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检验新品种皖豆24的增产效果,提升安徽省大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方法] 于2006~2008年在龙亢农场,选择标准化农田试种皖豆24。[结果] 施大豆专用复合肥300~375 kg/hm^2或氮、磷、钾复合肥(N∶P∶K=15:15∶15)300 kg/hm^2,对皖豆24的增产效果最佳。皖豆24在淮北地区的适播期是5月25日~6月15日。皖豆24在高肥水田块的播种量为75~90 kg/hm^2,每公顷留苗22.5万株;在低肥水田块的播种量为90~105 kg/hm^2,每公顷留苗27万株。出苗前常用除草剂和用量为:50%乙草胺0.75~1.125 L/hm^2或75%封净045~075 L/hm^2兑水450~600 kg。用缩节胺0.3 L/hm^2兑水300 kg或者15%多效唑0.75 kg/hm^2兑水600~750 kg喷施防止倒伏。花荚期用0.2%硼砂1.5 kg/hm^2和0.03%~0.05%钼肥0.75 kg/hm^2兑水450~600 kg叶面喷施可提高产量。皖豆24在试种区大面积增产增收。[结论] 皖豆24是优质夏大豆品种,适合在安徽推广。  相似文献   

2.
环县年无霜期123~157 d,≥10 ℃积温2 487.3~3 047.2℃,年降水量350~500 mm,且63%的降水量集中在7-9月份,雨热同季.县内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在县中南部冬油菜、冬小麦收获后尚有100 d左右的无霜期和≥10℃的积温1672~1984 ℃,主要复种作物糜子和荞麦的产量低、效益差.为了充分利用夏作物收获后的雨、热资源,提高复种指数,促进粮油增产,近年来我们在环城镇十八里村有喷灌条件的地块先后进行了膜侧沟播冬油菜、冬小麦收获后复(套)种玉米、油葵的试验示范,取得了前茬作物较对照增产30%~40%、复种作物较对照(糜子、荞麦)增收1 500元/hm2以上的良好结果,现将该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地膜残留量对玉米和胡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地膜残留量(0、180、360、540、720 kg/hm~2)对玉米和胡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残膜对玉米和胡麻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残膜量为360 kg/hm~2和540 kg/hm~2时分别对玉米和胡麻出苗率影响最大,出苗率低,出苗缓慢,随着出苗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减弱。0~540 kg/hm~2残膜量范围内,随着残膜量的增加,玉米的株高和叶面积逐渐升高,胡麻的株高先升后降、单株分枝数逐渐升高。残膜量为540 kg/hm~2时玉米和胡麻干物质均达到最大,残膜量为720 kg/hm~2时降低显著。与胡麻相比,玉米是须根系作物,在土壤中的伸展范围广,与残膜接触的程度大,受残膜影响大。  相似文献   

4.
景泰引黄灌区胡麻两种套种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景奏引黄灌区进行了胡麻套种油葵、胡麻套种玉米种植模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套种的效益优于单种,其中胡麻套种玉米的经济效益较高,纯收益达15090元/hm^2,较单种胡麻增收58S0元/hm^2,可在当地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在临洮县马铃薯上进行了马铃薯微生物菌剂试验。结果表明,播前用微生物菌剂(粉剂)52.5 kg/hm^2拌种,现蕾开花期再用微生物菌剂300倍液叶面喷施,马铃薯折合产量达57 388.9 kg/hm^2,大、中薯率94.0%,较不拌种处理增产30.9%,建议在马铃薯种植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大圣AM微生物菌剂在几种作物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耕灌灰钙土上几种作物应用大圣AM微生物菌剂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AM菌剂,可使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小麦平均增产168.7kg/hm^2,增产率为9.3%,但增产不增收;在基施油渣和羊粪基础上施肜AM菌剂,可使玉米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291.6kg/hm^2和898.7kg/hm^2,增产率为12.5%和8.1%,净产值分别增加803.2元/hm^2和394.7/hm^2,增值率为7.4%和3.4%,但与化肥配用却出现平产歉收的结果;在油葵上采用AM菌剂浸种加叶面喷施时,油葵产量和净产值分别较对照增加303.0kg/hm^2和403.9元/hm^2,增产率和增值率分别为7.8%和6.9%,但采用土施加喷叶或仅叶面喷施2次的出现平产平收或平产歉收的结果;在用喷叶法和灌根加喷叶法施用AM菌剂时,西瓜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3549.0kg/hm^2和1894.6kg/hm^2,增产率为13.7%和7.3%,净产值分别增加1676元/hm^2和782.9元/hm^2,增值率为13.0%和6.1%。由上得出,该种菌剂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在应用中进一步改进施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桂南地区秋冬油葵播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GJ07为试验材料,研究6个不同播期对油葵产量和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油葵单株产量的影响最大,变异系数最高,达14.49,其中8月25日、9月5日、10月5日、10月25日播期的油葵平均产量分别为2775、3015、2910、2640kg/hm^2;9月15日和9月25日两个播期的油葵平均产量为3420、3210kg/hm^2,并且含油率较高、盘粒数多、籽实饱满、出苗整齐。因此,桂南地区秋冬种植油葵的适宜播期为9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8.
<正>美洲星在大豆上使用具有明显的增产及增强大豆抵御不良环境因子侵害能力的效果。例如:1998年正阳关农场在夏大豆上进行试验。用美洲星1500mL/hm2在大豆播种时露籽喷于土壤,增加出苗率9.1%,增产267kg/hm2,增产幅度为11.8%;于花期用1500mL/hm2对水500倍进行叶面喷施,增产217.5kg/hm2,增产率达9.6%;2次复加施用,增产309kg/hm2,增产率达13.6%。  相似文献   

9.
在山西临汾建立了大豆、油葵、玉米和休闲4个茬口。对不同茬口下的8个不同专用小麦品种的产量及个体和群体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量性状适宜大豆茬口的品种1个,玉米茬口2个,油葵茬口3个,休闲茬口2个。8个品种在各茬口的平均产量以玉米茬最高5 985.0 kg/hm2,大豆茬最低5 602.5 kg/hm2。个体生长冬前表现较好的为油葵茬,拔节期表现较好的为玉米茬。不同茬口对同一品种的群体消长动态影响不同,不同品种间的群体消长动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通辽地区荞麦最适宜播期,为当地荞麦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3个当地荞麦播期和4个荞麦品种,研究其对干物质积累规律、农艺性状、产量和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第一播期的产量、黄酮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最高,产量达到2437.9 kg·hm~(-2),黄酮含量为10.1%,干物质积累量为68.3 g,但出苗率最低;第二播期出苗率最高,产量最低,黄酮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居中;第三播期产量和出苗率居中,黄酮含量、干物质积累量最低结论:通辽地区荞麦适宜播期为第一播期(5月27日),苦荞品种更适宜早播。  相似文献   

11.
为通过杂交育种解决南日鲍种质退化问题以促进鲍养殖效益,分别选取2012年10月份开展的南日鲍(♀)与皱纹盘鲍大连群体(♂)、盘鲍日本群体(♂)杂交所得的苗种以及南日鲍自交所得的3种苗种,于2013年3月份在海区水质情况良好的同一渔排吊笼养殖进行对比试验,试验分为3组,每组2 500个鲍苗,试验390d左右,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测定鲍的体长、体重,分别统计每组鲍的数量。结果表明:分苗前,杂交鲍苗的生长速度、度夏养殖成活率均显著高于自交所得鲍苗(P0.05);而南日鲍(♀)×盘鲍(♂)杂交所得鲍苗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成活率略高于南日鲍(♀)×皱纹盘鲍(♂),但差异不显著(P0.05);当年秋季分苗后,养殖鲍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成活率依次为:南日鲍(♀)×盘鲍(♂)南日鲍(♀)×皱纹盘鲍(♂)南日鲍(♀)×南日鲍(♂),且3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在鲍养殖生产中,采用杂交育种改良和优化鲍种质是切实可行的,可显著提高鲍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播种期对荞麦结实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以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提供的北早生、蒙0206、品89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播种期和品种对荞麦结实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荞麦品种其产量与结实率随播种期的延迟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适期早播,有利于荞麦高产,同时降低被霜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播种期对波斯菊结实和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不同播种期对早熟、中熟、晚熟等3个波斯菊类型采种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为采种栽培,中熟品种的最佳播种期为6月29日前后,平均产量为495 kg/hm2左右,晚熟品种的最佳播种期为6月13日前后,平均产量为525 kg/hm2左右,而早熟品种不适宜在长江流域采种栽培.  相似文献   

14.
提高高温卤蛋出品率和完好率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原料和煮蛋工艺对高温卤蛋破损率的影响,以及烘烤工序与高温卤蛋成品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对剥壳破损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鲜蛋来源。最大限度降低鲜蛋煮后剥壳破损率的最佳卤蛋工艺是选择养殖场鲜蛋,贮存温度为0~4℃,贮存时间为7~10 d,采用2.0%的盐水煮蛋。在加热温度为50℃,烘烤时间为15 min的条件下,烘烤后的卤蛋成品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施肥和激素对水稻不育系柱头外露率和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幼穗分化 5期前施尿素 ,“九二○”不同用量 ,喷施花调灵 ,施用KH2 PO4 和硼砂等试验 ,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水稻不育系柱头外露率和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幼穗分化 5期是柱头生长的敏感期 ,追施氮肥能显著提高柱头外露率和结实率 ;适当增加“九二○”用量 ,喷施花调灵可提高柱头外露率和结实率 ;施用KH2 PO4 和硼砂也可提高柱头外露率和结实率 ,但提高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量试验结果表明,DJS造林法与普通浇水造林法对比,山杏、刺槐、大枣和大扁杏4个树种的造林成的造林成活率平均提高25—28个百分点,造林保存率平均提高34.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ELDEN HR 《Science (New York, N.Y.)》1958,128(3339):1624-1625
The osmotic pressure gradient across the collagen solid matrix-solution interface forces the solid to imbibe fluid and thereby increases its volume. Concurrently, the decrease in entropy of the solid matrix produces a force which tends to resist any further increase in volume. The instantaneous velocity at which the swelling takes place is related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smotic and entropic forces. Finally, an explicit relationship is obtained between volume and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