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比较昆虫发育时期免疫防御能力的强弱,对不同发育时期东亚飞蝗体外酚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从东亚飞蝗不同发育时期看,1~5龄蝗蝻及雄成虫25℃时酚氧化酶活性达到峰值,雌成虫30℃时酚氧化酶活性达到峰值,雌虫酶活性高于雄虫;不同温度作用下,1~5龄蝗蝻在15~45℃温度变化中变化规律相似,1龄蝗蝻酶活性最低,2~4龄蝗蝻时期酶活性升高,5龄蝗蝻时酶活性达到峰值,成虫酶活性在30℃和45℃时,雌虫酶活性高于雄虫(P<0.05)。东亚飞蝗不同发育时期、不同温度作用下酚氧化酶活性动态变化显示了其免疫能力的强弱差异。  相似文献   

2.
西藏飞蝗作为青藏高原独有的飞蝗亚种,近年来发生危害严重,对其聚集机制的研究是西藏飞蝗生态治理的基础。采用自制Y型嗅觉仪、气质联用(GC-MS)和触角电位反应(EAG)等方法对西藏飞蝗虫粪粗提物进行了活性测定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乙醇浸提法是提取西藏飞蝗虫粪粗提物的较好方法。西藏飞蝗虫粪粗提物活性随虫龄增加,并且群居型成虫虫粪粗提物的活性最强。散居型蝗虫对蝗蝻虫粪粗提物的趋向性高于同虫态群居型蝗虫对蝗蝻虫粪粗提物的趋向性。不同虫态的西藏飞蝗虫粪粗提物所含化合物种类及含量有所差别,部分化合物与东亚飞蝗聚集信息素成分相同。西藏飞蝗对人工合成化合物的电生理反应变化趋势可分为三类:2μL/mL浓度下触角电位反应值最高;不同虫态西藏飞蝗对同一化合物的电生理反应变化趋势不一致;随浓度增加电生理反应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应用AFLP技术对来自不同种群的东亚飞蝗5龄蝗蝻的9种体色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东亚飞蝗不同体色的蝗蝻中,浅绿色、黄色、红色、黑色种群与散居型相关的绿色关系较近,而赤褐色、红绿色、灰色种群与群居型相关的褐色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明确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的嗅觉选食机制,对由其寄主和非寄主植物挥发物诱发的蝗蝻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进行研究。【方法】以5龄蝗蝻为材料,测试整株小麦苗和棉花苗的气味及两种单个挥发物所引起的趋向性反应和触角电位反应,并对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整株小麦苗的气味能引起蝗蝻的正趋向性反应;整株棉花苗则相反。1-辛烯-3-醇和庚醇均可以引起显著的触角电位反应。行为反应上,1-辛烯-3-醇能引起不同饥饿状态的蝗蝻的正趋向性反应;庚醇能引起不同饥饿状态的蝗蝻的负趋向性反应。【结论】东亚飞蝗蝗蝻对寄主植物和非寄主植物及其部分挥发物有明显趋向性,但趋向性因蝗蝻的饥饿程度和挥发物的浓度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浓度为1 mg·mL-1的3个醌类化合物和1个蒽酮类化合物对粘虫、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3种醌类化合物对供试昆虫的拒食作用明显.胡桃醌、α-萘醌、蓝雪醌对粘虫3龄幼虫24 h的拒食率分别为90.48、76.59、65.08,48 h的拒食率分别为93.33、81.82、73.08;对小菜蛾3龄幼虫24 h的拒食率分别为63.89、72.22、77.78,48 h的拒食率为74.05、88.11、88.67.胡桃醌、α-萘醌、蓝雪醌对粘虫24 h的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0.386、0.524、0.705 mg·mL-1,48 h的AFC50分别为0.284、0.435、0.570 mg·mL-1;对小菜蛾24 h的AFC50分别为0.571、0.619、0.593 mg·mL-1,48 h的AFC50分别为0.407、0.561、0.512 mg·mL-1.表明3种醌类化合物对2种供试昆虫均表现出一定的拒食活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SPME/GC-MS法对4个龙眼品种果实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4个龙眼品种共检测出44种芳香物质,其中烷类11种,烯类18种,酯类10种,醇类3种,酮类1种,炔类1种,它们构成4种龙眼主要的香气成分。4个龙眼品种在香气组成和含量上有所差异,储良、东良、东丰、石硖中分别含有25种、24种、26种、21种香气成分。其中,4种龙眼共有的香气成分有7种:分别是十七烷、罗勒烯(顺式)、罗勒烯(反式)、别罗勒烯、1,3,8-对-薄荷三烯、α-石竹烯、(E)-β-金合欢烯,但其相对含量都有所差异;此外,各品种也具有自己独特的香气成分,如储良特有的香气成分有9种:包括十六烷、2-甲基-4-亚甲基-5-(2,2-二甲基环丙基)-1-戊烯、5-环丙基戊酸乙酯、二十酸乙酯、棕榈酸乙酯、9-十六碳烯酸乙酯、香叶基芳樟醇、芳樟醇、2,7-二甲基-3-辛烯-5-炔;东丰特有的3种:包括1-碘十一烷、反式,反式-法尼基酸甲酯、2-羟基十二烷酸甲酯;石硖特有的4种:包括十一烷、(-)-异丁香烯、1,3,3-三甲基-2-乙基环己烯、喇叭茶醇;东良没有特有的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7.
从一株苦槛蓝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09中寻找有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的化合物,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到6个化合物,用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N-2’-羟基-3'E-十八碳烯酰基-1-O-β-D-吡喃葡萄糖基-9-甲基-4E,8E-sphingadiene (1),(4E,8E)-1-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羟基-(E)-3’-十七碳烯酰胺)-3-羟基-9-甲基-4,8-十九碳二烯(2),麦角甾-7,24(28)-二烯-3β-醇(3),胆甾-4-烯-3-醇(4),正癸酸甲酯(5),正十六碳酸甲酯(6).化合物1、2为首次从Trichoderma sp.中分离得到,生测结果表明,在0.5μmol/mL浓度下化合物1对小麦赤霉、香蕉炭疽和柑橘青霉有中度抗菌活性,化合物2对小麦赤霉、香蕉炭疽有中度抗菌活性,对柑橘青霉具有轻度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西藏飞蝗卵的发育与蝻期各龄的外部形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卵的发育分级标准,将西藏飞蝗卵的发育分为:原头期、胚转期、显节期、胚熟期。采用虞佩玉和陆近仁的方法,根据西藏飞蝗各龄蝗蝻体色、颅顶、前胸背板后缘、翅芽、体长,划分西藏飞蝗蝗蝻的5个龄期,各龄历期为:1龄8-13d,2龄10-18d,3龄12-15d,4龄15-20d,5龄15-26d。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转 Bt基因水稻对东亚飞蝗抗寒性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以转 Bt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分别喂养东亚飞蝗3代,用过冷却点仪测定东亚飞蝗的过冷却点和冰点。结果表明,转 Bt基因水稻饲养的东亚飞蝗的4龄、5龄幼虫、成虫(雌和雄)的过冷却点分别为-5.89、-7.59、-6.64和-6.79,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以及反相C18硅胶等手段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以及电喷雾电离质谱对大花五味子藤茎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采取卤虫生物检测法测试所得化合物对卤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从大花五味子的藤茎中分离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乌苏酸、2α,3α 二羟基 12 烯 28 乌苏酸、科罗索酸、积雪草酸、2α,3α,23 三羟基 12 烯 28 乌苏酸、救必应酸、β 香树素、蒲公英赛醇、山楂酸、羽扇豆醇、白桦酯酸及( ) 表儿茶素。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生物活性测定表明,化合物2α,3α 二羟基 12 烯 28 乌苏酸、科罗索酸及羽扇豆醇对卤虫幼虫表现出明显毒性,其半数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5.8、25.2和28.0 μg/mL。  相似文献   

11.
5种有机酸对华山松木蠹象的拒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华山松木蠹象(Pissodes punctatus Langor et Zhang)环境友好的防治方法,研究了亚油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壬酸的酒精溶液、乙酸乙酯溶液和水溶液对华山松木蠹象成虫的拒食作用,采用了完全拒食虫率与相对拒食率来评价有机酸的拒食效果.结果表明,壬酸的3种溶液都具有很好的拒食作用,特别是水溶液其完全拒食虫率和选择性相对拒食率都高达100%.其它4种酸的不同溶液、不同试验方法的结果不尽相同.壬二酸的相对拒食率有的较高,有的表现为促进取食的作用,其乙酸乙酯溶液的完全拒食虫率高达100%.亚油酸、庚二酸、辛二酸主要表现为促进取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核桃叶提取物对粘虫和小菜蛾的拒食活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研究了核桃叶提取物及萃取物对粘虫、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核桃叶95乙醇冷提物对小菜蛾有明显的拒食作用;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对粘虫有较明显的拒食作用,且乙酸乙酯萃取物浓度的变化,对粘虫的拒食率、死亡率及生长发育抑制率均有较大影响.研究还表明:提取时所用乙醇浓度越大,提取物活性越明显,且冷提的效果较热提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芽孢杆菌LP-5、LB-2、YC-8、F-3、LP-1对小菜蛾的拒食作用,比较了5种菌株对小菜蛾的非选择性和选择性拒食作用。结果表明LP-5在处理48h后的非选择性拒食率和选择性拒食率分别高达91.30%和90.76%,具有较明显的拒食作用。同时,不同浓度的LP-5发酵液对苏云金芽孢杆菌(Bt)制剂的杀虫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均对Bt具有增效作用,其中原液与Bt制剂的混合液的增效达44.78%。  相似文献   

14.
盐酸黄连素对菜青虫和小菜蛾的拒食活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林  李明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6):562-564
采用浸渍叶碟法分别测定了盐酸黄连素对菜青虫和小菜蛾幼虫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活性。结果表明,盐酸黄连素对菜青虫和小菜蛾幼虫均具有较好的拒食效果,选择性拒食作用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2.58X-3.73和Y=3.08X-5.64,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2.41和2.88 mg/mL;非选择性拒食作用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1.95X-1.54和Y=1.93X-1.21,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2.27和1.64 mg/mL;其中盐酸黄连素对菜青虫幼虫的选择性拒食效果好于对小菜蛾幼虫的效果,而对小菜蛾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效果好于对菜青虫幼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曼陀罗对粘虫和蚜虫的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曼陀罗不同部位不同极性溶剂粗提物对粘虫、蚜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曼陀罗不同部位不同极性溶剂粗提物对粘虫的触杀作用以种子石油醚粗提物为最强,死亡率达48.67%,其次为种子乙酸乙酯粗提物,死亡率达35.33%;盛花期根茎叶对粘虫的触杀作用则以甲醇粗提物为最强,死亡率达26.22%,其次为乙酸乙酯粗提物,死亡率达14.74%;不同部位甲醇粗提物对粘虫幼虫无拒食作用,对粘虫卵基本无杀伤作用。对棉蚜和麦长管蚜的触杀作用以种子石油醚粗提物为最强,死亡率分别为53.88%和40.88%,其次为种子乙酸乙酯粗提物,死亡率分别为51.33%和30.38%;对桃蚜的触杀作用以种子乙酸乙酯粗提物为最强,死亡率为54.82%,其次为种子石油醚粗提物,死亡率为30.66%。  相似文献   

16.
吴伟  代艳梅  刘德波  文灿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899-15901
壬酸对华山松木蠹象成虫有明显的拒食作用。在选择性拒食作用和完全拒食作用中,当浓度为4×10^4mg/L时的拒食效果在24和48h中都是最好的。选择性拒食作用中,24和48h的AFC。分别为3.24×10^2mg/L和5.68mg/L;完全拒食作用中,24和48h的AFC50分别为9.98×10^3和2.89×10^4mg/L。  相似文献   

17.
李水清  黄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73-4575
以乙醇、丙酮、乙酸乙酯、苯、石油醚为溶剂,利用温浸法从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干粉中获得了提取物,测定了各溶剂提取物对菜粉蝶(Pieris rapae L.)5龄幼虫的触杀、拒食和胃毒活性。结果表明:各溶剂提取物均表现出一定的触杀活性,其中,以乙醇提取物的触杀活性最强,处理24 h后,乙醇提取物对菜粉蝶的触杀活性校正死亡率为55.13%;处理48 h后,校正死亡率为64.86%;而各溶剂提取物的拒食和胃毒活性微弱。  相似文献   

18.
毛曼陀罗对粘虫和蚜虫的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毛曼陀罗不同部位不同极性溶剂粗提物对粘虫和蚜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对粘虫的触杀作用以种子的石油醚粗提物为最强,其次为种子的乙酸乙酯粗提物,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0.00%和36.00%。不同部位甲醇粗提物对粘虫幼虫无拒食作用,对粘虫卵基本无杀伤作用。对棉蚜和麦长管蚜的触杀作用以种子的石油醚粗提物为最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8.54%和46.40%;其次为种子的乙酸乙酯粗提物,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2.84%和37.74%。对桃蚜的触杀作用以种子的乙酸乙酯粗提物为最强,校正死亡率为48.83%,其次为种子的石油醚粗提物,校正死亡率为29.36%。  相似文献   

19.
陈泽宇  李水清  刘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664-20665,20667
[目的]研究蒌蒿杀虫成分对菜粉蝶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在微波辅助加热条件下,以乙醇、乙醚、水、甲苯为溶剂对蒌蒿进行浸提,测定各溶剂提取物对菜粉蝶幼虫的拒食、胃毒、触杀和熏蒸活性。[结果]各溶剂提取物对菜粉蝶幼虫均表现出一定的拒食、胃毒、触杀和熏蒸活性,其中,以乙醇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最强。[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利用蒌蒿植物源杀虫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紫花曼陀罗对粘虫和蚜虫的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紫花曼陀罗不同部位不同极性溶剂粗提物对粘虫和蚜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紫花曼陀罗不同部位不同极性溶剂粗提物对粘虫的触杀作用以种子石油醚粗提物为最强,其次为种子乙酸乙酯粗提物,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5.88%和24.55%。不同部位甲醇粗提物对粘虫幼虫无拒食作用,对粘虫卵基本无杀伤作用。对棉蚜的触杀作用以种子乙酸乙酯粗提物为最强,其次为种子石油醚粗提物,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41%和94.18%;对桃蚜和麦长管蚜的触杀作用则以种子石油醚粗提物为最强,其次为种子乙酸乙酯粗提物,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0.99%和31.60%、34.88%和25.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