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长波 《北方水稻》2012,42(3):58-59,68
培育健壮的水稻秧苗是水稻增产增收的根本保证。从种子处理、苗田选择、整地做床、铺放钵盘、合理稀播、出苗前后及揭膜后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桓仁地区水稻培育壮秧的技术措施。该项技术可培育出符合壮苗标准的水稻秧苗,从而起到促进水稻高产、优质,提高水稻抗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水稻品种龙粳31为供试材料,通过4组不同处理的水稻秧苗生长情况及秧苗素质的测定,对微生物菌剂促进水稻秧苗生长的相关作用及使用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可施可力生物肥250 g/盘,可有效促进水稻秧苗的生长发育,增强水稻秧苗抗逆性,提高水稻秧苗抗病性,并可作为寒地水稻培育壮苗的有效生产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是由中国水稻研究首创的,适于我国水稻品种和季节特点的新型水稻机插技术。针对传统毯状秧苗机插存在的问题,该技术采用钵形毯状秧盘,培育具有上毯下钵形状的秧苗,按块定量取秧机插,可提高插秧机取秧的精确度,实现钵苗机插。该技术结合了钵形秧苗和毯状秧苗机插的特点和优点,具有成苗率高、秧苗素质好,机插质量好,伤秧伤根少,秧苗返青快,增产效果好等优点。2008年在浙江各地示范比对照平均增产6.2%。  相似文献   

4.
钵体毯式苗机插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是由中国首创,适合我国水稻品种和季节特点的新型水稻机插技术。针对传统毯状育秧机插存在的问题,该技术采用钵形毯状秧盘,培育具有上毯下钵形状的秧苗,按块定量取秧机插,可提高插秧机取秧的精确度,实现钵苗机插。该技术结合了钵形秧苗和毯状秧苗机插的特点和优点,具有成苗率高、秧苗素质好,机插质量好,伤秧伤根少,秧苗返青快,增产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尹志宽 《北方水稻》2020,50(1):38-40
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针对当前水稻栽培模式,提出水稻定距,精量播种,采用先进的技术,改变原有的水稻播种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按照技术要求培育壮秧,从而提高秧苗素质,增强秧苗抗性,提倡稀栽植,改善稻田结构,提高分蘖,结实率,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以适合寒地种植不同生育期的水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苗期设置不同光质和光照度的LED灯光照射处理,研究光对寒地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寒地在冬季实现室内培育水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两种光质处理对水稻秧苗的影响相似;不同水稻品种对光的反应有所差异,但提高光照度后水稻秧苗有叶龄进程加快、根数增多、茎基变宽、地上部干质量和根干质量增加、壮苗指数提高的趋势,适当增加光照度有利于培育水稻壮苗。与对照相比,光照度1 700 lx左右时水稻秧苗素质较差,光照度3 500 lx左右时水稻秧苗素质相近,光照度5 300 lx左右时水稻秧苗素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培育适于机插秧要求的秧苗是机械插秧成功的关键。综述国外水稻机插育秧技术发展趋势及海南水稻机插育秧技术的发展现状、优势,并指出海南水稻机插育秧技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推广,如何培育壮苗,是增产的技术关键。关于壮苗素质,各地曾提出一些标准,但无论何种育秧方式培育的秧苗,其健壮的主要指标应是:栽秧后发根力强及干物质生产、积累迅速。作者通过对唐海县各种旱育秧方式的秧苗进行大量的分析,并对秧苗发根力和干物质增加速率进行了测定,初步提出了旱育5~5.5叶龄秧苗的地上部形  相似文献   

9.
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翠华 《北方水稻》2012,42(3):60-61
秧苗质量的好坏是水稻机插秧成败的前提。水稻工厂化育苗可通过统一操作管理培育壮秧,为实现插秧机械化提供了技术保证。介绍了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的设施要求,并从种子选择及处理、营养土配置及装土覆土、播种、秧田的水分及温度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盘锦稻区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0.
秧苗质量的好坏是水稻机插秧成败的前提。水稻工厂化育苗可通过统一操作管理培育壮秧,为实现插秧机械化提供了技术保证。介绍了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的设施要求,并从种子选择及处理、营养土配置及装土覆土、播种、秧田的水分及温度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盘锦稻区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1.
王宇 《北方水稻》2014,(4):63-63
工厂化大棚育苗是机械插秧的主要配套技术,完善工厂化大棚育苗技术,培育符合机插秧标准的健壮秧苗,是保证机械插秧顺利进行,实现水稻增产的基础。根据盘锦地区水稻育苗期的气候特点,以及近几年在推广工厂化育苗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培育壮秧的几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水稻高速机插与强化栽培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市余杭区开发了快速机插与水稻强化栽培组合技术,解决了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在育秧、插种、肥水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障碍,系统提供了品种选择、秧苗培育、农田平整与施肥、合理密植、水浆管理以及病虫害等方面的技术性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3.
稻草基质育秧不同水分管理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代土基质培育水稻机插壮秧的水分管理模式,以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采取早稻稻草基质育秧,探讨3种水分管理方式(每隔1 d、3 d、5 d灌水1次致基质呈饱和状态)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秧苗素质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水分亏缺能抑制苗高,促进秧苗根系生长及提高根系的活力,提高成秧率。秧苗2~3叶期对水分亏缺敏感;水分亏缺使秧苗出叶缓慢,叶片长度及鞘长度变短,叶色变淡,对秧苗生长有抑制作用。适宜的水分增强C、N代谢,增加秧苗的干物质量,提高壮苗指数。稻草基质育秧以3 d(W2处理)左右灌水1次的处理有利提高秧苗综合素质,是适于培育水稻机插壮秧的水分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5种药剂对比,防治水稻秧苗青、立枯病试验,筛选最佳防病经济适用药剂。结果表明,移栽灵和育苗灵两种药剂虽然防病、促长效果最佳,但药剂成本高。而40%壮苗宝(其次为35%立枯灵)于水稻秧苗1叶1心期,每40m2用药20g,兑水10kg喷雾,防治水稻秧苗青、立枯病效果可达100%。秧苗安全素质好,且药剂成本较低,可作水稻培育壮秧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5.
水稻旱育苗技术正在大面积推广,秧苗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稻的前期生长和和后期产量,因此培育壮苗非常重要。从选用良种、种子处理、营养土配制、适期适量播种、苗床温湿度管理、苗床防病追肥、起苗插秧等环节阐述了泰来地区寒地水稻旱育壮苗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水稻无载体培育机插秧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无载体培育机插秧苗技术在育秧过程中不需使用任何育秧载体材料,培育好的水稻秧苗用专用切秧装置进行切秧处理后,形成标准规格的秧片,配套用于插秧机实现机械插秧。与目前生产上普遍使用的有载体(塑料秧盘、打孔地膜、塑料编织布)育秧机插技术相比,具有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7.
不同育苗基质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云江 《中国稻米》2014,(2):98-99,102
壮苗培育对于水稻生产来说至关重要。在寒地特殊的生态环境下,由于苗床土取土量大、取土困难等,使苗床营养基质的研究成为旱育壮秧技术的关键环节。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碳化稻壳+牛粪+营养土"作为苗床基质,更有利于提高水稻秧苗充实度和促进秧苗干物质积累,比"秸秆+牛粪+营养土"配方更适合作为苗床基质。  相似文献   

18.
水稻基质育秧技术是水稻机械育插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破解取土难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采用商品育秧基质与营养土不同配比田间试验,考察不同配比培育的水稻秧苗各项素质及最终产量,以期筛选出适宜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的节本配比。试验表明:采取2/3基质、1/3菜园土的处理为最佳配比。该配比在提高秧苗盘根效果、利于机插作业的基础上,机插秧大田可节约育秧成本14~16元/667 m~2。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2014,(6):37-41
豫西南山前稻区属籼、粳稻过渡地带,特殊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生产习惯等因素导致异地成熟的旱育壮秧技术不适应于本地。为解决水稻旱育秧秧苗素质差、水稻产量低且不稳的生产实际问题,研究了旱育秧田培肥、适期精量稀播、秧田覆膜、药剂浸种等旱育壮秧技术。结果表明,综合应用上述关键技术所培育的秧苗,成秧率达80%90%,秧苗素质好,单株分蘖多,秧龄弹性大,抗逆性强,比习惯旱育秧增产28.17%,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水稻机插秧育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水稻插秧机的特点,从品种选择、秧苗培育、整地移栽、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水稻机插秧育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