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龟肉鲜美可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是高级滋补品和药疗佳品,有滋阴补血、强身解毒之功效。近几年,龟类已成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名贵水产品。各地的养龟实践证明,采用龟鱼混养,不仅龟不伤鱼,鱼不碍龟,而且龟鱼之间可互惠互利,有利于龟产量和鱼产量的提高,提高养殖效益。1 龟鱼混养的条件1.1 混养池条件混养池面积一般为500~3 000米2,并要有陆地,水陆比例为7∶3~8∶2,陆地可设在池的一侧,也可中央为水体,周围为陆地。陆地上建龟窝。1.2 龟窝的建设龟窝应建在陆地的一角或中间,一般取南北朝向,用砖砌成长约1.5…  相似文献   

2.
龟大多喜欢潜居在水底,钻入泥中,或者上岸晒甲、活动,使养龟池的大量空间处于闲置状态。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在去年搞了个试验,即8个水池,按常规养龟量,2个专养龟类,6个水池龟鱼螺鳅混养,进行对照养殖。结果,混养池的龟体重平均比单养龟重100克以上,且在养殖过程中,龟鱼类基本不发病害,龟饵料减少30%以上,大大降低了养龟成本,经济效益提高了2倍以上。所以说,龟鱼螺鳅混养是提高水体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行之有效的途径。一、清塘消毒:在龟鱼螺鳅入养前,饲养他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方法是每亩用生石灰500公斤撒入池中,约…  相似文献   

3.
王兴礼 《内陆水产》2004,29(12):19-20
龟肉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是高级滋补品和药疗佳品,具有滋阴补血、强身解毒之功效。近几年,龟类已成为深受广消费者喜爱的名贵水产品。各地的养龟实践证明,采用龟鱼混养,不仅龟不伤鱼.鱼不碍龟,而且龟鱼之间互惠互利,有利于龟产量和鱼产量的提高.能显著地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4.
龟类的肉味鲜美可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是高级滋补品和药疗佳品,具有滋阴补血、强身解毒之功效。近几年,龟类已成为深受广消费者喜爱的名贵水产品。各地的养龟实践证明,采用龟鱼混养,不仅龟不伤鱼,鱼不碍龟,而且龟、鱼之间互惠互利,有利于龟产量和鱼产量的提高,能显著地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5.
继甲鱼养殖过热之后,乌龟养殖热潮又在悄然兴起,为了提高池塘生产力,有一部分专业户把乌龟和家鱼混养,平均每亩水面可提高经济效益5000-8000元,现将龟鱼混养有关事项简介如下: 1、建池要求:龟池可利用普通鱼池改建,一般以水面2亩左右,水深1.5-2米为宜,池周围筑墙高0.5米,底基深入地面0.3米,紧靠围墙内侧留1.5-2米空池,池中间建有6-7平方米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比较分析了2种黄颡鱼高产无公害养殖模式下所取得的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显示,每hm2投放4~5cm黄颡鱼种苗82 500尾,采用主养黄颡鱼、套养主要大宗淡水鱼类(草鱼、鳙鱼、鲢鱼和鲫鱼)的混养池塘生产的总商品鱼每hm2的产量比单养池高出26.1%,其中每hm2比单养池多产出大宗淡水鱼3 105kg,而两种模式中每hm2黄颡鱼产量相当,均在7 500kg/hm2以上;在养殖效益方面,单养池的平均利润为71 550元/hm2,混养池的平均利润为91 770元/hm2,混养池比单养池平均高出20 220元/hm2。因此,主养黄颡鱼、套养主要大宗淡水鱼类(草鱼、鳙鱼、鲢鱼和鲫鱼)的混养模式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二)后生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1.病因 龟鳖后生动物寄生虫病是指大型寄生虫侵袭后引发的疾病,目前最为严重的是水蛭病。发病多在室外利用江河湖库水作水源的龟鳖鱼混养池、亲龟亲鳖池和高产精养池中。  相似文献   

8.
张佑民 《科学养鱼》1986,(1):24-24,9
混养是我国养鱼业的一大特点,是提高鱼产量的一个重要措施。传统的养鱼方式常把青、草、鲢、鳙、罗非鱼等养在一起,也就是混养。混养为什么能提高鱼产量呢?  相似文献   

9.
<正> 3 三级池实行龟鱼混养3.1 龟池建设 场地应选在泥沙松软、背风向阳、水源充足、不易被污染、僻静而有遮荫的地方。龟池四周用砖或石头砌墙,墙高50cm左右,并在池中央用石头建一个小岛,供龟活动和产卵用。池底应铺  相似文献   

10.
池塘主养青鱼的生态因子与综合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1982—1984年所进行的池塘主养青鱼的鱼类混养密养结构、鱼的生物量与增长量、投饵量与饲料报酬、养殖周期与鱼种培育,以及相关水生态系统中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周期等研究成果。设计和进行了主养青鱼和青草鱼并重饲养的两型混养密养结构以及三个产量级别(亩净产鱼500、750、1,000公斤)的对比试验,追踪观测了主要生态因子的相关变化周期,研究了改造鱼池条件、调整混养结构、改善水质、测报溶氧、增氧投饵、培育大规格一、二龄鱼种以及应用免疫防病等综合技术,促进了主养青鱼池塘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了池塘水体生产力。经核产验收:1984年5口、50.68亩试验池平均亩净产994.77公斤,其中3口池达1000公斤以上,2口池在950公斤左右。500、750公斤级池的平均净增重为4.66倍,最高达5.25倍;1000公斤级池的平均净增重为4.17倍,最高的达4.69倍。青、鲤、团、鲫、草等优质鱼比例占净产量的75%左右,净利润率在62.75±8.5%,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本文还分析得出了主养青鱼亩净产500、750、1000公斤三级池塘的有关鱼种放养、饲养管理、生态条件等方面的主要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1.
2017、2018年连续2年利用7口0.4 hm~2(6亩)对虾养殖池在淡水条件下进行了鲻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试验结果:鲻鱼放养规格48~80 g/尾,放养密度为75~225尾/hm~2,收获鲻鱼规格为420~520 g/尾。2017年,南美白对虾单养池(对照池)产量为6 090 kg/hm~2,6口鱼虾混养池产量分别比对虾单养池高540~1 590 kg/hm~2,平均单产提高1 012.5 kg/hm~2;2018年对虾单养池产量5 790 kg/hm~2,6口混养池南美白对虾产量分别比对虾单养池高795~1 515 kg/hm~2,平均单产提高1 170 kg/hm~2。2017年6口鱼虾混养池养殖收益分别比对虾单养池高50 100~64 500元/hm~2,平均收益提高65 145元/hm~2;2018年6口鱼虾混养池的养殖收益分别比对虾单养池高28 500~55 950元/hm~2,平均收益提高40 365元/hm~2。池塘水质方面,养殖中后期,鱼虾混养池的氨氮、亚硝酸氮等水质指标明显低于对虾单养池。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鱼类品种混养在对虾池中,对于改善池塘水质,增加养殖收益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在缩短养殖周期的稀养条件下,主养青鱼池塘的生态因子及其与鱼种放养、混养和鱼产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在1983~1984年分别对在稀养条件下主养青鱼的鱼种池和成鱼池进行了主要生态因子和初级生产力的研究,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昌乐福兴 FL213系主要含有寡糖、多糖、黄酮、绿原酸、生物碱、多酸及一些大分子活性物质的绿色添加剂,用于鲫鱼养殖具有增产、防病、提高成活率、降低饲料消耗、改善鱼品质等功效和特点。 FL213用于龟类,特别是小鳄龟的养殖试验研究,迄今尚未见报道。为探讨 FL213对小鳄龟的增产功能,笔者于 2001年 4月在温室中利用特制养龟池,做了添加 FL213的养龟试验。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龟池与水源 6个小池,总面积 5米 2,事先用 1/3 000的“水产保护神”对龟池彻底消毒灭菌;水源为自来水经过滤并加温至 31℃,由管道输入龟池…  相似文献   

14.
鱼鳖混养是我国池塘养殖效益较高的混养形式之一。但一些养殖单位大多仍采用以鱼为主套养少量鳖的粗放式。其实有些池塘只要略加改造,做好一些防逃措施,同样可以进行以主养鳖套养鱼的方式。实践证明,鳖鱼混养要比其它混养方式效益高出一倍甚至几倍。为了便于养殖单位掌握鳖鱼混养的基本技术,通俗介绍鳖鱼混养的最佳放养模式及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一、鳖鱼混养的生态原理 众所周知,混养是一种利用不同鱼类的生态习性在池塘中的合理配养,以达到提高池塘利用率和生产力来取得更高效益的养殖方式。鳖鱼混养则是通过以主养中华鳖套养其它鱼类的混养模式。这里由于鳖较少占用池塘水层和与其它鱼类较少发生生态中的共栖矛盾,如鳖除了交配季节外,一般不经常在水中游动,即使游动持续时间也不长,所以夏天它多在岸上晒背或在池边草中与池底伏夏,而冬季则完全伏栖底泥中冬眠。特别是在人工投喂的情况下,鳖的觅食活动就大大减少,所以鳖与鱼的生态矛盾是极小的。相反,如配养得当,还有互补促进作用。如鳖在底层爬行时可翻动底泥增加池水肥度,这对肥水龟类的生长大有益处。另外鳖能吞食些易寄生虫的中间寄主如螺蚌等。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发挥精养蟹池水体的利用率,使有限的土地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我们在4亩精养蟹池内,经过三年鱼、蟹、青虾同池养殖,每亩产100克以上商品蟹50公斤,商品鱼50公斤,青虾7.5公斤左右。比单纯养蟹的精养池,亩多收入200元,比鱼、蟹混养的精养池,亩多收入100多元。其主要做法是:在一口  相似文献   

16.
郭瑜 《内陆水产》1997,(1):22-22
池塘鱼鳖混养,作为人工养鳖的一种形式,以其投资少、易管理、操作简便、病害少、成本低、风险小、效益好以及不影响鱼产量等优点,已越来越被广大渔农所接受。笔者根据江苏省金湖县近几年发展池塘鱼鳖混养的经验,尤其是通过1996年实施“江苏省池塘鱼鳖混养技术重点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认为采用池塘鱼鳖混养技术应把握住以下几个要点:1搞好池田孜追建设必要设施1.l地点选择应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饵料来源较广、环境比较安静以及阳光充足的池塘,为实行鱼鳖混养创造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1.2池塘改造实行鱼鳖混养的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面积和养殖总量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江苏南通市通州区部分养殖户转变思路,由主养"四大家鱼"搭配鲫鱼混养发展为鱼虾蟹立体混养模式,在同一池内以养蟹为主,鱼、虾为辅,同池共生。应用各水产养殖品种生态习性的互补原理,使各品种间互利共生,三者皆获得好收成。亩产成鱼60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水产生物链特性,科学混养龟、鱼、螺、蚌,可取得综合利用池水,科学改善水质,节省饲料的显著效益,达到龟、鱼养殖周期长短效益互补的目的。其技术要点是: 一、建池: 池子环境要求安静、阳光充足,可利用村间自然坑塘或庭院水泥猪圈改建,池底面呈坡形,水浅的一面与池围墙之间的留有一米宽的岸地(铺沙,供乌龟产卵栖息用),水深由0.01米渐至1.5米左右。使螺、蚌、龟、鱼各有自己的活动水域,池子  相似文献   

19.
乌鳢的成鱼养殖形式多种多样:单养、混养、工厂集约化养殖,在农村的中小水塘、浅水池沼也可养殖,但大多数生产场一般采用混养。一、混养当前混养鸟鳢的方法,常采用在家鱼的成鱼或亲鱼池中进行少量搭养,以充分利用池塘水体,清除池塘中的野杂鱼及其他水生动物,提高主养鱼类的生长率,减少池塘的饵料消耗量,最终达到提高单位水体鱼产量的目的。与家鱼混养时,乌鳢的鱼种要有选择性,家鱼的鱼种要比乌鳢的体长大一倍以上,以免受到乌鳢的危害。乌鳢的每亩投放量通常为30~40尾,体长选择10厘米左右,最好比家鱼鱼种晚一个月(5~6月份)…  相似文献   

20.
乌龟的生物学及养殖技术(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卞伟 《内陆水产》1997,22(4):20-21
3乌龟的繁殖技术3.1亲龟池的条件与建造3.1.1亲龟池条件亲龟地要求水面开阔、向阳、避风,池周最好没有高大建筑,但要有一定高度的围墙与外隔离,以防逃、防盗、防敌害等。池底要求泥土或砂质泥土、无冷浸水、无渗漏。水源无污染,能排灌方便。池中最好要求水陆并举,水池与陆地要以缓被相接,便于亲龟抓到陆地掘洞产卵。3.1.2亲龟池的建造形状与面积亲龟他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均可。若要实行龟鱼混养则以长方形为好,便于操作管理。池四周要围30cm左右的防逃物,如网、塑板拦或砖砌均可。亲龟池的面积最好不要过大,一般以500-15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