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灵芝的组织分离,常规的方法是切取幼嫩组织块作分离材料,放在0.1%升汞溶液内进行表面消毒,或用75%乙醇作表面处理,再用小刀将它切成0.2cm~3小块,接到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即可。此法成功率非常低,主要原因是灵芝子实体易木质化,回复到营养生长的能力明显下降,因此选择材料时一定要选用幼嫩的组织。并且此法费工、费时、操作不便,组织块表面消毒不易彻底,易污染等因素,而导致分离失败。  相似文献   

2.
以黑木耳子实体为分离材料,对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同时采用两种消毒方法作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耳片边缘作为分离部位、用75%酒精消毒的接种块萌发成活率最高,可以达到85%,是最佳分离部位;用茵肉组织分离,虽成活率也较高,但茵丝长势弱,不是最佳分离部位。  相似文献   

3.
灵芝的组织分离,习惯是将幼嫩组织切下,放在0.1%升汞溶液内消毒,或用75%酒精表面消毒后,再切取一小块组织,置于培养基上培养.这种分离方法,由于操作相对复杂,组织块表面消毒不易彻底,我们多次试验均未分离成功.1992~1993年,我们用灵芝原种长出的原基进行组织分离,成功率达60%以上.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在灵芝原种培养时,有的瓶内已长出  相似文献   

4.
常规的组织分离,是先进行菇体表面消毒,即用01%的升汞溶液或75%的酒精溶液擦洗表面,再用无菌水冲洗,然后用无菌刀割取菇体内部组织,放入PDA培养基中。此法手续繁杂,所用药品较多,条件差的地方较难做到。用此方法分离金针菇菌种,成功率在50%左右,由...  相似文献   

5.
代料栽培灵芝组织分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娟 《食用菌》1999,(2):10-11
组织分离是利用菌体幼嫩的活组织,在适宜的培养基和生长条件下,由于实体发育阶段回复到菌丝生长阶段,变成没有组织化的菌丝体,是获得纯菌种最简便的一种方法.在生产上,由于灵芝的担孢子不易萌发,故常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种,为了高效、快速、准确地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实践中,我们对代料栽培灵芝的组织分离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以期获得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广西十万大山野生香菇子实体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部位组织进行分离试验,结果表明:以菌盖直径为2~3cm的幼嫩子实体的菌柄基部的组织作分离材料最佳。  相似文献   

7.
杨自轩 《食用菌》1995,17(1):10-11
金针菇母种分离由于其菇柄、菇盖小,接触外界面广,易粘上杂菌,且分离时用酒精消毒易使组织块、孢子受到伤害的特点,分离不易成功。对此笔者采用在克氏瓶和未开袋无菌条件下长成的子实体进行孢子和组织分离,成功率达90%以上,且菌丝生长迅速、洁白,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杨自轩 《食用菌》1996,18(5):12-12
食用菌组织分离中,菇体表面通常采用75%酒精或0.1%升汞消毒,也有直接进行分离而不消毒的。前者较烦,条件差的地方药品也是个问题,且成功率大多只有70%;后者如菇生长环境脏,效果较差,甚至全失败。对此笔者经长时间试验表明,对平菇、草菇、香菇等较大型菇采用酒精灯、蜡烛、炉火等外焰进行瞬时表面消毒,不管在接种箱中还是在清洁静风环境中进行分离,效果都比前两者好,成功率达80%以上,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9.
胡梅  候军  胡公洛 《食用菌》2001,23(2):14-14
草菇的菌盖比较薄,进入成熟期到采收的时间短,而这个时候正值盛暑,如果待菌盖打开后再作分离,就容易遭受细菌的污染,我们提前到蛋形期分离,发现有菌丝萌发快,大大降低污染率的优点,而对结实性没有影响。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选菇 子实体进入蛋形期的末期,即外菌膜破裂而尚未裂开时采摘。选择形状端正。个儿大,上半部灰黑色而具有光泽的菇体作为分离材料采下。2 表面消毒 用自来水冲涮掉菇体基部的泥沙,然后用灭菌吸水纸将水吸干,再用脱脂棉本醮75%乙醇,在蛋形的子实体表面轻轻擦一遍。3 划破外菌幕 用剃须刀片将子实体顶…  相似文献   

10.
在一般组织分离中,都要用70%酒精擦拭菇体表面。由于酒精有较强的脱水作用,会使种菇幼嫩的组织细胞脱水,组织块因而变软、变潮湿,这样的材料接到斜面上极易受细菌污染,成活率很低。我们在进行组织分离时,不用酒精擦拭种菇表面,而是在无菌室中直接将种菇从柄基部撕开  相似文献   

11.
平菇用菇体组织分离和菇木分离制母种,菇体、菇木表面一般都先用0.1%升汞或75%酒精进行消毒。其实菇体、菇木表面消毒只能杀死部分杂菌,对于平菇这样的大型子实体,只要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无须对分离材料进行表面消毒,所接的母种杂菌感染率很低,成功率几乎达100%。现将操作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杜萍  崔宝凯 《食用菌》2009,31(6):27-28
介绍了一种利用干耳组织分离木耳菌种的简便方法,分离效率高,操作时间短,节省材料,只需--JJ,块耳片就能成功分离出所需菌种。  相似文献   

13.
以菊芋幼嫩枝条腋芽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进行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消毒采用75%乙醇表面消毒20s和0.1%HgCl2 6min的处理方式较好;初代培养基为MS培养基,继代增殖最适宜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01mg/L较好;壮苗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6-BA0.08mg/L最好;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2mg/L,生根率达92%。  相似文献   

14.
栎叶,废弃茶叶栽培灵芝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茂华 《食用菌》2000,(2):23-23
笔者在野外考察时发现,野生灵芝易生长在壳斗科植物(如栎属)的丛林中。秋天丛林中落下厚厚的栎叶,是栽培灵芝的材料。再者,我国是茶叶故乡,每天有大量饮茶过后的废弃茶叶也可用来作栽培灵芝的材料。现将这方面的试验总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供试菌种韩芝(山东省金乡县真菌所)。1.2试验配方母种培养基为PDA。原种培养基:麦粒97%,石膏粉1.5%,蔗糖1%,碳酸钙0.5%。栽培培养基:①废茶叶50%,棉子壳30%,玉米粉15%,石膏2%,蔗糖2%,磷肥1%。料水比1:6.6。pH值自然。②栎叶50%,棉…  相似文献   

15.
香菇子实体组织分离母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任桂梅  刘艳  李红 《食用菌》2003,25(1):14
本文报道了香菇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的不同部位组织分离母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用菌盖直径为 4~ 6cm的子实体的菌盖边缘的组织作分离材料最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灵芝最优菌种的分离部位,对生产中的灵芝(Ganoderma lucidum)原基、子实体幼嫩边缘组织、菌管、栽培基质4个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对所获得菌株进行栽培性状比较。结果表明,从栽培基质中分离纯化的菌种,其菌丝生活力强,子实体产量高,生物转化率分别比子实体幼嫩边缘组织分离菌种高1.08%、菌管分离菌种高0.41%、原基分离菌种高0.2%,是具有推广潜力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7.
冯国明 《食用菌》2008,(1):42-42
1重金属盐类所有重金属盐类对微生物、人和动物都具有毒害作用,如汞、银、铝、锌、铜等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常有0.1%-0.2%升汞溶液对玻璃器皿、非金属器械及用于菌种分离的种菇、菇木表面消毒。  相似文献   

18.
消毒时间对组织分离法分离母种的影响李淑彬(湖南省湘潭师范学院生物系411201)用组织分离法分离食用菌母种,种菇处理时,通常采用0.1%HgC1_2溶液浸泡或表面擦抹,有的书上认为表面擦抹效最好,而有的书上则认为浸泡时间2-3分钟效果为好,说法不一。...  相似文献   

19.
钟礼义 《食用菌》2012,(3):24-25
在梁野山自然保护区采集到4株(编号s1、s2、53、s4)正在生长的天然野生灵芝,通过组织分离→菌丝尖端提纯→出菇试验→品比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为对照,筛选了产量高、抗逆性强、朵形美观的的紫灵芝s2新菌株。  相似文献   

20.
野生松乳菇菌丝的分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松乳菇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对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分别接入不同配方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试验,获得松乳菇试管母种,菌褶分离成功率25%,柄基分离成功率80%,柄与盖交界处分离成功率33%,并将母种扩大培养成再生母种,对所获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