作组织在农民培训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结合农民培训现状,针对农民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卅了农民合作组织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杨德平 《甘肃农业》2006,(11):44-45
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农民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积极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加强农民培训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新型农民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技能素质和经营能力,而我国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科技素养较差.研究认为,加强农民培训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可以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等系列工程的实施,建立健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推进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从江苏开展农民培训的实践,探讨了培训单位资质的获取问题,指出:基地可以自己孵蛋——独立申办,也可以"借鸡生蛋"——利用母体(科研院所)的相关培训资质;从国内外农民培训实践的角度,探讨了实现预期培训效果的重要途径,指出:应注重受训人员的分类和培训内容、培训教师的选择,提升培训效果。文章还就培训资金的来源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高金龙 《甘肃农业》2014,(22):89-90
构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是农广校条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农广校转型跨越发展的内在要求。泾川县农广校积极探索,以建立乡村农民教育培训基地、构建农民教育培训网络为突破口,通过加强培训硬件设施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广泛开展培训活动、强化培训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实践,走出了基层培训体系建设的新路子,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操作性和实践性,对指导农民培训工作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