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投资高,回收慢,风险大;业内人士呼吁政府多引导 经过“奶贱伤农”的痛楚后,生鲜奶收购价上调,奶企求奶若渴,然而很多奶农表示,“实在不敢养奶牛了!” 武汉市奶业协会有关人士表示,奶业投入大,周期长,市场风险大,使得奶农望而却步,必须有政府部门引导.出台补贴措施,才能调动奶农积极性,而奶业“恢复”有个阵痛期。  相似文献   

2.
《北方牧业》2006,(23):28-28,27
<正>奶源基地是乳品加工企业的第一车间。记者了解到,现在一些乳制品企业只注重上加工项目、注重奶制品市场开拓,却不注重奶源基地建设,鲜奶不够时就跑到其他乳业巨头辛辛苦苦多年培育的奶源基地去高价“抢奶”。据了解“抢奶者”每斤鲜奶的收购价比三鹿多几分钱,和奶农也没有稳定的购销合同,更别说向奶农提供奶牛饲养、疫病防治各种服务了,加工厂要奶时就高价抢,不要时就没了影,“抢奶”搅乱了鲜奶市场,奶农是比较现实的,哪家价格高,就邀到哪家,“抢奶”误导奶农追逐眼前利益,放弃增加技术含量、提高奶牛单产“质量效益”之路,更为严重的是,到了收奶旺季,有些乳品企业自动降低了收奶的质量标准。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认为,这种“游击队”式的抢奶活动,损害奶源基地的良性  相似文献   

3.
去年奶价低迷,饲料价格上涨,不少奶农杀牛苦撑。今年武汉鲜奶收购价提高,奶牛养殖重掀扩产热潮。 黄陂江乐奶业专业合作社千头奶牛养殖小区,刚刚完成首期500头奶牛项目。小区负责人刘江乐说,眼下奶牛养殖热情高涨,因小区容量有限,他已婉拒了一二十家养殖户的进园要求。  相似文献   

4.
近日,河北省政府决定采取4项措施,切实保护奶农利益:一是尽最大努力帮助奶农拓宽鲜奶销售渠道,积极推动国内奶制品企业在河北省尽快恢复生产、增加鲜奶收购量,力促省内奶制品企业开足马力、全力生产。二是从财政中拿出3.16亿元补贴奶农,根据2007年底存栏数量,按每头奶牛200元的标准给奶农发放饲料补贴,所需资金由省级财政负担50%,  相似文献   

5.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今年中国乳业遇到了较大困难,导致鲜奶收购价下跌。进而导致奶农入不敷出,部分地区有奶农忍痛宰杀奶牛。这个连锁反应,可以作为一个范本,说明我们目前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存在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乳业》2005,(3):61-62
本刊辑:面对2004年以来饲料涨价、养牛效益下滑的趋势,奶农们对提高原奶收购价、增加养牛收入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乳品加工企业经理和乳业专家却表示,我国目前的原奶收购价与国际奶价十分接近,奶业已呈现两头难见利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7.
为防止在近期低迷的原奶收购价下奶农杀牛倒奶,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紧急出台“原料奶价格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份开始,南京、石家庄、成都等10多个地区频繁出现奶农“倒奶事件”,4月,在重庆万州也发生了连续三天的倒奶事件。全国奶牛养殖及加工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针对各地连续发生的“倒奶事件”,本刊记者走访了重庆市农业局的相关官员,他们对这些现象做了深入的分析: 第一、粮食涨价,引发饲料涨价。玉米上了涨80%,麦麸上涨100%。这直接导致了一个饲养户,饲养一头奶牛一年的饲养成本增加3000—4000元,而鲜奶收购价基本不变,饲料价格上涨导致多数奶农微利甚至无利。当消费市场发乍动荡时,奶农承担了主要的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9.
“三鹿婴幼儿奶粉污染门事件”被曝光的初期,个别不明了行业潜规则的媒体和某些别有用心的企业代言人端着粪盆,硬往奶农身上扣,昧着良心称奶农向鲜奶里添加了三聚氰胺。一时间,“奶农”成了“邪恶”和“黑心”的代名词,原本被太阳灼得黝黑的肤色更被抹的一塌糊涂。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的奶牛养殖模式下亟待发展奶农专业合作组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市场上销售的不同品牌的奶制品相继涨价。奶制品加工企业的鲜奶收购价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但从事奶牛养殖的奶农却未能享受到鲜奶收购价上涨的好处。这是什么原因所致。笔者想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当前亟待发展奶农专业合作组织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上半年,国内鲜奶市场零售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原料奶收购价有所回落。乳制品进出口增长“双旺”,进出口目标市场发生变化:澳大利亚原奶产量继续下降,欧盟原奶收购价格持续走低,新西兰原奶收购价格仍高于美国。  相似文献   

12.
8月份开始.奶价普遍呈现小幅上扬的喜人局面。从唐山市丰润区来看,目前平均原料奶收购价已由1.70元/千克上涨到1.90元/千克.涨幅为11.8%.规模奶牛养殖场区原料奶价格达到2,20-2.40元/千克:成年奶牛的价格由5000-7000元/头上涨到8000~9000元/头.母犊牛的价格也由800-1000元/头上涨到1300-1400元/头.涨幅分别为41.6%和50%。笔者个人认为.此次奶价上扬,虽然幅度偏小.但是触底反弹的表现.标志着奶业开始复苏..促使奶价上扬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乳业》2011,(7):20-20
上海近日再次调高原料奶收购基本价格,由每千克3.59元调整为3.74元,距前次上调原料奶收购价仅隔3个多月。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黑龙江省鲜奶收购价格持续下降。近日,记者走访双城、安达等养牛大县得知,鲜奶最高价仅为2.2元/千克,而鲜奶的平均生产成本在2.4元/千克左右。养牛赔钱在当地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近日,记者又走访了当地的畜牧部门和省内奶企,希望能从他们眼中了解全貌。  相似文献   

15.
《北方牧业》2007,(11):60-60
受国际奶价上涨的影响,陕西鲜奶收购价格从9月开始骤然上涨.从每公斤1.80元上涨到2.60~2.80元。由于奶价调整,奶农得到了实惠。陕西关中地区饲养奶牛的农户已经开始赢利了,广大奶农的脸上开始露出久违的笑容。饲养奶牛的积极性也开始空前高涨起来,奶牛的价格也开始走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新疆畜牧业》2009,(1):49-49
近日,从伊犁州畜牧兽医局获悉,州畜牧兽医局从自治区争取到2500万元的奶业补贴项目,主要用于伊犁州直奶站建设,包括设备补贴等各项工作,从而大力挟持伊犁州直鲜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4年5、6月份,受安徽阜阳假奶粉事件影响,外地加工企业在石家庄市的鲜奶收购量锐减,每天有近200吨鲜奶回流,由于这部分回流鲜奶得不到消化,加之气候炎热,致使个别奶站和散养户出现了“倒奶”现象,多家传媒对此进行了连续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虽然“倒奶”现象的出现带有一定偶然性,但影响不可低估,有必要进行认真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乳业》2006,(3):62
全国商品牛基地县之一的云南省洱源县。为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方针。进一步加大对奶源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从2006年1月起至2008年止。将每年从县奶牛发展基金中拿出50万元,从县财政中拿出上百万元.按月直接补贴给交售鲜奶的农户。目前,该县已给奶农兑付完1月的鲜奶交售补贴金13.95万元。  相似文献   

19.
1提升原料奶的质量 现在,消费者对乳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发达地区对鲜奶的需求量非常大。乳品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原料奶的质量,如果原料奶的质量得不到保证,那么再好的加工工艺也无法保证产品的最终质量。目前,全国原料奶的生产水平还不是很高。我们除了要对原料奶的生产进行控制,还要控制好药物的使用以及饲料污染问题。乳品企业在收购原料奶的过程当中要严格定价,对优质的原料奶应该给予高价。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乳业》2006,(5):64
本刊辑:北京市民将喝上原汁原味的高端纯原奶。由华北地区最大、集约化和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大型牧场宏屹牧场所产的高品质、无公害、原汁原味的高端有机功能纯原奶将于7月初直供北京市场,并填补国内空白。随后启动的从瑞典引进的“利乐”巴氏杀菌奶生产线的日处理鲜奶能力将达到200吨,年产鲜奶7万吨以上,也将全部端上京城市民餐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