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稀土开采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兴宁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进行了专项整治。在规划治理稀土矿水土流失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对稀土矿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具体阐述对开采稀土矿造成的严重水土流失区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方法和措施.以此试图探索稀土矿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树种结构单一是长期困扰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由于水土流失区植被覆盖率低,且跑水跑肥,使得阔叶树难以自然恢复,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对水土流失区保水保肥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水土流失区营造阔叶树是解决树种单一的唯一办法。自2000年以来,长汀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创新治理模式,从恢复生物多样性入手,以培育地力、改善局部环境为着力点,在马尾松纯林混交阔叶树,力争重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植物群落,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取得了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降低的显著效果,新时期对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水源涵养、改善生态、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改善人居环境等多项重要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分析贵州省水土流失及治理概况、存在问题及治理难点,在深入研究总结传统水土流失防治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水土保持规划工作实践,从生态系统质量、稳定性、可持续性等方面出发,探讨提出贵州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体系,重点阐述了生态、清洁、经济、生活4种类型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石漠化区坡耕地综合治理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途径、模式。  相似文献   

4.
杨子坑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子坑流域是1992年初开始进行综合治理开发的,通过近二年的综合治理开发,昔日水土流失区的“红色沙漠”景象已明显改观,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果树种植开发已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特点、成因、危害以及近50年来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南方红壤考察区目前有水土流失面积13.12万km^2,占红壤考察区土地面积的15.06%。近50年来,南方8省的水土流失面积在1985年前呈增加趋势,1985年以后呈现递减趋势。针对水土流失的特点与危害,提出水土流失治理的综合治理对策。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根本保证;科学规划、分区治理、实施战略性推进是综合治理的前提,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实施重大工程是综合治理的契机;水土保持科技进步是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漫川漫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漫川漫岗黑土区是我国东北商品粮主产区和黑土坡耕地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坡耕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根据漫川漫岗黑土区水土流失规律和特点,在已有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总结该区水土流失综合调控机制,凝练基于粮食安全的黑土区长坡缓坡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并对形成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体系的结构进行解析,对其推广应用效益进行分析,以补充和完善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调控理论。结果表明:1)漫川漫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应以坡耕地水土流失控制为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调控主要由地表径流调控、沟道侵蚀调控和土地生产力调控3部分构成;2)基于粮食安全的黑土区长坡缓坡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以生态安全保障和粮食安全保障2大体系为支撑,系统结构主要包括水土流失立体防护体系结构和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结构及二者之间的耦合;3)该范式可为促进东北漫川漫岗黑土区生态、社会和经济更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和实践样板。  相似文献   

7.
南方红壤区水土保持主要治理模式和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方红壤区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20多年的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水土流失面积和流失强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总结了南方红壤区20多年来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所建立的治理模式和积累的经验,旨在为该地区今后水土流失防治等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草子坝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及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根据诏安县官陂镇原是严重水土流失区,通过十多年的综合治理,现人为新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且成为花果飘香的荔枝海,治理成果成为地方支柱产业,通过调查、总结,笔认为此小流域具有较明显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可操作性强,是综合治理较为成功的一条小流域。  相似文献   

9.
泉州市是我省较严重的水土流失区之一。近20年来,为切实搞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克服治管脱节矛盾,提高治理效益,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立足市情,因势利导,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建立健全承包治理责任制,推动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从要我治向我要治,从进度型治理向效益型治理等5个方面的转变,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城市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探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刚 《水土保持通报》1997,17(5):40-44,45
城市水土流失问题日益普遍严重,城市更需要水土保持,城市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城市边缘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建设活动,与自然水土流失相比,城市水土流失具有人为性、复杂性,严重性和可调控性等特点。应采取协调建设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抑制不合理的人为作用等措施,综合治理城市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1.
李情    聂小飞    谢颂华  胡启武  莫明浩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4):54-61+74
为识别影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适宜模式关键因素和分区针对性地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应用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模糊数学、空间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基于生态与生产功能权衡的赣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构建22项评价指标组成的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成功将赣南18县(市、区)划分为偏生态防护型、偏高效开发型和生态防护型与高效开发型皆可3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适宜区,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分区综合治理对策建议; 土壤侵蚀现状、主体功能定位、地方水土流失治理能力、地形、农业人口是生态防护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适宜性的关键影响因素; 区域开发利用现状、土壤肥力状况、区域便捷程度、地形、农业人口与农业发展状况是高效开发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适宜性的关键影响因素。权衡生态与生产功能可遴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关键影响因素,识别各行政区适宜治理模式,为针对性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加强水土流失严重区,生态脆弱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和重点治理区,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等特定区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分类管理。[方法]通过对特定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结合有关水土保持法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等拟定水土保持的分类管理要求。[结果]提出了特定区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技术要求。主要包括: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和水土保持工程等级,严格控制地表扰动范围,最大限度减轻对区域水土流失影响等。[结论]不同区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应该执行特定的防治标准等级、防治工程设计标准等级和水土保持措施综合配置及相应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陇东黄土高原部分地区的问卷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发现大多数群众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事业及其各项措施具有很高的认同感,但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了综合治理的效果;小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虽有成效,但因非示范区、非项目区效果不明显,大尺度地域范围内综合治理的成效就有限。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充分重视综合治理实施者的经济利益;因此,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评价,应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利用综合治理的经济利益调动实施者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把引导群众致富与其客观上所具有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紧密结合,以达到综合治理目的。基于此,提出了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近期重点工程规划实例分析江苏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及其效益,以期为今后的水保规划和综合治理提供借鉴。通过分析江苏省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建立丘陵山区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平原沙土区以小区域为单元的河、沟、堤、田、林、路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并规划各分区重点工程措施分布及工程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及相应计算模型,进行规划措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全部措施生效当年可减蚀土壤1.38×106 t,拦蓄水1.27×108 m3;规划实施期末累计经济效益总额5 059.05万元,农民人均增收552.18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黄土高原风沙区已治理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总结,选择基础资料比较详实的典型区,从土壤侵蚀、治理目标、关键措施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等方面进行典型调查分析比较和效益评估,探讨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关键措施与组合方案。目前,在西部大开发中,风沙区的生态环境势必要优先考虑,统筹安排。否则不仅西部大开发难以顺利进行,也将会直接影响到东部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研究风沙区综合治理对实施以减沙治沙、恢复重建生态环境为目的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风沙区综合治理关键措施组合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黄土高原风沙区已治理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总结 ,选择基础资料比较详实的典型区 ,从土壤侵蚀、治理目标、关键措施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等方面进行典型调查分析比较和效益评估 ,探讨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关键措施与组合方案。目前 ,在西部大开发中 ,风沙区的生态环境势必要优先考虑 ,统筹安排。否则不仅西部大开发难以顺利进行 ,也将会直接影响到东部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研究风沙区综合治理对实施以减沙治沙、恢复重建生态环境为目的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黄河流域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速度 ,创造了不少好经验 ;当前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近期要抓好人为水土流失的控制、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监测预报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科研与技术推广工作 ,加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 ,搞好封育保护 ,加大水土保持机制创新力度 ,搞好大示范区建设 ,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我国一些地区,由于不合理的人为社会经济活动作用和影响,新的水土流失正在日益加剧。山东省栖霞县通过调查研究,根据本县实际情况,对防治新的水土流失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组织、法制、经济等措施。尤其是认真执行了“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谁造成危害谁赔偿”的原则,规定了赔偿费征收的范围和标准。上述综合防治措施,在栖霞县经过几年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南喀斯特坡地水土流失/漏失过程与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西南喀斯特区坡耕地特殊的地表、地下双层空间结构,使得岩溶区的土壤侵蚀过程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并产生了一系列特殊的环境地质问题,如水土流失、旱涝、石漠化等。开展喀斯特坡地水土流失/漏失研究,主要是揭示喀斯特坡地水土流失/漏失过程及驱动机制,为喀斯特石漠化的综合治理及其石漠化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系统论述了我国西南喀斯特坡地地表侵蚀和地下漏失过程与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其中地表侵蚀过程与机理都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化的研究,而地下漏失过程与机理则处于定性描述和室内模拟探索阶段;喀斯特坡地有关的模拟和野外观测研究均表明,喀斯特坡地的土壤侵蚀方式是一个从地下漏失到地表侵蚀的转变过程,即小雨时以漏失为主,而暴雨时则以二者并重甚至以地表流失为主;此外,还深入分析了喀斯特区坡地水土流失阻控的研究动态及研究不足,并指出该区水土漏失过程与机制在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区水土流失特征及其防治对策,为该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建设和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基于2020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分析水土流失面积、分布、特点等,提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结果] 规划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3.97%,水土流失分布主要集中在黄河中游多沙区、腾格里—阴山北麓沙漠草原风沙区、湟水洮河黄土丘陵区和黄河源高地草原区等区域,沙地、旱地(6°以上)、天然牧草地和其他草地为水土流失重点发生地类,水土流失呈现面广量大、分布集中、侵蚀类型多样、高侵蚀强度面积较大等特点。[结论] 水土流失依然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水土流失防治应结合区域水土流失特点,科学布局,精细配置各类措施,推进规划区水土流失治理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