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旨在筛选不同养分的高效利用型砧木,对12种砧木嫁接‘87-1’品种的氮、磷、钾、钙、镁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进行研究,为葡萄生产中的砧木选择和肥料利用率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连续两年对12种砧木嫁接‘87-1’品种组合的苗木在萌芽期、始花期、末花期、种子发育期、果实转色期、果实成熟采收期和落叶期7个关键生育时期进行整株取样,测定植株氮、磷、钾、钙、镁矿质元素含量,计算各组合单株元素累积量、干物质生产效率、果实生产效率和收获指数,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差异,比较不同砧木对氮、磷、钾、钙、镁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不同砧穗组合氮、磷、钾、钙、镁的单株累积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87-1/34EM组合的氮、磷、钾、钙、镁累积量最高。以干物质生产效率、果实生产效率为指标,评价养分生物及经济利用效率,结果表明,87-1/420A组合氮和钾的干物质生产效率最高,87-1/贝达和87-1/101-14组合磷和钙的干物质生产效率较高,而镁的干物质生产效率中则以87-1/5BB组合表现较好;钾果实生产效率以‘1103P’砧木表现最好,‘101-14’砧木氮、磷、钙和镁的果实生产效率最高。收获指数体现了果实中养分的吸收分配情况,不同砧木处理下,‘贝达’砧木磷和钾的收获指数最高,氮、钙和镁的收获指数分别以‘SO4’‘5BB’和‘华葡1号’砧木表现最高。【结论】本研究中不同砧木对氮、磷、钾、钙、镁的吸收情况差异显著,吸收能力与利用效率之间表现不一致。‘贝达’和‘101-14’砧木对磷和钙具有较高的生物及经济利用效率;‘1103P’砧木钾的生物及经济利用效率较高;氮和镁的生物利用效率分别以‘420A’和‘5BB’砧木表现最好,而经济利用效率则以‘101-14’砧木表现最好。另外,‘贝达’砧木促进了磷和钾向果实的分配,‘SO4’‘5BB’和‘华葡1号’砧木分别促进了氮、钙和镁向果实的分配。  相似文献   

2.
以‘早佳’西瓜为接穗,并以接穗实生苗为对照,比较分析7个葫芦砧木嫁接对‘早佳’嫁接成活率及定植后植株生长、果实性状、产量和田间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砧木的嫁接成活率均在93%以上,与接穗亲和性良好。与对照相比,7个砧木嫁接均促进了接穗雌花早开,对果实性状和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砧木‘京欣砧1号’和‘火神’嫁接增强了植株长势,且田间发病率较低,砧木‘火神’嫁接的西瓜植株田间发病率最低(21.67%),‘京欣砧1号’次之(30.00%)。综合评价认为,砧木‘京欣砧1号’和‘火神’与接穗的嫁接亲和性良好,植株生长势强,单瓜质量增加,果实与接穗原有的外观形状和品质较为接近,田间发病率较低,且产量提高在20%以上,可作为西瓜嫁接栽培中葫芦砧木选择的参考品种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葡萄玫瑰香味性状,为生产中筛选合适的砧木以及相关配套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将早熟玫瑰香味葡萄品种‘瑞都香玉’和‘瑞都红玉’嫁接在5种砧木(110R、1103P、SO4、3309M、5BB)上,以自根苗为对照,形成10个砧穗组合。以成熟期果实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方法,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果实中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和糖苷结合态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依据NIST11谱库和化合物保留指数进行化合物定性,建立标准曲线进行化合物的定量和半定量。比较不同砧穗组合葡萄果实香气含量的差异,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香气轮廓分析。【结果】就香气化合物种类而言,各种组合一共检测到56种游离态化合物和33种糖苷结合态化合物。其中,5BB对两个品种的游离态香气化合物种类没有影响,瑞都香玉/3309M中未检测到2-甲基-3-丁烯-2-醇、庚醛和3-甲基丁醛,瑞都红玉/3309M中未检测到1-己醇和β-大马士酮。此外,就香气化合物含量而言,1103P、110R和SO4可显著增加‘瑞都香玉’果实中游离态萜烯化合物总量,而5BB对‘瑞都香玉’各类游离态化合物的浓度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5种砧木都可以提高‘瑞都红玉’果实中游离态萜烯化合物总量,但对两个品种果实中糖苷结合态化合物的影响都不显著。利用主成分分析可以明显将两个品种区分开。回归分析表明,1-己醇、香叶酸和里那醇是‘瑞都红玉’各种砧穗组合中共有的特征化合物。从香气轮廓上看,110R、1103P、SO4和3309M对‘瑞都香玉’果实中柑橘香和其他花香的贡献显著高于自根苗,而5BB则对‘瑞都红玉’果实中的花香贡献最大。【结论】为充分发挥香气品质,推荐使用110R、1103P和SO4作为‘瑞都香玉’的砧木,不建议使用5BB作为‘瑞都香玉’的砧木;110R、1103P、SO4、5BB和3309M都适合用作‘瑞都红玉’的砧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湖北主栽烤烟品种烟叶颜色差异及其在150天短期储存过程中颜色变化情况,测定‘云烟87’、‘K326’、‘金神农1号’C3F等级烟叶的颜色值亮度L*、红度a*、黄度b*、饱和度C*。结果表明,3个品种烟叶颜色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云烟87’烟叶颜色亮度、黄度和饱和度高;‘金神农1号’烟叶颜色红度、黄度和饱和度较高;‘K326’烟叶颜色亮度、红度居中,黄度和饱和度较低。‘云烟87’、‘K326’、‘金神农1号’烟叶颜色均匀度依次降低。在150天短期存放过程中,3个品种烟叶的颜色亮度、黄度和饱和度逐渐增高,但红度逐渐降低。随储存时间延长,3个品种烟叶色差相对于烤后初期逐渐增大,色差最大的‘金神农1号’烟叶,其次是‘云烟87’,而‘K326’色差最小。说明短期储存中烟叶颜色最稳定的品种是‘K326’,其次为‘云烟87’,‘金神农1号’易随贮藏时间发生颜色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适应国内春作马铃薯生产发展的需求,选育适宜华北地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2019—2020年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进行国家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8个参试品种中,‘YL1106-67’产量最高,产量54810 kg/hm2;‘晋12-13-9’产量47760 kg/hm2,居第2位;‘中薯928’产量46035 kg/hm2,居第3位;3个品种均较对照‘紫花白’增产,增产率分别为26.32%、10%、6.12%,‘YL1106-67’产量与对照‘紫花白’相比差异极显著;‘晋12-13-9’、‘中薯928’与对照‘紫花白’相比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认为,‘YL1106-67’和‘中薯928’是非常适宜华北地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韩晓  杨航宇  陈为凯  王军  何非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10):2013-2025
【目的】类黄酮物质是酿酒葡萄的重要代谢产物,对葡萄果实及其葡萄酒的品质有重要影响。研究不同砧木对‘丹娜’(Vitis vinifera L. cv. Tannat)葡萄基本理化指标和类黄酮物质的影响,为砧木的选择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丹娜’葡萄新梢为接穗,绿枝嫁接‘1103P’‘101-14’‘SO4’和‘贝达’(‘Beta’)等4种不同砧木,在分析不同嫁接苗商业采收期(2016、2017和2019年)葡萄果实基本理化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pH、百粒重)的基础上,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检测‘丹娜’葡萄不同砧穗组合和自根苗的类黄酮物质组成和含量。【结果】砧木对‘丹娜’葡萄果实百粒重影响较小,自根苗和‘101-14’嫁接的‘丹娜’葡萄可溶性固形物较高;Tannat/1103P、Tannat/101-14和Tannat/Beta组合果汁可滴定酸浓度高于自根苗;Tannat/SO4组合的花色苷和黄酮醇含量最低,Tannat/101-14组合与自根苗花色苷和黄酮醇含量较高;Tannat/101-14组合果皮中的黄烷醇含量较高,Tannat/1103P组合果皮中花色苷、黄酮醇含量较低,但黄烷醇含量较高。通过OPLS-DA模型,发现与自根苗相比,Tannat/101-14组合差异化合物主要是二甲花翠素类花色苷;Tannat/Beta组合主要差异化合物为二甲花翠素类、花翠素类和乙酰化类花色苷、槲皮素类黄酮醇以及总黄烷醇;而Tannat/SO4组合与自根苗差异化合物二甲花翠素类、花翠素类、花青素类和乙酰化类花色苷及槲皮素类黄酮醇;Tannat/1103P组合的差异化合物则主要为乙酰化类和二甲花翠素类花色苷、槲皮素类黄酮醇。【结论】在北京地区,4种砧木嫁接都有降低‘丹娜’葡萄果实中甲基花青素类、甲基花翠素类、花青素类、非酰化类、乙酰化类、香豆酰化类花色苷以及梅酮类和西伯利亚落叶松黄酮类黄酮醇物质的趋势。‘101-14’嫁接的‘丹娜’葡萄果皮中花色苷、黄酮醇、黄烷醇等类黄酮物质积累较多,有利于酿酒品质的提升,推荐使用;而‘SO4’嫁接的‘丹娜’葡萄类黄酮物质积累较少,不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小麦的品质,确定小麦品种的优良品质性状,进而选育出更为优质的小麦品种。本研究以35个小麦品种为试材,对蛋白质含量、降落值、湿面筋含量等8个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降落值与蛋白质,湿面筋与蛋白质,降落值与湿面筋,稳定性与降落值,弱化度与吸水率呈极显著相关;稳定性与蛋白质,弱化度与降落值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35个小麦品种在遗传距离3水平上可聚为4个大类。类群Ⅰ为‘中涡18’;‘远育17’、‘太麦2号’、‘乐麦Z0708’、‘淮师0812’和‘良源508’聚为类群Ⅱ:‘荃麦102099’、‘HS44’和‘安1211’聚为类群Ⅲ:类群Ⅳ共有26个小麦品种,其中包括保‘丰1269’、‘华成870’、‘皖科101547’、‘民得利2号’、‘龙麦一号’、‘鉴20651’、‘亳麦0610’、‘金丹6166’、‘安农1203’、‘保丰2018’、‘JM-1’、‘王家坝1110’、‘安农大0622’、‘GR123’、‘安1243’、‘绿雨9号’、‘皖麦4308’、‘阜0652’、‘皖麦52’、‘蜀鑫麦318’、‘宿11037’、‘豪麦56’、‘阜100’、‘中麦1023’、‘诺丰568’和‘奥特麦1号’。通过本次实验,为选育优质小麦品种和杂交组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适宜韶关生态烟区的烤烟品种,采用大田比较试验,研究了8个外引烤烟品种在农艺性状、病害发生、经济性状、外观质量、感官质量以及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K326’相比,‘FJ312’、‘闽烟7号’和‘云烟87’综合表现突出,其株高在78.0~108.5 cm间,最大叶面积在1167.41~1454.26 cm2;产量在1727.05~2178.67 kg/hm2间,较对照‘K326’显著提高20.83%~52.43%,产值在43368.90~58946.13元/hm2间,较对照‘K326’显著提高29.68%~76.26%;三者的抗病性、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均优于对照‘K326’,其中‘FJ312’和‘闽烟7号’的抗病性最强,其烟草花叶病、烟草青枯病、烟草赤星病发生率为0。总的来说,‘FJ312’、‘闽烟7号’和‘云烟87’在韶关烟区适应性较好,可作为当地的后备烤烟品种,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丰富甘州区娃娃菜栽培品种,提升该区娃娃菜栽培品质及栽培效益,本研究引进 20个娃娃菜品种,以‘耐寒金皇后’为对照,在露地条件下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21娃娃菜’‘萌娃3号’净菜率高、抗病性强、品质佳,符合目标市场需求,‘3-21娃娃菜’产量为6 536.6 kg/亩,较对照增产1 867.6 kg/亩,增产率40.0 %;‘萌娃3号’产量为6 003 .0 kg/亩,较对照增产1 334.0 kg/亩,增产率28.6%。这2个品种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张掖市甘州区夏季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甘蔗中后期灾害性真菌病害种类及灾害特性,对云南蔗区中后期灾害性真菌病害发生分布和品种抗性进行调查鉴定,在成熟期称量和测定甘蔗产量、糖分及损失率。结果表明,云南蔗区中后期灾害性真菌病害有梢腐病、褐条病、锈病3种,梢腐病菌为Fusarium verticillioidesFusarium proliferatum,褐条病菌为Bipolaris setariae,锈病菌为Puccinia kuehnii和Puccinia melanocephala;‘桂糖11-1076’、‘闽糖12-1404’、‘福农09-2201’、‘福农09-71111’、‘桂糖06-1492’、‘桂糖08-1180’、‘云蔗11-1074’、‘桂糖06-2081’、‘桂糖08-1589’、‘粤甘48号’、‘柳城09-15’、‘云蔗05-51’、‘云蔗11-1204’、‘福农07-3206’等新品种高度抗病。梢腐病、褐条病和锈病实测产量损失率平均为38.43%、25.6%、24.9%,甘蔗糖分平均降低3.54%、2.82%、3.11%。本研究明确了低纬高原甘蔗中后期灾害性真菌病害种类及灾害特性,为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合评价不同苹果砧木的耐盐碱性,筛选适合新疆南疆盐碱土壤栽培的苹果砧木。【方法】以湖北海棠、小金海棠、八棱海棠、平邑甜茶、野苹果、白海棠、山定子7个4年生苹果砧木为材料,将NaCl、Na2SO4、NaHCO3、Na2CO3按1∶9∶9∶1的比例混合,采用盆栽浇灌1/2 Hoagland营养液,模拟浓度为0、15、30、45、60 mmol/L的盐碱复合胁迫,测定7个苹果砧木在盐碱复合胁迫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等5项生理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砧木的耐盐性。【结果】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大,各砧木叶片叶绿素含量不断减小,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溶性总糖含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和“升高—降低—升高”2种变化趋势。【结论】7种供试苹果砧木的耐盐碱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八棱海棠>野苹果>平邑甜茶>小金海棠>山定子>白海棠>湖北海棠。  相似文献   

12.
四种苹果砧木幼苗对锌胁迫的耐性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4种苹果砧木幼苗对低锌和高锌胁迫的响应差异,比较其对锌胁迫耐性差异,筛选适应锌胁迫环境的砧木资源。【方法】采用溶液培养法,对苹果砧木幼苗进行不同锌浓度处理,并分析幼苗株高、干物质量、根系构型、根系活力和锌积累、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分别在缺锌(0 μmol•L-1)、低锌(1 μmol•L-1)、对照(4 μmol•L-1)、过量锌(10 μmol•L-1)和高锌(100 μmol•L-1)等不同锌浓度营养液中培养45 d,八棱海棠(Malus robusta. Rehd.)、平邑甜茶(M. hupehensis Rehd.)和山定子(M. baccata Borkh.)3种砧木表现植株矮小、新生叶小且簇生、节间缩短等缺锌症状,而小金海棠(M. xiaojinensis Cheng et Jiang)缺锌症状不明显。高锌胁迫下,4种苹果砧木均表现出植株矮小、叶片黄化、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等锌毒害症状。低锌处理,4种苹果砧木幼苗株高、干物质量、根构型参数均显著下降,降低幅度依次为:山定子>平邑甜茶>八棱海棠>小金海棠,且小金海棠表现出较高的锌转运系数。高锌胁迫下,八棱海棠的干物质量及根系总长、表面积和根系活力高于其它3个品种,各指标的降低幅度依次为:山定子>平邑甜茶>小金海棠>八棱海棠。低锌条件下,地上部锌积累高于根系,大部分锌上运以满足地上部对锌的需求;高锌条件下,锌在根系累积,以减轻对地上部的伤害。【结论】不同苹果砧木幼苗对缺锌及高锌胁迫的耐性不同。供试品种中,小金海棠耐低锌胁迫能力较强,山定子对缺锌及低锌胁迫敏感;八棱海棠对高锌胁迫的耐性较强;山定子在高锌胁迫下受到伤害最大、耐高锌能力最差。  相似文献   

13.
苹果砧木铁高效基因型筛选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以国内重要的11种苹果砧木为试材,研究了其对缺铁胁迫的适应性反应及其中9种砧木根系对铁的吸收特性,确定砧木对Fe的吸收动力学、根际酸化能力、根系还原能力作为评价铁高效苹果砧木的指标。筛选出Luo2、小金海棠、Luo为铁高效基因型苹果砧木;八棱海棠、茶果为中抗型砧木;珠眉海棠、黄海棠、青州花红、六蜜海棠、平邑甜茶、山定子为铁低效型砧木。  相似文献   

14.
不同苹果砧木的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不同苹果砧木对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微生物稀释平板培养法对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八棱海棠(M.micromalus Makino)、楸子(M.prunifolia(Willd) Borkh.)、新疆野苹果(M. sievesii(Ledeb.) Roemer)、东北山荆子(M.baccata Borkh.)等5种苹果砧木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不同苹果砧木土壤根际微生物各生理类群数量差异显著,并且都以细菌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不同苹果砧木土壤根际蔗糖酶、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各异。皮尔逊相关分析得知,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选择合适的苹果砧木,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提高,从而为苹果树生长创造良好的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背景】苹果(Malus×domestica Borkh)是我国主要栽培果树树种之一,但部分苹果产区由于夏、秋季的大量集中降雨和排水不良等造成果园涝害频繁发生,导致苹果树叶片黄化、脱落,果实品质和产量下降。【目的】鉴定苹果耐涝相关基因,为苹果耐涝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耐涝苹果砧木G41和不耐涝苹果砧木新疆野苹果(M. sieverii (Ledeb) Roem.)及其构建的包含495个F1杂交后代为材料,从F1杂交群体中挑选出耐涝和不耐涝株系各50株,构建两个极端性状DNA混池,采用简化基因组测序(SLAF-seq)技术,开发SLAF标签和SNP标记,结合苹果基因组信息和遗传关联性分析,对苹果耐涝基因进行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并对候选基因在耐涝差异的株系中进行淹水胁迫下的表达分析。【结果】以‘金冠’苹果为参考基因组,共开发119 072个SLAF标签,其中多态性SLAF有11 133个。通过序列分析和检测SNP位点,共获得6 237 071个SNP,其中高质量SNP有170 617个。通过ED和SNP-index方法关联分析,获得一个与耐涝性状紧密关联的候选区域,位于苹果第10号染色体1.94—3.25 Mb,关联区域大小为1.31 Mb,关联区域内包含120个基因。对该区域内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发现一个与呼吸代谢相关的基因—乙醇脱氢酶基因ADH1(MD10G1014500),在淹水处理后1、2、4和6 d,该基因在耐涝植株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不耐涝植株。【结论】将苹果耐涝基因定位于第10号染色体1.94—3.25 Mb处,筛选到可能与苹果耐涝相关的候选基因MD10G1014500,可用于苹果耐涝基因的克隆和功能解析。  相似文献   

16.
利用苹果属野生砧木资源晋西北山定子实生选育苹果矮砧,从嫁接苹果品种成苗中选出当年形成花芽、第二年开花的植株571株,其中有325株当年结果,暂定名为Y系。并对树体开花、结果、生长量、越冬表现等项目的田间调查与综合评价,经过5年的工作现已初选出80个优系。初步试验表明,Y系苹果砧木抗逆性强,早花早果特性极为突出,嫁接栽培品种亲和性好,部分单系矮化性状明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苹果砧木实生苗根系个体差异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盆栽当年生平邑甜茶、山定子和平顶海棠为试材,通过调查和土壤处理试验发现,甜茶实生苗个体差异最小,山定子居中,平顶海棠差异最大,三者根干重变异系数分别为18.7%、23.56%和33.06%。甜茶根系差异程度对土壤环境变化反应最敏感。山定子和平顶海棠根系基因型差异程度在其个体差异程度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0.8 ̄28.5%和42.1 ̄51.1%。甜茶苗高和干周变异系数均与其根干重变异系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连续4年调查研究再植条件下4种矮化自根砧(G935、G41、G11和M9-T337)对‘宫藤’富士苹果幼树树体生长、早果性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评价并筛选适宜北京地区再植使用的苹果矮化自根砧木,为我国老龄低效苹果园再植更新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16年春,刨除6年生苹果树(宫藤富士/SH6/圆叶海棠),未进行土壤改良,在原行内重茬直接栽植4种矮化自根砧(G935、G11、G41和M9-T337),品种为宫藤富士苹果苗(2年根1年干),株行距为1 m×3.8 m,细纺锤整形修剪,再植后(2016年)连续4年调查4种矮化自根砧嫁接‘宫藤富士’苹果树体生长、早果性和产量及品质的差异。【结果】G935和G41自根砧富士树体高度明显高于G11和M9-T337;主枝数量由高到低为:G935>G41>G11>M9-T337;G41和M9-T337大脚现象明显高于G935和G11;G935和G41单株间树体高度、干径和主枝数量差异明显小于G11和M9-T337,园相整齐。再植第4年,G935和G41自根砧树体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G11和M9-T337,G935和G41叶片百叶鲜重显著高于G11和M9-T337,G935和G41叶片百叶干重显著高于M9-T337。再植4年内,G935和G41矮化自根砧富士生长正常,枝类组成符合正茬矮砧苹果的变化规律;第2年开始,G11和M9-T337树体长枝比例低于30%;第3年和第4年G11和M9-T337树体短枝比例高于80%,长枝比例低于10%,树势衰弱明显。再植第3年,G11幼树成花株率最高,G935和G41次之,M9-T337无成花。再植第4年,G935和G41自根砧富士平均单株产量显著高于M9-T337,G935平均单果重量和果形指数显著高于其他自根砧,各自根砧树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固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再植条件下,以G935和G41为砧木的幼树树体生长显著优于G11和M9-T337,枝类组成合理,树势中庸但不衰弱,单株间差异小,园相整齐,适宜北京地区重茬栽植使用。  相似文献   

19.
供铁水平对不同苹果基因型生长及根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金海棠 (MalusxiaojinensisChengetJiang)和山定子 (MalusbaccataL .Borkh)为试材 ,研究供铁水平对其生长及根系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幼苗生长量、新叶叶绿素含量、营养液pH日变化、根系活力、根系ATP酶活性诸方面 ,存在基因型差异。同一供铁水平 ,小金海棠有明显的铁胁迫反应 ,而山定子铁胁迫反应较弱。低铁胁迫处理 ,小金海棠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根系ATP酶活性皆明显高于山定子。根系活力及根系ATP酶活性可用作铁高效基因型植物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项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一些可用于生产,快速繁殖矮化砧的新途径。从1981年—1982年进行了M4组织培养苗试管外扦插及嫁接试验,苹果矮砧63—2—19与山定子实生砧的绿枝扦插,绿枝嫁接,气插生根和硬枝扦插试验。其中,组织培养苗扦插试验在室内进行,扦插基质(石至)石。矮砧63—2—19与山定子绿枝扦插试验等在塑料大棚弥雾下进行,扦插基质有砂,(石至)石等,各种插条使用了生长素处理。试验结果证实:M4组织培养无根苗用生长素NAA500ppm或1AA1000ppm速沾5秒处理。试管外扦插生根率达50%·M4组织培养无根苗皮下接于一年生黄海棠实生砧上,成活率达60%·矮砧63—2—19与山定子绿枝插条分别用IBA5000、1000、500ppm速沾5秒、生根率达90%以上。矮砧3—2—19绿枝砧木劈接金红苹果绿枝接穗:然后扦插,成潘率达60%,山定子绿枝气插生根率达90%以上,矮砧63—2—19绿枝气插未生根,休眠期矮砧63—2—19硬枝扦插未获得予期结果。矮砧组织培养无根苗试管外扦插是工厂化育苗的必要环节,值得进一步研究,矮砧绿枝扦插在进一步试验的基础上,可向生产化过渡,矮砧组织培养苗试管外扦插和绿枝扦插可能是两种有希望的快速繁殖矮化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