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截至2005年底,垦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了一番,实现利润5655万元,比2000年增长4倍,创垦区历史新高;人均纯收入4116元,增长85.1%,员工工资年均增长13.1%;2005年全局实现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分别比“九五”时期增长10.7%、29.2%。 “十五”时期,由垦区科技人员主持的“高油高产大豆新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内蒙古高油大豆综合配套技术推广项目”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云大120在大豆上的推广应用项目”获呼伦贝尔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由垦区自主创新推广的“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技术”,成为自治区“八五”后大豆栽培技术的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 “十一五”时期,垦区实施四大改革发展战略,即大项目带动战略、品牌推动战略、特色拉动战略、“走出去”战略;建立六种发展模式,即工业兴垦模式、牧业富垦模式、农业立垦模式、流通活垦模式、科技强垦模式、文化名垦模式;重点抓好“肉、豆、薯、种、饲”五大主导产业。 到“十一五”期末,垦区生产总值将达到8.7亿元,年均增长26.1‰利税总额1、87亿元,人均纯收入1.1万元,年均递增19.4‰粮食总产24万吨,年均递增5.3‰牲畜存栏100万头(只),年均递增22.7%;[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十五”时期,垦区经济结束了长达9年的亏损局面,从2003年起连续3年实现盈利,“十五”期末利润总额由“九五”期末亏损2.8亿元转为实现盈利1.7亿元。 “十五”时期,垦区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招商引资项目1186个,合同引资122亿元,实际进资38亿元,分别比“九五”时期增长了349%、146%、110%和124%。 “十五”期末,垦区完成国民生产总值38.8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346%,年均递增34.9%;工农业总产值76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124%,年均递增17.5%;年人均纯收入3430元,比“九五”期末增长86%,年均递增13.2%。[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一、“十五”时期农垦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基本经验 “十五”时期,农垦系统着力推进产业、体制,机制、市场、人才五大创新,全面实施五大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产业化、集团化和股份化改革,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增速比“九五”时期提高了一倍,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扭转了连续五年亏损的局面,从2002年到2005年,全系统连续四年盈利累计达160多亿元,年均增长14%;职工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走产业化大集团之路建设新的经济增长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广西农垦实现经营总收入118.5亿元;全垦区实现利税总额25.05亿元,同比增长240.5%。实现利润20.4亿元,同比增长5.5倍。连续四年经营总收入、GDP、职均收入年均增长50%以上。 “十五”期间,广西农垦用两年时间扭转了连续六年的亏损,用两年时间提前完成了“十五”计划。垦区经营总收入突破20亿元用了50年,突破40亿元用了两年,突破60亿元仅用了一年,突破100亿元也只用了一年,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安徽农垦自1988年以来,抓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机遇,先后投资2.3亿元进行开发建设,不仅夯实了农业生产基础,彻底改观了农业生产条件,同时通过扶持,发展建设了良种、乳品、鸡(肉鸡、蛋鸡)、面粉、大米、茶叶、水果、水产、蔬菜、饲料等初具规模、富有特色的10大农副产品龙头企业,成功实现了农垦的“二次创业”。农业综合开发15年,全省农垦产值翻了两番,职工收入增长了10倍,2002年达到了年均纯收入8700元,其中农业综合开发带来的收益占60%。农垦干部职工高兴地称农业综合开发是富民强垦的“德政工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襄樊市农村信用社始终牢记服务“三农”宗旨.加大信贷支农投入.增强支农服务功能.全市已有60多万农户、2万多农村个体工商户、2000多农村中小企业得到了信用社的信贷支持。近三年来.全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三农”贷款105.5亿元,年均增幅25%.仅2005年就累计发放涉农贷款38亿元。余额达到32亿元之多.占全市各金融机构农贷总额的93.8%.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将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加大投入,努力为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我国财政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香允 《中国农垦》2006,(11):42-44
近年来,我国大幅度增加了农业(含农林水利气象和生态建设,下同)基本建设投资.仅1998~2002年,国家累计安排农业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就超过2500亿元,年均约500亿元,比“九五”初期年均投资多出3倍以上,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量最多、增长最快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一、广东农垦实现“两个率先”的优势和基础 (一)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经过多年的努力,广东垦区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经济效益稳定增长.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7亿元,比2002年的39.89亿元增加2.68倍,10年年均增长13.9%;利润3.51亿元,比2002年的1316万元增加25.67倍,年均增长38.9%.截至2012年底,垦区企事业单位总资产达260亿元,集团净资产138亿元,集团资产负债率下降到49%,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行业优良等级.近十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64亿元,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9.
湖北农垦是全国最大的内陆垦区,下辖53家国有农场,分布在全省40个市县区,国土面积34.4万公顷,总人口142.4万人。2011年,湖北农垦生产总值达456.3亿元,比上年增长(下同)19.6%;完成利税84.97亿元,增长31.26%;人均收入8830元,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达317亿元,增长35%;出口商品总额23亿元,增长42.6%。主要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0.
“十五”期间,天津垦区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主导产业持续发展,增资减债工作效果明显,职工素质普遍提高。2005年,垦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5亿元,年均递增8.5%;五年实现利润总额9.48亿元,年均递增8,5%。 “十一五”时期,天津垦区将本着深化企业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加强自主创新、改进管理方式、创建和谐企业六项原则,加快“三化”进程,努力实现“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大见成效,创建一流产业集团”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垦区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5亿元,年均递增12%;五年实现利润将达到15亿元以上,年均递增10%。[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国农垦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整体发展态势良好。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1358.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粮食总产量为1858.99万吨,比上年增产192.76万吨,增长11.6%。今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国家对农垦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十一五”时期,农垦改革发展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和加强示范带动能力建设,大力推进产业化、集团化和股份化,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2.
声音     
《中国农资》2007,(1):8-8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全国农垦粮食产量创下了历史新高。2006年农垦粮食总产达2047万吨,首次突破2000万吨大关,比2005年增长10.1%;粮食亩产达到384公斤,比2005年增长4.6%。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农垦产品出口业务持续发展,贸易规模迅速扩大。据统计,2013年农垦出口供货商品总金额838亿元,比上年增加81.96亿元,增长10.8%。其中工业品出口额700.47亿元,增加16亿元,增长2.4%。农垦商品出口呈现两大特点:一是产品出口以工业加工品为主,商品结构显著优化。2013年,农垦出口商品品种200多个,工业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83.58%,出口商品结构以工业品为主。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时期,大兴安岭垦区实施集团化改革,通过集团化运作,发展优势产业,强化管理,扩大经营,成效显著。2010年,垦区实现生产总值7.26亿元,五年间年均增长18.8%;人均生产总值12276元,年均增长20.3%;利润总额6817万元,年均增长13.4%;人均纯收入8927元,年均增长16.7%。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五年共完成投资4.6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3.6倍。完成了一大批生产经营和社会公益性设施项目,显著提高了生产能力和员工生产生活质量,并为"十二五"时期实现经济跨越发展、进一步改善民生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湖南农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1亿元,增长11%;盈利2800万元左右,增长27%。 2005年,湖南农垦职工户口政策获得突破,党和国家对农垦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局机关继续保持了农业厅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2006年,湖南农垦力争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5.9亿元,比2005年增长12%;实现盈利5640万元,比2005年增加840万元,增长50%。[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十五”时期,垦区生产总值比“九五”末增加1.9767亿元,增长43%. “十五”时期,垦区4年累计盈利5149万元,年均增长31.9%,扭转了连续5年亏损的局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杨树军 《中国农垦》2007,(10):13-14
近年来,甘肃农垦系统坚持集团化、产业化、股份化的思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培育优势产业,实施科技进步和项目带动,强化企业管理,垦区经济和社会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效益不断提高,实力增强。"十五"期间,全系统国内生产总值超额完成7.2亿元的预期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405元;职工收入8685元,人均收入4493元,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2006年,农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8435元,自"十五"以来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10.6%和10.9%。实现销售收入22.9亿元,年均增长10.7%。实现利税1.44亿元,"十五"以来累计额达5.6亿元。职工年均收入10359元,年均增长12.8%,企业资产总额达55亿元,比2000年提高1.2倍。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广西农垦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富民兴桂新跨越”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加快发展主题,积极推进垦区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各项工作呈现蓬勃向上的良好势头,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垦区实现社会总产值27.63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78亿元,比上年增长21.39%,提前三年完成“十五”计划(“十五”期末计划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亿元人民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7亿元,比上年增长近1倍;完成利税总额1.73亿元,比上年增长51.27%,一举扭转了连续6年的亏损局面;职均收入达7092元,比上年增长38.14%;人均纯收入3522元,比上年增长30.06%。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各项工作任务均超额完成。累计完成各类水利水电投资385亿元,超规划投资85亿元,是“十五”期的2.5倍。“十一五”期是重庆水利投资规模最大、在建项目最多、发展速度最快、民生效益最好的五年。成绩如此辉煌,秘诀在哪?  相似文献   

20.
2000年以来,黄泛区农场围绕做大’做强“地神”种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这一主题,采取多种措施,充分挖掘土地增效潜能,基本实现了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示范作用增强,为农场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年来,农业总产值由15654万元增加到22483万元,增长了43.6%,年均递增7.5%;农业增加值由6584万元增加到10696万元,增长了62.4%,年均递增10.2%。地神种业公司由单一品种经营发展为多品种综合经营,销售量由2000年的850万公斤增加到2005年的3750万公斤,增长3.4倍;销售收入也由1487万元增加到9753万元,增长了5.6倍;实现利润由73.9万元增加到1016万元,增长12.75倍。据省统计部门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