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概述了在本溪地区开展红松与樟子松异砧嫁接的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红松与樟子松的异砧嫁接技术比较成熟,可以在本溪地区引进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取红松、赤松、樟子松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嫁接材料和不同嫁接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红松嫁接技术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幼树嫁接红松的生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改善沙地树种结构,在章古台沙地进行了樟子松幼树嫁接红松的生长试验。嫁接方法采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试验表明,在该地区用樟子松幼树嫁接红松,嫁接成活率达到47%。嫁接10年后调查,红松平均胸径生长量为487cm,平均树高生长量为244m,平均冠幅181m,形成了正常发育的树冠。  相似文献   

4.
动态     
塞罕坝机械林场:樟子松嫁接红松项目有了新突破经过3年的实验研究,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2008年启动实施的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研究项目有了新突破。林场技术人员在接穗、运输、储存、防寒措施以及人工促进木质化措施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嫁接方式方法,将嫁接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根据红松樟子松异砧嫁接建立红松果林的存在的问题,制定了选择砧木、选择优树、采穗时间、选择接穗、接穗贮藏及嫁接时期等标准。嫁接方法为"插坐髓心形成层贴接",嫁接时直接削去砧木顶芽,使砧木与接穗接嫁接面全方位接触,不仅提高了接穗的生长量,而且愈合效果极其显著,避免了红松-樟子松异砧嫁接因剪砧流脂的现象,解决了嫁接不亲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红松与樟子松的异砧嫁接,保持红松原有的特性,继承樟子松一些优点实现生物学特性的互补,解决红松在城市绿化中的问题,推广红松在城市的绿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3年生红松苗和4年生樟子松容器苗做砧木,选用牡丹江东京城17年生红松人工林中生长优异的林木,在树冠上中部的侧枝采取接穗,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嫁接成活率均在70%以上,接穗当年生长量樟子松砧木高于红松砧木。  相似文献   

8.
红松异砧嫁接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通过嫁接方式引进红松品种,为进一步研究培育红松果林的可行性提供了基础。文章对以樟子松作砧木嫁接红松技术及相应的管理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9.
章古台沙地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樟子松作砧木,以红松作接穗,改变了红松对立地条件要求较高的生物学特性,扩大了红松的栽培范围。试验表明:在章古台沙地经嫁接的红松生长发育良好,并正常开花结实,径生长量为樟子松的117.8%,材积为146.38%,其木材产值是樟子松的4.4倍。  相似文献   

10.
红松(Pinus koraiemsis Sieb.et zucc)是名贵而稀有的树种,在我国只分布在东北的长白山到小兴安岭一带。木材和种子的价值都很高,市场前景广阔。樟子松与红松具有很好的亲和性,嫁接成活率较高。而且,樟子松具有抗旱性强、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等特点。为了得出一套红松分布区外的河北坝上高寒地区能够快速生长,培养红松果、材、防护兼用林的技术,提高林木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08年进行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试验,通过细胞融合,对红松的性状产生诱导作用,增强红松对环境的适应性,取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11.
利用赤峰市丰富的樟子松幼龄林资源,分别于2015年、2017年、2018年5月份引进牡丹江、伊春、龙江红松接穗,在樟子松幼树上嫁接,研究了不同接穗产地、不同坡向、不同整地方式对红松异砧果林嫁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接穗主要是影响异砧红松嫁接成活率;半干旱浅山丘陵区半阳坡和半阴坡均可营造红松异砧果林;不同整地方式对营造红松异砧果林后生长有一定影响;水平沟整地有利于山地发展红松异砧果林。  相似文献   

12.
目前,油松受松干蚧危害严重,现已蔓延到沈阳一带;红松材质虽佳,但分布有局限性,大多分布在本溪、抚顺、丹东等地区;樟子松具有抗寒、耐旱、耐瘠薄,又不受松干蚧危害的特性,自一九五五年引入我省,在我区栽培表现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点,已在我区安家落户。本试验依据樟子松上述特性,用樟子松做砧木嫁接红松,扩大红松栽培地域;用油松做砧木嫁接樟子松,提高其抗性,同时也加快樟子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脱脂残余物法对樟子松嫁接红松的种子及对照的红松种子含油率进行了测定,结果樟十红种子含油率较红松平均下降13.9%。  相似文献   

14.
红松嫁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十余年对红松本砧嫁接和红松异砧(樟子松)嫁接技术及苗期管理等试验研究,总结出红松选优、采穗、砧木苗的选择与定砧、嫁接时间的确定、嫁接方式和嫁接苗的管理等一整套红松嫁接技术.结果表明:红松本砧硬枝(5月)嫁接成活率达96.3%,高于6月10日嫁接成活率的5%,当年接穗生长量高于6月10日嫁接2.2cm.红松本砧嫩枝(8月)嫁接成活率达79%,红松异砧(樟子松)硬枝嫁接成活率可达85%,嫁接苗上山定植的成活率可达80%~85%.采用红松嫁接苗营建的红松果林示范林早期所结果实性状表现良好,其结实株率在12.1%~40.2%之间,平均单株结实量在388~778 g,单株最多结果数10~15个.其中无性系L18、L7和L189的结实株率达30%以上,平均单株结实量超过700 g.红松的嫁接苗较红松实生苗早结实8~10 a.  相似文献   

15.
干旱、半干旱地区异砧红松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分析了砧木选择、嫁接时间、嫁接方法等因子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异砧红松嫁接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樟子松、油松、赤松均可作为砧木嫁接红松。采用单芽接穗好于多芽接穗;适时早接有利于接穗木质化程度的提高;正交试验结果显示最佳处理组合为A1B1C1,即砧木为樟子松、4月中旬嫁接、芽端楔接法的组合,成活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龙江县樟子松改造红松坚果林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黑龙江省龙江县引种红松嫁接樟子松幼树,通过对不同立地、嫁接高度、时间和不同保湿方法嫁接红松进行试验,将樟子松林改造为红松球果林.结果表明,不同试验组合异砧嫁接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存在着差异.在西部地区宜采用嫁接后塑料袋保湿方法,减少蒸腾,提高嫁接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红松是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林区的重要用材树种,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树种。木材和种子的价值都很高,市场前景好,需求量逐年增加。为提高红松的成材率,采用嫁接手段将红松老龄期、结实期接穗同生长良好的樟子松幼树林进行了嫁接。经过成活率调查与保存率调查,嫁接培育红松果林具有技术上可行、经济前景可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从剪砧、防护、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几方面对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林的经营管理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不同接穗和砧木进行红松针叶束嫁接试验的结果表明:选用樟子松、赤松为砧木进行嫁接,成活率略低于红松同砧嫁接,萌芽率和成苗率显著高于同砧嫁接。当年生针叶嫁接效果最好,不同无性系对成活率影响显著。采穗宜选用树龄60年以下的母树,在树冠中、上部采穗,可以获得较高的萌芽率和成苗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栽植、解绑、修剪、抚育等樟子松嫁接红松接穗苗管理和常见病虫害防治及幼林管护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