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竹OSB指接的较优工艺参数,以及指榫类型、施胶量和端压等3个因素对竹OSB指接材抗弯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影响,并分析了竹OSB指接材的破坏形式。结果表明,较优工艺参数选用指榫类型Ⅲ,施胶量290g·m~(-2)、端压3MPa时,竹OSB指接材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分别是58.46MPa、8.05GPa和18.41MPa;指榫类型对竹OSB指接材的静曲强度和抗拉强度影响显著,对弹性模量影响不显著;施胶量和端压对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影响不显著;竹OSB指接材的弯曲破坏形式主要有胶层破坏和指榫折断,拉伸破坏形式主要有胶层破坏、指榫折断和指接破坏引起的基材断裂。  相似文献   

2.
人工林巨尾桉木材压缩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林巨尾桉具有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等优点,但生长应力大,木材容易开裂变形及材性差异大,利用受到限制。对巨尾桉进行压缩密化处理,采用正交试验得出压缩密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前含水率为60%,热压温度为190℃,压后厚度为13-20 mm,压缩率为50%,热压时间为25-30 m in。试验表明:经过压缩,巨尾桉试件的物理力学性质明显改善。从处理材微观结构观察,细胞被挤压,细胞腔变小,细胞壁未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辐射松层板指接工艺的研究,优化指接过程中的参数,提高指接层板的力学性能;基于应力波方法,开展对指接层板抗弯性能的无损检测研究,提高指接层板的强度稳定性.[方法]通过预试验过程确定端压,选择4种不同指长的铣刀,设定3种不同嵌合度大小,研究3因素对指接层板抗弯性能的影响,进而从中选出较优指接参数组合并与标准比...  相似文献   

4.
四川巨桉短周期工业原料人工林地位指数表的编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泸州、宜宾、富顺、洪雅、眉山、丹棱、沙湾、夹江、沐川等地的各种立地条件和不同年龄的巨桉人工林分中,调查了标准地175块。通过比较选出了H=28 21970(1-e-0.15600A)0.99310作为巨桉人工林地位指数表导向曲线的最优模型,用标准差调整法编制了巨桉短周期工业原料人工林地位指数表,并对其精度进行了检验,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黄冕林场的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施肥处理以及不同施肥量进行试验,探讨施肥处理和施肥量对尾巨桉人工林生长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尾巨桉施肥量为0.75 kg/株集中施肥的效果最佳,生长蓄积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经济效益也最高。而施肥量为0.5 kg/株集中施肥次之。综合分析,每年集中施肥1次,连续追肥3年,每次追肥量为0.5~0.75 kg/株的桉树生长效果最佳。此研究结果为桉树合理施肥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对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效益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巨尾桉以其生长迅速、轮伐期短等特点被林农接受并广泛种植。以1 245、1 665、2 505株/hm2等3种密度巨尾桉人工林林分调查材料为基础,对不同造林密度巨尾桉人工林的经济效益展开对比分析,总结出当地巨尾桉人工林的最佳造林密度为1 665株/hm2。  相似文献   

7.
四川巨桉短周期工业原料人工林地位级表的编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泸州、宜宾、富顺、洪雅、眉山、丹棱、沙湾、夹江、沐川等地的各种立地条件和不同年龄的林分中,调查了巨桉人工林标准地175块。通过比较选出了H=0 20871+2 92447A-0 11921A2作为巨桉人工林地位级导向曲线的最优模型,用等分法编制了地位级表,并对其精度进行了检验,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8.
采用百度试验法研究了6种人工林大径级桉树(27~29年生)木材的干燥特性。结果表明,细叶桉、尾叶桉和大花序桉木材初期开裂等级均为5级,赤桉为4级,巨桉和粗皮桉均为3级,主要为端裂、端表裂、表裂和贯通裂;干燥结束后大部分试件出现内裂,尾叶桉木材内裂等级为5级,细叶桉和巨桉木材内裂等级均为4级,赤桉、粗皮桉和大花序桉内裂等级均为2级;巨桉、尾叶桉、赤桉、粗皮桉、细叶桉和大花序桉木材截面变形等级分别为5级、4级、3级、3级、2级和1级;巨桉、粗皮桉和大花序桉木材扭曲等级均为3级,细叶桉、赤桉和尾叶桉木材扭曲等级均为1级;细叶桉、赤桉、巨桉、尾叶桉和大花序桉木材干燥速度均为5级,粗皮桉木干燥速度为4级。6种桉树木材均属于难干木材,多裂,易变形。本研究拟定的干燥基准,可用于木材加工企业干燥人工林大径级桉树木材参考,为人工林大径级桉树木材的实木化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在木材指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将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应用于指接木材的力学性能分析.首先编写了一种新的数字散斑相关计算程序,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验证其适合于拉伸实验;然后将它用于落叶松指接材的拉伸实验.结果表明,指接材在拉伸时齿根处发生了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拉伸破坏首先从这里开始,另外齿长对落叶松指接材的抗拉强度影响较小;同时也证明了该方法用于木材指形接头的位移应变场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立地条件下巨尾桉人工林生长差异。[方法]对七坡林场上思分场不同坡位的巨尾桉人工林进行连年(1~5年)监测。[结果]坡位显著影响巨尾桉人工林生长进程,其生长状况下坡最优,中坡次之,上坡较差;随着年限增加,巨尾桉人工林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逐渐降低,但蓄积生长量逐年增加;自第2年起,各坡位巨尾桉胸径、树高和蓄积连年生长量开始出现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且随着年限增加,差异越加显著。[结论]在桉树人工林经营过程中,优先选择中、下坡进行造林,上坡林分应加大施肥量;桉树属于前期快速生长树种,应加强前期经营管理,确保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郁闭度板栗林下套种香榧的生长适应性,通过对林地不同郁闭度下香榧幼树的生长量进行分析,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不同郁闭度下香榧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不同郁闭度下香榧幼树生长量,冠幅、苗高和新梢均为郁闭度0.5全光照郁闭度0.8,其中郁闭度0.5显著高于郁闭度0.8;地径为全光照郁闭度0.5郁闭度0.8。不同郁闭度下叶片Amax在9.61~12.28μmol·m-2·s-1,郁闭度0.5郁闭度0.8全光照,遮阴条件下叶片Amax显著高于全光照条件;不同郁闭度下叶片LCP差异也较大,其中全光照下LCP最大,为16.50μmol·m-2·s-1,郁闭度0.5最小,为4.50μmol·m-2·s-1;3种郁闭度下叶片AQE、LSP和Rd差异均不显著。光响应曲线结果显示随着PARi的增强,不同郁闭度下叶片的Pn增大,Tr加大,Tf升高,Gs增大,Ci下降、WUE增加。相比郁闭度0.8和全光照条件,郁闭度0.5更适宜香榧幼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桑叶多糖的碱性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取桑叶多糖并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氢氧化钠提取桑叶中的多糖,从浸提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4个方面对提取率进行了分析,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碱性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得出桑叶多糖氢氧化钠提取的最佳条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结果]单因素试验得出的最佳条件是提取液浓度为0.5 mol/L,提取温度为80℃,料液比为1∶50,提取时间为4 h。正交试验筛选出桑叶中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是浸提浓度为1.5 mol/L,提取温度为80℃,料液比为1∶50,提取时间为4 h,多糖含量为2.55%。[结论]提取时间对桑叶多糖的提取有比较大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配比,使得提取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13.
夏冰  郭育涛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40-41,92
研究比较了螺旋藻多糖粗提的2种实验方法:热水提取和冷碱液提取。热水提取法采取单因素实验的方法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浸取4h,固液比为1∶9,温度为80℃,提取次数为2次。冷碱法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确定最适工艺条件,找出最优的技术参数,为提取时间10h,溶液的pH值为9,液固比1∶9,温度为常温。  相似文献   

14.
高丽  黄行健  凌洁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274-3277,3403
[目的]研究中华秋海棠根茎中甾醇的超声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使用超声波提取法对中华秋海棠进行提取,利用改进的Liebermann-Bur chard比色法对秋海棠根茎超声波提取物中的甾醇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料液比、温度、时间和提取溶剂4个因素对秋海棠根茎中甾醇含量的影响,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为影响因子,采用3元2次旋转正交设计,对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计算回归方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甾醇种类。[结果]回归方程准确可靠,且拟合情况良好。通过对回归方程进行局部寻优分析,得到甾醇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8℃,提取时间57 min,料液比1:44(g/ml);在此条件下,中华秋海棠中甾醇含量为1.80 mg/g。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显示,中华秋海棠含有β-谷甾醇及其他种类甾醇。[结论]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能提高提取效率,是一种节能、省时的好方法,作为中华秋海棠根β-谷甾醇提取的新工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高效稳定的大果木莲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以珍稀濒危植物大果木莲新鲜嫩叶为材料,在高盐沉淀法提取高质量基因组DNA的基础上,通过ISSR—PcR反应体系中5个主要因素的单因子梯度试验,优化并最终建立了大果木莲稳定而高效的ISSR—PCR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结果]试验建立的大果木莲的ISSR—PCR反应体系为:20.0山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2.0Ixl、Mg2+2.0mmol/L、Taq酶0.5U、DNA模板40ng、引物O.8μmol/L、dNTPs0.2mmol/L和ddH2O13.3μl,其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50~60℃退火45s,72℃延伸2min,40个循环;72℃完全延伸7min。[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大果木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状况以及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黄芩生品和炮制品为原料,用醇提法提取黄酮,以总黄酮的得率为指标,确定两种黄芩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生品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5℃,乙醇浓度65%,提取时间3h,料液比为1∶16。黄芩炮制品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乙醇浓度55%,提取时间2h,料液比为1∶16。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黄芩生品中总黄酮得率为92.48mg.g-1,黄芩炮制品中总黄酮提得率为90.97mg.g-1。  相似文献   

17.
超声波预处理对褐菇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超声波预处理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料液比对褐菇多糖提取量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波预处理时间及料液比对褐菇多糖提取量均有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预处理时间是影响褐菇多糖提取量的主要因素;褐菇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波预处理时间15 min,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30。  相似文献   

18.
巨桉种源引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用巨桉自然分布区两大地理种群种源和巴西人工林选择出的2个种批号进行巨桉种源引种选择试验。经过几年的栽培观测,反映出种源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种源间的遗传变异不规律。综合多个性状因子选择出4个优良种源,在生长量、干形、长势、适应性、林分的稳定性等方面比其它参试种源优良。入选种源平均单株蓄积比其它种源平均单株蓄积大2294%,比对照(四川大叶桉)平均单株材积大8131%。为巨桉栽培中种子的调进和改良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香榧不同微型嫁接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微型嫁接最适宜的方法,提高香榧繁殖系数,以榧树实生幼苗和未形成顶芽的香榧嫩梢为研究对象,采用劈接、钻孔接和腹接3种方法,设计接穗留叶2片、4片、6片,接穗保留/摘除顶端等试验,研究不同微型嫁接香榧苗的萌发动态、成活率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劈接法嫁接的香榧苗,在萌芽动态、嫁接工效与生长状况方面都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嫁接15 d后接穗露白,成活率高(89.7%),接穗新梢生长量大;但在粗度增加量、新枝数和新茬数等指标上无显著差异(P>0.05)。接穗留叶数量对嫁接苗的成活率也有影响,以4~6片为宜;短期内接穗保留顶端的嫁接苗更易成活。综合来看,接穗摘除顶端,留叶4~6片,用劈接法嫁接最适宜香榧微型嫁接。  相似文献   

20.
甄天元  慕鸿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493-14495
[目的]确定溶剂法提取橙皮中类胡萝卜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橙皮为原料,采用溶剂法提取其中的类胡萝卜素,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浸提溶剂种类、浸提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类胡萝卜素得率的影响,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橙皮中类胡萝卜素提取的最优工艺。[结果]单因素试验得出,以丙酮为浸提溶剂,料液比为1∶15 g/ml,浸提温度为60℃,浸提时间为60 min时,类胡萝卜素得率最高。正交试验最终确定影响橙皮中类胡萝卜素提取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料液比为1∶20 g/ml,浸提时间为60 min。在该条件下,类胡萝卜素的得率达到97.3 mg/kg。[结论]该研究可为橙皮的综合利用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