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1992年在郑州进行的室内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药剂中生菌素751和抗生素B-903对苹果轮纹病离体培养的菌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为11.77~18.70mm;田间将生物药剂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后,经“751”100倍液防治的轮纹病烂果率低于化学农药处理,且对早期落叶斑点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贮藏前用751的复配剂QGF处理后,获得了满意的防病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2.
老茶园嫁接无性系良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东海 《种子》2002,(1):67-69
通过化学药剂处理和改进方法等,对茶树在不同时期及不同药剂处理下的嫁接成活率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春,夏,秋三季的嫁接成活率平均为67.0%-88.5%,其中夏季嫁接成活率显著高于秋季和春季,而秋季又显著高于春季。嫁接时用吲哚乙酸(IAA)或ABT生根粉按新摸索的点滴方法处理接口,能显著提高嫁接成活率,其中IAA处理浓度为300mg/kg左右时,嫁接成活率最高为94.1%,比空白对照的75.6%显著提高18.5个百分点,ABT处理浓度为200-400mg/kg时,成活率为86.7%-90.3%,比空白对照显著提高11.1-14.7个百分点。嫁接后形成的良种复合茶树生长势旺盛,说明嫁接技术可用于老茶园无性系良种化换种改造。  相似文献   

3.
文摘     
经药剂处理的玉米储藏和加工为淀粉后的药剂残留日本研究者佐佐木久美子最近对收获后经有机磷和澳化物杀虫剂处理的玉米在储藏和加工成淀粉后药剂残留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用于玉米处理的药剂有故敌畏、甲基毒死蟀、杀螟松、澳甲烷、甲基虫螨磷以及马拉硫磷、处理后的玉米置于10~18℃、光线较暗的储藏室内储藏12周,用敌敌畏处理的玉米中药剂残留仅为25%,其它药剂尚残留约7Q%6用清甲烷熏蒸后的玉米加工出的淀粉,其漠化物残留较低。经测试,加工后五米淀粉中敌敌畏残留率约为0.l%,甲基毒死蟀残留13%,杀螟松残留7%,甲基虫螨磷…  相似文献   

4.
正为获得防治苹果轮纹病的高效药剂组合,为掌握苯醚甲环唑与克菌丹混配后在当地果园对苹果轮纹病的防效和最优配比,实现药效好、成本低的防治目的,从而指导田间科学合理混用农药,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烟台大学农学院科研人员合作于2012年、2013年的5月6日至9月26日分  相似文献   

5.
为控制采后南果梨轮纹病,本试验在离体和体内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处理对采后南果梨轮纹病的控制及对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果梨轮纹病致病菌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离体试验中,1.0%碳酸氢钠和0.8%碳酸钠对梨轮纹病菌均有明显防效,可完全抑制病菌菌丝生长,显著降低菌丝干重和抑制孢子萌发(P<0.05)。碳酸钠对病菌抑制效果优于碳酸氢钠。在活体试验中,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处理显著降低了梨果在室温(20 ℃)条件下的自然发病率,减小了人工损伤接种B. dothidea梨果的病斑直径,但抑制率较低,分别为10.2%和11.0%。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可延缓初期果实硬度的下降,维持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碳酸钠可显著延缓果实可滴定酸的下降,而碳酸氢钠加速了可滴定酸的下降,但降幅较低。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对离体条件下轮纹病菌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室温(20 ℃)活体接种轮纹病菌控制效果较差。因此,建议生产上采用碳酸氢钠或碳酸钠结合冷藏等其他采后措施控制果蔬病害。  相似文献   

6.
春花生种子药剂处理贮藏不同时间对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汉章  曾先强 《种子》1997,(6):40-41
花生是我国华南和福建省的主要油料作物,种植面积66.7万公顷和10万公顷。当前我国华南地区花生生产上早春播种缺苗严重,一般达10%-30%左右,以至全部烂种重种,这是影响花生中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花生生产的实际,我们研究了用春花生种子药剂处理贮藏的方法来保持种子的生活力,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2,3],并已在生产上大面积示范。本文进一步研究药剂处理贮藏不同时间对花生种子活力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采用泉花10号花生品种为材料,于1995年9月春花生种子收获晒干后,用两种花生种子保护剂(代号为9011和9013)分别处理着花生…  相似文献   

7.
Sr18生物杀线虫制剂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生防菌株Sr18研制的生物杀线虫剂,于2003—2004年在山东省济南的日光节能温室内进行了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发酵工程及生化分离手段制得的生物杀线剂1,2,3号均有显著的抗线虫括性,其中以2号浓缩水剂效果最为显著,可明显降低土壤内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数量,虫口减退率94.68%,收获期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效高达80.27%,显著高于对照化学药剂益舒丰(65.84%)和生物药剂灭虫灵(52.44%)。另外,该制剂还具有促进植株生长和提高产量的效果,杀线剂2号处理区的平均株高和单株鲜重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分别增长16.32%和20.43%;杀线剂2号的黄瓜增产率为28.28%,优于益舒丰(19.8%)和灭虫灵(17.43%)处理。  相似文献   

8.
配方施用BR-120对棉花经济性状和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R-120(油菜内酯素)或BR-120与尿素、多菌灵配合对棉花进行根外(叶面)喷施试验,结果大多数处理的皮棉产量高于ck(不施用任何肥料和药剂)特别是用BR-120与尿素配合施用时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其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棉花的成铃率提高。施用BR-120等混配剂得当时对棉花的纤维品质也有一定的改良作用,如有的处理纤维增长,比强度提高,但对棉花枯黄萎病没有表明出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徐丽珊  黄帼 《种子》2003,(1):21-22
研究了秋水仙素处理对益母草种子生物生化变化的影响。方法:以益母草种子为材料,观察了不同程度秋水仙素处理后,酯酶同工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发芽、生长情况等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发现各种程度秋水仙素处理的益母草种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无明显变化;用0.05%-0.5%浓度秋水仙素分别处理益母草种子,酯酶同工酶谱带有增多的现象;并且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12h后,发现用0.2%浓度处理的种子生长较好。结论:说明一定程度秋水仙素处理就改变益母草种子中酶数量;用0.2%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最有利于提高益母草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高分子有机酸复合碱式硫酸铜的杀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高分子有机酸复合碱式铜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对作物的安全性明显提高,以高分子有机酸复合碱式铜300、400和500倍液,波尔多液(1:1)300倍液、绿得保悬浮剂300倍液和琥胶肥酸铜300倍液,室内测定对苹果轮纹病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3.5%,85.2%,65.4%,85.9%和75.6%,对苹果轮纹病菌丝生长抑制效果分别为72.6%、65.3%、51.0%、42.3%、72  相似文献   

11.
破除种子休眠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鱼小军  王芳  龙瑞军 《种子》2005,24(7):46-49
破除种子休眠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包括温度处理、机械处理、射线、超声波处理和电场处理、干燥后熟和层积处理;化学处理包括激素处理、无机化学药剂处理和有机化学药物处理.许多植物种子的休眠是综合休眠类型,此类植物种子的休眠需综合方法来破除休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SPVD)严重影响了我国甘薯的正常生产。为了筛选出能够防治SPVD侵染的化学药剂,本研究选择了14种药剂对感染SPVD的甘薯植株进行喷施,检测处理后叶片的病毒含量和植株的生理指标。结果显示,施用所选的大部分药剂后,甘薯叶片中造成SPVD的两种病毒含量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感病甘薯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和生物产量有了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其中巴斯夫病毒原液、0.1%大黄素甲醚和奥力克黄瓜病毒专用粉剂3种药剂的效果最为明显,叶绿素含量、蔓长等指标较对照组极显著提高。本实验说明药剂能够减轻SPVD对甘薯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INSECTO防治储粮害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不同剂量的INSECTO拌入小麦和大米后,以玉米象、赤拟谷盗和谷蠹作为受试害虫,研究了INSECTO对上述害虫的防治效果.在此基础上,又分别进行了围囤散装试验和包装粮垛麻袋表面喷洒防虫试验,结果表明,INSEC-TO对3种受试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以0.1%剂量拌和粮食其效果与10ppm杀螟松基本相同,但化学性质比杀螟松稳定且无化学药剂的毒性残留,对人畜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测定大棚草莓种植不同处理间新旧基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性状变化差异,比较不同处理新旧基质对草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新旧基质间理化性质和生物性状变化规律不同,新旧基质对草莓品质的影响无明显变化。旧基质经太阳热高温、杀菌药剂和适量补肥的处理后草莓果实品质表现与新基质相近,实现了栽培基质的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15.
高渗透、强内吸性果树杀菌剂——刮腐刀,其有效成分为每千克制剂含氨基寡糖素5克,主要防治果树腐烂病,枝干轮纹病;生长期果实上的轮纹病、炭疽病及叶片上的斑点落叶病。同时对防治桃树流胶病、疮痂病效果较好。对防治苹果果实上的轮纹病、炭疽病和葡萄上的白腐病及炭疽病有特效。  相似文献   

16.
枯草芽孢子杆菌、多抗霉素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晚疫病是治愈清镇市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为筛选适宜马铃薯防治的生物药剂,引进枯草芽孢子杆菌、多抗霉素等生物药剂进行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枯草芽孢子杆菌和10%多抗霉素两个两种生物药剂不仅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末次施药后10d防效达85.12%和76.83%。而且对马铃薯安全、无药害,对植株生长无抑制作用,马铃薯增产达19.99%和14.40%,有明显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7.
明确抗性生物型野燕麦对高效氟吡甲禾灵产生抗性的3种酶机制,为治理与延缓杂草抗药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温室盆栽法,分别测定了抗性和敏感性生物型野燕麦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CYP450)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活性差异。结果表明,未加药剂时,抗性生物型野燕麦ACCase的活性低于敏感性生物型;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2个生物型ACCase的活性逐渐降低,但抗性生物型降低幅度小于敏感生物型,二者ACCase活性IC50分别为78.369 μmol/L和43.469 μmol/L,活性倍数1.8。清水处理时,野燕麦抗性生物型与敏感生物型CYP450还原酶和GSTs活性差异均不明显;施药后,抗性生物型CYP450还原酶和GSTs的活性均高于敏感生物型,药后12天,抗性生物型与敏感生物型CYP450还原酶活性分别113.1 pmol/L和38.9 pmol/L,活性倍数2.91;2个生物型GSTs活性分别为210.6 mIU/L和319.1 mIU/L,活性倍数1.52。[结论]靶标酶活性较高水平的维持及代谢酶活性的增强是野燕麦对高效氟吡甲禾灵产生抗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草莓贮藏保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保鲜剂 1号、 2号、 CaCl2、 GA3和 ClO2等药剂处理,结合低温贮藏和真空冷藏对 2个草莓品种 (全明星和达赛莱克特 )进行采前和采后处理,研究其对果实腐烂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采后用保鲜剂 1号+ 5% CaCl2+ 100 mg· kg- 1GA3处理和真空处理并结合冷藏保鲜效果较好,可使保鲜期长达 24天和 42天,且贮藏过程中营养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19.
在隔离区用药物诱导显性核不育小麦孤雌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隔离区,以太谷核不育小麦和矮败小麦为供试亲本,用炔诺酮,甲地孕酮,乙烯雌酚,马来酰肼(MH)等化学药剂诱导不育株孤雌生殖。结果表明,太谷核不育小麦的诱导结实率高于矮败小麦。炔诺酮,甲地孕酮和乙烯雌酚的诱导结实率均超过马来酰肼。小穗剪颖后用药剂处理和药剂处理后穗子套袋均能提高诱导结实率。用药剂处理时间以晚上19时后效果最佳。不同供试亲本对喷药次数的反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于泉林  武宝悦 《种子》2003,(5):72-74
用GA3、H2O2不同浓度、不同时间浸泡处理花椰菜、大葱、水萝卜劣变种子。结果表明:GA3对3种种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低于50mg/kg的浓度效果最佳,高于50mg/kg会抑制种子萌发;H2O2处理只对水萝卜有效,浸泡7min,发芽势、发芽率均提高17%,活力指数也有所提高。测定浸出液电导率、紫外吸收表明,各有效处理的相对电导率比对照低1%~19%,紫外吸收比对照处理低0.03~1.8,表明化学药剂处理种子均导致无机离子和核酸、蛋白质等有机物的渗出减少,其机理可能为化学药剂处理种子对细胞膜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