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简称LAMP)是一种体外等温扩增核酸片段的新技术,利用4条特异性引物,在Bst DNA聚合酶的催化下能够有效地扩增出靶基因。与常规PCR法相比该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准确以及操作简便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动物疾病检测中。此文综述了LAMP技术原理及其在鸡传染性疾病病原检测中的应用,旨在为该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由Notomi等于2000年开发的新颖的恒温核酸扩增方法,在等温条件下可高效、快速、高特异、高灵敏地扩增靶序列。1技术特点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特点是针对靶序列的6个特异性区域设计两对引物,利用具有链置换活性的DNA聚合酶在恒温条件下30~60分钟,不需要PCR仪即可实现核酸的大量扩增,并且伴有肉眼可见的副产物白色焦磷酸酶沉淀产生。LAMP的扩增效率是目前最高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可以在恒定温度下进行体外核酸扩增的技术,近几年其研究热度很高。本文从技术原理、优缺点及在动物病原检测应用等方面,对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重组酶等温扩增技术、依赖核酸序列扩增技术(NASBA)、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CPA)和赖解旋酶等温扩增技术(HDA)等5种常见等温扩增技术进行了综述。LAMP技术操作简单,不依赖特殊设备,但引物设计较为复杂,研发多重LAMP检测方法有很大困难。重组酶等温扩增技术不受场地条件约束,扩增时间短,但容易造成气溶胶污染,因此一般用于实验研究。NASBA技术扩增效率高,不易产生污染,但成本偏高,操作相对复杂,在目前疫病检测研究中的应用逐渐减少。CPA技术操作相对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但结果判断受主观因素影响易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HDA技术引物设计相对简单,但反应体系较为复杂,因此不适合扩增长序列。不同的等温扩增技术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场景条件来选择。等温扩增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具备许多优点,但仍需要不断改进,未来与微流体芯片、纳米金、CRISPR等技术联合应用,将会实现更加快捷、准确、简便的检测,从而为动物疫病检测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4.
等温扩增技术(IAT)作为一种新型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与PCR相比,该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单便捷和成本低等优点。目前,等温扩增技术在病原检测方面得以应用,论文对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依赖解旋酶的等温扩增(HDA)、依赖核酸序列的等温扩增(NASBA)、链置换等温扩增(SDA)、交叉引物扩增(CPA)5种扩增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分别予以介绍,为该技术在病原检测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病原微生物是威胁畜禽健康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快速、精准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对于保障畜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操作便捷等特点,原理是针对靶基因的6个区域设计2~3对引物,使用链置换DNA聚合酶即可实现高效扩增。文章对LAMP的反应机制、研究现状以及在动物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犬腺病毒I型(CAV-I)E3基因序列,设计了3对特异性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以CAV-I DNA为模板,通过条件优化建立了犬传染性肝炎LAMP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在63℃恒温下30min内实现目的核酸的大量扩增,在可见光下即可直接观察扩增产物荧光颜色变化来判定结果。特异性和灵敏度试验表明,该LAMP检测方法只对CAV-I有特异性扩增,对其他无关核酸无扩增。与常规PCR检测相比,LAMP的检测灵敏度较好,最低检出限为10-7TCID50,是PCR检测方法的100倍。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表明, LAMP阳性检出率为36%,与病毒分离鉴定的结果符合率达96.8%,与PCR检测的结果符合率达100%,且快速简便,成本低,适用于基层实验室的快速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7.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新型体外等温扩增特异核酸片段的技术,该技术具有高效、快速、特异、低廉、操作简单和结果可视化判定等优点,在基层现场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LAMP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食品卫生检测、肿瘤检测、原位扩增和胚胎性别鉴定等方面。随着LAMP技术在样本处理、引物设计、特异性产物可视化检测方面日臻完善,改良后的LAMP技术将向多个方向发展,逐步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活性检测、遗传病和传染病早期诊断等方面。文章就近年来改良LAMP技术原理、特点及在病原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食品中的肺炎克雷伯菌。选取肺炎克雷伯菌特有的毒力基因区域,设计2对引物(1对内引物、1对外引物),进行体外恒温扩增反应。对反应体系内的甜菜碱、核酸原料(dNTPs)、内外引物比例、Mg2+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进行优化和选择,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性试验检测。应用建立的LAMP方法对灭菌鸡肉人工污染加标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试验,筛选到最优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应用优化后的LAMP反应体系对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在内的18种常见微生物进行特异性检测试验,特异性良好。肺炎克雷伯菌LAMP反应体系对基因组的最低检测限是0.875 pg/μL,比传统PCR方法灵敏性高100倍。对人工鸡肉阳性样品进行检测,检测限为30 CFU/mL。本试验成功建立了一种能检测食物中致病肺炎克雷伯菌的LAMP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2对引物针对肺炎克雷伯菌目的基因6个区域进行体外恒温核酸阶梯性扩增,灵敏性更高,反应时间更短,检测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9.
利用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AMP),建立了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的猪细小病毒(PPV)检测方法.该方法针对猪细小病毒非结构蛋白(NS-1)基因保守区域设计6条特异引物,在63℃的等温条件下45 min即可完成反应.最低检测限量为10拷贝的PPV目的基因,比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敏感100倍,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以钙黄绿素和Mn2+作为荧光指示剂,可快速、直观判定反应结果.通过对149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比较,LAMP与PCR检出阳性样本数分别为33份和27份,表明LAMP方法阳性检出率高于PCR.  相似文献   

10.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2000年由日本的荣研株式会的Notomi T等人开发出来的一种新的核酸扩增方法。LAMP法是针对靶基因的6个区域设计4种特异的引物,利用一种链置换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DNA polymerase)在恒温条件保温几十分钟,即可完成核酸扩增反应,具有高特异性和等温快速扩增的特点,可以在1小时之内,将靶脱氧核糖核酸(DNA)片段扩增108~109倍。在DNA延伸合成时,从脱氧核酸三磷酸基质(dNTPS)中析出的焦磷酸离子与反应溶液中的镁离子结合,会产生一种焦磷酸镁的衍生物,而高效扩增的LAMP法生成大量这样的衍生物,并呈现白色沉淀。可以把浑浊度作为鉴定指标,仅凭肉眼观察白色混浊沉淀,就能鉴定扩增与否,而不需要繁琐的电泳和紫外观察等过程。且该方法不需要任何贵重的仪器和试剂,在水浴锅中即可完成反应,特别适合在野外现场和基层部门应用。迄今已建立了针对多种病原性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的LAMP检测方法。下面就目前LAMP技术在禽病毒检测中的进展情况作一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