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结合面域土壤性状调研,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区域土壤盐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盐渍化类型以硫酸盐为主,剖面土壤盐分含量呈现底聚分布特征;土壤盐分含量与SO42-、Ca2+离子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各层土壤盐分阴离子以SO42-为主,阳离子以Ca2+为主;SO42-、Ca2+、Mg2+及土壤盐分含量(St)是表征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渍化的主要特征因子.本研究将为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淮海平原土壤盐分及其组成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应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对黄淮海平原0-200cm各土层的含盐量及其盐分组成进行了半方差函数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土壤盐分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特征,该区盐分已集中分布在某些较大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新疆伊犁察南灌区土壤盐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察南灌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含盐量土壤进行盐化程度分级,并对该地区土壤盐分特征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以及对土壤盐分因子区域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察南灌区以碱性土壤为主,HCO_3~–是影响该灌区土壤p H最强的因子;对灌区0~100 cm土体土壤的分析表明,灌区盐化土面积约为总灌溉面积的1/4,盐渍化风险较大;相关性分析显示,HCO–3、Cl~–、SO_4~(2-)、Ca~(2~+)、Mg~(2~+)、Na~+、K~+为盐分主要组成离子,总盐分与各离子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与总盐分相关性最强的阴离子为SO_4~(2-),相关性最强的阳离子为Mg~(2~+);主成分分析显示,HCO_3~–、Cl~–、K~+为影响该灌区土壤盐分特征的主导因子;通过盐分因子区域影响因素定性分析可知,除HCO_3~–和pH是由河流以及地下水综合作用影响外,其他盐分因子均主要受河流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典范对应分析的干旱区春季盐渍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常规统计学和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对干旱区盐渍土土壤全盐量(TS)、盐分离子组成、碱化度(ESP)、pH、电导率(EC)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土壤为重度至轻度盐化,不同层次土壤中,Na+与Cl-、Ca2+与Mg2+保持较好的关联性。TS的空间分布,在0~50 cm全剖面上主要受控于Cl-、HCO3-和Na+离子;分层与全剖面的情况略有不同,Cl-、Na+在各个土层仍为主要控制离子。ESP在全剖面上其空间分布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小,0~10 cm土层主要受Na+与Cl-离子的制约;10~30 cm土层内主要受HCO3-离子的制约;30~50 cm土层未表现控制因子。pH在全剖面上受盐分离子的影响较小,分布较为均匀,表层受离子影响很小,在10~30 cm、30~50 cm土层内受HCO3-离子的影响微弱。EC在全剖面上的空间分布受控于Ca2+、Mg2+离子,30~50 cm土层主要受K+离子的控制,其他土层与全剖面相同。  相似文献   

5.
淤泥质海岸带土壤盐分空间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淤泥质海岸带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离子组成特征;海岸带土壤盐分分布呈由近岸到陆地经向递减梯度;由于地形因素的影响,海岸带土壤盐分纬向呈现斑状分布格局;滨渤海地区土壤盐分组成以氯化物为主,属氯化物盐渍土。  相似文献   

6.
我国主要菜区耕层土壤盐分总量及离子组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评价全国主要菜区温室、 大棚和露地菜田土壤盐分及离子组成状况,为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 蔬菜合理施肥和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我国北方3个区域(东北、 华北、 西北地区)和南方4个区域(华中、 西南、 华东、 华南地区)主要蔬菜种植区不同栽培方式典型菜田耕层土壤展开调查,共采集501个土壤样品,分析了盐分总量及其离子组成。【结果】 1)全国主要菜区设施(温室和大棚)菜田土壤盐分总量及其各离子含量(NO-3、 SO2-4、 Cl-、 Na+、 K+、 Ca2+、 Mg2+)均显著高于露地菜田土壤,盐分总量平均高69.3%,离子组成增加幅度在36.2%~170.0%之间。2)设施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土样数比例显著高于露地菜田土壤,但设施菜田土壤盐化程度总体上较轻,居于轻度盐化水平的比例占38.2%,处于中度盐化以上水平的比例仅占4.7%。 3)设施菜田土壤盐分总量及主要盐分离子(NO-3、 SO2-4和Ca2+)含量积累总体上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呈先增后降并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在连续种植5~6年时达到高峰期,之后因采取的各种管理措施而有所降低,但仍显著高于露地菜田土壤。 4)设施菜田土壤盐分离子组成以NO-3和SO2-4为主,其次是Ca2+,分别占盐分总量的27.9%、 26.9%和15.3%。露地菜田土壤主要盐分离子组成总体上是SO2- 4 NO- 3 Ca2+、 HCO-3,分别平均占盐分总量的29.0%、 21.1%、 16.1%和14.1%,但西北地区露地菜田土壤盐分离子组成以HCO-3为主,其次是SO2-4、 NO-3和Ca2+。【结论】设施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土样数比例虽然显著高于露地菜田土壤,但土壤盐化程度总体上较轻,盐分离子主要是NO-3、 SO2- 4和Ca2+,NO-3、 SO2-4含量大于Ca2+含量; 露地菜田主要盐分离子是SO2-4、 NO- 3、 Ca2+和HCO-3,含量为SO2- 4 NO- 3 Ca2+、 HCO-3。  相似文献   

7.
掌握不同地表覆被类型和微地貌特征下的不同深度土壤盐分空间分布规律,对土壤盐渍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黄河三角洲入海口为研究区,在分析不同深度土壤全盐量、盐基离子(Ca2+、Mg2+、Na+、SO42-、HCO3-、Cl-)空间变异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地表覆被类型和微地貌特征下该区土壤盐分的差异,并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地表覆被类型、微地貌对土壤盐分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1)表层土壤Mg2+变异系数达到1.010 8,为强变异性,其余盐基离子均为中等变异性,且均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全盐量与盐基离子均呈现沿海向内陆降低的趋势,约有42.57%的地区为轻度盐化土;2)不同地表覆被类型间土壤全盐量与Na+、Cl-具有显著差异;3)不同微地貌类型间Na+、Cl-具有显著差异;不同海拔的深层土壤Na+具有显著差异;4)海拔对土壤全盐量与Na+的解释力最强,地表覆被类型对土壤Cl-的解释力最强;5)坡向和海拔对土壤盐分的交互作用最强烈,q值在0.545~0.708之间,其次是地表覆被类型与坡向,q值在0.521~0.613之间。氯化钠主导该区域土壤盐分空间变异,不同地表覆被类型和微地貌特征下均呈显著差异,表层土壤盐分明显高于深层,坡向与海拔之间的交互作用能够较好地解释该地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8.
莱州湾南岸土壤剖面盐分离子分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文全  于洪军  徐兴永 《土壤学报》2014,51(6):1213-1222
莱州湾南岸地区受海水入侵影响盐渍化问题严重,土壤盐渍化是制约区域农业生产和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莱州湾南岸地区土壤剖面盐分离子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全盐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表现出底聚趋势;各层土壤盐分离子均表现中等和强烈的变异性;土壤盐分主要以Na Cl和Na2SO4的形式存在;偏相关分析说明不同盐分离子间的相关性差异较大;聚类分析表明盐分离子主要分为三大类:K+、Mg2+、Ca2+和SO2-4为第一类,Na+单独组成第二类,Cl-则为第三类;除全盐含量在30~60cm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外,其他各层土壤盐分属性均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盐渍化类型以硫酸盐型、氯化物—硫酸盐型和硫酸盐—氯化物型为主,盐渍化程度以轻度盐渍化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  黄河三角洲是极具特色的滨海盐生湿地,为探究该区域关键木本植物柽柳周围土壤钠吸附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运用同心圆布点采样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柽柳周边土壤盐分离子、钠吸附比的空间分布及离子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  Cl?和Na+是柽柳周边土壤盐分构成的主要离子。Na+、Cl?和Mg2+在距离柽柳较近的表层土壤中含量较少,其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上升,呈现底聚现象,在距离柽柳较远的土壤中呈现表聚现象。Ca2+、SO42?和K+的表聚现象不受距离柽柳远近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柽柳周边土壤钠吸附比与Cl?、Na+、K+和Mg2+离子关系密切,与Na+的相关性最强。在0 ~ 40 cm土层中,距离柽柳100 cm以内的钠吸附比远低于150 cm以外区域。钠吸附比的变异系数随土层加深而减小,深层土壤钠吸附比与盐离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结论  柽柳对钠吸附比的影响在100 cm以内的0 ~ 40 cm土层中更为显著。土壤盐分与钠吸附比的空间分布受柽柳冠幅范围、植物根系吸收、凋落物堆积和降水淋溶等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黄淮海平原土壤盐渍化状况的数值分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GPS定位的网格取样和Q型聚类等方法,研究了整个黄淮海平原土壤盐分的剖面特征与水平分布.结果表明:根据黄淮海平原土壤盐分的剖面构型,可将整个黄淮海平原的剖面特征分为4大类,即表聚型、 底聚型、中聚型和平衡型.从其占聚类剖面的数量而言,它们分别占总聚类剖面数的约30%、5%、13%和52%.黄淮海平原各种土壤盐分剖面类型都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其中表聚性剖面主要分布在徐淮及滨海地区,底聚剖面主要分布在原来盐渍化严重的豫东黄泛平原,中聚剖面主要分布在黑龙港下游地区.其它为平衡型剖面.这类剖面根据其特点,可分为山前平原土壤盐分淋溶区、鲁西南土壤盐分通体积聚区和浅层咸水影响下的土壤盐分平衡区.整个黄淮海平原土壤剖面中脱盐与积盐比例约为2∶1.所以土壤盐分以脱盐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