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德美亚3号是黑龙江垦丰种业有限公司从德国KWS公司引进的玉米单交种,2010年通过黑龙江农垦总局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垦审玉2011003原代号:垦丰0824。2013年又通过龙江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全省推广,审定编号:[黑审玉2013015];该品种生育期,115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50~2400℃。具有产量水平高,籽粒商品品质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出许多玉米新品种,现将10个适合吉林省种植的品种简介如下。1.先玉335系辽宁省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邮编:110015)培育。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平均公顷产量11451公斤。属中熟品种,生育期127天,需≥10℃积温275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株型紧凑,株高320厘米,穗位高110厘  相似文献   

3.
"吉杂118"高粱2007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出苗至成熟118天,需大于或等于10℃活动积温2460℃。幼苗绿色,根系发达,株高166厘米,穗长  相似文献   

4.
大民390内蒙古大民种业有限公司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09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玉2009035。该品种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强,后期籽粒脱水快,适宜机械化采收,深受广大农民朋友欢迎。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27天,需≥10℃活动积温2700℃左右。幼苗叶片绿色,叶鞘紫色,叶缘绿  相似文献   

5.
德美亚1号是黑龙江垦丰种业有限公司从德国KWS公司引进的早熟玉米三交种。2004年由黑龙江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品种审定编号:黑审玉2004014原代号:KX7349。该品种生育期105~110天,需≥10℃活动积温2100℃。具有产量水平较高,籽粒商品品质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宽诚60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9005 选育单位:河北省宽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海34×k404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东华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29天,比郑单958晚熟1天,需有效积温2 750℃以上.  相似文献   

7.
玉米新品种绥玉16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玉米育种研究室以自交系SGy22为母本,以自交系SGy46为父本杂交育成,2005年春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生育日数126天,需≥10℃积温2600℃,适宜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8.
垦单24是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玉米育种室以自选系佳113为母本、自选系佳069-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普通玉米杂交种,先后通过黑龙江垦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和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110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100℃左右,平均公顷产量11096.7kg,比对照品种德美亚1号平均增产11.2%。  相似文献   

9.
高明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269-12270
哈黏1号是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于2007年以自选自交系母本404和父本651杂交选育而成。2012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2042。该品种外观品质优良,果皮薄,黏度高,适口性佳,丰产性较好。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0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250℃左右,适宜于黑龙江省第1—4积温带作鲜食和速冻加工种植。  相似文献   

10.
"嘉兴878"是铁岭市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T11688为母本,自选系T11696为父本组配而成的辽宁省中晚熟玉米新品种,2020年3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辽审玉20200028。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的特点,适宜在辽宁境内≥10℃活动积温在2800℃以上的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According to phen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of fourteen stations in Hunan,Hubei and Jiangxi provinces from 1994 to 2006,indices of suitable temperature at the booting stage and accumulated temperature(≥10 ℃)during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in early or late rice in the south of China were analyzed by statistics and bio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tors.Indices of the optimum daily mean temperature and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at the booting stage were as follows:Early convention rice variety was 25.7 ℃ and 22.3 ℃ respectively,hybrid variety was 26.5 ℃ and 23.3℃ respectively;while late convention rice variety was 25.6 ℃ and 22.3 ℃ respectively,hybrid variety was 25.8 ℃ and 22.6 ℃ respectively.Indexes of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during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were as follows:The early-maturing variety,the middle-maturing variety and the late-maturing variety of early rice was 2 512.1 ℃,2 528.4 ℃ and 2 651.3 ℃ respectively,while the early-maturing variety,the middle-maturing variety and the late-maturing variety of late rice was 3 126.2 ℃,3 031.5 ℃ and 3 335.2 ℃ respectively.The above indexes all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identification,which could provide reference for formulating the meteorological standard of rice in the south of China.  相似文献   

12.
根据湘、鄂、赣3省14站1994~2006年的物候观测资料,利用统计学以及因子间生物学关系,分析确定了我国南方早、晚稻孕穗期适宜温度和全生育期≥10℃积温指标。孕穗期适宜日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指标如下:早稻常规品种为25.7和22.3℃,杂交品种为26.5和23.3℃;晚稻常规品种为25.6和22.3℃,杂交品种为25.8和22.6℃。全生育期≥10℃积温指标如下:早稻早熟、中熟、晚熟品种分别为2512.1、2528.4、2651.3℃;晚稻早熟、中熟、晚熟品种分别为3126.2、3031.5、3335.2℃。上述指标均符合鉴定要求,可为南方地区水稻气象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早熟高产玉米杂交种晋单70号的选育与栽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徐劲松  徐青松 《山西农业科学》2013,(11):1174-1175,1193
晋单70号(原代号GS05-1)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系早48为母本、自选系白H 217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早熟、低秆、紧凑大穗型玉米杂交种。经多年试验示范表明,该杂交种丰产性、稳产性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在忻州市生育期123 d,需≥10℃有效积温2 350℃·d;种植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2010年5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0006。  相似文献   

14.
旱地春小麦产量对不同生育阶段温度变化的响应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定量分析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旱地春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温度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为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制定合理种植模式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方法】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不同生育阶段温度与旱地春小麦产量间的关联性,确定影响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关键生育阶段。应用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Simulator)模型模拟不同生育阶段温度变化条件下春小麦的产量,通过二次多项回归分析、单因素边际效应分析方法研究旱地春小麦产量对不同生育阶段温度变化的响应机制。【结果】(1)APSIM模型对模拟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播种期旱地春小麦的产量和生育期具有较高的适用性,模拟产量和生育期的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值分别为39.95 kg?hm -1和2.78 d,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平均值分别为1.55%和1.87%,模型有效性指数(ME)平均值分别为0.73和0.83;(2)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旱地春小麦全生育期平均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不同生育阶段的温度增幅各不相同,播种—出苗、出苗—分蘖、分蘖—拔节、拔节—孕穗、孕穗—开花、开花—灌浆和灌浆—成熟阶段的平均气温倾向率分别为0.44℃?(10a) -1、0.34℃?(10a) -1、0.17℃?(10a) -1、0.41℃?(10a) -1、0.49℃?(10a) -1、0.52℃?(10a) -1和0.35℃?(10a) -1;(3)不同生育阶段温度变化对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灌浆—成熟、开花—灌浆、播种—出苗、孕穗—开花、拔节—孕穗、出苗—分蘖、休闲和分蘖—拔节阶段;(4)在其他生育阶段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播种—出苗阶段温度每提高0.5℃,春小麦产量平均增加0.45%;孕穗—开花阶段温度每提高0.5℃,春小麦产量平均减少0.34%。开花—灌浆阶段温度每提高0.5℃,春小麦产量平均减少0.65%;灌浆—成熟阶段温度每增加0.5℃,春小麦产量平均减少1.09%。【结论】APSIM模型对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播种期旱地春小麦的产量和主要生育期有较好的模拟效果。研究区旱地春小麦全生育期平均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不同生育阶段温度增幅不同。不同生育阶段温度变化对春小麦生长和发育影响不同。播种—出苗阶段增温倾向于增产,其他阶段增温倾向于减产。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进唐河县优质棉花生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研究小尺度范围气候的变化规律及棉花生产对其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83—2013年唐河县的年均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增速为0.389℃/10a;但其增长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其中,1983—1998年气温升高迅速,增速达0.766℃/10a,而1999—2013年温度则几乎没有变化。从季节看,春季和夏季升温显著,秋季和冬季则不显著。1999—2013年,棉花产量呈显著增长趋势,温度每升高1℃,棉花增产151.68kg/hm2;其中,2003—2013年棉花产量随春季和夏季温度、7月均温、极端最高温和棉花生长季均温的增加而升高。可见,唐河县31年温度的变化较敏感,并且温度对棉花的增产作用在整体上较为显著,且不同时间段的温度变化及其对棉花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异性。  相似文献   

16.
梁祖昂  蔡吉苗  刘先宝  李超萍  时涛  黄贵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90-11193,11328
[目的]对11株杂交竹枯萎病病菌进行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以11株分离自广西华劲竹林发展有限公司枯萎病发病严重竹林基地的杂交竹枯萎病病菌为材料,进行最适生长条件与孢子萌发最适条件的确认及致死温度的测定。[结果]11株菌株的最适生长培养基和光照条件各不相同,最适生长温度为24~28℃,最适pH值在7.0~11.0,乳糖和山梨醇为最佳碳源,酵母浸膏为最佳氮源。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4~30℃左右,最佳碳源为麦芽糖、乳糖、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膏、牛肉浸膏。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min)。[结论]该研究为杂交竹枯萎病的防治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杂交竹枯萎病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慧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483-5483,5561
分离纯化了广西杂交竹枯萎病原镰刀属尖孢镰刀菌,并研究了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该尖孢镰刀菌对杂交竹有很强的致病力,在5~35℃、pH值2.5~10.0均能够生长。在20~27℃有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其致死温度为50℃。分生孢子在pH值2.5~11.0、湿度90%~100%和水滴中均能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防治杂交竹枯萎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处理对杂交狼尾草及其母本美洲狼尾草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狼尾草(Tift23A×N51)F1及美洲狼尾草不育系(Tift23A)种子为试验材料进行种子发芽试验,记录每天的发芽数,计算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结果]结果表明,杂交狼尾草在25和30℃表现出较高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母本美洲狼尾草在25、30及35℃均表现较强的发芽状况,以30℃为最佳。母本对高温(40℃)亦有良好的发芽表现,而杂交种在较低温度(15℃)的发芽表现要好于母本。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幼芽增长而增加。[结论]杂交种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而母本种子具有较强的抗高温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玉米新品种龙育9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选育的,组合为T056×T123。该品种属于早熟玉米品种,具有产量高、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等优点。在适应区青贮生育日数117 d,需≥10℃活动积温2 300℃左右,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第三积温带上限种植。  相似文献   

20.
温州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温州进行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候适应性。[方法]根据2000~2004年温州6~9月温度曲线,分析该地两系杂交稻制种期间温度的适应性;根据2002~2009年6~9月台风发生情况,分析该地两系杂交稻制种期间光照和降水量的适应性。[结果]整个7月和8月上旬未出现日均温≤24.5℃的天气,整个8月中旬也仅在2002年出现过2d日均温≤24.5℃的异常天气,但也均〉23.0℃;但8月下旬偶遇扬花期白天最高气温≥35.0℃的天气,遇台风后连续3d以上的雨日也有可能发生。[结论]在温州的气候条件下,可以安全进行两系杂交稻制种,但需注意8月下旬偶遇扬花期白天最高气温≥35.0℃的天气和遇台风后连续3d以上的雨日。考虑到温州两系杂交稻制种期间的气候特征,在制种过程中需注意制种基地的选择和制种父母本播种期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