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调质的三个条件:水份、热量和时间,在水分、热量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调质时间就决定了调质质量,而高效的调质正是保证优质颗粒饲料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朱炎峰 《饲料广角》2011,(14):20-21
水分、热量和时间是影响调质的3个重要参数,在水分、热量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调质时间就决定了调质质量,而高效的调质正是保证优质颗粒饲料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试验目的是研究调质温度、时间和水分对降低肉鸡饲料中大肠杆菌数量级的影响,优化出降低饲料中4个数量级的沙门氏菌的调质工艺参数。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3因子3水平Box—Behnken模型的响应面设计。温度的水平为60、80、100℃;时间水平为20、160、300s;水分水平为5%、10%、15%。试验结果表明:调质工艺降低饲料中的大肠杆菌数量级的最大效应值为6.62,最小效应值为0.40。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目的是研究调质温度、时间和水分对杀灭肉鸡饲料中沙门氏菌数量级的影响,建立调质工艺杀灭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数量级与温度、时间和水分等工艺参数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优化出杀灭饲料中4个数量级沙门氏菌的调质工艺参数。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3因子3水平Box-Behnken模型的响应面设计。温度水平为60、80、100℃;时间水平为20、160、300s;水分水平为5%、10%、15%。温度越高,时间越久,水分越大,调质工艺杀灭饲料中的沙门氏菌的数量级越大。最大效应值为6.51,最小效应值为0.38,获得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还得到10组可以杀灭4个数量级沙门氏菌的调质工艺参数。这说明响应面设计可以应用于颗粒饲料加工过程中调质工艺参数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调质温度为100℃,时间20s时,水分最少为13.78%;调质时间20s,水分15%时,温度最少应为95.2℃,这在实际肉鸡颗粒饲料加工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原料粉碎粒度、调质温度、后熟化时间、入模水分和环模压缩比五个因素对水产颗粒料耐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通常鱼用饲料的粉碎粒度过40目(0.425mm)≥95%、调质温度控制在85℃以上、原料入模水分在14%~16%、后熟化时间为10~15min,环模压缩比在15左右为宜;②河蟹配合颗粒饲料的粉碎粒度过80目≥90%、调质温度控制在80~90℃、原料入模水分在17%~20%、后熟化时间在20~30min、环模压缩比在18~20为宜;③对虾配合颗粒饲料的粉碎粒度过80目≥90%、调质温度控制在80~90℃、原料入模水分在17%~20%、后熟化时间在20~30min、环模压缩比在18~22为宜。  相似文献   

6.
饲料淀粉糊化的适宜加工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试验研究了实验及生产条件下影响淀粉糊化的重要工艺参数。试验1,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研究玉米中淀粉糊化度与温度、时间、水分的关系。温度范围为60~120℃,时间为5~65min,水分为12.5%~50%。试验2,按调质条件进行随机试验,选择现行工业生产中蒸汽制粒工艺,固定蒸汽压力(0.5MPa)、调质时间(10s),研究调质条件对产品淀粉糊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水分、时间具有不同程度地影响淀粉糊化的作用,水分、时间极显著促进淀粉糊化。生产及实验条件下,水分均是明显决定产品糊化度的第一限制性工艺参数。实验条件下,水分大于31.25%,淀粉糊化度迅速增加。适宜淀粉糊化度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温度88.6~95.8℃,时间26.24~33.26min,水分.46.83%~48.1%。生产条件下,提高物料水分,将显著增加淀粉糊化度。  相似文献   

7.
根据目前饲料生产厂家原料验收质量标准和成品控制质量标准,参照目前市场上销量较好的3种饲料的质量控制标准,总结了鱼饲料、猪饲料、鸡饲料3个系列配方。在特定生产工艺控制条件下,研究了原料水分含量与成品水分含量的关系,提出了调质系数的概念,为生产质量控制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究粗脂肪水平和不同调质温度对颗粒饲料硬度的影响。在粗脂肪水平分别为3.37%、4.0%和4.65%时,调质温度为60℃、70℃和80℃时进行制粒为9种饲料,测定制粒后不同风干时间颗粒饲料的硬度、颗粒耐久性指数(PDI)等加工质量指标。结果表明:对于未经风干的颗粒饲料,当调质温度为60℃,当粗脂肪含量由3.37%提高到4.65%时,颗粒饲料硬度降低了30.6%(P0.05);而当粗脂肪含量为3.37%,调质温度从60℃升高到80℃,颗粒饲料硬度升高了138.5%(P0.05);与粉料相比,调质温度为60℃、70℃和80℃时颗粒饲料淀粉糊化度分别显著增加了67.9%、88.1%和130.5%(P0.05);随着颗粒饲料风干时间的延长,饲料水分降低,颗粒硬度却随之增加(P0.05);PDI与颗粒硬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2=0.954,P0.05)。综上可知,颗粒饲料的粗脂肪含量、调质温度和水分含量均会影响颗粒饲料的硬度。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通过提高调质温度,降低饲料中粗脂肪或水分含量,进而提高颗粒饲料的硬度。  相似文献   

9.
饲料淀粉糊化的适宜加工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确定饲料加工中淀粉糊化的最适宜工艺参数 ,试验研究了实验及生产条件下影响淀粉糊化的主要因素。试验一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 ,研究玉米中淀粉糊化度与加热温度和时间、物料水分的关系。温度范围为60~120℃ ,时间为5~65分钟 ,水分为12.5 %~50 %。试验二 ,按调质条件进行随机试验 ,选择现行工业生产中蒸汽制粒工艺 ,固定蒸汽压力 (0.5MPa)、调质时间 (10秒 ) ,研究调质条件对产品淀粉糊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度、水分、时间具有不同程度地影响淀粉糊化的作用 ,水分、时间极显著促进淀粉糊化。在生产及实验条件下 ,水分均是明显决定产品糊化度的第一限制性工艺参数。在实验条件下 ,水分大于31.25 % ,淀粉糊化度迅速增加。适宜淀粉糊化度的优化工艺参数为 :温度88.6℃~95.8℃、时间26.24~33.26分钟、水分46.83~48.10 %。在生产条件下 ,提高物料水发 ,将显著增加淀粉糊化度  相似文献   

10.
制粒前调度温度和水分的设计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质过程一般从混合机开始至制粒机内结束,分两步完成:①向混合机内水分过低的配合粉料中均匀添加适量水分,添加油脂,完成初步润料过程;②根据需要在给料器和调质器内添加糖蜜和蒸汽,使被调质的粉状料达到: a、进入制粒前水分适合约 16%~ 20%; b、加热使其达到预期的温度或有利于淀粉糊化而又不粘模的温度。这两个步骤是相互关联的,只有确定了第二步的各项数据,才能计算出第一步应添加多少水分,第二步的各项数据比较多,由最终的 a、 b值确定蒸汽的压力、蒸汽量,确定以上数值时需考虑环境温度即料初始温度、粉料水分、蒸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各种饲料调质系统对配料中维生素的稳定性影响方面的文献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调质加工时的主要参数--温度、压力、水分、调质时间和饲料中敏感性的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饲料生产商更好地评估饲料中敏感性维生素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指导生产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云峰 《广东饲料》2013,(12):35-36
本文研究不同调质温度对颗粒成品温度和水分影响。结果表明,颗粒料生产采用比较高的调质温度,不会引起成品温度的升高,也不会引起成品水分增加。  相似文献   

13.
杨平 《饲料工业》1998,19(8):14-14
调质技术的关键就在于要根据配方中原料的特性及颗粒产品的技术要求选择适宜的调质参数,即调质的温度、蒸汽添加量和调质时间等,选用符合技术要求的调质设备,使物料能在调质器内与蒸汽充分搅拌混合,达到软化物料和糊化淀粉的作用,利于物料压紧成形,生产出高品质的合格产品。就一般饲料厂而言,选用的制粒机均采用的是单道调质器,这种调质器一般是制粒机上自带且必备的设备。主要结构是桨叶式绞龙,粉状物料由上层喂料器均匀进人调质器,同时往调质器中加人蒸汽,该调质器把物料向前输送的同时,又有强烈的径向搅拌作用.使物料与蒸汽…  相似文献   

14.
目前,颗粒机在饲料工业使用非常广泛,要充分发挥颗粒机的生产能力,确保其产量和制出颗粒的质量,必须要保证良好的调质效果,调质效果会直接影响颗粒机的生产率和颗粒质量,但影响调质效果的可变因素很多,现就以下做些分析、探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调质是在生产优质颗粒饲料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不管采用何种调质技术,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将配合好的干粉料调质成为具有一定水分、一定湿度利于制粒的粉状饲料。  相似文献   

16.
不同加工工段对淀粉糊化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对淀粉与淀粉糊化度的分析以及对饲料中淀粉糊化度的测定来研究不同加工工段对饲料淀粉糊化度的影响。研究了对一级调质—制粒工艺、二级调质—制粒工艺对淀粉糊化度的影响,测定分析了膨化对淀粉糊化度的影响。得出了在加工过程中采用二级调质—制粒工艺和膨化工艺能得到较好的淀粉糊化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目的是研究调质温度、时间和水分对降低肉鸡饲料中大肠杆菌数量级的影响,优化出降低饲料中4个数量级的沙门氏菌的调质工艺参数。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3因子3水平Box-Behnken模型的响应面设计。温度的水平为60、80、100℃;时间水平为20、160、300 s;水分水平为5%、10%、15%。试验结果表明:调质工艺降低饲料中的大肠杆菌数量级的最大效应值为6.62,最小效应值为0.40。研究还得到10组可以降低4个数量级大肠杆菌的调质工艺参数。当调质温度为100℃,时间为20s时,水分不应小于13.63%;调质时间为20s,水分为15%时,温度不应小于94.65℃。这在肉鸡颗粒饲料加工实际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不同调质温度对颗粒饲料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颗粒饲料的粉化率作为指标,评价当调质温度分别为90℃,86℃,81℃,76℃,69℃及65℃时对饲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调质温度升高,颗粒饲料的粉化率呈下降趋势。通过对测定结果比较,建议采用80℃左右的温度进行调质。  相似文献   

19.
不同调质温度对颗粒饲料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颗粒饲料的粉化率作为指标,评价当调质温度分别为90℃、85℃、81℃、76℃、69℃及65℃时对饲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调质温度升高,颗粒饲料的粉化率呈下降趋势。通过对测定结果比较,建议采用80℃左右的温度进行调质。  相似文献   

20.
饲料调质工艺与设备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昌 《饲料工业》2005,26(15):1-6
调质是饲料制粒和膨化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饲料制粒机与饲料膨化机问世以来,饲料调质工艺与设备一直在不断的发展,特别是近20年国内外水产养殖的迅猛发展,由于水产饲料对耐水性等特殊的需求,使饲料调质工艺与设备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为了更好地了解饲料调质对成品质量的影响,现对饲料调质的工艺与设备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