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空气颗粒物动态变化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斑块型城市森林公园空气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于2018年旱季和2019年雨季,通过长期连续固定监测方法,对石门国家森林公园花海、湖心岛、竹林、国际森林浴场4种生境颗粒物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空气颗粒物各项指标均为旱季雨季,TSP、PM10平均浓度在各监测点排序为花海竹林湖心岛森林浴场,PM2.5平均浓度排序为花海湖心岛竹林森林浴场。各监测点TSP、PM10、PM2.5等级均在"Ⅱ"以上,未达到污染水平,因此,空气颗粒物指标对森林康养、森林旅游等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均无限制。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信阳市不同生境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对信阳市3种不同生境条件下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了连续测定。结果表明:林木生长旺盛的夏季,森林生境内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表现为晴天多云阴天,不同林分表现为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针叶林竹林,1年中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不同生境条件下空气负离子浓度年均值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森林(704个·cm-3)市内公园(479个·cm-3)公交车站(217个·cm-3)。由此表明,林分、天气、季节和生境对空气负离子浓度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的规划建设、植物配置以及景区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桂林国家森林公园选择不同的植被群落类型进行空气离子浓度监测,研究森林游憩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水平变化。结果表明:①不同植被类型样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水平不同,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坪。②森林游憩区空气质量均较好,阔叶林覆盖下的空气清洁度最高,针叶林覆盖下的空气清洁度次之,灌丛和草坪区的空气清洁度相对较低。③空气负离子浓度水平呈现早上最高,中午降至最低,下午又逐渐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季节对鹅凰嶂自然保护区不同地点(缓冲区和实验区)的不同位置(林内和林缘)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鹅凰嶂自然保护区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介于l 198~5 842个·cm-3之间,在季节上表现为雨季>旱季,在空间上表现为缓冲区>实验区,林内>林缘.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温、相对湿度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林内/林缘位置对空气负离子浓度有显著影响,表明森林微环境对提供空气负离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苏仙岭是郴州建城区中的城市森林,面积269h㎡,主要植被有马尾松林、人工杉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针阔混交林和竹林,森林覆盖率85.09%。苏仙岭空气清洁,空气负离子浓度高,地表水质好,声环境优越,是湖南的风景名山、文化名山和郴州市民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的宝地。  相似文献   

6.
空气负离子浓度是影响森林公园休闲养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昆明金殿国家森林公园秋冬季节空气负离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空气负离子浓度由高至低为:木兰园〉竹类园〉杜鹃园〉云南油杉林〉茶花园〉森林游道〉太和宫〉钟楼;②空气负离子浓度昼间变化规律为:午前高,中午低,午后又升高;③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空气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与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一致;④公园空气质量:云南油杉林为B级;森林游道、太和宫、木兰园、竹类园、茶花园、杜鹃园为c级;钟楼为D级。  相似文献   

7.
采用FTP-2型大气离子测量仪对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空气正、负离子进行了测量,并用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1)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内珠帘瀑布空气负离子浓度年平均为4 555个/cm3,大于牛角垄的2 379个/cm3; (2)森林环境中水体对空气负离子水平的影响较大; (3)森林中空气负离子浓度还呈现出一定的日、月和季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九峰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采用了FLZ1型大气负离子自动观测系统研究武汉市九峰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和季节动态规律。结果表明:九峰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2014年5月至10月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月平均值分别为610、640、973、902、987、793个/cm~3,表明夏季和秋季是森林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的季节。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存在明显日变化规律,表现为凌晨0600至0800出现峰值或傍晚1800后呈现增加趋势,说明清晨太阳初升时及傍晚前后是一天内森林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的时间段。另外,春季(5月)、夏季初期(6月)和秋季末(10月),温度是影响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的主导因素,而仲夏(7月和8月)和秋季初期(9月),降雨量是影响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的主导因素,但是并未发现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平均值与空气温度和湿度日平均值存在显著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衡量和反映毛竹天然混交林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对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的现存立竹生物量和立木蓄积量进行调查,并测算单位面积产量、产值。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经济效益均大于纯竹林,其产值比纯竹林增多18.6%~51.3%。其中,8竹1杉1阔混交林的立竹生物量最多,为99 388.4 kg/hm~2,比纯竹林增多24.1%;3竹5松2阔+杉混交林的立木蓄积量最多,达169.051 m~3/hm~2,为纯竹林的52.29倍;4竹4松1杉1阔混交林的单位面积产值最高,为39 219.2元/hm~2,比纯竹林增多51.3%。  相似文献   

10.
竹群落空气负离子及空气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对散生竹、丛生竹、地被竹等3种竹群落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进行监测,采用单极系数(q)、空气质量评价指数(CI)和森林空气离子评价指数(FCI)对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并探讨竹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湿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竹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波谷和波峰交替出现的单峰曲线,在8∶00—18∶00时段内,负离子浓度在8∶00处于最高水平,而在12∶00处于最低水平;空气负离子浓度随季节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春季很低,到夏季上升很快,而到秋季则又下降。竹群落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从8∶00开始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开始缓慢下降,到16∶00达到最低,之后又缓慢上升;随季节变化则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为丛生竹>散生竹>地被竹。空气负离子浓度总体水平均超过700个·cm-3,有益于人体健康,具有保健功能;空气质量评价系数CI均值为0.892,空气质量等级总体达到A级水平,即清洁程度。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温、相对湿度呈二次曲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类型毛竹天然混交林内设置58块标准地进行生长调查。结果表明:8竹1杉1阔、7竹3杉+阔、6竹3杉1阔+松混交林,林分结构组成较合理,每公顷出笋数、新成竹数、退笋产量、新竹质量、新竹、退笋经济收入均不同程度大于纯竹林,每株母竹出笋、成竹数等各项生长指标大于纯竹林;8竹1松1杉+阔和7竹2松1杉+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组成较次之,每公顷出笋数、新成竹数、新竹质量、新竹、退笋经济收入略大于纯竹林,但每株母竹出笋、新成竹数和退笋产量则低于纯竹林;6竹3松1杉+阔、5竹4松1杉+阔、4竹4松1杉1阔、3竹5松2阔+杉混交林,由于林分结构组成较差,其出笋、成竹各项生长指标以及每公顷新竹、退笋经济收入均不同程度低于纯竹林。  相似文献   

12.
以滇中抚仙湖径流区4种典型森林(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竹林)为对象,初步探究了森林对降雨分配、林下凋落物及其持水特征等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观测期内,4种森林对降雨均有明显的再分配作用,其中林冠截留和树干径流占降雨量的30%~40%。云南松林林冠截留和树干径流率最低,其次为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而竹林最高。4种森林其林下凋落物量差异显著,大小顺序为竹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云南松林。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在270~390 g/m~2之间,最大持水率为196.2%~288.2%。竹林和阔叶林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和云南松林;而阔叶林凋落物最大持水率显著高于竹林。地表凋落物有效拦蓄量大小顺序为阔叶林竹林针阔混交林云南松林。研究得出:作为抚仙湖重要水源地和集水区的森林,在一定的水土流失容许范围内,可适当控制和调节该地区森林的林分密度或郁闭度,以减少水分耗散,增加林内透雨量。总体上,研究中的4种森林均具有较强的水源涵养效益,云南松林稍差。  相似文献   

13.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以其典型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顶级森林群落著称于世,公园内森林风景资源数量丰富,种类齐全,景观优美、生态质量优良,具有极高的观赏、游憩和科学价值。公园规划以生态优先和保护性开发为理念,重点打造"国际生态名片、国际性森林浴场以及多彩石门"三大主打品牌,把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成为集人文休闲于一体的具有国际水准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性国家森林公园和特色专业化的户外游憩基地。    相似文献   

14.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4种森林类型林地土壤的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林地及农地(对照)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水分的入渗性能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其林地(农地)表层土壤容重的顺序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农地>灌木林;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顺序为,灌木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常绿阔叶林>农地。灌木林林地土壤的有效水分涵蓄量要明显大于其他的森林类型,其蓄水量是竹林的1.4倍,是农地的2.14倍。4种森林类型林地及农地土壤的水分下渗性能,其层间稳渗率以腐殖质层>淀积层>母岩层;在土壤层,以竹林和农地的水分初渗为高。灌木林林地土壤的水分渗透性能极强,其初渗值达到了10.169 mm/min。从土壤水分的入渗性能来看,灌木林涵养水源和理水调洪的功能要远大于其他森林类型,针阔混交林要优于常绿阔叶林,而竹林最差。然而,对于遭遇短历时较高强度的降雨而言,竹林的理水调洪作用可能略好于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5.
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林地及农地(对照)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水分的入渗性能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其林地(农地)表层土壤容重的顺序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农地>灌木林;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顺序为,灌木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常绿阔叶林>农地.灌木林林地土壤的有效水分涵蓄量要明显大于其他的森林类型,其蓄水量是竹林的1.4倍,是农地的2.14倍.4种森林类型林地及农地土壤的水分下渗性能,其层间稳渗率以腐殖质层>淀积层>母岩层;在土壤层,以竹林和农地的水分初渗为高.灌木林林地土壤的水分渗透性能极强,其初渗值达到了10.169 mm/min.从土壤水分的入渗性能来看,灌木林涵养水源和理水调洪的功能要远大于其他森林类型,针阔混交林要优于常绿阔叶林,而竹林最差.然而,对于遭遇短历时较高强度的降雨而言,竹林的理水调洪作用可能略好于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6.
毛竹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用材竹种,为分析上阔下竹经营对毛竹林生产力的影响,我们调查了福建省霞浦县内不同比例的上阔下竹混交林Ⅰ(48%)、Ⅱ(32%)、Ⅲ(30%)、Ⅳ(20%)和Ⅴ(14.3%),通过分析毛竹胸径、立竹度和叶面积指数,对5座混交林进行研究。研究表明:5座山的毛竹平均胸径依次为Ⅱ(12.1 cm)Ⅲ(10.4 cm)Ⅰ(10.3 cm)Ⅴ(9.5 cm)Ⅳ(9.4 cm),且差异显著,Ⅱ山体的立竹度和叶面积指数均最高,因此,当阔叶林投影面积比例在32%时,毛竹林生产力最高。本研究可以为毛竹林生态经营、长期生产力保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士坤 《福建林业》2022,(1):37-39,48
通过对导致2022年春季漳平市毛竹林冰雪灾害加重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通过及时清理受灾竹株、科学留笋养竹、合理采伐竹林、适时做好土肥管理和营建竹阔混交林等技术,使受灾竹林恢复至灾前生产力水平,为漳平市冰雪灾害后毛竹林复壮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以黄河三角洲30年生人工刺槐纯林和混交林为研究对象,2015年3月至翌年2月对其林内空气负离子和相关气象因子进行了同步观测,以了解人工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下空气负离子(NAI)浓度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空气离子评议系数(CI)表明,夏季(1.04)空气质量最佳,秋春(0.92、0.70)次之,冬季(0.64)最低;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11∶00和16∶00左右,12∶00-14∶00左右出现谷值。不同模式人工林年均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离子评议系数大小依次为刺槐+白蜡混交林(RF)刺槐+榆树混交林(RU)刺槐+臭椿混交林(RA)刺槐纯林(R),其NAI浓度和CI值分别为705个/cm~3、656个/cm~3、623个/cm~3、585个/cm~3和0.93、0.84、0.78、0.75。对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林分因子和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显示,空气负离子浓度与郁闭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胸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树高和枝下高呈负相关;与林内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林内湿度、风速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2004-2005年,通过对不同植被环境中空气负离子含量与空气质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气负离子含量的日变化在植被环境中变化趋势较一致,每个时段负离子平均含量约在800个·cm-3以上。从8:00开始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逐渐升高,到14:00时出现回落,但比8:00时要高,随后又有所增加,当到17:00左右开始逐渐下降。空气质量与负离子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居民区负离子含量的变化与人为活动关系较密切,各时段的平均水平不超过500个·cm-3,但在10:00和16:00空气质量指数较高,空气质量较好。空气负离子含量与空气质量在旱季都比雨季要低,特别是在居民区雨季的空气质量指数平均水平是旱季的5倍之多。空气质量指数反映空气质量好坏,在森林植物环境中的空气质量指数要高于居民区8~160倍。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江西省新余市森林游憩区空气负离子与PM2.5时空分布特征、交互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对其森林环境中空气负离子和PM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关系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1)新余市森林游憩区与城市绿地空气负离子年变化趋势总体保持一致,全年中各月份森林空气负离子浓度均显著高于城市绿地;1月、3月和4月城市绿地PM2.5浓度显著高于森林,其他月份差异不明显;夏季6—8月空气负离子和PM2.5浓度分别达到其全年最高值和最低值。(2)森林环境空气负离子浓度随海拔升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PM2.5含量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随距地面垂直高度的增加,林分中空气负离子浓度先下降再上升后保持不变,PM2.5含量逐渐降低,距地面高10 m处林冠中层具有较高的空气负离子和较低的PM2.5含量。(3)不同季节森林空气负离子与PM2.5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与空气气压、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相关性各不相同。结果表明:新余市森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