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瑞加拉鲮简称麦鲮,属鲤科、耙亚科、鲮属,亚热带底栖鱼类,原产印度(又称印度鲮)。20世纪80年代由珠江水产研究所引进。90年代在广东地区大力推广养殖。目前,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也开始大面积养殖。麦鲮在分类上与我国华南地区传统养殖的鲮鱼同为鲮属,是印度四大养殖鱼类之一。经引进我国试养,证实具有食性广、生长快、个体大、适应性强、容易养殖等优点。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岑炳强 《内陆水产》2004,29(7):24-24
罗氏沼虾是目前我国淡水养殖的名优品种,生长快.周期短,效益好,在我国养殖的历史已有20多年,养殖水域从华南地区推广到华东、华中等地区,养殖的方式主要是池塘单一品种精养。笔者从1999年5月开始进行以80:20模式养殖罗氏沼虾试验,并在2000年推广该养殖技术。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斑蓝子鱼海水网箱单养与池塘混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斑蓝子鱼(Siganus oramin)属鲈形目、蓝子鱼科、蓝子鱼属,是印度洋、太平洋及地中海等地区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系我国东海和南海常见的暖水性近海小型鱼类。近年来海水网箱养殖与池塘养殖黄斑蓝子鱼在我国东南沿海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养殖量逐渐增多,价格比较稳定,商品鱼主要销往广东、海南、香港和厦门等省市。为研究杂食性鱼类黄斑蓝子鱼养殖技术,笔者于2005~2006年在福建省漳州市分别开展了黄斑蓝子鱼海水网箱单养与池塘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斑点叉尾鮰原产于美洲中部和东部的淡水和咸淡水中,具有生长快、适温范围广、抗病力强、出肉率高等特点,是一种大型的淡水经济鱼类。为了探索80:20池塘养殖斑点叉尾鮰养殖模式,笔者于2004年在峡江县砚溪镇江钢农场进行了80:20池塘养殖斑点叉尾鮰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常规养殖鱼类主要包括:草鱼、青鱼、鲢、鳙、鲤、罗非鱼、鲮、鲈鱼等鱼类。常规养殖鱼类的养殖仍成为内陆地区水产养殖的主流,成熟的养殖技术是渔民增收的重要保证。本人经过多年的养殖实践,现将常规养殖鱼类的健康养殖技术要点总结以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鲤,目前已成为各地养殖的主要优质鲤科品种,广大养鱼户按80:20(建鲤占80%,滤食性鱼类花、白鲢占20%)模式养殖建鲤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去年我们又搞了建鲤、泥鳅、花白鲢混养模式养殖试验,其经济效益比80:20模式增加四成以上。  相似文献   

7.
《海洋与渔业》2008,(2):38-39
淡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重视养殖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降低了内源性污染带来的危害,生产出的水产品品质好,符合无公害标准。该技术严格执行水产技术标准、无公害水产品质量标准、技术操作规范,应用水质调控技术、80:20养鱼技术、配合饲料投喂技术和综合养鱼技术等,改善池塘水环境,减少应激性,为鱼类栖息、摄食和生长提供良好的场所。  相似文献   

8.
蟹池套养优质鳜鱼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平 《内陆水产》2008,33(4):21-22
近几年,河蟹养殖大都采用生态养殖的方法.为了充分利用饵料资源与水域空间,提高养殖综合经济效益。在河蟹养殖池中套养优质鳜鱼,蟹池中野杂鱼类利用河蟹残饵,鳜鱼捕食野杂鱼类,以低值鱼类养殖优质鳜鱼,同时,解决了野杂鱼类与河蟹争食、争溶氧的问题,更有利于河蟹生长。近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每667m2蟹池套养4cm的鳜鱼种20尾左右,成活率普遍80%左右,出池规格0.75kg左右,每667m2增加净利润300元左右。与单养河蟹的池塘相比,不但增加了鳜鱼产量和收入,河蟹规格产量也得到了提高。现将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闫旭  庞守忠 《内陆水产》2003,28(1):15-16
池塘80∶20养鱼技术是农业部“十五”重点推广水产技术项目,其核心内容是在淡水养鱼池塘中,80%的产量来自于某一种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杂食性鱼类;20%的产量来自于一种或几种服务性鱼类。它与我国传统的肥水池塘养鱼相比,能良好地控制养殖池塘水质,减少养殖污水的排放量和养殖的用水量;采用高质量的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转化效率,减少对水质的污染;按一定比例混养服务性鱼类,既可改善池塘水质,又可利用池塘内天然生物资源换取一定量的鱼产量,增加水产品养殖经济效益。湘云鲫是应用细胞工程和有性杂交相结合培育出的具有杂交…  相似文献   

10.
叶青  胡云飞  张奋勇  刘勃 《水产养殖》2011,32(12):45-47
河蟹养殖业现如今普遍存在养殖池塘的环境退化,生态养殖技术在养殖户具体应用中差异性大的养殖状况,其内涵(包括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停留在“种水草、投螺蛳”上,对水草种群形态、数量及管护上缺乏研究,其成熟度不如一般鱼类养殖,养殖水体水质管理、病害防治等以及养殖效果的存在不确定性,制约河蟹高效规模化养殖的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11.
<正>为提高河蟹养殖池塘的综合产出率,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在蟹池"631"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的基础上,试验示范了蟹池"115"生态高效养殖技术模式,即以河蟹为主,套养青虾和鳜鱼,667m2产河蟹100kg,青虾、优质鱼类100kg,667m2效益5000元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2.
网箱养鱼是一种先进的集约化养鱼方式。80年代初期,我国在水库利用天然饵料进行网箱养殖鲢鳙等滤食性鱼类,获得成功,随后发展到网箱养草食性鱼类以及海洋中网箱养石斑鱼等肉食性鱼类。80年代以来,网箱养鱼技术不断提高,养殖对象不断增多,已成为我国“三网”的主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袁泉 《科学养鱼》2007,(6):29-29
2006年我们开展了斑点又尾鮰微流水池塘80:20健康养殖技术试验,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打破传统鲤鱼精养投入高、效益低、风险大的养殖模式,2002年,商丘市鱼类良种场进行了罗非鱼和淡水白鲳混养试验,取得了较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于忠诚 《齐鲁渔业》2008,25(8):30-31
乌鳢俗称乌鱼、黑鱼、财鱼等,是一种淡水底栖经济鱼类,且乌鳢易加工出口而有广阔的国际市场,成为重要的出口淡水养殖品种。2006年,江苏省滨海县在正红镇乌鳢养殖基地实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着力推广池塘生态修复技术、水质调控技术和无公害乌鳢养殖技术,取得明显效果。现将乌鳢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与渔业》2009,(9):3-4
金钱鱼是名贵食用鱼类,在广州黄沙水产批发市场的售价为80-100元/公斤。其养殖一直因种苗少而难以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浅色黄姑鱼也是高档的食用鱼类,其鱼鳔(鱼胶)是名贵的中药补品,但受养殖技术的制约,我国浅色黄姑鱼的养殖仅限于网箱养殖,未能在池塘推广。  相似文献   

17.
淡水鱼类的养殖除需掌握常规养殖技术外,关键是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养殖模式。淡水围网养殖是将鱼类圈养在湖泊、江河、水库等天然水环境中,融入多种养殖技术的仿生态集约化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模式具有水体交换好、鱼病少、鱼类生长快、投资小、效益高等特点。现以苏南漏湖地区大水面围网养殖模式为例,结合多年的养殖经验,将主养团头鲂模式的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赵立明 《齐鲁渔业》2003,20(6):23-24
彭泽鲫因其生长快速、体形理想、市场价格较高而被广大养殖单位接受。为了加快高效渔业发展,由产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池塘养殖生态和经济效益,简化养殖技术,我们于2001年4月开始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80:20养殖技术和当地普遍使用的自制沉性硬颗粒饵料进行彭泽鲫主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县养蟹业的不断发展,大中水面生态养蟹技术已广泛应用到生产实践中。自2003年以来,我们根据本地的河蟹养殖情况,已连续两年将大中水面蟹鱼生态养殖技术应用到河蟹养殖生产实践中,并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现将有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浅述翘嘴红鲌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Bleeker)在分类上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鲌亚科、红鲌属,是长江流域的优质经济鱼类之一。该鱼广布性鱼类,我国长江、黑龙江、辽河、黄河等江河流域均有分布。其体色银白,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是我国名贵鱼类之一。随着养殖新品种的不断开发,翘嘴红鲌的人工养殖已逐渐兴起,尤其是近两年翘嘴红鲌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使其养殖规模日益扩大。现将翘嘴红鲌的生物学特性与养殖技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