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文健 《淡水渔业》2001,31(5):18-19
棘腹蛙(Rana boulengeri Günther)是武陵山区一种常见而个体较大的食用蛙,味美,营养丰富,而且还是山区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成员.为了保护、繁衍和开始这一山区的珍贵资源,进行棘腹蛙的人工繁殖、饲养.笔者从1996年以来,先后对棘腹蛙性腺的发育与周年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用于性腺发育的实验材料来自人工养殖蛙池内的棘腹蛙,从幼蛙至成蛙共取材103只,其中雌蛙61只,雄蛙42只,按性腺发育分批取材.取材时,先测量蛙体长和体重,再剖腹去除其他内脏,在不剥离性腺的情况下测量性腺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左右两侧生殖腺测量求其平均值予以统计.然后仔细剥离左右两侧的性腺,称其重量,再从其中剖取一小块固定于Smith溶液中,其余性腺全部固定于5%~8%福尔马林液中保存.用Smith液固定的材料按常规制成石蜡切片,切片厚6μm左右,经H.E染色后,镜检观察生殖细胞的形态.用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材料用以观察性腺的外形分期. 棘腹蛙性腺周年变化的研究材料也来自人工养殖池内.按不同季节,共解剖101只棘腹蛙(其中雌性61只,雄性40只).解剖中先测量性腺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然后仔细剥离性腺,称其重量.成熟系数按性腺重量占其体空壳重的百分比表示.  相似文献   

2.
鄂西棘腹蛙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鄂西棘腹蛙的胚胎发育杨广,刘金兰,袁凤霞(湖北农学院水产系)(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蛙类的胚胎发育在过去有过一些研究,然而有关武陵山区棘腹蛙(Ranaboulengeri)的尚未见报道。为对棘腹蛙人工养殖提供可行性技术,研究其胚胎发育的规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石蛙又称石鸡,学名棘胸虹,是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中的一种大型蛙种之一。因其鸣声宏亮,酷似古时打更的“”之音,所以湘西山区一般称之为“”。当前有些专家认为石娃应命名为棘腹蛙。棘腹姓胸部及腹部布满大黑刺,棘胸蛙仅胸部有黑刺。到底棘腹蛙和棘胸蛙是同一蛙种的不同叫法,还是两种蛙种,目前尚未定论。石蛙体型略小于牛蛙,但含肉率却高于牛蛙,并且肉味鲜美,其营养及味道好于目前所有的食用姓,因此深受人民喜爱。近年来,由于人们肆意捕捉及对其生活环境的频繁侵扰,其自然资源日趋衰竭,因此,开展人工养殖具有广阔的前…  相似文献   

4.
利用地下采矿水养殖棘腹蛙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8年3月~2009年7月对在采矿水养殖条件下刚完成变态发育到性成熟期间的棘腹蛙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和记录.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6个月的精心养殖,棘腹蛙非冬眠组的体重、体长均大于冬眠组,并早于冬眠组达到性成熟;棘腹蛙由幼蛙发育到性成熟的体重增长经历了"慢-快-慢-快-慢"5个阶段,体长增长则经历了"慢-快-慢"3个阶段;平均相对吃食率为5.85%.  相似文献   

5.
棘腹蛙日食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正> 棘腹蛙(Rana boulengeri),地方名螃螃。为山区特有水产品,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肉味鲜美等特点,有较大的经济价值。近年来由于滥捕现象严重,资源日趋下降。为了保护、开发利用这一珍贵水产资源,我们自1987年以来对鄂西地区棘腹蛙的生态习性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人工驯化养殖。在试养过程中,我们于1988年5~7月进行了日食量的初步研究。材料及方法试验用蛙取自人工养殖成蛙池。试验池为面积两平方米、深1米的水泥池,池底设  相似文献   

6.
棘腹蛙(Paa boulengeri)营养价值高,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动物,为了充分利用湖南省宁乡县的地下采矿水,变废为宝来养殖棘腹蛙,为棘腹蛙的人工规模化养殖提供基础数据,作者于2007年8月~2008年10月,在位于湖南省宁乡县煤炭坝镇的长沙棘腹蛙繁育研究中心内,对地下采矿水养殖的棘腹蛙在翌年的繁殖行为、产卵时间、产卵量、受精率与孵化率以及水温、pH值等进行了观察记录,并对养殖水温和翌年棘腹蛙的繁殖情况进行了曲线估计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利用地下采矿水人工养殖的条件下,棘腹蛙在翌年能正常繁殖,其最适繁殖水温为21~23℃;最初产卵时间由原先的5月份提前到2月份,繁殖期由原先的5~9月份延长到2~9月份;繁殖高峰期是在5~6月份。  相似文献   

7.
棘胸蛙俗名石顿、石磷、骨栋,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开展棘胸蛙人工繁殖,为人工养殖提供充足的种苗,对发展人工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福建省古田县“清源棘胸蛙生态养殖场”通过10多年的潜心摸索,积累了丰富的人工育苗经验,2004年采用人工饲养的亲蛙进行人工繁殖、育苗获得成功,培育出变态幼蛙1万多只,为内陆山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提高淡水养殖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供了一条致富的好途径。现就棘胸蛙人工育苗的主要技术总结如下:一、亲蛙的培育与选择1.亲蛙池的场地选择与结构养殖棘胸蛙应选择…  相似文献   

8.
我国棘蛙(Paa)资源利用模式探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棘蛙是重要的山地动物资源。本文分析了目前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针对当前既要解决山区农民的增收致富问题又要促进棘蛙物种多样性保育的矛盾,综合考虑物种的分布、濒危程度、生态效应和经济价值等因素,建议应将利用对象集中在棘胸蛙、棘腹蛙、双团刺胸蛙和隆肛蛙4个广布物种,保护濒危物种的思路,并最终给出了我国棘蛙资源的最佳利用模式。提出以养代捕,并逐渐形成由养护一半人工养殖一人工养殖一集约化养殖的模式,希望能为扭转资源利用的不利局面和找寻更为合理的开发利用模式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9.
棘腹蛙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饵料因子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人工饵料、蚯蚓、家蚕、黄粉虫、蝇蛆为饵料,对棘腹蛙成蛙的生长、存活率以及捕食效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投喂人工饵料与蚯蚓组的棘腹蛙生长速度最快,其次是家蚕、黄粉虫、蝇蛆。投喂蚯蚓与家蚕的实验组棘腹蛙存活率最高,其次是黄粉虫、蝇蛆组,投喂人工饵料组存活率最低。捕食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家蚕、蚯蚓、黄粉虫、蝇蛆、人工饵料。综合各方面因素,蚯蚓与家蚕为成年棘腹蛙最合适的饵料。  相似文献   

10.
2009年9月26日—10月6日对人工养殖环境棘腹蛙(Paa boulengeri)非繁殖期摄食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非繁殖期,棘腹蛙幼蛙早于成蛙出来觅食,雄蛙早于雌蛙出来觅食;棘腹蛙摄食高峰期出现在19:00—20:00。在整个摄食过程中,棘腹蛙的行为可划分为静止、跳跃、转向、捕食、侵占、驱赶、打斗、爬行。棘腹蛙幼蛙与成蛙、雌性成蛙与雄性成蛙之间在摄食行为上存在差异,其中幼蛙与成蛙之间在跳跃、转动、捕食、侵占、驱赶、打斗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成年雌蛙与雄蛙之间在侵占、驱赶、打斗行为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