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黑龙江省林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林业基地,在全省和全国林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森林采伐利用和森林的培育又是发展林业生产的最基本的两个生产环节,是贯穿整个林业全部发展过程的一对矛盾,处理好这对矛盾,林业就能发展壮大;反之,就会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是全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经营总面积1005.4万公顷,占黑龙江省面积的22%,有林地面积826.2万公顷,森林总蓄积6.2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2%。森工林区共有人口154.7万人,职工56.3万人。1993年国家批准成立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和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为全国120户大型企业集团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共为国家生产木材5亿立方米,占全国木材总产量的21.2%;上缴利税11.7亿元,是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之一,由于多年来的不合理采伐,已使森林可采资源枯竭,大力发展非林替代产业,建立以非林替代产业为经济格局将成为林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地域宽广,幅员辽阔,属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这里生长着大面积的森林,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针叶林比重最大的林区之一。作为我国最早开发,资源最集中,目前生产规模最大的林区之一,它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宝库和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3月5日讯,"十二五"以来,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新增加森林面积2.5万公顷,新增活立木蓄积2244万立方米。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总经营面积1009.6万公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国有森工林区。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党委书记高金芳说,截至2012年底,全林区有林地面积达到846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7.7亿立方米,森林资源得到有效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伊春,是我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和开发最早的木材生产基地,素有"红松故乡"、"祖国林都"之称。伊春区划面积3.3万平方公里,施业区内有400万公顷的大森林,森林覆盖率达到82.5%。这里拥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森林。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和木材产量均居全国前列。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区域已形成较完整的森林工业产业体系。实施天保工程后,对木材政策性禁伐和限伐,木材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直接影响。分析黑龙江省林业生产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据此探讨如何将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应用到黑龙江省森工企业木材生产中,填补工业工程在森工企业木材加工中应用研究的空白。在此基础上阐述实施方案和预期效果,为森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中国林业产业》2008,(12):30-30
黑龙江省伊春,是我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和开发最早的木材生产基地,素有“红松故乡”、“祖国林都”之称。伊春区划面积3.3万平方公里,施业区内有400万公顷的大森林,森林覆盖率达到82.5%。这里拥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森林。  相似文献   

9.
《中国林业产业》2009,(4):52-52
黑龙江省伊春.是我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和开发最早的木材生产基地,素有“红松故乡”、“祖国林都”之称。 伊春区划面积3.3万平方公里,施业区内有400万公顷的大森林,森林覆盖率达到82.5%。这里拥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森林。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业产业》2009,(1):48-48
黑龙江省伊春,是我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和开发最早的木材生产基地,素有“红松故乡”、“祖国林都”之称。 伊春区划面积3.3万平方公里,施业区内有400万公顷的大森林,森林覆盖率达到82.5%。这里拥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森林。  相似文献   

11.
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与平衡中具有极为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森林面积806.37万hm2,森林覆盖率80.20%。丰富的碳汇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也蓄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以森工林区天然用材林的碳汇价值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森林蓄积换算因子法,推算森工林区天然用材林碳汇价值:1986年碳汇价值10.110 3亿美元,1990年碳汇价值10.630 1亿美元,1995年碳汇价值10.266 3亿美元,2000年碳汇价值8.980 1亿美元。研究还表明,阔叶林和针叶林是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天然用材林重要碳库树种,为发展森工林区林业碳汇将起到重要作用。在开采利用天然林资源的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保持和发挥现有天然林的生态效益,才能达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森林旅游与全国的步伐一样,也同样经历了建设和发展、壮大和提高的过程。现在,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需要积极建设森林公园,大力开拓旅游市场,把森林旅游看成是振兴黑龙江省经济的“大产业”来抓。黑龙江省的森林及其山水景色也不乏特别之处,如何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搞好服务,赢得广大游客满意,是发展黑龙江省森林旅游的关键所在。一、黑龙江省有森林旅游的独特资源黑龙江省地域辽阔,森林面积大,四季气候明显。有著名的大小兴安岭林区、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林区(此林区为长白山的一部分)。森林总面积19万多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4…  相似文献   

13.
一、林业企业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黑龙江省林区是国有林比重最大的省分。森林面积约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木材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二。三十年来,为国家生产了近四亿立方米木材,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抗美援朝战争,同时为国家积累五十多亿元资金,并营造了三千万亩人工林。贡献很大。遍布黑龙江省北部的茂密森林,构成了松嫩、三江平原的天然屏障。这里一般是风调雨  相似文献   

14.
改革中前进的黑龙江森林工业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局长孙丕文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是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亦是全国最大的森林工业基地,经营总面积1015.8万公顷,森林总蓄积6.23亿立方米,环绕着全省的轻重工业区,防护着农田和草原,哺育着江河与湖泊,发挥着巨大...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是全国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占全国国有林区的28.7%和28.1%。建国以来,共为国家生产木材4.29亿m~3,占全国国有林区木材产量的48%,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长期以来,由于经营指导思想失误和某些经济政策的失当,积累了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可采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这已引起国家和省的高度重视,相继出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由于森林在人们心目中仅仅只有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没有发挥森林的观赏、娱乐消遣、疗养保健、锻炼等诸多功能,制约了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拥有施业区经营总面积近1005万hm2,约占全省面积的四分之一,森林总蓄积7.3亿m3。林区内野生动、植物2000多种。林区自然景观优美,以森林为主体的原始生态群落构成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以其原始、粗犷、自然与神奇而闻名遐迩。森工林区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有中国最大的“森林氧吧”之称。近几年来,黑龙江森工林区在省委、省政府的…  相似文献   

17.
颜元庭  吴振森 《森林防火》1996,(1):19-21,27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大火灾成因分析颜元庭,马林涛,郝德君,吴振森,吴光年(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黑龙江省方正县林业局)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重点林区之一,是保障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农牧业稳产丰产的天然屏障,对我国经济建设和保持自然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苏联远东经济区的阿穆尔州、伯力边区以及沿海边区同我国黑龙江省仅一江之隔。彼此在林业和森林工业方面各有特点。双方的贸易往来及发展前景是值得很好研究的问题,下面谈我们的几点认识。一、黑龙江省与苏联远东经济区的林业概况(一)中国黑龙江省的林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黑龙江省是全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木材供应基地,著名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完达山(包括张广才岭)等三个林区,分布在该省北部和东部44个县(市)境内。全省共有森林面积1,500万公顷,森林蓄积14亿立方米。建国三十多年来,黑龙江省营造了大面积人工林,共计生产木材3.39亿立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林可燃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刘晓东  王军 《森林防火》1995,(3):8-9,32
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林可燃物模型的研究刘晓东,王军,张东升(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林业勘察设计院)(黑龙江省资源局)孙玉成,翁国胜,赵立群(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营林处)(哈尔滨市森林植物园)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也是我国少有的原始林...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之一。现在的有林地面积为三亿七千八百万亩,林木蓄积量为二十三亿二千万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左右。一九五○年以来,为国家生产商品木材三亿五千二百万立方米,占全国同期商品材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三。近几年每年向国家供应商品材一千七百万立方米,占全国商品材产量的百分之四十二以上。黑龙江省林区不仅为国家生产大量木材,而且由于大面积林木蒸腾水分,保土蓄水,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