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孤雌激活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月龄和卵巢采集后的保存条件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孤雌激活效率的影响 ,以确立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最佳条件。试验包括 :(1)卵巢保存的生理盐水温度 (2 2、30、37、38.5、4 0℃ )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发育潜力的影响。 (2 )卵巢保存时间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后期发育的影响。 (3)初情期前后母猪卵母细胞对体外成熟和发育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1) 38.5℃保存的卵巢卵母细胞激活后的卵裂率 (79.6 4 % )和囊胚率(18.11% ) ,37℃的卵裂率 (76 .18% )和囊胚  相似文献   

2.
郝子悦  刘忠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011-9012,9082
[目的]探讨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以NCSU-23为基础培养基,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和培养时间(36、40、44和48 h)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结果]猪卵母细胞体外培养44 h后,成熟率最高,为81.4%;猪卵母细胞在成熟培养液培养22h后,再在无激素培养液中继续培养22 h时,成熟率最高;添加性腺激素的组成熟率显著高于不添加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体外成熟培养过程中,添加性腺激素能显著提高猪卵母细胞成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Aurora-A抑制对猪卵母细胞成熟和纺锤体组装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猪GV期卵母细胞分组进行体外成熟培养,在各组中分别添加0、1、3和5μmol·L~(-1)Aurora-A特异性抑制剂MLN8054,观察其对卵母细胞发育与成熟的影响及纺锤体结构的变化;免疫印迹检测磷酸化Aurora-A和TACC3的表达。[结果]Aurora-A抑制导致猪卵母细胞成熟明显受阻(P0.05),且主要阻滞在Pro-MⅠ期及MⅠ期;MⅠ期纺锤体形态明显异常,出现单极或多极纺锤体,异常率显著上升(P0.05)。Aurora-A抑制后,猪卵母细胞磷酸化Aurora-A和酸性卷曲转化相关蛋白3(TACC3)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MLN8054处理后,猪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和纺锤体组装受阻,并抑制了磷酸化Aurora-A和其下游蛋白磷酸化TACC3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成熟过程中在培养液中添加激活素Activin A对猪卵母细胞胞质成熟的影响。[方法]在TCM-199中添加不同剂量Activin A的培养猪卵母细胞40 h,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的着色的线粒体排布形态类型来判断卵母细胞胞质是否成熟。[结果]当Activin A剂量为100 ng/ml时,胞质中线粒体呈弥散型分布形态的卵母细胞数目极显著增加(P0.01),同时线粒体呈圆周型排布与半周型排布的卵母细胞数目显著下降(P0.05)。[结论]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在成熟培养液中添加激活素Activin A,能促进卵母细胞胞质的成熟。  相似文献   

5.
探讨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Na)对猪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和孤雌激活后早期发育的影响.利用屠宰场猪卵巢卵母细胞,在不添加或添加不同浓度EDTA-Na的成熟培养液中体外成熟44~48 h,挑选核成熟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然后移到不添加或添加不同浓度EDTA-Na的胚胎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培养168 h.结果表明:(1)胚胎培养液中添加适当浓度(25~100 μmol·L-1)EDTA-Na对体外成熟猪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的早期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在EDTA-Na浓度为100 μmol·L-1时,效果最佳;(2)成熟液和胚胎培养液中同时添加100 μmol·L-1EDTA-Na对体外成熟猪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的早期发育具有促进作用;(3)成熟液或/和胚胎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EDTANa对体外成熟培养后的猪核成熟卵母细胞及孤雌激活后的4-细胞孤雌胚SDS-PAGE电泳的蛋白质表达图谱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不同形态的猪卵巢中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效果与脂滴的相关性,以及小檗碱对其的影响.[方法]将卵泡型卵巢GV期和黄体型卵巢GV期卵母细胞分别用添加小檗碱的成熟液体外成熟,观察体外成熟效果;用尼罗红染色的方法测定成熟前后的卵母细胞的脂滴含量,并观察成熟后各组卵母细胞脂滴的分布.[结果]卵泡型卵母细胞的颗粒细胞扩散率和第一极体排出率均显著高于黄体型卵母细胞(P<0.05),小檗碱(Berberine,Ber)组卵母细胞的颗粒细胞扩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一极体排出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体外成熟后,对照组卵母细胞中脂滴含量显著降低(P<0.05),小檗碱组极显著降低(P<0.01),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黄体型卵母细胞的脂滴含量则显著低于卵泡型(P<0.05).猪卵母细胞成熟后的脂滴分布为分散型、外围型和不规则型,卵泡型卵母细胞脂滴主要呈分散分布,黄体型卵母细胞脂滴主要呈外围分布,并且黄体型卵母细胞脂滴呈不规则分布多于卵泡型.[结论]小檗碱能明显促进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且卵泡型成熟效果显著好于黄体型;体外成熟后,卵母细胞脂滴逐渐减少,小檗碱组脂滴含量极显著减少,且黄体型卵母细胞脂滴含量明显减少;猪卵母细胞内脂滴的分布与卵巢所处的时期有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集屠宰场废弃猪卵巢,体外分离和培养猪卵母细胞,探讨基础培养基、激素、卵泡直径大小及卵丘细胞层数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TCMl99(mTCMl99)较NCSU-23培养猪卵母细胞成熟率显著提高(P<0.05);基础培养基中添加PMSG、hCG和pFF,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80.63%)显著高于仅...  相似文献   

8.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智锋  李艳  王清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556-5558,5560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为猪胚胎的体外生产及相关胚胎工程技术如胚胎细胞和体细胞核移植、转基因和性别控制提供了廉价原料,是现代胚胎工程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多年来科研人员为了进一步提高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率以及更深入地了解卵母细胞成熟机制,对影响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综述了影响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不同直径卵泡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TCM-199成熟培养猪卵巢表面直径2~3mm,3~5mm和5~8mm卵泡内的卵母细胞,比较了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以上各组卵泡液(pFF)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的影响,以成熟培养48h后排出第一极体为成熟标准对猪卵母细胞进行成熟鉴定。结果表明,2~3mm,5~8mm和3~5mm3组卵泡内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IVM)率依次升高,分别为12.7%,31.3%和46.0%,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添加3~5mm卵泡液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42.0%)也显著高于5~8mm组(11.0%)和2~3mm组(12.7%)(P<0.05)。试验同时观察记录了不同直径卵泡内卵母细胞的等级,结果发现5~8mm组中A级卵母细胞的比例(37.7%)显著高于3~5mm组(23.9%)(P<0.01),但其B级卵母细胞的比例(45.9%)却显著低于2~3mm(62.1%)组和3~5mm(59.2%)(P<0.05)。这说明,2~3mm,3~5mm和5~8mm3组卵泡中,卵泡直径增大,其在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中的优势渐增。  相似文献   

10.
研究猪卵泡液(pFF)的浓度和促性腺激素(FSH和LH)处理时间对猪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猪卵丘细胞-卵母细胞复合体体外成熟培养46~48 h中的后23~24 h去除促性腺激素可有利于卵丘细胞的扩散,但对卵细胞的核成熟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适量(10%)的pFF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添加浓度太高则相对抑制卵子核成熟进程.  相似文献   

11.
【背景】卵泡是卵巢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其主要功能是排卵和分泌激素。颗粒细胞能促进卵泡发育,其过度凋亡能抑制卵泡发育,诱导卵泡闭锁,进而降低雌性动物发情频率,影响雌性动物繁殖力。现已有研究发现,KISS1在卵巢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研究通过干扰KISS1,以阐释KISS1对猪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周期及分泌雌激素能力的影响,为完善KISS1在猪颗粒细胞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设计KISS1的干扰片段KISS1-siRNA,转染体外培养的母猪卵巢颗粒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 qRT-PCR)检测干扰KISS1对母猪卵巢颗粒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PI3K)信号通路部分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采用流式检测法、Annexin V- FITC及ELISA技术,分别探究干扰KISS1对颗粒细胞周期、凋亡及雌二醇(estradiol, E2)分泌量的影响,最后使用qRT-PCR技术检测KISS1对雌激素受体及雌激素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在猪颗粒细胞内,干扰KISS1后,PI3K通路激活相关基因PIK3CGPI3CIPDK1AKT1转录水平下降,其中关键基因AKT1的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PI3K通路激活抑制相关基因FOXO3TSC2BAD转录水平也有所降低;干扰KISS1后,颗粒细胞周期在细胞分裂间期(G0/ G1)阻断,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上升,细胞中E2的浓度显著降低(P<0.01),雌激素受体ESR1ESR2及雌激素通路的基因StarCYP173B-HSD17B-HSDCYP19A转录水平也相应显著下降(P<0.05)。【结论】KISS1能够参与猪颗粒细胞PI3K和雌激素通路,干扰KISS1能够使卵巢颗粒细胞阻滞在细胞分裂间期,促进颗粒细胞凋亡,降低颗粒细胞分泌雌激素的能力,表明KISS1对于卵巢颗粒细胞的分裂与生长、雌激素分泌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p66Shc在绵羊卵母细胞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卵母细胞胞质氧化还原稳态的关系,为揭示p66Shc参与调控卵母细胞胞质氧化还原稳态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试验所用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 COCs)来源于屠宰场的绵羊卵巢。分别收集成熟前优质和劣质、常规成熟24 h及成熟30 h老化的卵母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成熟前后不同质量绵羊卵母细胞中p66Shc mRNA的表达量进行分析,利用细胞免疫荧光结合MitoTracker Red探针对p66Shc蛋白和线粒体进行共定位,同时利用荧光探针DCFH-DA和卵母细胞自发荧光分别对成熟前后不同质量卵母细胞内ROS水平和氧化还原稳态进行检测。此外,采用外源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处理成熟前优质卵母细胞,并对p66Shc蛋白的表达及定位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成熟前劣质和成熟后老化卵母细胞中p66Shc mRNA表达量分别显著(P<0.05)高于成熟前优质和常规24 h成熟的卵母细胞。然而优质卵母细胞成熟前后p66Shc mRNA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共定位结果表明,p66蛋白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分布活跃的区域。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成熟前劣质和成熟后老化卵母细胞中p66Shc蛋白表达量也分别显著(P<0.05)高于成熟前优质和常规24 h成熟的卵母细胞。与成熟前优质和常规24 h成熟的卵母细胞相比,成熟前劣质和成熟后老化卵母细胞表现出线粒体分布紊乱和活性下降、ROS水平升高以及氧化还原稳态的失衡。此外,与未添加外源H2O2的对照组相比,外源H2O2处理成熟前优质卵母细胞诱导的氧化应激显著(P<0.05)上调p66Shc蛋白的表达并促使 p66Shc由胞质向细胞核定位。【结论】 p66Shc基因在劣质和老化的绵羊卵母细胞中呈现高水平的表达,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显著上调p66Shc蛋白的表达并影响其亚细胞定位。总之,绵羊卵母细胞中p66Shc表达上调影响了胞质的氧化还原稳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细胞自噬和凋亡存在着相互制约,p38MAPK信号通路作为细胞凋亡的主要调控通路之一,也对细胞自噬存在促进和抑制的双重作用。已有研究表明,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onadotropin-inhibitory hormone , GnIH)对细胞自噬与凋亡均有影响,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故探究GnIH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对猪卵巢颗粒细胞(pGCs)自噬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理,为解决母猪的产子率以及同期发情等问题提供参考。【方法】min、10 min、30 min、60 min、90 min)分组,用Western blot检测猪卵巢颗粒细胞p38与p-p38的蛋白表达量变化;2、验证GnIH对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按(空白对照、GnIH、p38激活剂(U-46619)、U-46619+GnIH)分组,用Western blot检测p38与p-p38的蛋白表达量变化;3、探究不同浓度GnIH对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按(空白对照、10 -6mol·L -1 GnIH、10 -8mol·L -1 GnIH、10 -10mol·L -1 GnIH、10 -12mol·L -1 GnIH)分组,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与凋亡标志性蛋白的表达量变化;4、验证不同浓度GnIH通过p38信号通路对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将细胞分成6组(空白对照、U-46619、U-46619+10 -6 mol·L -1 GnIH、U-46619+10 -8mol·L -1 GnIH、U-46619+10 -10mol·L -1 GnIH、U-46619+10 -12mol·L -1 GnIH),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与凋亡标志性蛋白的表达量变化。【结果】1. GnIH孵育10 min后,显著降低p38与p-p38的蛋白表达量(P<0.05),提示,GnIH对p38MAPK信号通路的最佳作用时间为10 min;2. U-46619显著促进pGCs的p38磷酸化水平(P<0.05),GnIH显著抑制pGCs的p38磷酸化水平(P<0.05),提示,U-46619使p38MAPK信号通路活化,GnIH对p38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有抑制作用;3. 当 GnIH的浓度为10 -6 mol·L -1时,pGCs的自噬和凋亡水平显著升高(P<0.05),随着GnIH浓度的降低,pGCs的自噬水平逐渐升高(P<0.05),pGCs的凋亡水平逐渐降低(P<0.05),提示,高浓度GnIH可以促进自噬和凋亡,随着GnIH浓度的降低,自噬水平逐渐升高,而凋亡水平逐渐下降;4. 加入U-46619后,GnIH使pGCs的自噬显著上调(P<0.05),并且使pGCs的凋亡显著下调(P<0.05),提示,不同浓度GnIH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影响pGCs的自噬和凋亡。【结论】GnIH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上调pGCs的自噬,减少pGCs的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体外模拟法优化玉米—杂粕型饲粮的非淀粉多糖(NSP)酶谱,并分析优化的非淀粉多糖酶谱对饲粮养分消化率和育肥猪肠道微生物组成和结构的影响,为饲粮高效利用和精准饲养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方法】试验一在育肥猪玉米—杂粕型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果胶酶6种NSP酶,采用胃—小肠体外模拟法测定体外回肠干物质消化率(IVIDMD);取IVIDMD达到最大值时各NSP酶的添加水平为该NSP酶0编码水平,按照六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体外消化试验,建立IVIDMD与NSP酶添加量的六元二次回归方程,筛选出玉米—杂粕型饲粮最优NSP酶谱(OEC);利用胃—小肠—大肠体外模拟消化法分析测定添加OEC前后饲粮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体外能量消化率(IVGED)和体外消化能(IVDE),以验证OEC的效果。试验二按照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用16头健康、体重相近去势公猪(117.8 ± 1.66 kg),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8头猪,对照组饲喂玉米—杂粕型基础饲粮,加酶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OEC;在试验开展第18天采用直肠擦拭法采集猪新鲜粪便,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对粪便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及相对丰度进行分析,并进行功能预测。【结果】(1)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杂粕型饲粮OEC为:纤维素酶1 003 U·kg-1、木聚糖酶18 076 U·kg-1、β-葡聚糖酶1 377 U·kg-1、β-甘露聚糖酶14 765 U·kg-1、α-半乳糖苷酶337 U·kg-1和果胶酶138 U·kg-1;(2)在玉米—杂粕型饲粮中添加OEC使IVDMD由73.44%显著提高到76.26%(P<0.01),IVGED由74.03%显著提高到76.45%(P = 0.01),IVDE由14.97 MJ·kg-1显著提高到15.58 MJ·kg-1P<0.01);(3)在门水平上,共筛选出了12个相对丰度大于0.1%的菌门,其中Bacteroidota(拟杆菌门)、Firmicutes(厚壁菌门)和Spirochaetota(螺旋体门)为优势菌门,三者之和在组内占比达96%以上;(4)在属水平上,饲粮中添加OEC显著增加norank_f_F082,norank_f_Bacteroidales_RF16_group,Bacteroides(拟杆菌属)和Roseburia(氏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Eubacterium_ruminantium_groupP = 0.083)有增加的趋势,而Oscillibacter(颤杆菌克)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norank_f__norank_o__WCHB1-41P = 0.083)有降低的趋势(P = 0.052)。【结论】饲粮中添加体外法优化的NSP酶谱,显著提高了育肥猪玉米—杂粕型饲粮干物质和能量的体外消化率以及体外消化能,增加了纤维分解菌和产丁酸菌等有益菌在育肥猪肠道微生物中的占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有害菌的数量,优化了肠道微生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验证姜黄素是否能够通过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信号通路减轻H2O2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为防治围产期奶牛代谢紊乱导致的氧化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用500 μmol·L-1H2O2处理MAC-T细胞24 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姜黄素(0、5、15或30 μmol·L-1)处理3 h;MAC-T细胞转染Nrf2 siRNA 48 h后,用500 μmol·L -1 H2O2处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MAC-T细胞24 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姜黄素(0、5、15或30 μmol·L-1)处理3 h。采用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和试剂盒等方法,检测Nrf2的蛋白表达量及下游靶基因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AD(P)H 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和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等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活性及含量。【结果】(1)H2O2处理组MAC-T细胞中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CAT、SOD和GSH-Px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5 μmol·L-1姜黄素+H2O2共同处理组和30 μmol·L-1姜黄素+H2O2共同处理组MAC-T细胞中MDA的含量显著低于H2O2处理组(P<0.01),而CAT、SOD和GSH-Px的活性显著高于H2O2处理组(P<0.05,P<0.01)。(2)H2O2处理组总Nrf2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2O2处理组Nrf2下游基因HO-1和NQO1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姜黄素处理组总Nrf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姜黄素处理组HO-1和NQO1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姜黄素+H2O2处理组总Nrf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2O2处理组(P<0.01),姜黄素+H2O2处理组HO-1和NQO1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也显著高于H2O2处理组(P<0.01)。(3)si-Nrf2组与对照组相比,Nrf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si-Control+H2O2+姜黄素组与si-Control+H2O2组相比,MD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CAT、SOD和GSH-Px的活性显著升高(P<0.01)。si-Nrf2+H2O2+姜黄素处理组与si-Control+H2O2+姜黄素组相比,MDA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CAT、SOD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姜黄素可以通过增加Nrf2的表达,诱导下游抗氧化分子的转录从而缓解H2O2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本研究为防治围产期奶牛代谢紊乱导致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游泳训练对马匹血液指标的的影响,分析马匹在不同训练阶段血液指标的变化规律,为伊犁马游泳训练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对12匹伊犁马进行42 d不同时长的游泳训练,每隔14 d在训练后即刻采血,对所采血样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随游泳训练天数的递增,马匹AST活性在第14和28 d均显著低于第0 d(P<0.05);CK活性在第0和28 d均显著低于第42 d(P<0.05),第14 d极显著低于第42 d(P<0.01);PvO2第0 d显著低于第28 d(P<0.05);Hct和Hb第42 d均显著低于第0 d(P<0.05);不同时长的游泳训练中,CREA活性在试验1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UA浓度在试验1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显著低于试验2组(P<0.05);TG浓度在试验1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CK活性在试验2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ct和Hb对照组均极显著低于试验2组(P<0.01),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5)。【结论】在陆地训练强度一致的情况下,对马匹进行游泳训练能够有效提高红细胞携氧能力,增加肺活量,可以降低陆地训练对马匹肢蹄造成的损伤。游泳训练可成为伊犁马日常训练的科目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抗氧化剂-水溶性维生素E的类似物(Trolox)通过调控活性氧对猪肌肉干细胞增殖及分化过程产生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培养肉种子细胞在体外增殖及分化过程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首先在猪肌肉干细胞增殖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0、50、100和200 μmol∙L-1)的Trolox培养3 d,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统计细胞增殖倍数,同时利用CCK8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Trolox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RT-qPCR技术检测不同浓度Trolox处理后表征干性的PAX7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PAX7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CellROX荧光染料对细胞内活性氧进行染色并通过高通量高内涵活细胞共聚焦成像系统检测Trolox对活性氧的调控作用;进一步在猪肌肉干细胞体外成肌分化进程中添加Trolox处理,利用RT-qPCR技术检测分化早期标志基因MYOGCAV-3及终末分化标志基因肌球蛋白重链(MyHC)的表达水平,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MyHC蛋白的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对MyHC进行染色并统计MyHC阳性细胞比例。【结果】细胞增殖倍数统计显示,50和100 μmol∙L-1的Trolox处理组猪肌肉干细胞增殖倍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CK8测得50和100 μmol∙L-1 Trolox处理组第3天的吸光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和200 μmol∙L-1的Trolox显著上调了PAX7的表达(P<0.05),对PAX7蛋白的表达有上调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Trolox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被极显著降低(P<0.001);在分化进程中添加Trolox后,预分化阶段的MYOGCAV-3及终末分化阶段的MyHC均显著上调(P<0.05),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MyHC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yHC阳性细胞比例有增多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rolox通过降低细胞内的活性氧,促进猪肌肉干细胞的增殖以及分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外源性γ-氨基丁酸(GABA)抵抗仔猪氧化应激的作用效果,及海马神经元GABA受体调节凋亡信号通路在其中可能的介导作用,为GABA作为动物应激调节剂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成功构建的仔猪活体和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模型,考察外源性GABA对仔猪血清及海马组织中氧化/抗氧化相关指标、仔猪日增重、脑海马GABA受体以及大鼠海马神经元中GABA受体及凋亡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低、中、高浓度的GABA灌喂组(LD+OS; MD+OS;HD+OS)仔猪血清的MDA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氧化应激(OS)组(P<0.01),而GSH水平均极显著高于OS组(P<0.01),同时HD+OS 组仔猪血清T-AOC水平极显著高于OS组和对照组(P<0.01);且高浓度(100 mg·kg-1 BW)GABA降低仔猪血清MDA含量和增加GSH水平的幅度均高于低浓度(20 mg·kg-1 BW)和中浓度(60 mg·kg-1 BW)GABA。因此,后续研究仅考察100 mg·kg-1 BW GABA的作用效果及其抗氧化应激的机制。OS组仔猪0-7、8-14和0-28日龄的日增重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HD+OS组0-7、8-14和0-28日龄仔猪的日增重极显著高于OS组(P<0.01);OS组仔猪15-28日龄的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OS组15-28日龄的日增重极显著高于OS组(P<0.01)。以上结果表明,100 mg·kg-1 BW GABA的灌喂极显著地增加了仔猪的日增重。对照组、OS组和HD+OS组在前、中、后期的腹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氧化应激组海马组织的MD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HD+OS组 (P<0.01),而T-AOC和GSH的水平均极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1),表明GABA能提高仔猪海马组织抗氧化能力。HD+OS组的海马组织GABAA和GABAB受体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氧化应激组(P<0.01),表明GABA提高了海马组织GABAA和GABAB的水平。氧化应激组脑海马Bcl-2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ax和Caspase-3蛋白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D+OS组的Bcl-2蛋白水平极显著高于氧化应激组(P<0.01),Bax蛋白水平极显著低于氧化应激组(P<0.01),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氧化应激组(P<0.05)。与此一致的是,氧化应激组、GABA+OS+Picrotoxin组和GABA+OS+CGP54626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Bax和Caspase-3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GABA+OS组(P<0.05),表明GABA缓解了氧化应激状态下海马神经元的损伤,而GABA受体抑制剂的添加阻挡了GABA的抗应激损伤作用。【结论】 GABA降低了仔猪海马的氧化应激水平,而GABA抗应激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凋亡蛋白基因的表达相关,而GABAA和GABAB受体介导了该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明确腐殖酸对低浓度(5 mg·L -1)百菌清(chlorothalonil)的缓释增效作用,为减少农药使用量、延长农药药效提供新的科学思路,为选择新的农药增效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腐殖酸(50 mg·L -1)添加至低浓度百菌清中,进行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的体外平板及液体培养,通过菌丝体生长试验及血球计数板、等温微量热技术,测定相应的抑菌率(inhibition rate,IR)、孢子体数量以及生长代谢过程中的热量排放。【结果】 将对照抑菌率设定为0,腐殖酸-百菌清复配处理较百菌清处理的IR显著提高了10.29%(P<0.05),相对增效达到25.33%。液体摇菌培养过程中,摇菌培养的第3天,百菌清处理与腐殖酸-百菌清复配处理的孢子数无显著差异;摇菌培养第7天,百菌清处理的孢子数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1);摇菌培养的第14天,腐殖酸-百菌清复配处理的孢子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而百菌清处理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腐殖酸延长了低浓度百菌清对尖镰孢孢子数增加的抑制效应。各处理的热功率-时间曲线图显示,腐殖酸-百菌清复配处理热量排放曲线在监测的72 h内未检测到热排放峰;而单独添加百菌清的处理在试验的后期重新出现热排放峰;单独添加腐殖酸处理的热排放曲线与对照曲线接近。对热功率-时间曲线相关参数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百菌清处理的Pmax(最大热功率)显著低于对照和腐殖酸处理(P<0.05),而Tmax(最大热功率时间)显著高于对照和腐殖酸处理(P<0.05);腐殖酸-百菌清复配处理的Pmax、Q(整体发热量)、k(生长速率常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表明该处理病原菌的生长代谢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即病原菌生长代谢受到抑制的程度最大;腐殖酸处理与对照曲线各参数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病原菌的生长代谢活性没有受到抑制,同时说明腐殖酸-百菌清复配处理中生长代谢受到的抑制作用与腐殖酸本身无关。【结论】 添加腐殖酸可以显著提高低浓度百菌清对尖镰孢菌丝体生长、孢子体数量增加以及生长代谢过程中能量排放的抑制能力。将腐殖酸作为低浓度百菌清的农药增效剂,是降低百菌清用量及延长百菌清药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饲粮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GOD)对大肠杆菌攻毒肉鸭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寻求预防肉鸭大肠杆菌病的抗生素替代品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选用144只1日龄健康北京公鸭,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8只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两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 mg·kg-1维吉尼亚霉素(抗生素组)或200 U·kg-1 GOD,于试验第7天分两次对所有鸭口腔灌服0.2 mL大肠杆菌 O88(3×109CFU / mL),两次攻毒间隔8 h。试验期28 d。【结果】(1) 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抗生素和GOD显著提高攻毒肉鸭1—14日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2)GOD和抗生素显著降低28日龄攻毒肉鸭血液中白细胞数(P<0.05),提高血液中淋巴细胞百分比(P<0.05)。此外,GOD显著降低血液中红细胞含量(P<0.05)。(3)GOD和抗生素显著降低14日龄肉鸭血清MDA和28日龄CAT的含量(P<0.05); GOD显著提高28日龄肉鸭血清T-AOC(P<0.05),且有降低14日龄CAT的趋势(P=0.087)。(4)抗生素和GOD显著降低14、28日龄肉鸭血清内毒素含量(P<0.05)。(5)GOD和抗生素显著降低肉鸭14、28日龄空肠IL-1β和IL-6浓度(P<0.05),以及28日龄空肠TNF-α浓度(P<0.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6)抗生素和GOD显著降低大肠杆菌攻毒肉鸭14、28日龄血清DAO活性和D-LA含量(P<0.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7)GOD增加了回肠特有OTUs的数量,降低了大肠杆菌含量,提高了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相对丰度。【结论】饲粮中添加GOD通过平衡大肠杆菌攻毒肉鸭的肠道菌群结构、减少细菌内毒素的产生以及降低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来维持肠黏膜的完整性、避免因内毒素进入血液后激活炎症信号通路而引起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改善肉鸭肠道健康、促进肉鸭生长。GOD能够作为抗生素替代物用于预防或减轻肉鸭的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