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通道     
本刊讯 3月3日晚至4日凌晨,杭州下了一场绵绵的春雪。这场春雪不仅为花草生长带来了好处,而且还使正在盛开的梅花花期得以延长,使许多错过赏梅机会的游客,再去赏梅胜地探梅赏花。 在杭州的赏梅胜地灵峰,白皑皑的春雪给青山披上了一层白色的外衣,春雪使气温降低了很多,一簇簇红梅、白梅凌风傲雪怒放,引来了一拨拨踏雪赏梅的游客。 往年到了2月底,杭州灵峰的梅花就开始进入了谢花期。今年进入3月天气本来很快回暖,梅花凋谢得特别快,没想到(?)次“倒春寒”带来了今年的第三场大雪,使已经开放的梅花估计可以再延长花期一星期左右。  相似文献   

2.
正进入了北京最美的季节,各色木本花卉争相开放。梅花、杏花、海棠、樱花、桃花,一个接一个满树灿烂,花团锦簇。其中最早开放的是梅花。春节刚过,来到北京鹫峰梅品种国际登录精品园,2000平方米温室内的梅花早已开放。研究人员告诉我,去年12月底温室的梅花就开了,绿萼型、朱砂型、玉蝶型和垂枝型的100多个品种、400多株梅花的花期一直可以持续到3月底。之后,室外的梅花也就开了。清明后,再次来到鹫峰梅园,室外的梅花已进入盛花期,主路旁行道树的一行美人梅形成的"玫红彩链"将  相似文献   

3.
梅花属短日照花卉,每天日照在12小时以上便能形成花芽,冬天每天光照在2~3小时即可满足需要。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指不见阳光,但有光亮)也能开花,只是花不鲜艳且花期短。梅花对温度要求较低,一般在8~15℃时就能开花。开花时温度上升花期反而缩短,反之花期可相应变长些。若将其置于8~10℃温室内,花期可达1个月。  相似文献   

4.
“雪里开花到春晚,世间耐久孰如君。”这是南宋诗人陆游两句咏山茶花的诗,道出了山茶花的两大特色:耐寒又耐久。都道梅花斗雪报春来,殊不知,山茶花的耐寒性比梅花更胜一筹。山茶花吐蕊于梅花之前,凋零于桃李之后,餐雪饮霜,仍树姿挺秀,繁英满枝,一朵山茶花能开20多天,甚至弥月不落,花期长达4个月之久。 山茶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它与梅花、迎春、水仙一起,被称为“花中四友”。人们喜爱山茶花,是因为山茶花具有浓绿而且四季常青的枝叶,优美圆整的树冠,硕大而美丽的花朵,尤其是在花事冷落的寒冬,山茶花竞相开放,艳丽的花朵缀在碧叶丛中,更显得繁花似锦。群芳之中,梅花有高韵劲节,然花容不免稍嫌  相似文献   

5.
梅花入肴,古已有之。早在宋代,梅花便被做成多种食物,其中最著名的是“梅花粥”。宋人还常取鲜梅花,蘸糖、蜜吃,用以助酒。梅花还可作香料,用在生菜、齑的烹制之中。《山家清供》记载:南宋高宗吴皇后“性恭俭,每至治生菜,必于梅花取落花以杂之,其香犹可知也。”又记载“梅花齑”(齑是将芳香蔬菜捣成稠酱状的一种开胃小菜)的原料有姜、椒、茴、萝,在其中“入梅英一掬”。用梅花烹制的名菜有“梅花鲫鱼汤”、“梅花鸡昧鱿鱼羹”、“梅花羹”、“梅花鱼丸”、“梅花汤饼”和“梅花香油菜”等。多选瓣大气香的红梅、白梅或蜡梅,有生津、顺气、止咳、止喘、解毒等作用。现介绍几款  相似文献   

6.
腊梅     
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ink)又名蜡木、黄梅、黄梅花、香梅、蜡梅等,为我国传统香花,也是我国十三种熏茶香花之一。腊梅名“梅”实非梅。腊梅和梅花均“先天下而春”,且花期相近,香气相似,腊月开花,因而得名腊梅。在植物学上,梅花属蔷薇科李属,腊梅则为腊梅科腊梅属。  相似文献   

7.
梅花(别名:春梅、干枝梅),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温差很大,花期有早有晚。梅花品种繁多,花香浓郁,又是在万花枯萎的冬季和早春开放,因此,梅花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不愧被评为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制作成梅花盆景,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其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8.
北京耐寒梅花的引种与养护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花原产中国,由于其神、韵、姿、香、色俱佳,开花早,花期长,品种多,用途广,而且容易栽培,因此在我国得以广泛流传与发展。梅花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大约起源干商朝。当时植梅不为赏花,而是为了采果作酸料。春、秋战国时期爱梅之风盛行,梅花和梅子成了馈赠和祭祀的礼品。观赏梅花的兴起,大致始干汉初。西汉末年扬雄作《蜀都赋》云:“被以樱、梅,树以木兰。”可见约在2000年前,梅已作为园林树木用于城市绿化了。到南北朝时,艺梅、赏梅、咏梅之风更盛。隋、唐至五代,是艺梅渐盛时期。宋、元两朝,是我国古代艺梅的兴盛时期。除梅花诗词及梅文外,梅画、梅书也纷纷问世。同时,艺梅技艺大有提高,花色品种显著增多,北宋名家林逋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已成为咏梅的千古佳句。明、清时,艺梅规模与水平继续发展,品种继续增多。目前梅花品种已达300多个。  相似文献   

9.
梅花是国内外著名的花卉。它抗严寒、傲霜雪,是清洁高尚、坚定信心、战胜困难迎接胜利的象征。梅花的正常花期为二月中旬到三月上旬。在合家欢聚共渡佳节之际,梅花若能应时怒放,则另有一番节日的情趣,咋叫梅花春节开呢?梅花开放经过低温休眠后,在温度15—18℃的室内可开放半月至二十天;在13—15℃的室内可开花廿五天左右;在11—15℃的室内,可开放三十天左右。控制温度的人  相似文献   

10.
一棵桃树上能先后开出杏花、李子花、樱桃花、红梅花、白梅花、柞子花等56种不同的花朵,该是什么样的绚丽缤纷景象呢?这绝非天方夜谭,在安徽省临泉县张营乡八里庄村,就有这样一位农民,他像变魔术一样把众多果树花朵集聚在一棵树上,结出56种果实,而且花期不同果实各异,这棵树被誉为象征大中华和谐共荣的“民族团结树”。  相似文献   

11.
春节期间,南京连降大雪,赏梅胜地南京梅花山景区内雪映梅花,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踏雪赏梅。到2月10日左右,景区内大部分早花品种花期结束,中花品种开始绽放。预计2月16日梅花山梅花节举办时,梅花山景区会进入最佳观赏期。据南京梅花山景区花情预报员高建华介绍。  相似文献   

12.
梅花是中国特产名花,系蔷薇科李亚属植物,由野梅演化而来。它的栽培历史,在我国已有2000年以上。 梅花神、韵、姿、香、色俱佳,开花早,花期较长,类型与品种繁多,用途广泛,易于栽培。梅花历来与广大人民生活、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有诸多联系。中国人很早就有用梅、爱梅、赏  相似文献   

13.
<正>梅花对温度极为敏感,花期受环境影响较大,不仅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且同一地区不同年份也有差异。一般暖冬天气开花早,花期长,冷冬天气开花晚,花期短。根据积温学说,每种植物都有其生长的生物学下限温度即生物学零度,当温度高于下限温度时植物才能开始生长发育。当日平均气温低于下限温度时,为无效温度。高于下限  相似文献   

14.
梅桩摘叶可提早开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打植物生长激素,控制花期,被多数花卉爱好者所熟悉。但是由于用量少,萘乙酸、赤霉素、吲哚丁酸等浓度不易掌握,如果配比不当,反而会对植株造成一定的危害。笔者大胆地于夏末秋初对梅花老桩盆景进行摘叶,让其在合乎人意的时间内绽放。通过试验证明,这是一种人为、生态控制花期的方法。切实可行、安全可靠,能促进梅花提早开放。  相似文献   

15.
3月13日,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在梅花谷内新建成的面积达1.7万平方米的“钟山梅花盆景园”,集中展出了1000多盆梅花盆景供游客欣赏,其中有40多盆百年以上的古梅桩盆景,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梅花盆景专类园之一。园内共划分为5个景观功能区,  相似文献   

16.
梅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它不畏严寒,傲雪而开,冰清玉洁,坚韧不拔,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因此,梅花历来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和重视,辛亥革命后曾一度被尊为我国国花。长期以来,人们植梅、赏梅、咏梅、画梅,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梅文化。 作为“国家名片”的邮票,梅花自然成了绘画  相似文献   

17.
梅花,不畏严寒,不惧冰雪,凛然开放于山崖水边,不与百花争艳,不以无人而不芳。梅花的品格与陆游全然相似,所以得到了陆游的特别钟爱, 陆游认为,花中品格最高的是梅花。“阅尽千葩百卉春,此花风味独清真”(《园中赏梅》),百花之中,梅花风味当属第一。“雪里芬芳亦偶然,世人便谓占春前。饱如桃李俗到骨,何至与渠争著”(《雪后寻梅》),雪  相似文献   

18.
我们认为,梅花当登国花“宝座”。梅花是观赏价值极高的传统名花。在那百花罕见的早春,独有梅花艳丽夺目的花朵着生枝头,迎春冰雪怒放。梅花色香俱美,神韵典雅、风格高尚,艳而不妖。自古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厚爱,为诗人墨客所倾倒。  相似文献   

19.
“早春二月哪里去,明城墙下赏梅来”,这是借用本期《抗寒梅花品种在北京城区园林绿地中的引种与示范》的作者许联瑛老师文集中一篇文章的题目。文章的内容是谈在北京如伺欣赏梅花。我虽然多年生活在北京,也在北京看过梅展,多次采访中国梅花学术权威陈俊愉教授,但是对于梅花在北京的露地应用却并没有太多的直观感受,  相似文献   

20.
要控制梅花的花期,可利用梅花对温度敏感的特性,在2月18日前后、外界气温15℃左右时,将含苞欲放的梅花移到冰箱内,用两天的时间逐渐降温至2—4℃,扣水遮光保存。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每隔10天用1000lux光照1小时。总之,温度很关键,水分也须适当,尽可能控水,以不使花苞缺水为度,防止花苞因水分充足而提早开放。这样,到4月下旬,花苞依然如初。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