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杨玲 《中国茶叶》2009,31(12):18-19
一、品种资源研究 1940年9月,贵州湄潭实验茶场(现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进行了贵州乃至全国最早的茶树品种调查分类,在务川发现了野生乔木大叶茶。同年,湄潭实验茶场主持了“全国茶树品种征集与鉴定”,共整理出湄潭苔茶、务川大树茶等17个品种,汇编入《全国茶树品种志》。  相似文献   

2.
张伟  汤培彪  杨忠兴  王华 《茶叶》2011,37(2):72-75
本文首先介绍古茶树的定义,随后根据对凤庆县的古茶树资源调查,叙述了在凤庆县境内分布的古茶树资源分布现状.结合凤庆县近年来茶叶产业发展的状况,本文从古茶树的种质资源、优质茶叶原料、天然价值、稀有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分析了古茶树资源对凤庆县茶叶产业地位和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黔南古茶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直以来,业界都认为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州)没有古茶树,一是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石灰岩发育的土壤不适宜茶树生长,二是贵州最早发现的古茶树几乎都在黔西北的赤水、务川、道真和黔西南的兴义、晴隆、普安等地,黔南州从未有过报道。然后,近十几年来随着农村基本建设的扩大和茶产业的发展,各地陆续有古茶树被砍伐或被挖掘出售的消息。为了摸清古茶树情况,2014年10月,黔南州茶叶产业化发展管理办公室(以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贵州省置于中国茶叶的整体发展历史中,从物质遗存、史料记载、自然环境、语言学的知识四个方面考古梳理了贵州茶的历史,并从历史人类学的"物质文化"研究的角度,指出了"久安古茶树"研究对于展现明末以来黔中地区的社会空间结构与民众生活变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成就和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平盛  许玫 《中国茶叶》2001,23(4):34-35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叶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种质资源研究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前提.云南茶区广阔,气候独特,是茶树种质资源的宝库,其茶树种类的多样性和特异性素为世人瞩目.因此,对云南茶树种质资源进行广泛征集、妥善保存并深入研究,是茶叶生产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形势要求,也是以云南丰富的生物资源为基础,开发大西南不容忽视的重点之一.通过近二十年的研究,在广大茶叶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成果斐然,尤其是自"七五"以来,国家加强了对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投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也承担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持的国家攻关项目,较全面系统地对云南的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鉴定与评价,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云南茶树资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松溪县古茶树资源利用和保护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溪县是福建省古老茶区之一,至今还保存大面积古茶树。多年来,松溪县茶叶科技人员为了深入探讨松溪菜茶的起源和遗传变异,对松溪县境内古茶树资源的分布情况、资源类型等进行调查,采集到多个植株样本。松溪县茶科所对古茶树进行生物特性、特征、种质保存、单株筛选等研究。现将松溪县古茶树利用和保护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书讯     
<正>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虞富莲研究员编著的《中国古茶树》一书已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中国第一部有关古茶树的专著。全书共介绍全国古茶树479份、古茶树居群95个,配有图片500多帧,并附有越南、老挝和缅甸的部分古茶树。书中还对茶树的起源、传播、分类、遗传多样性和古茶树的保护和利用作了阐述。具有资料性、学术性和实用性,适合茶叶工作者和大专师生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别山区茶叶品质优异,名优茶品类繁多,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为了加快大别山区茶树地方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祁门茶叶研究所与安庆市农业局等有关单位合作,对大别山腹地岳西县的茶树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仅对岳西县优良类型茶树品种的特点及其利用作一初步分析。一、品种资源调查岳西县是皖西重点产茶县,具有悠久的茶树栽培历史,主产区属《茶经》中所载的“寿州”和“舒州”。  相似文献   

9.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推动下,南方茶树病虫座谈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持,在贵州省农林局等的关怀支持下,于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廿七日至十二月二日在湄潭县胜利召开。参加会议的有贵州、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福建等省(区)的茶叶生产、科研、教学等二十五个单位代表四十五  相似文献   

10.
谢孝明  罗以洪 《茶叶通讯》2021,48(3):385-391
中国作为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的故乡这一论断已毋庸置疑,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也已成为业界共识.然而,西南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在云南还是西南地区其他地方,迄今仍无定论.本文从深化历史的解读、扩展观察的视野、提出新材料(民族语言、独特的饮茶习俗、古茶树和茶树种质资源及茶籽化石)等几个方面论证贵州是中国西南茶树原产地的...  相似文献   

11.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叶生产最根本的物质资料。通过调研,摸清了浙江省长兴县栽培型茶树、野生古茶树和本地培育的新品系等茶树种质资源现状与各类面积及其比重,从适制性、开采期和抗逆性三个角度对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价,最后针对现存的三个不利因素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书讯     
<正>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虞富莲研究员编著的《中国古茶树》一书已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中国第一部有关古茶树的专著。全书共介绍全国古茶树479份、古茶树居群95个,配有图片500多帧,并附有越南、老扭和缅甸的部分古茶树。书中还对茶树的起源、传播、分类、遗传多样性和古茶树的保护和利用作了阐述。具有资料性、学术性和实  相似文献   

13.
非试管繁殖技术在茶树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国兰  罗显扬  王家伦  鄢东海  周富裕 《茶叶》2009,35(3):172-173,177
浅析了非试管繁殖技术的优点、流程及应用前景,结合贵州地方特色茶树品种资源的现状,将非试管快繁技术应用于特色茶树种苗繁育,可在短期内提高贵州优良品种种植比例,加快贵州特色茶叶优势的形成,推动贵州茶叶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8年7月2~5日,全国茶树品种鉴定委员会全体会议暨茶树品种区试座谈会在广州召开。会议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中罔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共同举办,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协办。全国茶树品种鉴定委员会顾问黄继仁、白堃元,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鉴定委员会副主任陈应志、张定、梁月荣,以及来自浙江、江苏、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河南、云南、贵州、四川等11个茶叶主产省的鉴定委员会委员和全国茶树品种区试点的负责人共40多人参加了会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陈栋代表东道主致欢迎词。  相似文献   

15.
对古茶树种质资源及古茶树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同时对利用与开发古茶树资源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9月8日,贵州省茶叶研究所科技开发科曹雨、育种栽培室刘声传两位专家冒着秋雨到纳雍县水东乡海拔1780米的姑箐村对千年御茶树进行考察调研。纳雍是贵州的老茶区,生态条件优越,产茶历史悠久,纳雍姑箐茶亦称姑箐御茶,相传为清代年间水西地区进奉朝廷的贡品,它以其独特的品质和韵味深受人们喜爱。据清朝康熙1673年《贵州通志》  相似文献   

17.
杨玲 《广东茶业》2010,(1):36-39
贵州茶树栽培在品种资源的调查、良种繁育推广、密植免耕快速高产栽培、病虫害调查与防治、土壤及肥陪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把成果推广应用。测土施肥、茶叶区域布局等是将来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贵州茶树栽培在品种资源的调查、良种繁育推广、密植免耕快速高产栽培、病虫害调查与防治、土壤及肥陪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把成果推广应用。测土施肥、茶叶区域布局等是将来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2014年度国内外茶树育种技术研究进展。国外在茶树育种鉴定技术研究有较大进展,开发了超高压液相色谱(UHPLC)和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技术快速检测茶树品种样品的儿茶素类等品质成分,开发溶剂辅助香气蒸发(SAFE)技术检测茶叶的香气物质以及酶技术鉴定茶树品种抗茶叶轮斑病的能力。我国茶树育种的重要进展主要在:古茶树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茶树育种鉴定中的应用以及新品种选育和品种保护。  相似文献   

20.
《茶叶科学技术》2014,(2):27-27
正《茶叶科学技术》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科技综合性期刊,季刊,1960年创刊。主要报道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园土壤肥料、茶叶机械、茶叶加工、茶树生理生化、茶树植保与茶叶经济等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与科学种茶、制茶经验、经营管理经验以及应用理论等。辟有"综述论文、试验研究、茶叶经济、科技园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