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贤春  刘晓琴  陈瑶  胥晓  贾文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75-12378
在实地勘察该区域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将其生态旅游资源按风景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和旅游开发条件3个部分进行评价,其中对生态旅游风景资源质量采取灰色统计法进行评分,生态旅游区域环境质量和旅游开发条件则由专家直接赋分。结果表明,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总分值为39.105分,达到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中规定的二级标准,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盐城市湿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具备开发生态旅游的资源条件.但现有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对资源现状认识,对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考虑较少,往往导致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不够客观和全面,生态旅游资源潜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构建了生态旅游资源潜力系统,在综合分析生态景观资源、客源市场、生态环境和外在开发条件4个子系统及其协调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潜力价值进行分析,提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潜力开发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3.
喀纳斯景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振兴  张永福  杨涵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3):161-163,175
结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从生态旅游资源价值、旅游开发条件、旅游条件3个方面16个评价因子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喀纳斯景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对这一区域的旅游资源与发展条件进行了系统评价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更好的规划、开发和管理该区生态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4.
陕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生态旅游理论为指导,首先对陕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生成环境进行了分析,进而着重从类型、数量、规模、等级、分布和区位条件等方面对陕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揭示了陕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特点。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凭借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效益成为21世纪重要的旅游形式,国家湿地公园是生态旅游的主要载体之一。对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不单有助于促进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更是促进其合理规划和功能有效发挥的前提。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及规范基础上提出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构成关系理论模型并初步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理论模型的拟合度及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基于集对分析以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对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展开评价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处于“一般”状态,集对势分析呈反势,集对悲观势和集对乐观势的变化区间为[0.143,7.403]。其生态旅游资源状况虽有一定的改善空间但短期内好转范围有限,反而恶化的空间更大,如不维持好现状,生态旅游资源水平就会严重下降。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水平的提高更多取决于“差异度”的发展转化情况,改善“较差”指标项是改善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状况的关键,这将是一项长期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6.
科学客观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有助于促进陕南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对于当地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资源条件、开发条件、生态条件3个方面,构建陕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法对陕南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模糊评价.结果表明,陕南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67分,评价等级为3级,总体水平一般.制约陕南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子是开发条件,通过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科学合理规划、深入挖掘潜在价值、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可以更好地推动陕南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郝咪娜  李世锋  陈伟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929-16932
通过对麦秸沟流域的观光景观布局、环境质量、景观资源、生物资源、人文资源和自然灾害等资源条件的调查,采用生物游憩资源分析和风景资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生物资源分析评价的资源种类、数量及资源密度、覆盖度、风景资源评价的建设年代、地理位置、优美程度、稀缺程度和游人数目等指标进行分析,对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从而预测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为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划设计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以洽川湿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洽川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备湿地生态旅游的良好基础。但近年来,随着旅游的开发,洽川湿地生态环境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对洽川湿地开展生态旅游的资源条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旅游开发策略,旨在推动洽川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湿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发展生态旅游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信阳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为此提出开发对策 :合理制定规划、加强环保意识教育、突出特色、开展森林旅游等 ,对信阳生态旅游的开发提出初步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章维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654-1655,1657
联系池州生态旅游发展实际,在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市场分析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构建池州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旅游原则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方法,确定了10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需要满足的评价指标:自然区域的旅游、欣赏和学习动机、旅游的环境和社会文化影响、旅游者的环境态度、社区对资源保护的态度、旅游收益投入保护、旅游对社区的经济效益、社区对保护区旅游的参与、旅游者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尊重,根据各指标总得分将生态旅游定性划分为3个等级.该方法在扎龙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其生态旅游属于等级Ⅱ--部分生态旅游,应在为游客提供更多自然体验和环境教育、建立社区参与机制以及融入更多的当地文化等方面加强生态旅游管理.  相似文献   

12.
西藏昌都地区旅游资源空间特征与区划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昌都地区1 506个旅游资源单体的调查资料,对其旅游资源空间特征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区域差异性进行对比研究,形成1个2级区划体系.第1级有6个资源区;第2级有14个资源区.对6个1级资源区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后认为:昌都地区的旅游功能应定位为以欣赏原始自然风光为主的自然生态观光游和领略康巴文化、体验康巴风情、参观特色建筑、感受宗教文化为主的文化观光游,以及具有专业目的的宗教朝拜、礼佛、科考、探险、民俗采风、节庆专题旅游等.  相似文献   

13.
从湿地生态旅游概念及管理内涵、湿地评估研究、湿地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评估3方面入手,介绍中国湿地生态旅游管理及评估研究现状。湿地生态旅游管理应分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管理与评价、生态旅游的规划及实施、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与管理、生态旅游游客服务与管理、生态旅游经营管理、社区参与及其管理、生态旅游管理等7个方面,湿地生态旅游管理评价体系亦应围绕这7个方面构建。  相似文献   

14.
孙冬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504-22505,22513
在分析生态旅游和城市生态旅游内涵、城市生态旅游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资源、区位和政策方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城市生态旅游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生态旅游的产品体系和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5.
韦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68-21871
主要从上思县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入手,针对上思县现有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普查、挖掘与筛选,筛选出旅游单体并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详细分析了上思县地文景观资源和森林生态资源类型的特点,总结出上思县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特色,认为其森林生态资源区位绝佳,发展潜力较好,具有较高开发价值。强调通过资源普查、挖掘与分析,正确了解上思县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规律,深入研究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发展与利用,提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建议,可有利于上思县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范恒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371-5373
以广西北部湾为例,基于RMP分析方法,提出改进后的RMPP模式,对广西滨海旅游资源(R性)、市场(M)、产品(P性)、保护(P性)4个方面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了滨海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最后提出了广西北部湾滨海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的实施举措。强调在资源开发方面实现由资源规划型向生态保护型转变,在产品设计方面走创新发展之路,在市场开拓方面实现从3S到3N的转变,加强区域间协作,使政府主导与社区参与并存。旨在对滨海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模式提供新的思路,同时给广西北部湾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满城县地质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776-8780
[目的]为用科学的可持续的方法来开发地质公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等级评价标准,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满城县地质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单项定量评价,利用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满城县地质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结果]满城县地质公园生态旅游资源有4级生态旅游资源1处,3级生态旅游资源11处,2级生态旅游资源7处,1级和未获等级的多处;将该地质公园划分为5个旅游区域—刘家台、曹家峪、白龙、神星、满城镇。综合评价结果值为满城镇〉曹家峪〉白龙〉刘家台〉神星。[结论]根据总体评价结果,结合政府部门、旅游景区经营者和社区代表的意见认为:满城镇由于拥有抱阳山和满城汉墓景区,资源品位及组合条件好,距县城和顺平很近,交通便利,可首先开发;曹家峪以北方独特的规模比较大的温带溶洞风光见长,位居第二;白龙第三;刘家台、神星位居其后。  相似文献   

18.
日本生态旅游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旅游的概念、构成要素和案例研究等方面论述了日本生态旅游的研究进展,并以冲绳县和京都市的生态旅游示范区为例,阐述了这2个地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具体举措,分析了这2个地区生态旅游的特色.日本在生态旅游的研究和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尤其在统一生态旅游概念,建立和健全生态旅游评价体系,加强生态旅游示范地区建设,提高生态旅游地居民对当地资源价值的认识,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协会的作用等方面.参37  相似文献   

19.
针对遥感图像的选择、解译范围在遥感图像上的定位及生态旅游资源各景观要素信息的RS采集技术进行了概述,研究表明:(1)遥感图像的选择除要考虑具体判读的景观因子外,还要因地而异,选择具体的摄影平台、分辨率、比例尺、拍摄时间、光谱波段等;(2)利用Erdas Imagine软件定位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精度较高,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3)在各种景观要素的遥感图像解译中,应综合利用多时相和多源遥感数据,并在GIS支持下,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提高解译的精度,为生态旅游资源的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