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茶叶发展史的几个阶段都是与制茶相关联的,这就是: 第一阶段是从一六一○年开始,用手工制造各种茶类。第二阶段是从一八三九年开始,对手工制茶工序加以简化。第三阶段是从一八八○年开始,随着揉捻机和烘干机的发明,使机器制茶胜过手工制造,形成了“传统制茶法”,直到今天还被广泛使用着。第四阶段是从一九二五年开始,使用各种新式制茶机器,像勒克切茶机,CTC切茶机以及转子揉切机等用以制造红碎茶的揉切分筛自动化或连动装备的出现,也就是所谓的“非传统制法”。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茶叶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技术设备的创新与融合已经成为当前茶叶产业发展的关键,揉捻作为茶叶加工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程序,使用相关机械装置所实现的揉切机理状况直接关系到茶叶生产效果。研究茶叶揉捻机械装置中的揉切机理,优化具体的电子参数,其将为当前茶叶产业优化创新提供重要支撑。本文拟从茶叶揉捻机械装置的应用背景分析入手,结合茶叶揉捻机械装置揉切机理分析,从而探究茶叶揉捻机械装置电子参数优化机制。  相似文献   

3.
CTC红碎茶加工方法习惯上按揉切机械不同分为传统的和非传统的类型.1.传统的加工工艺:(简称:平盘揉捻/CTC工艺)萎调——平盘揉捻——CTC——发酵——干燥.产品称为传统CTC红碎茶.2.非传统的加工工艺:(简称:转于揉切/CTC工艺)萎调——转子揉切——CTC——发酵  相似文献   

4.
殷鸿范 《茶叶》1989,(2):52-56
揉切与发酵是红碎茶加工的两个主要环节。茶叶不经过揉切就不会发生酶性氧化,更不会成颗粒状。红碎茶的色、香、味、形都与揉切作用密切相关。红碎茶加工工艺的决策实质上就是揉切机组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浅谈云南大叶种CTC红碎茶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CTC红碎茶品质特征CTC红碎茶流程与Orthodox(传统)制法相似,只是揉捻过程中使用的机具和工艺不同。CTC红碎茶是经过CTC工艺即压碎、撕碎、揉卷(Curl)(每分钟70—700次压碎及撕碎叶片),快速破坏茶叶细胞结构,并将碎叶片快速揉捻卷绕压迫成为颗粒状后,再进行发酵及烘焙干燥制成的红茶。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红碎茶生产广泛采用盘式揉捻机和转子式揉切机组合的加工工艺。这种工艺中的关键设备揉切机,具有快速、强烈揉切的特点,对红碎茶品质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转子是转子揉切机的主要工作件,它在揉腔内转动,以其上面的螺旋(搅龙)连续推动、挤压茶叶,并在揉筋、刀片、棱板、尾盘等零件的配合下搓揉、撕切茶叶,使叶组织破碎,形成紧结的颗粒状外形。为了设计制造性能良好的转子式揉切机,本文试对螺旋的工作原理、参数确定和应用形式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茶机研究和发展方向的商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清厚 《茶叶》1993,19(2):44-46
我国茶机工业起步晚,发展慢,性能低,品种规格不全、不配套、耗能大,不同程度地妨碍了生产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有所改进,研制了成套红绿茶初制机械,推出了各类型名茶微型机具,完成了一批金属热源发生炉,又开始探索了高科技茶机生产,以程控及微机控制制茶等自动化新型茶叶机具,为我国茶叶机械工业走向世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其品种类型、性能、门类尚属初级阶段,不能适应当前茶叶发展的需要。为此,笔者谈点意见和看法,以与我界同仁商讨。一、当前茶机科研、制造与茶叶生产结构的不平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茶叶机械化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建立了110座专业茶机厂,生产各类茶机45万台(套),年初制加工能力达60万吨,精制加工能力65万吨,茶园管理机耕机械近千台(套);组建了10多所茶机研究所,完成了盘式揉切机→转子式切茶机→强烈快速揉切制法三阶段红碎茶系统研  相似文献   

8.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在七○年开始试验茶叶揉切机,并在“茶叶科技简报”作了简介。最近二年,我们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断提高,配置成“7051型转子揉切机组”,实现红碎茶连续揉切流水作业,提高了品质和工效,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9.
一、应用转子机连切工艺揉切是初制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云南省风庆茶厂在总结“凤翼型”转子机性能的优越性基础上,一九七八年秋,以四级鲜叶原料,用“风翼型”转子机直接切碎鲜叶失重40—42%的萎凋叶,简化传统制法先揉  相似文献   

10.
江苏阳羡茶场采用LTP锤击机和CTC联装,取消传统的平揉,红碎茶品质有了明显提高。原来平揉时间长(40-60分钟)茶叶在机内处于高温缺氧的情况下,茶多酚氧化不充分,茶黄素形成困难而向茶褐素转化,加以平揉对叶细胞的破坏不充分,酶性氧化过程不整齐,不利于茶黄素的形成和积累,因此传统制法的红碎茶、汤色不够红艳,叶  相似文献   

11.
揉捻是茶叶加工的一个重要工序,对形成茶叶的优良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国内外茶叶揉捻机的现状,对目前揉捻机的揉盘凹倾角、揉桶转速、棱骨数量等关键结构参数的优化研究进行了论述,分析了连续化揉捻、自动加压、自动进(出)料等结构创新及自动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论述了当前茶叶揉捻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1980年以来,我省红碎茶新工艺、新机械的研究进展较快。在新机械研制上,实现了以强烈快速锤切解体,叶组织充分扭曲变形为目的的揉切机具改革,研制出了较为理想的6CC系列茶叶锤切机和6CG系列茶叶  相似文献   

13.
红碎茶外形花色分明,内质香气高锐,滋味浓强鲜爽,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可比性。近几十年来,世界上茶叶生产量的增长大于商品量增长,质量竞争十分激烈。各生产国都在从制茶化学,工艺技术和机具等方面广泛寻求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六十年代初,我国红碎茶进入了小规模的生产试验,到目前为止,其间经历了以揉切机具为中心的三个生产大变革。即盘式揉切、转子揉切和锤击式切碎三个阶段。目前转子式揉  相似文献   

14.
正揉捻几乎是所有茶类加工不可或缺的工序,目的是使茶叶紧结成条,体积缩小,外形美观,同时使茶汁部分溢出,利于干茶冲泡。茶叶揉捻使用的设备是茶叶揉捻机,它的发明及在我国的研制推广,经历了极为漫长和艰辛的岁月。一、从我国茶叶的人工揉捻谈起中国的茶叶加工,千百年来一直停留在手工作业状态。揉捻作业是用竹编篾片铺在桌面或置于宽凳上,用手工在篾片上揉搓使茶叶成形。一些无法用手工揉捻成形的粗老茶  相似文献   

15.
1980年,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从国外进口了L、T、P茶叶揉切机(Laurie Tea Processor即劳瑞公司的制茶机),适当地配套,在广西百色茶场、湖南瓮江茶厂进行红碎茶加工机械和工艺改革的试验,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果,主要是: (1)节约劳力,提高工效,增加收益。过去要二十多人操作的揉切工序,现在不到十人就行了,每个揉切过程由一个小时左右缩短到五、六分钟,电能消耗大大减少。由于揉切叶  相似文献   

16.
1 传统乌龙茶制茶技术的特点在建国前 ,乌龙茶做青大多为轻发酵 ,晒青失水率大约在 5 %左右 ,以轻做青 ,高香气为特色 ,茶叶市场上俗称北 (武夷山 )尝岩韵 ,南 (安溪 )评香气的概念。台湾乌龙茶制法由于大多数是建国前的安溪人把技术带到台湾 ,保留了轻发酵特色 (当然 ,在品种繁育和外形塑揉上有新的进展 )。五十年代中后期 ,闽南茶区随着茶叶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制茶机具如手摇杀青机、木质揉茶机、滚筒式摇青机等已创造或改进 ,对茶叶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2 市场拓展对乌龙茶品质的要求由于当时茶叶是一类管理物资 ,茶叶的经营方式须由国…  相似文献   

17.
科技简讯     
双速定时数字显示的茶叶揉捻机为了满足制茶工艺要求,茶叶揉捻机在揉捻不同嫩度的茶叶以及茶叶揉捻的不同时间,都需要不同的转速,以保证揉出的茶叶具有良好的条索与品质。四川省农机研究所和重庆市江津茶机厂设计制造成  相似文献   

18.
薛红肖  李娟 《福建茶叶》2016,(12):188-189
揉捻是茶叶初制塑形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通过揉捻形成茶叶紧结弯曲的外形和更加完善的内质,对茶叶的出品来说至关重要。在茶叶的揉捻中,成条率随揉捻时间的增加呈现出的是数学二次曲线的变化规律,所以我们只有更好地应用数学模型对茶叶揉捻的形态变化进行分析与研究,才能将揉捻的时间控制在最合适的区间范围内,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茶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目前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揉捻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以6CR-40型茶叶揉捻机为研究对象,基于Solidworks对茶叶揉捻机进行三维建模,运用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对茶叶揉捻机的揉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求各试验因素对茶叶揉捻机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运用二次正交旋转试验,通过Design-Expert软件进行优化求解,获得揉捻质量最佳的结构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当揉桶转速为42 r·min-1、棱骨高度为10 mm、揉盘倾角为3.8°时,茶叶的成条率为88.55%、碎茶率为1.83%。茶叶揉捻机具有较好的揉捻质量。验证试验结果与仿真优化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CTC揉切机是国内外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红碎茶加工机具,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萎凋叶快速撕碎、强烈扭曲挤压获得较高的叶细胞损伤率。用它制出的茶叶汤色明亮,浓强度高。为进一步提高国内CTC揉切机的制茶质量,本文对明显影响该机揉切质量的齿辊结构参数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