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天牛、小蠹虫、吉丁虫、透翅蛾等重要的蛀干害虫,给林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混交林的生态调控是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是利用害虫对不同树种的嗜好程度错综排列以防止害虫危害,混交林设计为天敌昆虫嗜好的种植模式以达到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的目的。对蛀干害虫寄主和非寄主植物-蛀干害虫-天敌昆虫三级营养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是设计合理、有效的混交林种植模式的基础。本文总结了以蛀干害虫为中心的三级营养关系研究进展,旨在为林业蛀干害虫的生态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昆虫趋化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昆虫取食时对寄主植物的趋性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趋性还表现在对不同种类食物的气味成分表明出不同的敏感性或专一性,这是昆虫系统发育的结果,通过对土栖白蚁、桉树叶甲、肉桂泡盾盲蝽等几种害虫取食时的趋化性表现及其应用研究。提出了利用昆虫趋化性的两种途径。一是利用昆虫嗅觉感受系统对其寄主植物行异气味组成的专一性,生产有效的引诱剂诱杀害虫或将害虫从目的树种引诱到非目的树种上,达到保护目的树种的目的;二是从树木提取吸引害虫的植物内含物作为引诱剂。  相似文献   

3.
昆虫取食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食性昆虫主要通过视觉、嗅觉和化学等感受器来寻找能够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的寄主食物,最后识别和接受该植物。完成生长发育。这是昆虫和植物在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适应和自然选择的结果。在取食过程中,昆虫的取食行为受其本身条件、寄主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综述了昆虫取食行为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昆虫取食行为机理、营养代谢及影响取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张旭  张东流 《林业科学》1990,26(5):461-464
在较高大树木上危害的森林昆虫,当其种群的密度不是很高,或种群未处于大量取食的虫态(一般为末龄幼虫)时,往往不易被发现。大量取食后不久,种群突然消失,只留下一些危害过的痕迹。危害痕迹中寄主林木被害状能提供的信息极有限,害虫的头壳也很难找到,而虫粪却易于发现且能提供较多的信息,成为确定害虫种类的线索。国外已有不少文献肯定了虫粪对于识别虫种的辅助作用,还编制了若干种森林害虫的虫粪检索表。国内仅对马尾松毛虫虫粪在监测其幼虫种群数量方面作过较详细的研究,尚未见到用虫粪识别虫种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对勐海县林业有害昆虫采用访问及野外踏查的调查方法,调查代表性有林地面积294 841.5 hm~2,占全县有林地面积的80%。在120个采集点用网捕和灯诱法共采集昆虫标本1 539份。根据鉴定,它们隶属于6目63科236种,其中包括了部分重要的林木害虫、资源昆虫。文章中列出了这236种林业有害昆虫名录及其危害对象、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向Bt制剂中添加蔗糖、糖精、维生素C和几丁质酶等物质后发现,以上这些物质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昆虫取食及提高Bt制剂杀虫效果的作用。其中糖精0 2g·L-1试验所设置的15、20、25℃条件下,刺激昆虫取食及提高Bt制剂杀虫效果的作用明显好于其它物质,与单用Bt相比,杀虫效果分别提高了39 9%、42 8%和29 4%。此外,增效剂的加入有利于加快Bt制剂的杀虫速度,提高害虫的早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舞毒蛾是核桃重要害虫,也是一种食性杂的森林害虫。以幼虫取食叶片,造成树势衰弱。研究表明,根据舞毒蛾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采用林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在豫北地区建立一座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基地,实施人工繁育,释放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可有效地控制林业有害生物和多种农业害虫的危害,预防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传入,保护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通过对建立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基地的充分探讨和论证,认为该项目的实施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赤腹松鼠危害季节变化与食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定点调查研究,赤腹松鼠对林木的危害发生在12~6月,危害严重期是4、5两个月,主要危害树种为柳杉、杉木.通过对其胃内容物的解剖分析,其为植食性啮齿动物,偶尔也取食昆虫,其食物组成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由春季非常单一到夏、秋季逐渐丰富,到冬季再度单一.  相似文献   

10.
灭幼脲是一种新型昆虫生长调节剂,具有阻止害虫蜕皮的生物活性,扰乱昆虫生长发育的作用。昆虫幼虫取食时随食进入体内。使几丁质合成功能受到严重障阻,不能形成新表皮,从而蜕皮和变态受阻,产生畸形或死亡。因之又称为抗蜕皮激素。在毒杀鳞翅目害虫时对天敌无害,如实验证实,对粘虫有效而对其天敌(步行虫)无害;对松毛虫有毒却对其天敌无  相似文献   

11.
赤腹松鼠危害季节性变化与食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定点调查研究,赤腹松鼠对林木的危害发生在12-6月,危害严重期是4、5两个月,主要危害树种为柳杉、杉木。通过对其胃内容物的解剖分析,其为植食性啮齿动物,偶尔也取食昆虫,其食物组成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由春季非常单一到夏、秋季逐渐丰富,到冬季再度单一。  相似文献   

12.
害虫声音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音监测作为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的害虫监测预报手段,正日益受到重视。其原理是将采集到的声音信号变成电信号,对其进行放大处理,通过电子过滤器纯化、提取出昆虫发出的声音,根据声音频率、信号脉冲值的特征值确定昆虫的种类和数量。昆虫通过2种途径发出声音,一种是其发声器自身发出的声音,另一种是其取食、运动、通讯时与外界介质摩擦产生的声音。目前对声音监测技术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不同类群昆虫发声器所发出声音的研究,包括对农产品害虫和非农产品害虫(如森林害虫、地下害虫)的研究。而对昆虫摩擦发声的研究较少,不仅因为各种噪声(传感器噪声、环境噪声、信号噪声等)的干扰,更因为这种声音极易被模拟,当同一木段内有不同种害虫同时危害时,目标昆虫摩擦发声的有用信号极易被掩蔽,难于分辨其特有的声信息。本文介绍害虫声音监测技术的研究历史及进展,包括对农产品害虫和非农产品害虫(如水果钻蛀性害虫、森林害虫、地下害虫)的研究,扼要分析不同昆虫类群的声音探测技术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桑天牛幼虫感染球孢白僵菌后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天牛现称桑粒肩天牛(Apriona germari),是多种林木、果树、花卉的重要蛀干害虫,也是我国危害最严重、最难防治的害虫之一。近年来,其猖獗危害已成为我国养蚕业、林业及果树种植业等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一类广谱性昆虫病原真菌,能侵染15目149科的700  相似文献   

14.
苯甲酰脲类(BPUs)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防治。综述BPUs化合物的种类、合成途径及在林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并对该类化合物对靶标害虫的作用机理研究分歧进行系统分析,讨论BPUs化合物对昆虫表皮离子通道的影响、对几丁质合成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对昆虫磺酰脲受体蛋白的作用等;结合目前林业害虫防治进展,展望该类杀虫剂未来的研究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植食性昆虫取食寄主植物以维持自身生长发育,不同寄主植物的营养成分和次生代谢物存在较大差别,同一种植食性昆虫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其生长发育也存在差异。测定油桐尺蛾(Buzura suppressaria)幼虫分别取食桉树和油桐(Vernicia fordii)叶片后的增重及营养效应,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对油桐尺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桐尺蛾幼虫取食油桐叶后的体重、相对生长率、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明显高于取食桉树叶片的幼虫,相对取食速率则明显较低。初步证实油桐更利于油桐尺蛾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桑天牛(Apriona germari)是多种林木、果树、花卉的重要蛀干害虫,也是我国危害最严重、最难防治的害虫之一.近年来,其猖獗危害已成为我国养蚕业、林业及果树种植业等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重要的昆虫病原微生物,李会平等(2006)从诱集自土壤中的9株白僵菌中初步筛选出了对桑天牛幼虫具有较高致病性的Bb00菌株.  相似文献   

17.
人工林物种多样性与害虫的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长维  李昆 《林业科学》2006,42(8):109-115
根据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从人工林害虫可持续控制的需求出发,对利用物种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控制虫害的可能性、人工林物种多样性与害虫控制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天然林与人工林在抑制虫害能力上的差别进行综述,分析人工林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昆虫物种多样性对害虫控制的影响,认为植物物种多样性主要从植食性昆虫搜寻寄主植物,植物营养的差异对植食性昆虫取食和发育的影响,及种类组成不同的植物群落中植食性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3个方面影响害虫的发生;要通过调节植物群落中昆虫物种的多样性影响目标害虫的种群数量,既要维护其天敌类群的稳定,也要使与害虫处于同一营养层次的其他植食性昆虫有足够的多样性,甚至也要保护和利用中性、中位及顶位昆虫.对人工林害虫的控制,可借鉴天然林自控虫害的原理,采用生态育林、封山育林及生物技术措施,逐步调整林分的结构,提高其物种多样性,增强林分自身的抗虫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森林的培育过程中,从苗木到成林,都可能受到各种害虫的危害,从而影响林木的产量与质量,因此,重视和加强森林虫害的防治工作,是林业生产上重要的任务之一。要搞好虫害的防治工作,首先必须了解昆虫的形态和危害特征、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一般的防治原理等,以便探求和掌握各类林业害虫的发生发展规律,采用适当有效的防治措施,来预防或消灭害虫对森林的危害,促进林木丰产。  相似文献   

19.
<正>李密,男,1982年生,湖南省岳阳县人,博士,副研究员,中共党员。2011年获得湖南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进入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森林资源保护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昆虫分类、昆虫生态及害虫综合治理等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取查看、清扫、拍打、剥离等方法,对咸阳地区危害昆虫标本的害虫种类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危害昆虫标本的害虫种类隶属于4目10科15属22种,其中皮蠹类是危害昆虫标本的优势类群,而花斑皮蠹是其中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