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年限日光温室菜田土壤磷素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阳郊区日光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使用年限日光温室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在土壤剖面上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土壤中全磷、速效磷主要积累在0~30 cm 耕层土壤,其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在0~80 cm土层中全磷与速效磷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各土层土壤全磷含量与温室使用年限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速效磷与温室使用年限的相关性在0~30 cm土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30~40 cm土层为显著水平,而在40~80 cm 土层不显著.日光温室土壤磷素含量,特别是速效磷含量远高于一般菜园土壤,并随温室使用年限的增加而提高.在生产上应注意控制磷素化肥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2.
种植苜蓿及苜蓿覆盖对核桃园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核桃园生草、覆盖效果,研究了核桃园行间种植苜蓿及苜蓿刈割后覆盖行内对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等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年试验处理后,各处理0~20cm土层土壤全磷、速效氮、20~40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全氮、0~20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经过连续2年试验处理后,0~20cm土壤有机质,3个土层土壤全磷、速效磷、速效氮和0~20cm、20~40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经过连续2年苜蓿覆盖后,苜蓿覆盖区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提高了2.22~4.08个百分比点,苜蓿覆盖区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4.67g/kg,提高了77.8%,土壤全磷含量为0.53g/kg,提高了55.9%;苜蓿种植区20~40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为17.17mg/kg,提高了22.4%。表明核桃园种植苜蓿和用苜蓿覆盖能有效地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含量,增强土壤养分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3.
次生盐渍化土壤养分及可溶性盐垂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日益严重,对农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以大棚蔬菜土壤为试材,采用田间取样分析方法,研究了次生盐渍化土壤养分、可溶性盐含量、组成及其垂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次生盐渍化土壤养分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0~10cm处,随着土层的加深,有机质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呈递减趋势;可溶性盐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表层(0~10cm)含量最高,10cm以下各土层可溶性盐分含量显著减少;表层土壤(0~10cm)可溶性盐分离子主要为Ca~(2+)和NO_3~-,分别占阳离子总量的59.71%和阴离子总量65.95%。  相似文献   

4.
黄土丘陵区仁用杏园不宜间作沙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社妮  白岗栓 《园艺学报》2007,34(5):1135-1140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对清耕和间作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6年、4年、2年仁用杏园0~500 cm土层土壤水分、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树体生长状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间作沙打旺,除了在秋季提高了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以外,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显著降低了0~500 cm土层土壤水分,且间作沙打旺年限越长,降低越显著。间作沙打旺提高了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间作年限越长效果越显著,但对100 cm土层以下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无显著影响。间作沙打旺对土壤全磷含量无显著影响。间作沙打旺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其中速效氮降低深度达500 cm土层,速效磷、速效钾达300 cm土层,且间作年限越长,降低越显著。间作沙打旺显著削弱了树体的长势,降低了坐果率和杏仁产量。间作沙打旺存在着与仁用杏争水争肥的矛盾,黄土丘陵沟壑区仁用杏园不宜间作沙打旺。  相似文献   

5.
淹水栽培时间对土壤盐分及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豆瓣菜(Nasturtium officinale R.Br.)为试验材料,以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封底栽培桶中淹水栽培豆瓣菜,以研究淹水栽培时间对设施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影响。在豆瓣菜的4个采收期,以10cm为单位分4层分别取土,测定0~40cm各土层的土壤EC值、NO3--N、速效P、速效K及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随淹水时间延长,0~20cm土层土壤EC值、NO3--N、速效P及速效K含量均有所下降,且土壤EC值、NO3--N含量降幅明显;而20~40cm土层NO3--N、速效P及速效K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且变幅均较小。0~10、20~3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淹水时间延长先大幅下降后小幅上升,而10~20、30~40cm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淹水时间逐渐下降。说明长时间淹水栽培能够降低设施土壤盐分及速效养分含量,增加土壤表层(0~10cm)及主要根系吸收层(20~30cm)的有机质含量,对于改善高盐分含量和养分富集的设施土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连续8 a施用氮磷钾肥的黄土高原地区‘红富士’苹果园的产量及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研究,以探明长期施用氮磷钾化肥对苹果产量与土壤养分累积与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化肥(NPK处理)显著增加了苹果产量,增产率为12.8%~128.3%,增产率随施肥年限增加有增加趋势。NPK处理增加了果园土壤的有效氮、磷、钾含量,其累积量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差异较大。与对照(CK)相比较,NPK处理使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中的速效氮含量平均分别增加了24.9 mg·L-1、36.9 mg·L-1和49.7 mg·L-1,速效磷增加了20.1 mg·L-1,12.6 mg·L-1和4.3 mg·L-1,速效钾增加了50.9 mg·L-1、61.8 mg·L-1和31.2 mg·L-1。这表明长期施肥下,果园土壤中速效氮的累积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速效磷的累积量随土层深度减少,速效钾累积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相关性分析表明,20~40cm土层的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与当年的苹果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与上一年度苹果产量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对甘肃省庆阳市结果 3、6、9、12、15年的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苹果园结果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030 cm和3030 cm和3060 cm土层逐年降低;速效氮含量呈上升的趋势,060 cm土层逐年降低;速效氮含量呈上升的趋势,030 cm土层速效氮含量平均每年增加0.998 mg/kg,3030 cm土层速效氮含量平均每年增加0.998 mg/kg,3060 cm土层速效氮含量平均每年增加0.655 mg/kg,但结果 6年后,变化相对缓慢。全磷含量逐年增加,060 cm土层速效氮含量平均每年增加0.655 mg/kg,但结果 6年后,变化相对缓慢。全磷含量逐年增加,030 cm土层平均每年增加0.037 g/kg,3030 cm土层平均每年增加0.037 g/kg,3060 cm土层平均每年增加0.028 g/kg;有效磷含量呈上升的趋势,060 cm土层平均每年增加0.028 g/kg;有效磷含量呈上升的趋势,03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平均每年增加0.383 mg/kg,303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平均每年增加0.383 mg/kg,306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平均每年增加0.323mg/kg。全钾含量06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平均每年增加0.323mg/kg。全钾含量030 cm土层和3030 cm土层和3060 cm土层均无明显变化;速效钾含量随结果年限的增加逐渐降低,060 cm土层均无明显变化;速效钾含量随结果年限的增加逐渐降低,030 cm土层平均每年降低2.638 mg/kg,3030 cm土层平均每年降低2.638 mg/kg,3060 cm土层平均每年降低2.388 mg/kg。  相似文献   

8.
科技文摘     
《中国园艺文摘》2015,(2):227-236
<正>常规、无公害和有机蔬菜生产模式对土壤性状的影响以2002年建立的日光温室蔬菜生产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通过10年常规、无公害和有机3种生产模式下蔬菜的定位试验,对土壤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2002年相比,2012年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有机生产模式土壤养分提升幅度最大;2012年有机生产模式的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氮、磷全量及速效氮、磷、钾含量明显高于常规模式和无公害模式,有机生产模式土壤容重最小。[刊]/张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冀西北坝上地区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对该地区4种土地利用方式(围封林地、围封采伐地、未围封林地和耕地)下的土壤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耕地的pH在7.5~8.5之间,明显高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在6.5~7.5之间)(P<0.05);耕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速效氮、磷、钾都明显高于3种林地(P<0.05);2种封育林地表层土壤(0~10 cm)各养分含量明显高于未封育林地(P<0.05),但深层土壤差异不明显.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有显著影响,耕地土壤养分,除速效磷外,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养分含量变化曲线呈"V"型;3种林地土壤养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拐点均在10~20 cm土层,养分含量变化曲线呈"L"型.由以上结果得出结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其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影响,耕地因为人工施肥的原因各养分含量明显高于林地,但土壤有明显的盐碱化趋势;封育可明显提高林地表层土壤养分含量,但对深层土壤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以黑龙江省拉林露天菜田黑土为对象,对比分析常规水肥(WF)、减肥处理(W80%F)、减水处理(80%WF)、减水减肥配施秸秆处理(80%W80%F+S)下的土壤磷转化的变化,以期探究减水减肥处理下露天菜田土壤磷转化特征。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土壤全磷、有效磷垂直变化特征明显,呈现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且0~20 cm土层中的全磷、有效磷含量均高于其它土层,减水减肥配施秸秆处理显著降低了深层土中的有效磷含量(P<0.05),降低幅度为57.0%,抑制了磷向深层土移动。随着白菜生育的延长,减肥、常规水肥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不断升高;而减水、减水减肥配施秸秆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不断下降;减水、减肥、常规水肥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在白菜生长的中后期达到最高后又缓慢下降。认为减水减肥配秸秆处理可减少土壤磷素淋溶的风险,降低淋溶液中全磷的含量,是对环境影响风险最小的可行水肥方案。  相似文献   

11.
低磷胁迫下两种柑橘砧木的磷效率特征及其根系性状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敏 《北方园艺》2017,(15):12-17
以土橘(Citrus chuana Hort.)和枳(Poncirus trifoliata Raf.)为试材,在砂培条件下,研究不同供磷条件下其生物量、磷素积累量、根系性状的差异,从根系性状差异的角度阐述2种柑橘对低磷胁迫的响应特征及适应机理,为找出影响柑橘磷素(P)吸收的主要因子和通过根系塑性提高养分利用效率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枳砧木磷效率为91.22%,土橘为53.24%。低P胁迫下枳砧木P吸收效率显著降低(降幅70%),P转移效率、P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59%、300%);土橘P吸收效率、P转移效率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87%、6%),P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增幅200%)。土橘根冠比在低P胁迫下显著增加,增幅为120%,而枳根冠比却显著降低,降幅为24%。低P胁迫下2种柑橘砧木的根系总长度、总表面积、体积、平均直径、根系游离氨基酸总量、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含量都显著降低。试验表明,相较而言枳为P高效柑橘种质,土橘为P低效种质。增大根冠比,降低根系总长度、总表面积、体积、根尖数、根系游离氨基酸总量和脯氨酸含量以降低P吸收、转移效率,提高P利用效率是柑橘种质适应低磷环境的突出表现,这在P低效种质土橘中表现尤其明显。而P高效种质枳在低磷环境中却能保持正常的根尖数,降低根冠比并提高P转移效率,同时羟脯氨酸含量与P转移效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苹果园磷素投入调查及磷环境负荷风险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山东省苹果园土壤基础地力调查、农户肥料投入量调查和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磷盈余法从区域角度分析了山东省胶东、鲁中南和鲁西南苹果产区果园生产体系中土壤磷素输入输出特点、磷养分盈余和土壤磷环境负荷风险。结果表明,山东省苹果园磷肥平均投入量(P_2O_5,下同)为676.17kg·hm~(-2),其中无机化肥投入的磷为477.36 kg·hm~(-2),占总投入的比例高达70.60%。不同产区间磷素投入存在显著差异,磷投入量以胶东苹果产区最高,为776.52 kg·hm~(-2),其中无机化肥带入的磷占总投入的69.14%,为3个产区最低;鲁西南苹果产区磷投入量最低,为348.90 kg·hm~(-2),但无机化肥带入的磷占总投入的比例最高(82.95%)。山东省97.82%的苹果园磷素处于盈余状态,平均盈余量为407.45 kg·hm~(-2),其中胶东苹果产区最高(615.62 kg·hm~(-2))、鲁中南苹果产区次之(342.81 kg·hm~(-2)),鲁西南苹果产区最低(263.92 kg·hm~(-2))。胶东、鲁中南和鲁西南苹果产区苹果园土壤Olsen-P含量高于风险阈值(50mg·kg~(-1))的样本比例分别为67.34%、40.51%和19.13%。整体来看,山东苹果园土壤Olsen-P含量超过风险阈值的样本比例高达56.69%,高于临界值的样本土壤Olsen-P平均含量为108.34 mg·kg~(-1),是土壤磷淋失环境风险临界值的2.17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我国西瓜测土施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对我国西瓜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和推荐施磷量开展研究。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通过建立我国西瓜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缺磷处理相对产量回归方程,划分出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计算推荐施磷量。结果表明:我国西瓜土壤有效磷第1~6级丰缺指标依次为≥105、35~105、12~35、4~12、2~4m g/k g和<2m g/k g。当季磷肥利用率为15%~35%,目标产量为30~90 t/hm2时,西瓜第1~6级土壤推荐施磷量分别为0、8~54、15~108、23~162、31~216 kg/hm2和39~270kg/hm2。研究初步建立了我国西瓜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推荐施磷系统,为我国西瓜测土施磷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薄壳山核桃1年生盆栽实生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磷素水平条件下薄壳山核桃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为薄壳山核桃肥料施用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磷素有利于提高薄壳山核桃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磷缺乏和磷过量对叶绿素含量有抑制作用。磷缺乏和磷过量叶片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_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增加,而净光合速率下降。综合不同磷素水平研究结果,在磷水平(P2O5)0.5mmol·L~(-1)条件下可以保障薄壳山核桃幼苗的正常生长,促进光合作用和生理代谢。  相似文献   

15.
以番茄品种中杂9号为材料,研究了土壤磷素活化剂对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磷素活化剂可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在茎粗、叶片长度、叶片宽度、株高和果实大小等性状上施用土壤磷素活化剂均好于对照。土壤磷素活化剂可作为番茄绿色生态肥料。  相似文献   

16.
以"金妃"甜瓜为试材,采用基质培养方法通过测定甜瓜幼苗期叶片叶绿素和硝态氮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了不同磷素用量对甜瓜幼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磷素用量(即0.9~1.2mmol/L)时,可以显著提高甜瓜叶片叶绿素和硝态氮含量,各种保护性酶活性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促进了光合作用,为后期甜瓜产量形成、品质改善奠定了良好的生理基础。而当磷素用量低于0.6mmol/L或高于1.5mmol/L时,各种生理活性物质含量或保护性酶活性均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高效的解磷微生物,提高磷的有效利用,采集向日葵、小麦、豆科等不同种植区单株的根际土壤,采用平板溶菌圈法从土壤中进行分离筛选,初步筛选出3株解磷菌JLX-1、JLX-2、JLX-3,研究不同条件对其解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JLX-3的解磷能力较高,溶磷圈直径和菌落直径比值D/d为2.09。菌株JLX-3在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时,溶磷量分别为5.572、5.520mg·g~(-1),在氯化钠浓度为0.3g·L~(-1)、pH 7时解磷效果较好。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将菌株JLX-3鉴定为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8.
长期定位施肥设施土壤微团聚体磷素吸附解吸特征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期定位施肥设施土壤为材料,研究了土壤微团聚体对磷素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长期定位施用有机肥料使设施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达到80%~106%,对比未施用有机肥料的设施土壤,土壤总磷量增幅为16%~33%.设施土壤磷素24 h的释放量大于6 d的释放量.而施用有机肥料土壤的磷素释放量明显大于未施用有机肥料土壤的磷素释放量.施用有机肥料的设施土壤微团聚体对磷素的吸附量与粒径相关性差,但是小粒径微团聚体的磷素释放量增加明显.这可能是由于小粒径微团聚体的有机质与磷素富集所产生的结果.在未施用有机肥料的设施土壤中,小粒级微团聚体对磷素吸附量大于大粒级微团聚体.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不同磷素施用水平对唐菖蒲子球生长的影响,以确定有利于唐菖蒲子球生长的最佳磷素施用浓度。结果表明:磷素施用量极大地影响了唐菖蒲子球的生长和质量,磷素(NaH2PO4.2H2O)最佳施用浓度为0.481mol/L。当磷素施用过低(0.160mol/L)和过高(0.801mol/L)对唐菖蒲子球的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20.
北京郊区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空间及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北京市蔬菜地的分布状况,分别在近郊和远郊选取有代表性的蔬菜保护地,取0~100cm深不同土层土样,研究北京郊区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空间及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种菜时间越长,土壤中的全磷和有机磷含量也越多。近郊蔬菜保护地6个采样点0~20cm土层土壤有效磷(Olsen P)含量平均值为211mg·kg-1,远郊7个采样点平均值为95mg·kg-1。均远远高于土壤磷大量淋失时的土壤表层有效磷含量。蔬菜保护地土壤全磷、有机质和有效磷均呈表层含量较高,20cm以下含量骤减,土层越深含量越低的规律。土壤有机磷则随土层加深缓慢降低。随土层深度增加,有效磷占全磷的比例逐渐下降而有机磷占全磷的比例则逐渐增加;土壤全磷、有机磷、有机质和有效磷四者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