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3 毫秒
1.
《海鲜世界》2004,(1):34-34
黄海水产研究所九五、十五期间主持了国家863、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三项课题,研究建成及推广各类模式的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水面达到3.6万平方米,养鱼试验获得了平均单产27.4kg/m2,高产池单产35k/m2的结果.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仅仅建成一套高水平的系统是不够的,要真正产生效益,还要靠人,靠人的技术与管理.设施渔业的三大要素是:设施、养殖、管理.这里,主要针对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根据多年来积累的一些经验教训,从管理操作和养殖技术两方面,谈一下严重制约和影响大幅度提高单产水平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2.
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工程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设计并建设了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工程,研发出水处理设施与设备,包括:综合生物滤池、全自动微滤机、蛋白质分离器、渠道式紫外线消毒器、管道溶氧器、多点在线自动水质监测系统等,并进行养殖生产。主要水质指标达到:COD<3.5 mg/L,TN<0.5 mg/L,DO>8 mg/L,总大肠菌群<3500个/L。养殖鲆鲽鱼类平均单产30 kg/m2,高产池35 kg/m2。  相似文献   

3.
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用软颗粒配合饲料投喂牙鲆,经过157天的饲养,牙鲆的尾相对增重率为136%,平均饲料系数为1.51,牙鲆增重1kg所需饲料成本为10.87元,养殖单产为25kg/m3。  相似文献   

4.
2012年9-11月在东方海洋开发区珍贵鱼养殖场进行高密度封闭式循环水养殖三文鱼试验。在循环水养殖车间中,挑选同一个系统中的三个养殖池A1;A2;A3,挑选同一批次三文鱼(重500g左右)进行养殖试验。养殖密度分别调整为A1:10kg/m3;A2:14.9kg/m3;A3:19.8kg/m3。经过2个月的养殖,三文鱼个体增长情况分别为:末均重:A1:1.05kg;A2:1.06kg;A3:0.98kg,增重率为A1:83.48%;A2:94.64%;A3:86.01%。存活率为:A1:92.6%;A2:89.98%;A3:89.2%。得出结论在该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条件下,养殖密度在15kg/m?左右时鱼增长速度较快,可较大程度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为工厂化养鱼实用技术模式研究中的一个试验专题 ,主要在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对鱼体生长特性进行观测 ,并提出适宜的投放密度、养殖周期及养殖系统中理化因子对鱼体生长的影响。试验于 2 0 0 2年 5月至 7月。经过 60d(天 )工厂化养殖试验 ,罗非鱼产量 78.2kg/m3,淡水白鲳产量 82 .2kg/m3。产生经济效益 ,罗非鱼为 96.77元 /m3,淡水白鲳为 44.84元 /m3。1 材料和方法1 .1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本试验采取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 ,利用曝气、沉淀、过滤、生物净化等手段迅速去除养殖对象的代谢产物和饵料残渣 ,使水体得到净化并重复使用 …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我国海水鱼类养殖的发展和对渔业水域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粗放型的养殖模式将逐渐被低污染、集约化的工厂化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所取代。作者围绕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设备、工艺、管理技术等先后多次进行讨论、调研,走访循环水养殖以及废水处理企业与小型试验相结合,经过多方论证确定了一套封闭式工厂化养殖系统水处理工艺,通过首次引入微波消毒设备,成功建成一套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微波消  相似文献   

7.
冷水性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及养殖虹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冷水性鱼类循环水养殖工艺、设施与装备系统的设计研究,该研究进行了虹鳟鱼养殖试验,突破了养殖水体氨氮低温处理技术关键,形成了低温微生物驯化处理和臭氧催化氧化处理新方法,建立了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的封闭循环式养殖系统集成技术。试验表明,在空气增氧的条件下,冷水性鱼类循环水养殖,养殖密度达到38kg/m3,各项水质指标符合鱼类正常生长要求。  相似文献   

8.
“半封闭式循环水生态养鱼系统”是应用生物技术净化养鱼水质,应用无公害益生菌防治鱼病,使养殖的罗非鱼无药物残留、食用安全的养鱼技术。一、主要技术环节“半封闭式循环水生态养鱼系统”主要有五大部分组成,其结构和功能如下:1.鱼池:由面积700m2~1500m2的普通鱼池改建为面积80m2~120m2的椭园形、具有上下水和自动排污功能的小型水泥池,增加了池容积、载鱼量,减轻了鱼类排泄物对水质的污染。2.增氧设施:将分散增氧机增氧改为鼓风机集中送气增氧,不但提高了池水的含氧量、节省了能源而且便于操作维修。3.…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 ,欧美日等先进国家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研究开发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并继续朝着“零排放”的目标不懈努力 ,其经验可供学习和借鉴。本文着重介绍国内外“零排放”型(封闭式循环水 )水产养殖系统研究开发的最新进展。所谓零排放型养殖系统 ,是在养鱼生产效率较高且比较经济的前提下 ,把用水量控制在最低 ;养殖用水外排时必须经过处理 ;对产生的污泥加以有效利用 ,而不污染周边水域环境。1水产养殖业的严峻现实和发展方向1 998年在挪威特隆赫姆召开的水产养殖技术国际会议 ,对陆基养殖 (当时所指的封闭式循环水养殖 )给予了充…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池塘养殖是一个开放性系统,长期高密度的养殖使得养殖尾水的排放成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减少养殖自身带来的污染,将传统渔业逐步向低碳、生态方向发展,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将循环水与河蟹养殖有机结合,在儒林镇大亭村281×667 m2连片养殖区进行了河蟹池塘循环水低碳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2013年产河蟹127 kg/667 m2,青虾55 kg/667 m2,平均纯收益12 635元/667 m2,且养殖尾水中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太湖流域二级排放标准。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海水鱼类 节约型工厂化养殖构建工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水养鱼的主要特点表现在生产的连续性、无季节性和主动控制性,而主动控制养殖环境质量和营养供给是循环水养殖的核心。循环水养鱼系统由于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和消毒杀菌技术,能有效防止养鱼过程中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养殖品种的成活率和产品的品质,实现健康养殖和无公害产品生产。海水鱼类节约型工厂化养殖系统是以实用、节能、高科技为原则设计的循环水养鱼系统。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中国北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成本及其构成,依据典型的北方循环水养殖工艺和设施配套以及养殖企业的经验数据和费用支出情况,分别测算了养殖单产为30 kg/m~2、40 kg/m~2和存活率为60%、70%、80%时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养殖成本及其构成。养殖单产和存活率能显著影响养殖成本,养殖单产30 kg/m~2、存活率60%时的养殖成本为55.80元/kg,单产40 kg/m~2、存活率80%时的养殖成本为45.07元/kg。苗种、饲料、人工、水电、折旧费用是构成养殖主要成本,占总费用的88%~90%。提高存活率可以显著减少单位苗种成本,存活率从60%提高到80%,苗种成本由12.5元/kg降低到9.385元/kg。而提高单位产量可以减少人工、水电、折旧、管理、防疫、液氧等分摊成本,单位产量从30 kg/m~2提高到40 kg/m~2,总分摊成本从29.9元/kg降低到22.48元/kg。本研究可为中国北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及成本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石斑鱼和半滑舌鳎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构建与运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介绍适合于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lis Günther)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工艺流程、生物调控及管理措施.通过在系统中采用弧形筛和蛋白分离器组合装置替代微滤机、添加比表面积大的塑料片状滤料、增加臭氧和紫外线2级灭菌装置等手段,并且针对循环水养殖的特点制定系统的生物调控和管理规范,使该养殖系统石斑鱼和半滑舌鳎的养殖承裁量分别达到30 kg/m2和20 kg/m2;养殖1 kg海水鱼的电耗为7.54 kW,并能达到无公害水产品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4.
微流水养鱼是介于工厂化流水高密度养鱼和传统池塘静水养鱼之间的一种养鱼方式,其单产大大高于静水池塘,其设施比工厂化养鱼简单,投资省、技术上也较易为群众所接受。我国水库众多,坝下鱼池一般受地形限制、面积较小,但有利条件是水源充足并具有自然落差。许多水库只要对坝下鱼池作适当改造,即可进行微流水养鱼,从而大幅度提高单产。笔者曾在武汉市夏家寺水库,利用坝下5口土质鱼池改建成一套微流水养鱼设施,以虹吸管引入库水,自流排灌,一、二级池鱼产量分别达到3005.7kg/667m2和1493.3kg/667m2。我们对微流水养鱼的鱼池结构…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海水鱼类养殖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敏  崔立娇 《河北渔业》2009,(8):46-49,52,63
工业化养鱼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合乎国情的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是我国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配置科学合理的装备技术,通过水体颗粒物分离、控制病原菌数量、微生物净化、增氧等技术措施,使养殖环境达到生态清洁型,健康养殖,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6.
封闭式循环水饲养青石斑鱼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以全人工配合饲料制成软颗粒饲料投喂青石斑鱼幼鱼,经过33d的饲养,青石斑鱼尾相对增重率为64.6%,平均饲料系数为1.81,养殖成活率95.89%,平均丰满度为1.66。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排出水回收率达到85%以上,养殖单产、饲料效率、生长速度都达到了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全封闭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是在原有的工厂化养殖基础上,配备循环水净化设施、设备,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净化方式把养殖废水转变成可再利用的养殖用水,使用优质的人工配合饵料和管理技术进行的高度集约化养殖方式。与先进国家技术密集型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相  相似文献   

18.
为探寻高产高效的养虾模式,应对环境恶化及疾病蔓延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制约,以凡纳滨对虾新品种"科海1号"SPF优质虾苗为对象,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其高效水处理技术,进行了为期90d的循环水养虾试验,以探析循环水养虾的可行性及适宜的养虾条件与管控措施。结果显示:在循环水系统,凡纳滨对虾活动正常,生长快速;在放虾苗750~1200尾/m2的高密度情况下,养成产量平均高达8.6016kg/m2(5.734 4kg/m3),平均存活率64.88%,饵料系数1.22。由此表明,循环水系统适合凡纳滨对虾集约化养殖,并能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9.
云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率先采用循环水系统开展了云纹石斑鱼的养殖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结果显示,在莱州明波养殖基地选用的平均体重50 g/尾规格的云纹石斑鱼苗种10万尾,在水温22~ 25℃、盐度28~31、pH7.8~ 8.2的水环境条件下,经12个月培育,长成平均体重为0.65 kg/尾的商品鱼,平均单尾月增重50 g,成活率93.5%;共收获成鱼9.35万尾,单产49.9 kg/m3.本研究为云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提供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美洲鲥低能高效的温室工厂化养殖新技术,于2010年6月~2013年6月进行了温室工厂化养殖试验,同时探索了物联网技术在美洲鲥工厂化养殖生产中的应用。通过智能化管理,共生产美洲鲥商品鱼11084 kg,年平均单产10.14 kg/m2,年平均养殖效益达7353.69元/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