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不同月份采集的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岩生长的香鳞毛蕨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香鳞毛蕨中黄酮类物质芸香苷和槲皮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种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芸香苷和槲皮素线性范围分别为0.033~0.167 μg (r=0.9992)和0.0016~0.0096 μg (r=0.9993),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8%(RSD=1.69%)、99.10%(RSD=0.75%).整株香鳞毛蕨中芸香苷含量最大值出现在9月份,槲皮素含量最大值出现在10月份,并且芸香苷的含量远高于槲皮素;香鳞毛蕨地上部分芸香苷与槲皮素含量远高于地下部分.该研究所建的测定方法快速、准确,并准确测定出了香鳞毛蕨中芸香苷和槲皮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黑龙江省香鳞毛蕨种群结构,在2011年6月对大兴安岭呼中区、欧浦县、伊春市红星区、五大连池景区二三池、南北泉和牡丹江市宏伟村6个天然种群分布地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结果表明:种群密度最高为4.78株·m~(-2),最低为1.56株·m~(-2),不同分布地种群密度均较低;空间分布格局调查表明其均为聚集分布,并且聚集程度很低;种群年龄结构虽有较大差异,但均呈现以2~4龄期为中心的偏正态分布,且1~4龄期数量最大,在5~9龄期数量较少;大于4龄期时数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小;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等表明幼龄期存活率低,3~4龄级死亡率高,累计达到80.93%,种群个体最大年龄为9龄左右;种群存活曲线趋势相同且均为Deevey C型。说明,6个天然种群分布地的香鳞毛蕨种群处于稳定状态,种群扩展能力不强,能够进行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3.
大连地区樱桃园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Biolog生态微平板法,分析了大连地区黏土、沙壤土、粗骨土3种不同质地土壤樱桃园微生物代谢活性及其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群落代谢活性、底物碳源利用数(S)、多样性指数(H)及均匀度指数(J)均为黏土〉沙壤土〉粗骨土,3种质地的土壤细菌碳源均以利用碳水化合物为主,而对芳香化合物和胺类化合物的利用喜...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菌剂对连作西瓜土壤微环境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微生物菌剂对连作西瓜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酶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西瓜‘中蜜一号’及其根际土壤为试材,设置枯草芽孢杆菌(T1)、酵母菌(T2)及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T3)、对照(不施菌剂,CK)四个处理。【结果】与对照相比,菌剂处理后连作障碍发病率降低;根际微生物区系特征由真菌为主型向细菌为主型转变,微生物活性、功能多样性增高;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碳源利用率降低,多酚类利用率增高;土壤转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高;果实中部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显著增高。三因素主成分分析显示T3得分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果实中部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与羧酸类、多酚类碳源利用强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菌剂处理能够改善连作西瓜根部土壤微环境、降低连作障碍发病率,提高产量与果实品质,其中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混和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梨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群落方面,探究红宝石梨树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群落应对低分子有机酸的变化规律,并分析梨树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养分吸收及果实品质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施用氮磷钾肥为对照,设置5%与10%的苹果酸(LM与HM)、柠檬酸(LC与HC)、草酸(LO与HO)与氮磷钾肥配施为处理,测定梨树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低分子有机酸处理降低了梨园土壤EC值,柠檬酸与草酸显著降低了梨园土壤pH,而柠檬酸与LO处理显著降低了有机质含量。LC显著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含量,而LO则显著升高了土壤铵态氮含量。与对照相比,低分子有机酸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土壤有效P含量,而LM显著升高>20~40 cm土层速效K含量。另外,低分子有机酸显著改变了梨树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碳源利用特征,其中HM显著升高0~20 cm土层多样性指数,而LO则显著降低了羧酸类与氨基酸类的利用强度。相关分析表明,0~20 cm土层微生物群落与果实维生素C含量、果实氮磷钾含量、产量等呈负显著相关,而>20~40 cm土层微生物群落与单果质量、果实色泽、果实钾含量以及叶片氮含...  相似文献   

6.
以分别栽培于砂壤土、壤土和黏壤土,砧木为八棱海棠(Malus robusta Rehd.)和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的2年生盆栽‘红富士’苹果(Malus × domestica Borkh.‘Red Fuji’)幼树根际土为试材,分析根际和未栽植果树的非根际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细菌根际效应、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功能多样性及其碳源利用类型等。结果表明,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的拷贝数、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以及功能多样性指数均是黏壤土 > 壤土 > 砂壤土、平邑甜茶根际土 > 八棱海棠根际土、根际土 > 非根际土。两种砧木的细菌根际效应均是在砂壤土最大,黏壤土最小;砂壤土中的细菌丰度受砧木的影响最大。根际和非根际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均是黏壤土 > 壤土 > 砂壤土;根际微生物群落对酚酸和羧酸类碳源的利用能力显著高于非根际;八棱海棠根际微生物群落对羧酸类碳源的利用能力在砂壤土中最高、在黏壤土中最低,平邑甜茶根际微生物群落正相反。根际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类型因土壤质地而异,在砂壤土中主要利用氨基酸类,其次是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类;在壤土中主要利用碳水化合物,其次是多聚物类和氨基酸类;在黏壤土中主要利用多聚物类,其次是氨基酸类和碳水化合物。主成分分析显示土壤质地使根际微生物群落类型分离,而两种砧木的根际微生物群落在同一质地土壤下聚集在一起,即苹果根际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类型更易受到土壤质地影响,而砧木差异所带来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温室黄瓜不同栽培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连作8年黄瓜的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设计了4种栽培制度,除CS3早春茬种植番茄外,其它处理传统两茬均为黄瓜,以传统两季种植。夏季休闲处理为对照,进行3年的盆栽试验,采用第3年夏茬后数据评价不同栽培制度对土壤微生物功能结构多样性,碳源利用,微生物量碳、氮和秋冬茬黄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黄瓜土壤夏季填闲大蒜(CS4)、茼蒿(CS2)、菠菜—白菜(CS3)后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均匀度和Biolog ECO板每孔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相对于对照均显著增加,其72 h AWCD值分别增加了57.0%、26.1%、57.2%,在主成份1和主成份1至3加权上,对照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CS2、CS3、CS4在多聚物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上显著高于对照,且CS2对芳香类化合物的利用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S2、CS3、CS4微生物量C/N分别为14.4、14.9、9.3,显著高于对照;且CS2与CS4显著增加了秋冬茬黄瓜的产量。综合结果表明:CS2、CS3、CS4均能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碳源,从而改变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其对土壤碳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8.
以天然草地、由天然草地转化成的农用坡耕地和22年生小叶杨人工林3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以揭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养分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规律,为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生态建设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明显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且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22年生小叶杨人工林天然草地农用坡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垂直分布表现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速效钾、全氮、pH以及容重呈显著相关关系,说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可作为衡量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以农田栽参主要土壤类型白浆土为研究试材,采用盆栽的方式,根据白浆土田间持水量的40%、60%、80%分别设置低、中、高水分处理组,采用Biolog微平板法和化学方法研究水分对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和土壤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水分处理下(白浆土相对含水量为80%),物种丰富度指数、AWCD值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最高;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水分处理,同时土壤酶活性较高,对人参生长发育有利。  相似文献   

10.
以园林植物石楠为试材,通过混合2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和2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分别模拟不同强度的盐、碱胁迫条件,对园林植物(石楠)进行3年(2015—2017年)的胁迫处理,以期探讨盐碱胁迫对园林植物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中有机酸含量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随胁迫强度增加,盐、碱胁迫均使土壤中Na+浓度大幅度上升,K+浓度大幅度下降,但碱胁迫下Na+浓度上升幅度和K+浓度下降幅度均大于盐胁迫。2)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加,土壤中氨基酸类、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聚合物类、胺类、酚酸类碳源呈逐渐降低趋势,总体而言,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类碳源是盐碱胁迫下园林植物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碳源,其次为氨基酸类、酚酸类和聚合物类,胺类碳源的利用率最小。3)土壤微生物物种丰富度指数(H)、均匀度指数(E)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呼吸和微生物代谢熵随盐碱浓度的增加而增加。4)土壤糖苷酶、几丁质酶、亮氨酸氨基肽酶、碱性磷酸酶、酚氧化酶δ和过氧化物酶δ随盐碱浓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盐胁迫、碱胁迫、盐胁迫×碱胁迫对有机酸、Na+、K+、Na+/K+、物种丰富度指数(H)、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呼吸、土壤微生物代谢熵、糖苷酶和碱性磷酸酶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其中碱胁迫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高于盐胁迫,并且盐胁迫×碱胁迫的影响高于单独盐胁迫或碱胁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