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滚筒式连续杀青机,是根据粮食加工厂,炒饲料机器的原理,结合茶叶的特性设计而成。经茶叶研究所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于去年八月在浙江农学院实习农场实地试验,并经浙江省茶叶学会召开现场会议鉴定。肯定了这架机器的主要优点是效率高,能保持茶叶固有的绿翠的色泽。并能连续生产。  相似文献   

2.
唐志刚 《茶业通报》2016,(3):126-128
本文通过对从浙江引进的汽热杀青机、热风杀青机、滚筒杀青机三种杀青机在陕南绿茶清洁化生产中的使用效果对比。发现滚筒杀青机具有操作方便、工作尾期易造成部分鲜叶浪费等优缺点茶叶热风杀青机具有杀青质量高、设备成本较高等优缺点;汽热混合型蒸汽杀青机具有快速高温蒸杀,热风排湿、脱水冷却一体完成、设备用水量较大;成品茶香气较热风杀青和滚简杀青略低等优缺点。研究成果为今后陕南清洁化茶叶生产线建设机械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节能型自动化控制茶叶滚筒杀青机的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节能型自动化控制茶叶滚筒杀青机的主要机械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该机型改进了传统的加热方式,采用面接触热传导方式加热,通过自动化系统调节杀青环境的温湿度,不仅降低了能耗,杀青质量较传统滚筒杀青机也有大幅度地提高,适用于茶叶清洁化、连续化加工生产。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在杀青过程中,茶叶的叶温及叶含水量是影响杀青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为了保证杀青质量,我们必须采用适当的手段,尽可能成功地实现理论上要求对叶温的控制。我国目前使用的杀青机种类很多,但都是利用高温杀青原理制成的,可以根据热介质的不同分为金属导热的杀青机、蒸气导热的杀青机和空气导热的杀青机。现在在生产中广泛  相似文献   

5.
近代茶人楷模王正容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其生 《贵州茶叶》2005,33(2):20-23
王正容先生是高级农艺师,中共党员,是贵州乃至中国茶界公认的近代著名茶人,为贵州茶叶科学进步和茶叶生产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王正容先生是贵州省茶科所的老领导,又是一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值先生逝世二周年之际,为缅怀他的业绩,笔者在整理贵州茶叶科技史和茶人风范之机,将王正容先生在贵州情结及动人故事,奉献给广大茶界,以饷读者。  相似文献   

6.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成立二十周年来,我县茶叶依靠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茶叶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茶叶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下面就我县二十年来茶业科技进步与今后茶业发展提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7.
滚筒杀青机是目前全国绿茶产区比较欢迎的杀青机种。滚筒杀青操作简便、适应性能良好,杀青叶品质比较稳定。但是有些茶叶初制厂对滚筒杀青的特点认识不足,片面追求台时产量,杀青温度、投叶量与失水率三者关系失调,降低了茶叶品质,未能充分发挥滚筒杀青应有的经济效益,失去了“清汤绿叶”、“香高味醇”的绿茶传统风格。现就如何正确使用滚筒杀青,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商榷。  相似文献   

8.
胡多 《茶业通报》1998,20(2):28-29
近几年,我县的名茶生产有了较大发展,据统计,今年名茶产量为801t,产值达3756.2万元,占茶叶总产值的69.3%,与茶叶产销政策改革之初的1994年相比,名茶产量增加292.2t,增产96%,产值增加2353.2万元,增长167.7%。名茶生产的崛起,使我县茶叶经济重现辉煌。这其中,名茶机制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1机制名茶现状我县机制名茶的发展可以分成两个阶段。1994年以前,全县只有少量的名茶机制设备,机型以大型成套名茶炒制机为主,一般每套机械包括杀青、理条、整形等若干单机,操作复杂技术要求较高,价格较贵,难以在全县推…  相似文献   

9.
程泽志 《贵州茶叶》2004,32(4):34-35
对道真县茶叶生产现状和发展进行认真调查后,认为该县荼业发展必须找准存在的问题、发展规划,以科技为先导,提高茶叶品质,才能使茶叶生产得以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吴健 《耕作与栽培》1999,(5):13-13,32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的斜坡面,平均海拔1000m左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缭绕、酸性黄壤分布面积大,非常适宜茶树生长。所产茶叶,香高味浓,发展茶叶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政府也十分重视,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全省继烤烟、油菜之后的第三大经济作物支柱产业。70年代我省茶叶是大发展时期,面积达3.62万hm2,80年代下降为2.83万hm2,90年代以来又开始大发展,目前达4.24万hm2,比80年增加1.4万hm2,年产量1.65万t,比80年代仅上升0.59万t,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落较大,效益不够…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在剖析现代茶叶生产、茶叶贸易、茶叶拍卖与茶叶拍卖市场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立中国茶叶拍卖市场的必要性,结果认为建立中国茶叶拍卖市场是提高中国茶叶竞争力的需要,是市场经济的需要,是提高茶叶质量,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茶树机剪机采试验示范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智仁 《茶业通报》2004,26(3):120-120
为推动我县茶叶机械化生产,提高茶叶采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工效,在农业部农机化司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年初从浙江引进落合、川崎两个厂家生产的修剪机106台、采茶机84台,在走马镇进行了茶树机剪机采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深受当地茶农的欢迎,为全县大面积推广茶树机剪机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基本情况1.1机剪机采面积本次试验示范在白果民族茶厂木耳山茶园基地和世为公司红罗沟茶园基地进行,面积共266.7hm2。1.2茶叶产量266.7hm2机采示范茶园的鲜叶总产量为2400t,平均亩产干茶150kg,比非机采茶园对照平均亩产100kg增产33%。增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贵州茶机产业的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编者语]本文撰稿时间为2013年9月29日,截至发刊时,在省茶办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已在湄潭、平坝、印江、道真等县建成了6家茶机厂。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贵州茶叶面积快速增长,贵州茶机产业的发展意义深远。茶机产业指的是生产茶叶机械及其相关联的产业,贵州茶机产业指的是贵州自主生产茶叶机械及其相关联的产业。为了促进贵州茶机产业的发展,更好地保障贵州茶叶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发现当前贵州茶机没有拳头产品是制约产业自主发展的瓶颈,加快贵州茶叶工程实验室建设,以项目为纽带是当前解决这一问题最具操作性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和平 《茶业通报》1991,13(4):27-28,43
安徽是全国主要产茶省之一,茶叶数量大,品类多,各具特色,多年来产品一直畅销国内外市场。近年来,随着茶叶内销市场变化,名优茶需求量逐年增大,生产量不断提高,1990年全省名优茶产量达到3172吨,比1989年增长41.9%,名优茶占当年总产量比重由1989年的4.35%增加到1990年的6.19%,并且产销都较旺盛。名优茶生产的发展对于调整茶叶产品结构,增产适销对路花色,满足市场需求,促进茶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增加茶农收入,提高经营企业的经济效益,符合国家提出的“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经济发展方针。但从目前名优茶生产情况看,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  相似文献   

15.
醇基燃料热风炉为涪陵地区自主研制的新型供热系统,以空气为加热介质,采用燃烧醇基(甲醇加催化剂)为主体配置燃料,以火焰间接加热方式,可通过电脑界面控制,燃烧室与换热器合为一体。通过在茶叶杀青、干燥、提香工茶叶生产工艺中的应用,取得了明显效果。该系统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无环境污染危害,提升产品质量,综合经济效益提高26%以上,并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16.
德宏州芒市优质绿茶加工标准化生产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芒市茶叶加工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优质绿茶加工提出关键技术措施:更新设备,改进加工工艺,实现清洁化生产;鲜叶适度萎凋,轻度发酵;高温恒温匀速杀青;安装揉捻机无端变速器,控制揉盘转速,提高揉捻质量;恒温均匀烘培。结果表明:茶叶品质得到提高,为芒市打造优质高效的绿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的技术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勇  周坚 《中国农学通报》2002,18(4):103-105,138
简析了无公害茶叶的基本概念,从生态环境,园地开垦,选种定植,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茶叶加工,包装等方面,阐述了我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针对茶叶常见叶部病斑图像的形状特点,将机器学习应用于茶叶病害识别当中。以茶叶3种常见病害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分类识别研究,对有病害的茶叶图像进行处理和特征提取,利用径向基核函数进行分类来提高茶叶病害识别率。运用分类识别方法对茶叶病害进行研究,使茶叶在发病初期就能得到更好的预防以及后期能保证茶叶的质量和产量,提高当地茶叶的销量,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茶业通报》2013,(3):144-144
2013年8月29日,六安市副市长熊健到霍山县调研指导茶叶产业现代农业生产项目。熊健一行来到与儿街镇凡冲现代农业示范园和汉唐清茗有限公司新厂区施工现场,详细了解了霍山县今年茶叶种植、生产隋况以及汉唐清茗有限公司新厂区项目建设和发展规划情况。熊健在调研时指出,霍山县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把茶叶品牌打出去;进一步拓宽营销渠道,培育扶持龙头企业,抓好基地建设,提高茶园良种,调整茶产业结构,推动全县茶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山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全国重点产茶地区,主要的传统茶叶生产技术一直沿革了几百年至今。当今随着茶叶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有些传统的生产经验实际上是成了阻碍生产的陈规。我们在分析我市茶叶经济新的增长点方面,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提出了开发利用秋茶生产资源的课题,并组织了调研,现综述如下:1秋茶生产的现状目前秋茶生产总体水平很低,据调查黄山市总量在1000t左右,占全年总产的5%~6%,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种情况。1.1国营茶场秋茶开发利用较早,原是秋茶生产的重点。占70~80年代500t秋茶总量的60%以上,但现在是大幅度下降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