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家参谋》2011,(10):43-43
麦田怪圈是在麦田或其他农田上,通过某种力量把农作物压平而产生出几何图案。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出现过麦田怪圈,经常是一夜之间突然出现,尽管有人类“恶作剧”般制造的麦田怪圈,但很多麦田怪圈的成因至今仍是不解之谜。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麦田除草效果,确保麦田除草安全,根据近年来的经验与教训,防除麦田杂草要做到“四看”。  相似文献   

3.
小麦是泽州县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46.7万亩,占粮田面积的70%。近年来,泽州县麦田草害日趋严重。据统计,2000年麦田草害发生面积6.2万亩,2006年麦田草害发生面积20万亩,约占麦田总面积的42.8%,严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为控制麦田草害,保证小麦优质高产,几年来,泽州县植保部门从调查杂草种类、密度、生长习性入手,开始了麦田化学除草的试验示范,为该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未来增温情景适应性栽培途径,明确增温、降温麦田及其秸秆覆盖对地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2018年在山西临汾建立了增温降温设施并模拟了增温麦田、降温麦田和常规麦田,2019-2020年开展了增温麦田露地(CK1)、增温麦田覆盖(WSM)、降温麦田露地(CK2)、降温麦田覆盖(CSM)、常规麦田露地(CK3)、常规麦田覆盖(RSM)对不同生育阶段5 cm地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越冬前至成熟期日平均地温增温、降温麦田分别较常规麦田增幅4.35%、-30.57%,覆盖麦田较露地麦田增幅-2.29%,WSM较CK1增幅-4.08%>CSM较CK2增幅-2.07%>RSM较CK3增幅-0.66%;在返青期至成熟期随生育期延后WSM较CK1、CSM较CK3降温幅度呈增高趋势,CSM较CK2则呈降低趋势;各生育阶段降温幅度均表现为WSM较CK1>CSM较CK3。增温、降温和常规麦田覆盖处理低于0℃天数为CSM>RSM>WSM;增温、降温和常规麦田覆盖处理的降温效应天数为WSM>RSM>CSM;各生育阶段各类麦田覆盖较露地的增温...  相似文献   

5.
麦田化学除草剂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结了灌南县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分析了影响麦田化学除草效果的原因,提出了麦田化学除草剂合理使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麦田杂草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障碍因素,生产上一直难以彻底消除。为了有效地防除麦田杂草,提高防除效果,做到有的放矢,有必要对麦田杂草的种类进行调查、了解,从而制定科学的防除对策。  相似文献   

7.
冬季已经来临,冬小麦生长即将进入越冬阶段,大多数农民开始为麦田冬灌做准备。普遍认为,对于土壤墒情较好的麦田不浇浆水也可以安全越冬,对于干旱地区墒情较差的麦田必须冬灌才得以安全越冬。从生理学角度来说,对于越冬麦田冬前灌溉好处多,现简要介绍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旱地麦田的冬春管理李凤军(洛阳市种子管理站,洛阳471000)梁瑞凤(洛阳市农技站我省旱地麦田占麦播面积的1/3以上,旱地麦田冬春管理的好坏,对全省小麦产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尤其是在1997年,我省夏秋连旱,旱地麦田底墒不足,口墒差,部分地区缺苗断...  相似文献   

9.
针对济宁市麦田杂草发生种类、规律及特点,总结了各类麦田的化学防治技术;分析了麦田化学除草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阜阳市麦田杂草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阜阳麦田杂草大部分地区以阔叶杂草为主,其中猪殃殃、播娘蒿、宝盖草为优势种群,沿淮稻麦区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发生较重。麦田杂草可造成小麦产量损失10%~25%。温湿度是影响麦田杂草密度的主要因素,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单一选择性除草剂的使用,改变了麦田杂草的群落结构。麦田除草可大力推广综合控制技术,同时,根据田间不同的草相,应推广使用不同的除草剂。  相似文献   

11.
邢海业 《农村科技》2008,(11):17-18
近年来,麦田杂草播娘蒿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密度上升,危害逐年严重,防治不彻底会使麦田造成更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冬小麦冠层温度日变化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晴天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冬小麦田冠层温度的日变化特征分析表明,夜间干旱麦田与湿润麦田冠层温度无明显差别,而白天湿润麦田冠层温度明显低于干旱麦田;因为一天中12日至14时不同水分条件麦田间冠层温度的差别最大,此时的冠层温度和叶水势指标值最能反映土壤的最大供水能力麦田水分胁迫的重程度。因此,此时段是利用一次观测资料代表全天情形的最佳观测时间。  相似文献   

13.
以定州市为例,介绍了麦田杂草的主要种类,明确了长期单一使用麦田除草剂、小麦种子频繁调运、机械跨区作业等原因是影响麦田杂草种类和优劣势变化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杂草防治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唐河县利用杜邦巨星防除麦田阔叶杂草示范效果吕印谱(河南省植保植检站,郑州450002)王学明程相春(唐河县植保植检站)冀伟(郑州市种子公司)杜邦巨星是一种新型高效麦田除草剂,对麦田阔叶杂草有良好的防效。为进一步明确杜邦巨星在麦田的除草效果,加快这一技...  相似文献   

15.
《河北农业》2006,(12):4-4
入秋以来,我省持续干旱少雨,主产麦区基本无有效降水,致使全省1000多万亩抢墒播种的麦田受旱严重,需及时抢浇补墒水;有140多万亩麦田因旱出苗不全,需查苗补苗;部分造墒播种麦田也开始出现旱情。同时,进入10月份以来,我省气温持续偏高,部分麦田出现旺长趋势,对小麦安全越冬和夺取明年丰收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关中西部麦田禾本科杂草发生态势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陕西省关中话部麦田禾本科杂草的分布区域和田间密度呈明显上升趋势。据在岐山县调查,上世纪八十年代,野燕麦仅在渭河两岸麦田零星发生,到目前已蔓延到塬区和早地,且基数逐年增加。2001年,恶性杂革节节麦也在塬灌区麦田首次发现。全县麦田杂草群落出现了由单一的阔叶类杂草到阔叶类与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的态势,成为小麦生产中的一大公害,已对粮食生产和农业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7.
河北大名沙改试验区麦田水分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多年的气象资料1992-1993年度灌溉麦田水分平衡的基础上得到以下结论,(1)土壤水分循环的两个时期和季节变化的4个阶段。(2)1992-1993年度麦田全生育期需水量为522.8mm,灌溉麦田耗水量365.2mm,麦田拔节至抽穗期农田水分亏缺量最大,可达28.4mm。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不同产量水平麦田产量形成特征,以高产小麦品种烟农1212为材料,基于13C稳定同位素标记法,选择10 500 kg·hm-2(S)、9 000 kg·hm-2(H)和7 500 kg·hm-2(M)3个产量水平麦田,比较分析不同产量水平麦田小麦光合特性、13C同化物分配、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S麦田开花后21 d,旗叶SPAD值达52.6,比H、M麦田分别高12.15%和27.98%;旗叶净光合速率达18.8μmol·m-2·s-1,比H、M麦田分别高14.63%和37.23%;旗叶功能期延长,有利于成熟期13C同化物在籽粒中的分配和转运,在籽粒中的分配量达338.97 g·hm-2,比H、M麦田分别高7.22%和23.67%。S麦田在籽粒灌浆中后期保持较高的灌浆速率,成熟期千粒重达48.83 g,比H、M麦田分别高6.73%和10.68%,获得11 280.54 kg·...  相似文献   

19.
王玉堂 《农家顾问》2014,(12):32-32
小麦冬季(越冬至返青)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冻害,确保麦苗安全越冬。具体措施有。 1.盖粪 在小麦进入越冬期后,顺垄撒施一层粪肥,群众称之为“暖沟粪”。可以避风保墒,增温防冻,并为麦苗返青生长补充养分。盖粪的厚度以3~4厘米为宜,每667平方米施用粪肥5车左右;粪肥不足时,晚茬麦田、浅播麦田、沙地麦田以及播种弱冬性品种的麦田要优先盖。  相似文献   

20.
1 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2004年冬小麦秋种期间气温较高,土壤墒情适宜,有利于麦苗生长发育,大部分小麦基本带蘖越冬,群体较为适宜。另有部分麦田呈现两极分化现象,一是播种偏早麦田出现旺长现象,且群体偏大;二是播种偏晚的土里捂麦田。因此,小麦春季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合理调控群体,矮化防倒,主攻穗粒重,提高小麦品质。根据不同麦田,进行分类指导。采取的主要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