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半干旱地区梯田的土壤培肥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梯田的土壤培肥技术以增拖有机肥、合理轮作套种、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为主的有机培肥:以增施化肥为主的无机培肥;以深耕为主的土壤耕作培肥。  相似文献   

2.
一、打好播种基础,实现一播全苗 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实现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秸秆还田时应注意增施尿素,因在秸秆沤制的过程中消耗氮素,一般在正常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每还田100kg秸秆,需要增施1kg尿素,一般每667m<'2>增5~7kg尿素即可.其次增施农家肥,搞好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大豆秸秆粉碎后直接施入土壤中作为培肥地力的一种措施,分析了大豆秸秆还田的作用。秸秆还田技术具有省工、省时、操作简便、效果好优点。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大豆秸秆还田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4.
梯田是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的基础,变三跑田为三保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土壤肥力是农作物高产的基础,互助县土壤供肥能力为62.9%。梯田的土壤培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主要有从增施有机肥、合理轮作、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为主的有机培肥;以增施化肥为主的无机培肥;以深耕、少耕和免耕为主的土壤耕作培肥。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探讨秸秆腐熟剂和有机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加快秸秆还田及腐熟剂的推广应用,采用秸秆还田和增施商品有机肥相结合的地力培肥综合配套技术对土壤理化性质、小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秸秆腐熟剂和增施有机肥都能够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6.
<正>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玉米秸秆、高粱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可改良土壤性质、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是以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为主,将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还到土壤中去,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争抢农时季节的一项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总量是作物生产潜力的基础,但不是决定因素.分布均匀与否、利用率高低,才是作物高产的关键.如何提高降水利用率是夺取小麦高产稳产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一、加深耕层、培肥地力近年来,商丘市麦田耕层普遍变浅,一般只有10-17厘米,严重影响了土壤的通透性和作物的根系下扎.降水强度稍大,就会形成地表径流,造成水土养分流失.若将耕层加深到27-33厘米,结合施用大量有机肥或作物秸秆,使有机物质转化为土壤腐殖质,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深层水分的蒸散,达到"以肥调水”的目的.据测定: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也随之提高,对小麦增产作用十分明显.加深耕层,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是旱作农业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施肥方法上,大力推广"三肥掩底,一次吃饱”,以解决缺水时无法施肥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的主要措施,利用秸秆还田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和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含量,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加速土壤熟化为有效释放土壤养分提供了有利条件,秸秆还田对后茬作物的生长和提高产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事宜的还田数量与土壤特性和地力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王莹 《农技服务》2014,(2):74+76-74,76
通过作物秸秆还田施用江西天人有机物料腐熟剂和对后茬水稻作物的作用效果试验,鉴定和评价该产品田间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江西天人腐熟剂比未施腐熟剂的秸秆腐解速度快,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加快秸秆腐熟速度,培肥地力,增产稻谷180kg/hm2。  相似文献   

10.
对会稽山腹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调查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40.22 g·kg-,高含量(≥40 g· kg-1)土壤占47.76%,较1984年第2次土壤普查时有大幅增加.提出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商品有机肥和农家肥等改良措施,进一步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11.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养分状况是施肥的重要参考依据。介绍了桓仁县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现状,提出土壤培肥对策,包括增施农家肥和有机肥、加大秸秆还田量、改善施肥措施、提高施肥水平等,以期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技术研究,综合小麦玉米耕层有机质周年提升技术、周年高效耕作技术、周年高效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后病虫害防治技术内容,集成并制定了小麦玉米轮作区耕层地力周年提升技术规程。通过本技术实施可持续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供肥能力,提高肥料养分利用效率,达到作物高产稳产、土壤养分供需平衡、耕层地力持续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是以机械方式将田间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并抛洒地表,增施氮素肥料,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从而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机械化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措施,在杜绝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物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酒泉市肃州区快速培肥地力综合技术的有效模式,在肃州区泉湖镇、上坝镇、果园镇进行了本次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秸秆还田、秸秆腐熟剂、增施生物有机肥等集成综合培肥地力技术对玉米出苗影响不大,但能延缓玉米成熟期约2~3 d,对作物经济性状、产量以及土壤的理化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产田对于本地区农业发展至关重要。高产田土壤的培肥措施主要有增施农肥、培肥土壤,秸秆还田、用地养地,发展绿肥、提高地力,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相似文献   

16.
保护地蔬菜盐碱危害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蔬菜类作物耐盐碱能力都很差,当土壤表层中的中性盐类总含量超过 0.2%时,大多数蔬菜作物生长发育受到障碍。高浓度盐会引起植物“生理干旱”、营养失调、缺素等,严重时使作物凋萎死亡。同时盐类浓度过高造成土壤物理性状恶化,耕性差,通透性差,湿黏干硬,从而严重影响了作物的产量。保护地蔬菜盐碱危害的综合治理措施有四个方面。 1 增施农家肥,培肥地力 增施以农家肥为主的有机肥,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土壤熟化,加速脱盐,提高土壤肥力、降低盐分含量。温室一般亩施腐熟的有机肥 600 kg以上作基肥可达到以上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土壤板结、耕层变浅等障碍因素影响了土壤肥力特征和作物产量,深耕深松耕作方式有助于提升耕地质量和农作物增产增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综述深耕深松对耕地土壤物理性状、主要养分指标、生物性状以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深耕深松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土壤紧实度,增加耕层厚度和土壤孔隙度;短期降低耕地土壤浅层的养分含量,但秸秆还田后深耕可增加耕地深层土壤养分含量;深耕深松可以增加微生物数量、土壤有机碳储存,增强绝大多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碳源代谢能力,但会降低土壤微生物量氮和生物量碳;深耕深松与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其他技术组合利于玉米、香蕉等作物深层根系吸收养分,带动荚果对镁、磷及籽仁对锌的吸收,增加作物糖分积累、蛋白质含量、百果质量等,达到作物增产的效果。但不同地区土壤深耕深松效果有一定差异,尤其是水稻田深耕深松技术模式及效果需要进一步开展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小麦玉米秸秆双还田、增施有机肥、土壤深耕等方面总结了小麦及玉米两熟地力培肥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0年濉溪县土壤肥力监测数据,找出该地整体及区域间土壤肥力演化规律:总体上,土壤耕层养分含量氮增、磷稳、钾增,有机质含量减少,耕层变浅;区域间,隋堤以南地区土壤氮、磷、钾含量较北部明显增加,有机质含量较北部降幅偏小.建议通过增施有机肥,平衡配方施肥,加深耕层,节水保肥等措施来培肥地力,促进当地"一优两高"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探讨大豆配方肥增施有机肥对大豆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影响,通过在大豆上应用效果试验,验证增施有机肥可有效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