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竹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作物种植以稻、油两熟制为主要模式,常年种植中稻48.6万亩,油菜18万亩。县农技站采用优质稻、油无公害生产标准化技术,推广种植“两高双低”油菜川油蓉油系列品种28.6万亩,平均亩产油菜籽140千克,总产油菜籽39985.6吨,比全县大田生产油菜亩增产54—90千克,其中,渝黄1号黄籽杂交油菜种植面积21661亩,平均亩产148千克,总产3206吨,比大田普通油菜亩增产58千克,单产提高64%,总产增值379.4万元;推广种植优质水稻12.1万亩,在大旱之年仍获得丰收,平均亩产555.4千克,每亩增产54.4千克,总产增值948.84万元。现将优质稻、油无公害生产标准化新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之处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朱富春 《科学种养》2012,(12):17-18
西瓜重茬种植后,枯萎病严重,甚至造成绝收,已成为影响我区西瓜生产发展的一大瓶颈。自2005年以来,我们在全区推广西瓜应用嫁接栽培技术,收到了明显效果,平均单瓜重8千克,亩产5928千克,亩增产1482千克,亩增效益741元,重茬种植3~4年,植株仍然不感染枯萎病。  相似文献   

3.
李品汉 《科学种养》2011,(10):24-25
蔬研白绿黄瓜系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最新培育的杂交一代黄瓜良种,云南省麻栗坡县经作站于2009年引进试种获得成功,平均单产3680千克/亩,比本地黄瓜品种增产79.5%,增产效果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正> 江西省万载县自1999年至今一直进行有机蔬菜生产,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2001年至今黄瓜已连续9年获得欧盟ECOCERT有机农产品产地认证。2009年栽培面积为10.52公顷,亩产量一般达3000~4000千克。有机黄瓜经盐渍加工后远销欧盟、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售价是常规黄瓜的2~3倍。1.定义有机黄瓜生产技术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严格按照《欧共体有机农业条例2092/91》进行黄瓜  相似文献   

5.
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技术值得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技术,是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存在的传统地膜覆盖模式纳墒与保墒不充分而提出的,是在传统地膜覆盖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集雨、保墒、抗旱新技术。2004年开始,该技术在甘肃省榆中、静宁、秦安、宁县、安定、通渭等县区的玉米、马铃薯、甘蓝等农作物上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集雨率达到95%以上,保墒效果达到90%以上,与常规地膜覆盖技术相比,玉米增产100千克/亩以上,马铃薯增产400千克/亩以上,甘蓝增产400千克/亩以上。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江西省永丰县坑田镇开展早辣椒—杂交稻—秋黄瓜一年三熟高效绿色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显著。该模式为粮经轮作栽培模式,省工、省本、高效,不仅能充分利用土地,实现增产增效,还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能,减轻病虫害的发生。2018年,坑田镇推广该模式生产面积100亩,第一茬早辣椒4月底上市,亩产量2 600千克,产值7 800元;第二茬杂交稻亩产550千克,产值1 320元;第三茬秋黄瓜亩产量1 500千克,产值3 000元。全年亩产值12 120元,扣除成本  相似文献   

7.
菜豆-南瓜-西葫芦立体间作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麻栗坡县蔬菜站自“十一五”以来,积极指导农户试验、示范,成功探索出了菜豆-南瓜-西葫芦冬春瓜豆立体间作高效栽培模式,2008年冬在八布乡江东村实施该模式样板田80亩,平均亩产菜豆650千克、南瓜1500千克、西葫芦950千克,综合产值达4500元,亩纯收入3900元,较非样板区农户单一种植马铃薯(单产1250千克/亩,产值1500元,亩纯收入1000元)亩增收2900元,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8.
笔者钟情于马铃薯生产,长期研究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曾针对江西省红壤地的生产特性和马铃薯的生物生理特性,于2003年研究并形成了一套高产高效优质的栽培技术——“两微一免”技术。该项技术经过6年的推广,使泰和县的马铃薯生产水平从平均单产500千克/亩逐步上升到1800千克/亩,其中示范基地超过了2000千克/亩,  相似文献   

9.
<正>徐州地区是淮海经济区的蔬菜生产基地,铜山区是徐州的"菜篮子"基地,现有设施蔬菜种植面积58万亩,主要种植瓜类、茄果类和叶菜类,蔬菜年总产值70亿元,总效益46亿元。其中黄瓜的种植面积达2万亩,种植模式有日光温室秋延后栽培、越冬栽培、钢架大棚早春栽培和黄瓜、苦瓜套作栽培等多种模式,平均亩单产1.5万~2.2万千克,2013~2014年平均亩收益5万~8万元。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结构对日光温室黄瓜发育及产量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结构对日光温室黄瓜发育和产量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沼肥、有机肥、叶面施肥能明显促进黄瓜生长发育,增强光合作用,日光温室黄瓜发育过程表明,沼肥肥效快,有机肥肥效慢,施用有机肥、沼肥和叶面肥比对照增产幅度分别为12.0%,5.7%和11.1%。增加施用沼肥和喷施叶面肥,能够促进黄瓜健壮生长,增强光合作用,提高黄瓜产量。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随着保护地黄瓜大面积连年种植,黄瓜茎基腐病(俗称烂根死棵)的为害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目前该病已经上升为越冬黄瓜的主要病害。山东省苍山县越冬黄瓜生产基地兰陵、向城等镇的个别日光温室黄瓜茎基腐发病率高达10%以上,严重影响了黄瓜的产量,使菜农的种植效益难以得到保证,由此可见,提前预防、科学防治黄瓜茎基腐病,对确保越冬黄瓜安全生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挖掘池塘的生产潜力,提高养殖效益,兴化市养殖户张某进行了鱼、虾、蟹高密度混养试验,并获成功。10亩精养蟹塘收获青虾250千克、河蟹1080千克、鳜鱼180千克,亩产效益5000元以上。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我县有8万多亩油菜推广“五改一量”技术,经田间测产采籽验收,单产突破150千克,总产达到12万吨,每亩平均产值超过900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李瑞锋 《科学种养》2009,(11):17-18
甜叶菊,又称甜菊,为宿根性草本植物,济宁市任城区种植甜叶菊已有2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甜叶菊之乡”。为进一步提高甜叶菊的产量和品质,2004~2006年我们进行了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并组装了一整套生产技术规程,2007年推广应用面积达5.3万亩,每亩比未应用的增产45.2千克,亩增效益512.8元。  相似文献   

15.
张树坡 《科学种养》2013,(10):26-27
河北省易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小拱棚甘蓝一大葱轮作栽培,目前在易州镇中范村、西范村、东范村、西茹堡村已形成1000亩以上的生产基地,甘蓝亩产6000~7000千克、亩产值7000~8000元,大葱亩产7000千克、亩产值9000~10000元,年亩总产值1.6万~1.8万元,效益较高。下面介绍这一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日光温室黄瓜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日光温室(冬暖式大棚)黄瓜病害发生严重,用化学农药防治,不但成本高,而且会造成污染。为此,我们从2003年开始在日光温室进行黄瓜病害的无公害防治试验,现已初见成效。其主要措施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互助县的马铃薯种植长期以来都是采用人工畜力劳作进行,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播种质量差,马铃薯商品率不高,丰产却不能丰收。2002年我站从北京、内蒙两地引进了2MPB—A型马铃薯垄播播种机、2MBS-1型犁用平播播种机。4年来,在西山乡、东山乡、边滩乡、林川乡、威远镇进行了试验、示范,效果非常好,采用配套机具收获起来非常方便,平均亩增产马铃薯50~60千克。现将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玉美人西葫芦系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用从德国引进的亲本选育而成的极早熟、抗病、高产、优质西葫芦新品种。云南省麻栗坡县农业局蔬菜站于2008年引进该品种,进行冬春栽培试验后获得成功。经连续2年的试验示范,平均亩产量4500~5000千克,以平均市价1元/千克计算,亩产值达4500~5000元,扣除生产资料投入成本500元,亩纯收入达4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较好。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曲沃县方城村果农王保于1999年开始种植红提葡萄,面积为20亩。由于他管理精心,善于总结,舍得投入,所经营的葡萄园成为当地的标准示范园。2011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他的红提葡萄园树势健壮,叶片硕大且厚实,最大的果穗撑破了果袋,重达4千克,最大的果粒达26克,不到收获季节,就被外地果商提前交钱预订。其平均亩产达2500千克,总产量6万千克,平均售价5.0元/千克,亩收入12500元,除去投入3000元,每亩地纯收入9500元,20亩园纯收入19万元。他的主要管理经验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正马铃薯和春玉米作为商洛乃至整个秦巴山区的两大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分别在200万亩和240万亩左右。近年来,为了进一步规范完善间套技术,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商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积极组织相关县区农技部门在大量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开展了地膜马铃薯玉米规范间套集成技术模式的示范与推广工作,该规范间套模式全年平均亩产756.93千克(其中马铃薯1456.16千克,折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