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杂交抗虫棉14个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抗虫杂交棉13个性状对形成皮棉产量产生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以及两两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株铃数与皮棉产量达到板显著正相关,密度、霜前花率与皮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株高、黄萎病株率呈显著负相关: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分别与密度和生育期呈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表明:株铃数、衣分、生育期、霜前花率、株高、黄枯萎病株率、单铃重对皮棉产量的形成直接影响较大。在杂交抗虫棉新品种选育中可视不同情况多加注意;果枝数、密度、比强度、马克隆值、圩堆长度不能用于皮棉产量的直接选择。13种性状对皮棉产量形成的影响力依次为株铃数>衣分>生育期>霜前花率>株高>黄萎病株率>单铃重>枯萎病株率>比强度>马克隆值>纤维长度>密度>果枝数。  相似文献   

2.
杂交抗虫棉主要性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河南省抗虫杂交棉区域试验多个试验点的数据,采用Excel统计分析处理,把株铃数、密度、铃重等产量性状与纤维品质及抗病性等13个性状综合在一起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旨在更客观合理地找出影响抗虫杂交棉皮棉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为选育抗虫杂交棉新品种提供依据。1产量与其它因素相关分析抗虫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中,株铃数、密度、霜前花率与皮棉产量相关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且为正相关;黄萎病株率、株高与皮棉产量呈显著负相关,铃重、枯萎病株率、生育期呈不显著负相关;纤维长度、果枝数与皮棉产量呈不显著正相关,比强度…  相似文献   

3.
运用逐步回归、通径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13个杂交棉品种中6个农艺性状对皮棉产量的影响。以及产量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性。结果表明:单株果枝数、铃重和铃数对皮棉产量有显著的负向直接贡献,株高、衣分和籽指对皮棉产量均表现为显著的正向贡献。衣分与皮棉产量间的相关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4.
李保军 《中国棉花》2012,39(12):23-24
 对17个中长绒棉品系性状分析结果表明:皮棉产量与衣分呈显著正相关,与铃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衣分、铃重分别与纤维品质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负相关。育成品系普遍表现为衣分低、铃重小,皮棉产量与对照陆地棉品种差距仍较大。  相似文献   

5.
抗虫短季棉霜前皮棉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998—2009年国家及山东省审定的黄河流域11个短季棉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霜前皮棉产量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抗虫短季棉的霜前皮棉产量与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顺序为:霜前花率〉铃重〉单株铃数〉总铃数〉株高〉黄萎病指〉单株果枝数〉衣分〉果枝始节位〉衣指〉子指〉生育期。研究结果揭示了抗虫短季棉主要农艺性状对霜前皮棉产量的影响关系,可为选育高产抗虫短季棉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湖南省机采棉品种选育,对2020年湖南省机采棉区域试验10个品种(系)的13个主要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明:籽棉产量与生育期、株高、第一果枝节位、第一果枝高度、单株结铃数呈正相关,与单株果枝数、衣分、单铃重、籽指、衣指、僵瓣花率呈负相关,以籽棉产量与单株结铃数、僵瓣花率的关系最为密切(r=0.678,-0.712);皮棉产量与生育期、第一果枝高度、单株结铃数、衣分、籽棉产量呈正相关,与株高、第一果枝节位、单株果枝数、单铃重、籽指、衣指、僵瓣花率呈负相关,以皮棉产量与籽棉产量、单株结铃数、僵瓣花率关系最为密切(r=0.956,0.603,-0.710).通过产量对比,筛选出产量相对较高、适宜在湖南省种植的中棉所1606、中棉早183、中MB901、盐棉462和湘棉36机采棉品种(系).  相似文献   

7.
对28个棉花新品系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评价,并对主要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衣分、单株铃数、株高与皮棉产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57和0.53,果枝数与皮棉产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46。通径分析表明,衣分、籽指、单铃重和株高4个性状对皮棉产量的影响较大。结合回归方程,确定单铃重和衣分为影响皮棉产量的主要因素,可作为棉花新品系高产育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陆地棉杂交种皮棉产量与相关性状间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棉花杂交种皮棉产量有关性状的关联度分析表明 ,皮棉产量与衣分、单株铃数、株高、果枝始生节位、实收株数关系密切。四个产量构成因子单株果枝数、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综合与农艺性状株高、果枝始生节位、霜前花率、实收株数、生育期关系密切。明确了各性状对皮棉产量的关联度 ,为有效选育棉花杂交种和丰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辽宁棉花品种(系)为母本,黄河流域早熟品种(系)为父本,配制了12个杂交组合(F1),进行配合力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辽棉15号、辽棉17号的霜前子棉、皮棉和子棉、皮棉总产的一般配合力均较好,以这两个品种为亲本所配制的杂交组合产量一般都较高;2)辽棉17号×冀668和辽棉17号×石远321的特殊配合力较高,相应的纤维品质也较好;3)产量与单株铃数、铃重、衣分、果枝数之间有显著正相关;铃数与株高和果枝数显著正相关;绒长与强力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4)绒长与麦克隆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衣分与铃重、强力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绒长与整齐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铃数与铃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杏棉间作复合系统中棉花生长及生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大田棉花为对照,与杏、棉间作下棉花的株高、LAI、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杏、棉间作下棉花的株高和LAI相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且随着距杏树垂直距离的增加,其变化呈偏态分布趋势;间作下棉花的铃重、株铃数、有效果枝数和衣分相比对照均有一定的减少,各处理与对照间单株铃数和果枝数差异极显著,间作对产量性状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有效果枝数株铃数铃重衣分;间作减少了棉花的单位面积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各处理与对照间差异极显著;在杏、棉间作下试验的3个品种中鲁棉研28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11.
陆地棉铃壳率与产量、早熟性及纤维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2个棉花杂交组合的伏前桃、伏桃、秋桃的铃壳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合间、收获时期间的铃壳质量、铃壳率、棉铃经济系数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伏桃的铃壳质量最大,秋桃次之,伏前桃最轻;秋桃的铃壳率最低,伏桃次之,伏前桃最高;秋桃的棉铃经济系数最高,伏桃次之,伏前桃最低.铃壳率降低,有利于产量性状的提高.铃壳率与铃重、小样衣分、单次收花量都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铃壳率与子指呈显著的正相关.铃壳率降低,还能够提高棉花的早熟性,铃壳率与第一次收花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铃壳率增加,有使纤维品质变优的趋势.铃壳率与马克隆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铃壳质量、铃壳率与纤维比强度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参试品种(系)邯郸点试验数据进行了主要数量性状与皮棉产量分析。结果表明:对棉花品种皮棉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单株结铃数和衣分,各个因素对皮棉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单株结铃数>衣分>霜前花率>始果枝节位>单铃重>果枝数>株高>籽指。  相似文献   

13.
2009-2010年,在湖南农业大学、澧县、大通湖、省棉科所、南县、君山、安乡7个区试点。对包括湘杂棉8号在内的共11个杂交棉品种组合进行了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从不同生态条件下年际间杂交棉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变异系数来看,铃数和麦克隆值变异系数较大,衣分和整齐度变异系数较小;从不同生态条件下年际间杂交棉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来看,皮棉产量与铃数、衣分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铃重呈负相关,纺纱均匀性指数与比强、纤维长度成极显著的正相关,与麦克隆值呈极显著性负相关。,衣分值是产量性状中最稳定的,整齐度是纤维品质性状中最稳定的。  相似文献   

14.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对麦套棉主要性状的相关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皮棉产量与 8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序依次为株高>单株铃数 >单铃重 >果枝数 >衣分 >霜前花率>生育期 >子指 ;与 9个纤维品质性状的关联序是伸长率 >环纱缕强 >比强度 >麦克隆值 >黄度 >整齐度 >反射率 >2 .5 %跨长 >气纺指数。其中以株高、单株铃数、单铃重、伸长率和环纱缕强与皮棉产量形成的关系最为密切 ,并明确了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 ,提出了豫东平原麦套棉高产优质育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棕色棉纤维色度与产量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分析了棕色棉纤维色度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纤维色度与株高、单株铃数、吐絮率、烂铃率、每囊粒数、不孕子率、子指7个性状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纤维色度与果枝台数、单铃重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与衣分、衣指、绒长存在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土壤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及棉铃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膜下滴灌不同类型土壤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及棉铃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各因素与皮棉产量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且子棉与皮棉、铃数,皮棉与衣分、子数、地上干重、铃重,子数与地上干重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壤土结铃能力最强,其次为粘土,单株成铃最少的是沙土地。从棉花不同果枝结铃的空间分布看,中部果枝结铃数高于棉株下部和上部,其中以壤土最高。不同类型土壤的棉田应进一步提高棉铃中部果枝成铃率,以提高棉花的品质;并进一步挖掘上部铃和外围铃的潜力,以提高棉花的产量。沙土地,应充分提高棉株的上部成铃率。  相似文献   

17.
彩色杂交棉若干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影响彩色杂交棉皮棉产量的诸多性状进行综合评判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彩色杂交棉皮棉产量与诸多性状之间的关联度大小依次是:衣分>单株铃数>2.5%纤维跨长>果枝台数>株数>果枝始节>伸长率>单铃重>比强>株高>整齐度>马克隆值>生育期,为彩色棉的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08~2014年湖北省审定的中熟棉品种部分性状的分析。变异性分析表明,籽指和株高变异性大,生育期、单株铃数、铃重、衣分、果枝数变异小。关联度分析表明,产量影响因素按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铃数、果枝数、衣分、铃重、籽指、生育期和株高,说明在遗传改良上主攻目标是单株铃数和衣分,次要目标是果枝数和铃重。要改变湖北省棉花品种相似性高的现状,迫切需要引进更多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杂交棉皮棉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互关系,以2016年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11个杂交棉品种为材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杂交棉皮棉产量的11个主要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衣分(ri=0.52)单株铃数(ri=0.49)铃重(ri=0.44)黄萎病抗性指数(ri=0.41)始果枝着生节位=霜前花率=比强度(ri=0.36)生育期(ri=0.32)枯萎病抗性指数(ri=0.31)马克隆值(ri=0.27)纤维长度(ri=0.26),说明对杂交棉皮棉产量影响最大因素为衣分,其次为单株铃数、铃重;影响较小的因素为纤维长度和马克隆值。在杂交棉组合的选育和高产栽培实践时,主攻方向为高衣分和结铃性强的品种,同时注重黄萎病抗性。  相似文献   

20.
黄萎病发病程度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生产上推广、示范的3个棉花品种,研究了黄萎病不同发病程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1)皮棉产量>子棉产量>单株结铃数>铃重>果枝数>株高>衣分;(2)不同发病程度使单株皮棉减产15.6%~83.2%,单株子棉减产19.5%~83.1%,单株结铃数减少9.2%~66.7%,铃重减轻8.9%~47.7%,衣分下降0.5%~4.9%,纤维长度下降0.7%~5.3%;(3)品种的熟性不同对黄萎病影响的反应不同;(4)建立了不同品种发病程度与结铃数、铃重、单株子棉、单株皮棉产量的直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