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噁醚唑种衣剂对小麦幼苗生长及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口恶醚唑 ( Difenoconazole)种衣剂、敌萎丹悬浮种衣剂 ( Dividend150 FS)分别处理小麦种子后对小麦幼苗生长、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 MDA)以及与植物抗病性相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过氧化物酶 ( POD)、过氧化氢酶 ( CAT)和多酚氧化酶 ( PPO)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2种药剂处理均能使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株高、根长和百株鲜重显著增加 ,幼苗体内 MDA积累减少 ,SOD、POD、CAT和 PPO活性显著提高 ,但对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无明显影响。说明口恶醚唑种衣剂包衣处理小麦种子具有促进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延缓小麦衰老和诱导小麦产生抗病性的作用 ,为防病增产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种衣剂对山农饲玉7号玉米幼苗生长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室内沙培法,测定了3种种衣剂对山农饲玉7号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吡虫啉·戊唑醇(5%+0.4%)种衣剂(药种比为1∶ 100)处理山农饲玉7号后,幼苗期株高、初生根长和鲜重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68 cm、2.44 cm和0.17 g,比毒死蜱·戊唑醇·福美双(5%+0.3%+15%)种衣剂作用明显,克百威·福美双·三唑酮(7%+7%+1%)种衣剂对其则有抑制作用。离体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戊唑醇种衣剂处理使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抗病性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提高了47.1%和100.2%,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分别提高了59.5%和58.6%,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降低了54.0%和26.2%,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果表明:5.4%吡·戊种衣剂在试验剂量下能够显著提高山农饲玉7号幼苗期多种抗逆防病相关酶活性,对幼苗生长促进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枯草芽胞杆菌YB-05对小麦抗病性相关防御酶系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生防菌枯草芽胞杆菌YB-05和病原菌小麦全蚀病菌GGT007对小麦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诱导小麦抗病性机理。以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5种防御酶作为小麦抗病性反应指标,于不同时段测定各防御酶活性;以PD培养基为对照,测定生防菌YB-05及小麦全蚀病菌GGT007对小麦叶片和根部抗性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经生防菌与病原菌混合处理、病原菌处理、生防菌处理后,叶片和根部与植物防御抗病相关的PPO、POD、SOD、PAL、CAT防御酶活性均比对照组高,其中生防菌与病原菌混合处理后抗性相关酶活最高,叶片中PAL、POD、SOD、PPO、CAT酶活峰值达到46.705、16 829.274、104.687、97.44和1 259.565U/g,为对照组的1.74、2.44、2.27、2.40和2.42倍。根部PAL、POD、SOD、PPO、CAT酶活峰值达到131.536、56 424.79、1 977.04、22.564和206.241U/g,为对照组的1.65、1.52、2.57、2.07、1.74倍。表明枯草芽胞杆菌YB-05和小麦全蚀病菌GGT007均能诱导小麦叶片和根部的防御酶活性增强,两者共同处理后小麦叶片和根部5种防御酶活性高于单独处理,说明枯草芽胞杆菌YB-05和小麦全蚀病菌GGT007共同诱导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喷洒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处理小麦,测定小麦发芽势、发芽率、干(湿)重、胚根长、胚芽长,及干旱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可提高小麦种子萌发等生理特性;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SOD、POD及CA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CK);随着干旱时间的延续,POD活...  相似文献   

5.
银胶菊的花对小麦的化感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银胶菊的花水浸提液对小麦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机制的影响,以明确其对小麦的化感作用。结果显示,花水浸提液抑制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且抑制强度随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加强;随着花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加,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光合色素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磷(P)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氮(N)含量呈现先降低后趋于正常的变化趋势,硝酸还原酶(NR)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没有显著变化,而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表明银胶菊的花水浸提液抑制小麦叶片光合作用,提高了小麦叶片的MDA含量,并降低了小麦叶片SOD、POD和CAT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水稻白叶枯病成株抗性与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白叶枯病菌T7133后,苗期与成株期植株体内H2O2含量上升以及POD、PPO和SOD活性增加。与苗期叶片相比,成株期叶片H2O2含量高,且PPO和SOD的酶活性增强,而POD的酶活性则降低。苗期和成株期CAT的酶活性均低于对照,成株期比苗期CAT活性更低。这些结果表明,H2O2、PPO、SOD和CAT可能与水稻白叶枯病成株抗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而POD则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北方春季倒春寒限制了葡萄的栽种范围,严重影响了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利用室内模拟低温处理研究低温胁迫对葡萄幼苗膜氧化程度、抗氧化酶活性及内源SA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4℃、12℃低温处理相较于25℃而言,葡萄幼苗叶片MDA含量分别增加135.64%和68.38%,保护酶SOD、POD、CAT活性以及内源SA含量显著上升,4℃、12℃处理上升幅度分别为133.05%、53.33%、129.17%、46.22%和59.65%、26.67%、29.17%、24.65%。4℃与12℃处理相比,抗氧化物酶活性及内源SA含量均明显增加,SOD、POD、CAT活性以及内源SA含量分别增加45.97%、21.05%、77.42%及17.31%。恢复常温生长后低温处理幼苗叶片的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及内源SA含量没有明显降低,对葡萄幼苗组织的修复具有持续作用,且4℃处理的幼苗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分别是12℃处理的1.29倍、1.09倍、1.30倍。利用相关性及逐步回归分析法发现低温下叶片内源SA与MDA含量(R2=0.648)、SOD(R2  相似文献   

8.
咯菌腈对西瓜幼苗生长及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有效成分为咯菌腈的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西瓜种子后对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其植株体内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衣剂包衣对种子发芽率以及幼苗的子叶宽度、侧根数和百株鲜重无显著影响;幼苗子叶长度和株高分别增加了4.8%和7.5%,植株体内丙二醛的积累量下降了7.7%,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了2.2%;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62.9%、46.5%、35.6%和44.1%,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说明咯菌腈处理西瓜种子后发芽安全,并能促进幼苗生长,提高抗病性相关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干旱胁迫下壳聚糖对小麦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研究干旱胁迫下喷洒壳聚糖对小麦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小麦幼苗SOD、POD及CA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干旱期各组小麦幼苗生理特性差异较小,但干旱后实验组恢复情况强于对照组。壳聚糖溶液喷洒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保护酶活性有明显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土壤中施用噻虫啉对番茄植株生长的影响,分别用36%噻虫啉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1.0、1.5、2.0、2.5、3.0和5.0 mg/株处理盆栽番茄植株,测定处理后30 d番茄幼苗的生长量、叶片保护酶活性及根系活力。结果表明:1.0~2.5 mg/株噻虫啉处理均可提高番茄幼苗展开叶片数、株高、主根长和鲜重等生理指标,3.0 mg/株处理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而5.0 mg/株处理则对番茄幼苗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不同剂量的噻虫啉处理均可提高番茄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及根系活力。PPO和SOD活性在2.0 mg/株噻虫啉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7.9和14.2 U/(min·g FW),比对照高29.6%和49.5%;POD、CAT和PAL活性在2.5 mg/株剂量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6.0、62.4和26.0 U/(min·g FW),比对照高47.0%、36.7%和35.3%。1.0~5.0 mg/株噻虫啉处理后番茄幼苗根系活力比对照提高2.7%~33.1%。研究表明,土壤施用适量的噻虫啉可显著促进番茄幼苗植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电子显微镜和酶细胞化学技术就三唑酮种衣剂包衣处理对小麦幼苗内酸性磷酸酶(APase)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未包衣处理相比,三唑酮包衣处理的小麦幼苗根部细胞质膜与细胞壁之间及细胞间隙内含物中APase呈现高活性分布;叶片细胞的细胞质中、液泡膜内侧及相邻细胞间隙内含物中APase分布普遍,活性很高。文中还就APase在这些部位的变化与三唑酮包衣处理诱导小麦幼苗间接防止土传病原菌侵染根部或气传病原菌侵染叶片的可能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了早期诊断异丙隆对小麦的药害,采用室内生测的方法测定了不同剂量异丙隆作用下小麦株高、地上部鲜重、叶绿素、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脯氨酸(Pro)含量和最大光量子产量(F_v/F_m)。结果表明,除可溶性糖外,叶绿素、MDA、Pro、F_v/F_m均能快速响应异丙隆对小麦的胁迫。当50%异丙隆WP施用剂量≥3 000 g/hm~2时,叶绿素a、b、总叶绿素含量和F_v/F_m明显下降,Pro含量明显上升,与清水对照相比均达显著水平,MDA含量随着施药剂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当剂量≥2 250 g/hm~2时,小麦MDA含量显著高于清水对照处理;叶绿素、MDA、Pro、F_v/F_m可作为诊断异丙隆对小麦药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常用杀虫剂对小麦抗氧化性的影响,研究了小麦幼苗期用不同浓度氧乐果和吡虫啉的营养液处理后144 h内对其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400、800和1 600 mg/L的氧乐果处理小麦幼苗后24 h,POD活性均显著降低;1 600 mg/L的氧乐果处理后6 h,其CAT活性比对照降低了32.9%;各浓度氧乐果处理后144 h,GR活性均显著降低。而用25、50和100 mg/L的吡虫啉处理小麦幼苗后144 h内,只有50 mg/L处理组在12 h时的POD活性比对照升高了65.0%。杀虫剂对小麦幼苗中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不仅与药剂种类有关,还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14.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方法从超微结构和元素水平观测了三唑酮种衣剂包衣处理和空白对照的小麦幼苗上白粉病菌侵染及非侵染位点硅等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20~36 h内三唑酮种衣剂处理的麦苗侵染位点细胞内元素硅含量由5.204%上升为42.064%,非侵染位点由5.821%上升为12.342%;空白对照中侵染位点元素硅含量由低于检测水平上升为17.388%,非侵染位点接种后36 h时为19.460%。在处理和空白对照的麦苗上侵染和非侵染位点均检测到了含量不等的磷、硫、氯等元素存在。  相似文献   

15.
16.
对当茬和后茬作物的药害是磺酰脲类除草剂应用的重要限制因素。甲基二磺隆是麦田常用的磺酰脲类除草剂之一,为了早期诊断其对小麦的药害,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测定了不同剂量甲基二磺隆对小麦株高、地上部分鲜重、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和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30 g/L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OD)按有效成分剂量9~45 g/hm2施用后10 d,小麦才表现出肉眼可见的矮化和生长抑制症状;但其MDA含量、Pro含量、可溶性糖含量、Fv/Fm和根系形态在喷施甲基二磺隆后5 d就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其中小麦MDA和Pro含量随甲基二磺隆施用剂量的加大而增加,当施药剂量≥27 g/hm2时,MDA和Pro含量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可溶性糖和Fv/Fm对甲基二磺隆胁迫的响应更敏感,当施药剂量≥9 g/hm2时,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清水对照,而Fv/Fm则显著低于清水对照;喷施甲基二磺隆9~45 g/hm2各剂量处理均可抑制小麦根尖数、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综合以上结果,MDA、Pro、可溶性糖、Fv/Fm和根系形态可作为早期诊断甲基二磺隆对小麦药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The effects of pre-sowing treatments with terbutryne (4-ethylamino-2- niethylthio-6-t-butylamino-1,3,5-triazine) and with simazine (2-chloro-4,6-bisethyl-amino-1,3,5-triazine) on seedling mortality of wheat grown from regular seed and from seed containing about 40 ppm chlormequat (2-chloroethyl 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due to a late chlormequat treatment of the seed-parent, were tested in two pot experiments. In another pot experiment the effects of pre-sowing and post-emergence treatments of terbutryne o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moisture content in SPT (= Seed-Parent Treated) and regular wheat seedlings were examin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imazine resistance between regular and SPT seed were found. However, there was a marked and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erbutryne resistance of SPT over regular seeds, which was expressed by a longer period to 50% seedling mortality as well as by a lower daily increase in mortality. Growth retardation, caused by pre- sowing as well as by post-emergence terbutryne treatments, was appreciably less in the SPT seedlings than in the regular ones. The higher terbutryne resistance of the SPT seedlings may be attributable to their higher moisture content induced by the chlormequat.
Effet du traitement des pieds meres avec le chlorméquat sur la résistance des plantules de blé a la terbutryne et à la simazine  相似文献   

18.
活性氧及膜脂过氧化与棉花对枯萎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萎病菌侵染后,抗病品种棉苗及经氟乐灵诱发处理产生对枯萎病诱导抗性的棉苗茎与根组织中,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膜系统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表明有膜脂过氧化的发生,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H2O2的积累水平及脂氧合酶(LOX)活性也明显增加,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著差异。与此相反,感病品种棉苗受侵后MDA含量、O2·产生速率、H2O2的积累及LOX酶活性增加幅度较小,SOD及CAT酶活性则明显上升,膜系统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仅有小幅度下降。氟乐灵播前土壤处理可诱发棉苗对枯萎病的诱导抗性,同时也增加了LOX酶活性及活性氧(O2·、H2O2)的积累。这些结果说明,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体内活性氧的积累、LOX酶活性的上升以及由此引起的膜脂过氧化,可能在棉苗对枯萎病的抗性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