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2013年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两系杂交早稻陵两优104制种基地,选用高密度窄行水稻插秧机,进行母本机插秧制种技术示范。与人工移栽母本比较,母本机插秧制种有效穗多,确保制种高产稳产,还能提高插秧效率,减少用工,节省成本。培育均匀一致、密度适宜的秧盘毯状秧苗是保障母本机插秧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2015,(4):23-25
在湖南、海南制种基地,对Y两优1号、C两优608、陵两优472等8个杂交稻制种组合进行立收谷喷施试验。结果表明:立收谷在制种收割前3~5 d喷施,对降低种子含水量、缩短种子翻晒时间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喷施立收谷后大部分组合制种产量和发芽率较对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生育期适中、高产及氮高效的绿色超级双季稻品种,试验收集了34个绿色超级双季稻候选品种,于2015—2016年在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坪头山村进行双季稻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对N肥减量的响应试验。结果表明,34个绿色超级双季稻候选品种的大田生育期为88~104 d;2015、2016年早稻分别减氮40%、33%情况下,与中早39相比,金优463、陵两优104、陵两优268、陵两优942、陆两优996的产量均增加5%以上,其中金优463、陵两优104、陵两优942产量均增加10%以上,氮肥偏生产力平均提高14%;晚稻减氮33%情况下,只有锦两优华占较天优华占增产5%以上,但其氮肥利用效率低于对照。从产量构成来看,早稻的产量与每平方米有效穗数和颖花数呈显著正相关,而晚稻的产量则与每穗总粒数和每平方米颖花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陵两优472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育成的华南感光型优质高产两系杂交晚籼新组合,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0001)。总结了该组合2011—2013年在湖南绥宁制种基地的安全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5.
华南感光型杂交晚籼新组合陵两优472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陵两优472是用优质籼型温敏两用核不育系湘陵628S与强恢复系华恢472选配而成的华南感光型优质高产晚籼新组合,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以2007-2009年南方稻区华南感光晚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为依据,介绍了陵两优472的产量、产量性状、农艺性状、抗性及稻米品质,及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并讨论了湘陵628S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宜在长沙地区推广种植的杂交早稻品种,以常规早稻品种湘早籼45号为对照,比较了陵两优104、陆两优611、T优705、陵两优396、陆两优211等杂交早稻品种的产量及其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各品种产量差异显著,除陆两优211外,其他杂交早稻品种产量均高于对照,T优705和陵两优396产量较高,达7.1 t/hm2左右,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间产量构成因素、叶面积指数及光合特性指标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有效穗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他因素与产量相关性不大;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与产量相关性不大;产量与孕穗期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齐穗期、灌浆期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可见,早稻产量高低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试验条件下T优705和陵两优396是6个品种中最适合在长沙地区种植的杂交早稻品种。  相似文献   

7.
粘S是怀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湘陵628S与黄华占杂交,经6 a 11代选育而成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2015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所配杂交组合粘两优4011、粘两优28、粘两优1086和粘两优2363先后通过湖南省或国家品种审定。介绍了该不育系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繁殖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优质两系杂交早稻陵两优611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陵两优611在江西示范种植表现出产量高、熟期早、株型适中、分蘖力强、后期落色好等特点。结合各地的种植实践,介绍了陵两优611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2016,(5):56-64
以发芽率与产量为衡量指标,通过室内发芽实验和大田产量试验,比较了30个早稻品种的耐酸性差异,并研究了萌发期弱耐酸性品种种子发芽特性对不同p H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早稻品种耐酸性差异明显,湘早籼44号和德111A/974为强耐酸性品种,湘早籼45号、陆两优211、陆两优611、T优705、陵两优396和陵两优104为弱耐酸性品种,其他品种为中耐酸性品种。随p H下降,萌发期弱耐酸性品种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持续下降,异状发芽率上升,而强耐酸性对照品种变化不明显。在酸性环境下,弱耐酸性品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不同程度低于强耐酸性对照品种,且p H值越低,差异越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2016,(2):30-31
根据制种实践经验,介绍了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两优619在建宁县的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下游稻区籼型两系与三系杂交水稻组合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根据2001-2008年国家水稻品种区试、审定及推广情况统计资料,对长江中下游稻区籼型两系与三系杂交水稻组合的比较分析表明,两系组合总体上产量高于三系、米质略优于三系、抗病虫性与三系相当,但不同熟期类型表现不尽相同;审定组合数、推广种植面积以三系为主,但两系审定组合数、推广种植面积及所占比率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对7个早籼稻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干物质积累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产量高于常规稻,平均较常规稻高10.0%。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总颖花数和有效穗数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正相关,与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呈负相关,但均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总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均为正效应,其中,总颖花数贡献最大,结实率次之,千粒重作用最小。随生育期的推进,干物质积累量品种间差异逐渐减小,完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以陵两优106表现最高,金早47表现最低。干物质总积累量和干物质平均日积累量与总颖花数和产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相关度高于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综上所述,台州地区早稻生产宜选用两系杂交早籼稻品种在生产上推广。生产中注重提高单位面积穗粒数,促进干物质积累量,更有利于早稻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江苏沿海地区不同类型杂交稻品质特性以及食味值与各理化性状间的关联度,以12个三系杂交稻及14个两系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对其食味值及其与各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三系杂交稻与两系杂交稻的食味平均值分别为74.04、72.97分,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分别为15.31%、17.13%,三系杂交稻比两系杂交稻食味值高1.47%,而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则低1.82百分点;三系杂交稻与两系杂交稻的蛋白质质量分数、长/宽均值、垩白粒率均相近,其中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为8.75%、8.77%,长/宽均值分别为2.71、2.67,垩白粒率分别为17.67%、17.71%;不同类型食味值与品质关联性中,三系杂交稻的蛋白质质量分数与食味值呈显著负相关;两系杂交稻的宽均值与食味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杂交粳稻尤其是两系杂交粳稻的发展缓慢,两系杂交粳稻品质性状较差严重的影响其发展。为此本研究以辽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最新育成的两系杂交粳稻为试验试材,主栽常规稻品种为对照,对北方两系杂交粳稻外观品质,蒸煮品质,食味营养品质等相关稻米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相关结果如下:与常规粳稻相比,两系杂交粳稻存在显著的产量优势,但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和食味得分略有不足。研究结果所得提高稻米光泽,适当减少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将有助于提高两系杂交粳稻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湘南双季稻区气候特点与两系杂交稻秋季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湘南地区的气候特点与两系杂交稻制种季别的关系,认为湘南双季稻区两系杂交稻制种以发展秋制为宜。秋制中不育系育性转换敏感期安排以8月上旬为最佳,抽穗扬花授粉期可安排在8月16日~9月5日之间,以8月下旬为优。对两系杂交稻秋季制种主要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两系亚种间杂交早稻干物质积累分配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罗凯明 《杂交水稻》1997,12(1):18-22
根据测定分析,初步表明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早稻组合干物质积累量大,且具有明显的中、后期优势,尤以生育后期优势显著。干物质的分配较合理,根系和穗部干物质量显著高于常规稻。叶面积适中。后期光合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利用筛选到的20对SSR引物建立了两系杂交稻32个亲本(24个光温敏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的DNA指纹图谱,针对所涉及的9个杂交稻组合,获得能在父、母本间表现出多态性的特异SSR标记48个.以杂交稻组合两优932为例,在实验室用一个特异SSR标记(RM302)对200粒种子样本进行了纯度鉴定,结果鉴定纯度为90.50%,与田间种植鉴定结果90.60%(海南鉴定)和91.57%(武汉鉴定)基本一致,表明SSR标记技术适用于构建DNA指纹图谱和种子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18.
两系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在两系超级杂交稻育种理论与实践中取得的进展,提出了两系超级杂交稻育种的主攻方向和策略,认为以分子育种技术为核心,进行种质创新及亲本遗传改良是今后两系超级杂交稻育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两优H108系用K12S×H108选育而成的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201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表现生育期适中,产量高,抗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建阳区作中稻种植。总结了2016—2018年两优H108在建阳的种植表现及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福龙两优29是用福龙S2与龙恢29配组育成的晚籼两系杂交稻新品种,于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具有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逆性较强、适应性广等特点。介绍了2013年福龙两优29在上杭县参加福建省晚稻新品种生产试验的种植表现与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