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选用嘉祥国家气象观测站1970-2020年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对其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嘉祥地区年平均气温呈增温趋势,年平均气温增温幅度为0.3℃/10年,四季气温均呈增温趋势,但春季增温最为显著。月平均气温在-0.6℃~27.3℃之间,其中,1月气温最低,7月气温最高。降水量呈波动变化,年降水呈增加趋势,夏季降水增加趋势最为明显。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00年代,为明显的丰水期,20世纪70~80年代降水量偏少,2010~2020年降水量变化波动较大。此外,嘉祥地区年内月降水分布不均,6~9月降水明显偏多,12~次年3月降水量较少。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嘉祥县42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传强  杨以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610-12612
根据嘉祥气象站1964~2005年气温及降水资料,从年、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变化趋势及异常年份的分析等角度对嘉祥42年来的气候变化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分析表明:42年来嘉祥县的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增温尤其明显;各季节气温变化趋势不同,冬季变暖趋势最明显,其中平均最低气温升高最为显著;42年来年降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20世纪80年代降水量最少。秋季降水呈下降趋势,而冬季在20世纪70年代为多雨期,夏季在80年代为多雨期,春季在70年代为少雨期。  相似文献   

3.
根据嘉祥气象站1964~2005年气温及降水资料,从年、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变化趋势及异常年份的分析等角度对嘉祥42年来的气候变化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分析表明:42年来嘉祥的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增温尤其明显;各季节气温变化趋势不同,冬季变暖趋势最明显,其中平均最低气温升高最为显著;42年来年降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20世纪80年代降水量最少。秋季降水呈下降趋势,而冬季在70年代为多雨期,夏季在80年代为多雨期,春季在70年代为少雨期。  相似文献   

4.
张琼雄  邓辉  温亚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190-4192
通过广东省遂溪县1961~2006年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分析了遂溪县近50年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近50年来遂溪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极端最低气温也呈上升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增温明显,1998、2003年异常偏暖;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界,遂溪县气候可分为冷、暖2个阶段,前期为冷期,后期为暖期;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夏、冬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根据黑龙江省甘南县1961~2010年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对甘南县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近50年来甘南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以夏季增温最为明显,春季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增温明显,则秋、冬季的变化趋势并不很明显。从年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看,降水量略呈现下降趋势,年降水量大小存在波动变化,有一个3~5年的变化周期,近10年平均降水量比60年代平均减少54.1mm。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甘南农作物生长发育、养分吸收、产量形成等的影响,提出了调整种植结构、调整种植品种,适时提前播种等农业气象建议、措施,为甘南农业生产顺应气候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选取1957—2017年合江站逐月、逐年的平均气温及降水量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等方法研究了合江县气温和降水量序列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7—2017年合江县年平均气温整体上呈增温趋势,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升温趋势更加显著。春、秋、冬3季的气温都有所增加,尤其以秋季增温更为明显。合江县年总降水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年总降水量变幅大,旱涝交替出现的特征十分明显。夏、秋、冬3季的降水量都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变化最显著的是夏季。  相似文献   

7.
选取宁城县1981—2010年气温资料.对宁城县气温变化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年来宁城县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气温明显升高,寒冷日数减少,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夏季温度明显升高,高温日数增多.并且夏季温度增温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8.
内江市气温与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辉  刘春  古亚丽 《现代农业科技》2009,(21):244-244,250
利用内江市1961-2006年气温、降水资料,采用经验函数拟合等方法,计算分析了内江市近50年来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内江市近50年来,气温变化的总趋势是上升的,20世纪90年代开始增温明显,进入偏暖阶段,极端最高气温日数明显增多;降水量呈递减趋势,其减速随着年代的增加而加快,各季节降水量存在较大差异,以夏季减少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安敦盆地敦煌、瓜州2个气象台站1938—2015年的气温和降水量观测数据,采用多项式趋势拟合、趋势系数及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安敦盆地气温和降水量趋势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纵观近78年气温、降水变化情况,安敦盆地气温变化趋势拟合呈二次函数型,变化平缓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存在1~5年及10~30年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未来将处于增温时段,与全球变暖一致。降水量出现了3个高值时段,分别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和21世纪初;存在8~15年尺度周期变化规律,进入21世纪降水变率呈减少趋势,在多年平均值附近摆动。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海东市1961-2015年气温变化趋势和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近55年来青海省海东市气温变化的特点及其规律,利用海东市5气象站1961-2015年的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累积距平法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5年来海东市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呈极显著的增温趋势,年际增长率分别为0.33℃/10a、0.33℃/10a和0.43℃/10a,从年代际变化来看,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00年代(80年代到90年代)增暖趋势明显;四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显著的增温趋势,存在着非对称性变化的特点,以最低气温增温更明显,冬季增温对年平均气温增高贡献最大,三者增温的强弱在时间和空间上均表现出不一致性;海东市年平均气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增暖是一突变现象,突变开始的具体时间是1996-1997年,最高气温于1993年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11.
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和突变检测方法,对皖北地区1958~2007年的四季、年气温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皖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线性气温倾向率介于0.16~0.34℃/10a;最大增暖发生在冬季、春季;年代际变化趋势为先降后升,20世纪60~80年代,区域年温平均距平值均为负值,为相对冷期,90年代和2000~2007年2个时段的年温平均距平值均为正值,为相对暖期。突变分析结果显示,皖北地区的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突变现象,突变时间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  相似文献   

12.
应用1959~2009年土默川地区气温和降水量观测资料,对该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内各站降水量年变化趋势不明显,但20世纪60~80年代呈下降趋势,80~90年代呈上升趋势,最近10年又处于下降趋势。该地区年平均气温一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20年处于气温变暖的快速增长期,呼和浩特市区气温的升高幅度大于该地区内其他测站,上升幅度最大的是90年代,比80年代升高0.83℃;春、夏、秋季气温上升幅度相对小,而冬季气温上升幅度最大,90年代冬季变暖最为明显,比80年代升高1.35℃。呼和浩特市区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表明了城市化进程对局地气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普布次仁  赵林  除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385-387,432
[目的]分析珠峰自然保护区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定日站和聂拉木站地面观测资料,对珠峰自然保护区内的气温、地温、蒸发量、降水量和积雪深度进行分析。[结果]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定日和聂拉木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定日尤为明显。1986~2010年平均地温也呈上升趋势,聂拉木更为突出,近25年以0.9℃/10 a的速率上升。冷暖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但冷季平均温度上升的速率高于暖季。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呈现地域差异性,定日站降水量和蒸发量从80年代初开始均呈增加趋势,而聂拉木站从80年代末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均略有减少。两站的年积雪总量均呈减少趋势,而聂拉木积雪总量变化幅度较大,60~80年代末积雪总量增大,但90年代开始减少。[结论]该研究为珠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用定陶气象站1971~2010年地面观测资料,对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探究。结果表明:(1)80年代为低温期,90年代为升温期,2001~2010年为高温期;年平均气温以0.232℃/10a的倾向率波动上升;气温日较差有变小的趋势;年平均最低与冬季气温的上升对气候变暖贡献显著;冷空气活动对气温上升起到减缓或助长的作用。(2)1981~1990年为少雨年代,2001~2010年为多雨年代;年降水量的倾向率为13.454 mm/10a,未来有振荡性增多的趋势;旱涝灾情有阶段性,1993~2005年明显加重;厄尔尼诺(El Nino)事件与当地异常降水相关性较好。(3)年日照时数随年代减少,倾向率为-135.21 h/10a;夏秋两季日照时数的气候倾向决定着年日照时数的总体趋势;降水量与云量对日照时数减少起到一定的促进或制约的作用,不决定其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15.
大连市近60年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冬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790-7791
利用1951~201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等方法,分析了大连市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年际、各季节变化特征及年平均气温的冷暖阶段。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前气温明显偏低,从80年代开始气温明显偏高;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春季和冬季上升趋势比较明显,夏季和秋季升温较弱;1951~1987年为偏冷期,1988~2010年为偏暖期。  相似文献   

16.
利用新郑市1961—2010年的气温资料,分别对气温的月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并用EOF法对50年年平均温度变化趋势的季节贡献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新郑市年内最热月份出现在7月,最冷月份出现在1月;50年来年平均气温从20世纪60—80年代持续降低,最冷期出现在80年代,90年代开始气温显著升高。冬季、春季和秋季呈逐年升高趋势,夏季则呈降低趋势;冬季主要的增温趋势是主导1961—2010年年平均增温的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何飞  吴鸿华  李江南  肖依林  吴林  何启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775-1779,1781
运用距平、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4个气象站1970-2009年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0-2009年贺州市气温呈现统计意义上的变暖趋势,其中20世纪70和80年代气温相对较低,90年代和21世纪前9年则较高,21世纪前9年年均气温比多年平均值高0.36℃。1970-2009年,贺州市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气温每10年分别升高0.23、0.30、0.08、0.28、0.30℃,升温幅度东北高中西部低,春季升温幅度最大,秋季次之。贺州市年降水20世纪70、90年代相对偏高,在80年代和21世纪前9年偏低,其中80年代比多年平均值少117.80mm,90年代比多年平均值高119.35mm。1970-2009年贺州市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每10年分别为减少35.88、34.32、-31.51、15.30、8.97mm,1970-2009年贺州市降水量没有显著的长期变化异常,夏季降水量表现出非统计意义的上升趋势,其他季节均表现出非统计意义的下降趋势;贺州市降水量的减少速率表现为从南向北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8.
1957—2014年山东省龙口市温度和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充分利用龙口市的气候资源,促进当地农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分析和滑动平均法等方法,对龙口市1957—2014年的温度和降水量进行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龙口市58年来的温度均值为12.3℃,年降水量均值是605.0 mm;年气温变化表现为上升状态,气候倾向率为0.5℃/10 a,在四季温度变化中,夏季增温最小,春季增温最大;年降水量下降趋势显著,以8.96 mm/10 a的速率线性降低,四季降水变化中,冬季下降幅度最小,秋季最大;在1950s—1970s期间,气温开始平稳降低,而1980s至今气温明显增长;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呈"增多—减少—增多"的变化规律,其中1970s—1980s呈减少规律;龙口市近58年的气温和降水的均值分别于1989年和1979年出现突变.该研究获得了龙口市气候变化规律的最新理论.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充分利用龙口市的气候资源,促进当地农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山东省龙口市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分析和滑动平均法等方法,对龙口市1957—2014年的温度和降水量进行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龙口市58年来的温度均值为12.3℃,年降水量均值是605.0 mm;气温变化表现为上升状态,气候倾向率为0.5℃/10 a,在四季温度变化中,夏季增温最小,春季増温最大;年降水量下降趋势显著,以8.96 mm/10 a的速率线性降低,四季降水变化中,冬季下降幅度最小,秋季最大;在1950s—1970s期间,气温开始平稳降低,而1980s至今气温明显增长;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呈“增多—减少—增多”的变化规律,其中1970s—1980s呈减少规律;龙口市近58年的气温和降水的均值分别于1989年和1979年出现突变。该研究获得了龙口市气候变化规律的最新理论。  相似文献   

20.
近50年西宁深层地温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焕平  张占峰  汪青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493-13494,13572
[目的]分析1961~2010年西宁0.8、1.6和3.2 m深层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1961~2010年西宁0.8、1.6和3.2 m逐月平均地温,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0年西宁深层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以及异常、突变等气候特征。[结果]西宁0.8、1.6、3.2 m平均地温均表现为弱的升温趋势,与同时期平均气温的增温幅度比较,深层地温的增幅明显偏小;0.8和1.6 m平均地温以夏季增温最明显,3.2 m秋、冬季增温明显;0.8 m平均地温在20世纪80年代最高,60年代最低;1.6 m平均地温80年代春、秋、冬季平均地温较多年平均值偏高,3.2 m平均地温在20世纪80年代四季地温明显偏高;0.8 m年平均地温在1991年出现了异常偏暖,3.2 m在1987~1992、1994、2007、2009年均出现异常偏暖现象,1.6 m土层上无异常年份出现;四季偏暖年份大部分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其中,3.2 m共出现4次异常偏暖年份,0.8 m平均地温出现了5次异常偏暖年份,1.6 m平均地温出现了5年异常偏暖。[结论]该研究为揭示西宁气候变化的事实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