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倪田 《内陆水产》2002,27(3):5-5
抓好早春鱼塘管理,能促进鱼类提早开食,恢复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和提高成活率。1提高水温在适温范围内,鱼类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增加摄食、加快生长。因此,初春鱼池水位应掌握在0.6~0.8米,使水温能较快升高,以促使鱼类提早开食。开春后要勤灌水,对保水力差的池塘,在加注新水时,不要一次大量注入,以防水温骤降,同时应适当施些有机肥,以利提高水温。遇连续阴雨天气,要适当增加水深,以防水温变化幅度过大。2调节水质开春后,由于气温、水温逐渐回升,鱼类的生物饵料开始大量滋生。若发现水质老化和偏酸性,可注入20厘米深…  相似文献   

2.
徐冰 《内陆水产》2001,26(7):42-42
夏季水温适宜是鱼类生长的旺季,但也是鱼类发病高峰期,特别是出血病、烂鳃病和肠炎病等较为突出,因此要注意鱼塘的消毒和投喂饲料的质量,严禁霉烂变质的饲料及有毒物质进入池塘。在针对鱼病施药时,不能完全按照常规方法施药,因为常规试验条件是在水温22~26℃时进行的,而夏季水温升高,其它理化因子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施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鱼塘鱼类发病率低于5%时,可进行药物挂袋,或区域性施药,即取一定量的药物放入木桶内,加水溶化,然后在池塘内选2~4个小区泼洒,紧接着投喂人工饲料,吸引吃食,从而防病;当发病率大…  相似文献   

3.
首先将鱼塘水位加深,以便产生水温分层效果。当上层水温升高,超过鱼类适温范围时,鱼便可潜入温度较低的底层水中,池水加深也有利于天然饵料的大量繁殖,适宜水深为成鱼塘3米;鱼种塘2米左右,面积小,水位浅的庭院养鱼池,要勤换水或保持常流水养鱼,以便鱼安全生长。 精养高产鱼塘,由于大量投饵、施肥,池水透明度降低,需要及时加注新水,调节水温,增加水中溶氧量,一般每次加水15—20厘米  相似文献   

4.
当秋季水温下降到5-10℃以下时,鱼类停止摄食或摄食量减少。在冬季结冰的情况下,鱼类根本不摄食,新陈代谢缓慢或停止生长。进入冬季如不加强管理,越冬鱼类会死亡,造成经济损失。一、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冬天水位下降,水量少、缺氧,池水清瘦,浮游生物量少。结冰水面透光性差,光合作用产生氧量不足,耗量大,造成缺氧死鱼。鱼类的规格小、体质差、肥满度不够,体内储存的脂肪等营养物质少,不足以越冬期的消耗。另外,鱼种在拉网时受伤及鱼病会造成鱼类越冬死亡。越冬期间忽视越冬管理,也容易造成鱼类死亡。  相似文献   

5.
早春鱼塘管理措施早春鱼塘管理主要措施如下:一、提高水温。在适温范围内,鱼类生长随水温上升,摄食增加、生长加快。初春鱼池水位应掌握在0.7—0.8米.让水温能较好升高。充分发挥肥效和促使鱼类提早开食。开春后要勤灌水,因为此时水波水温一般高于池水。对子渗...  相似文献   

6.
《科学养鱼》2012,(12):47
受2012年草鱼、鲤鱼价格在低位运行、渔农惜售心理影响,存塘鱼比往年增多,为确保水产养殖鱼类安全越冬,为明年渔业生产打下良好基础,山东省高青县水产局采取五项措施,指导养殖户扎实做好冬季存塘鱼的管理以应对严冬。一是定期加注新水。冬季雨水少,易造成鱼塘水位降低,水温变化快、温差  相似文献   

7.
正入冬以后罕见的冰雪恶劣气候,容易导致北方池塘鱼类越冬水面出现不同程度的乌冰现象,所谓"乌冰",是指在初冬水体尚未结冰时,遇到降雪天气,水面上漂浮着没有溶化的雪花,这时如果天气突然变冷,水温迅速下降,水和雪混合在一起,将越冬水面结成一层不透明的冰。"乌冰"容易导致养殖水体缺氧,因缺氧导致的死鱼事故时有发生,对渔业安全越  相似文献   

8.
冬季降临,水温下降,鱼也就随之进入越冬状态。从10月中旬水温降至10℃左右,鱼类基本停食开始,至来年4月初解冻,鱼类开食的这一段时间,称之为越冬期。  相似文献   

9.
开春后水温逐步回升,鱼类结束越冬期开始进入生长阶段,做好早春鱼塘养殖管理,是取得养鱼高产增收的关键环节.在养殖生产中要抓好以下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春季工作主要是鱼塘清整,鱼种投放等。但在春季,池塘养鱼要突出一个“早”字,以求鱼塘在新的一年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1、早清塘:鱼塘一般应在12月底或元月初清整完毕。清整之前每亩鱼塘可施洒100~150公斤生石灰,并在日光下曝晒7~10天。清塘的基本要求是挑去一层池底淤泥,修整堤埂、进出水口的拦鱼设施。 2、早放鱼:鱼塘在清整后的7~10天即可放鱼,一般不要超过2月中旬,因为这段时间,气温和水温都比较低和鱼类的活动量小。消化、排泄少,便于运输和操作;受伤少,成活率高。 3、早管理:据测定,家鱼在水温8~10℃的范围还少量摄食。然而,在春季  相似文献   

11.
入夏以来,鱼塘水温逐渐升高,是鱼类生长发育的旺季。但是盛夏,水温高达30t以上时,水中有机物分解加快,鱼的呼吸强度增大,食欲减退,常会出现因水中缺氧而浮头以至江塘的现象。因此,这段时间的鱼塘管理工作重点应放在调节池塘水质上。盛夏之前,首先将鱼塘水位加深,以便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北部大部分地区有漫长的冬季,水在零度开始结冰,冰先在水表面形成,气温不断下降,冰层逐渐加厚。冰层对水中越冬鱼类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在严寒的冬季,鱼池冰下水温多保持在6~8℃,是鱼类较为理想的越冬场所,冬天冰天雪地,鱼类集群潜入水的中下层。纯净水结的冰为无色透明固体,但鱼池的水质状态复杂,在寒冷的冬季,不同的水质结冰后明显状态各异。仔细分析识别池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气温,水温的不断升高,鱼类摄食活动不断增强,同时各种虫、蛾也开始大量孳生。为了广辟饵料来源,降低养鱼成本,在能通电的鱼塘,可提倡和推广灯光诱虫蛾喂鱼。  相似文献   

14.
正5月份我省降水较多,雷雨天气频繁,气候变化大,水温逐渐上升,水产养殖病害发病率将呈上升的趋势。渔业生产进入繁忙季节,要做好养殖生产管理、种苗繁育和苗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雷雨、闷热天气现象频繁,鱼塘容易因缺氧而发生泛池,注意观察鱼类的摄食和水质情况,发现缺氧应及时加注新水、采取增氧等措施。南美白对虾养殖苗种阶段容易发生早  相似文献   

15.
开春后水温逐渐回升。鱼类结束越冬期开始进入生长阶段。为使池鱼提早吃食。加快恢复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和成活率。增加生长期和产量.须合理抓好开春鱼塘管理。  相似文献   

16.
<正>6月份我省日均最高气温32℃,日均最低气温1 9℃,水温处于23℃~28℃之间。据往年我省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全省易发的病害主要有鱼类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细菌性败血症、车轮虫病、指环虫病等病害。渔业生产和苗种繁殖进入繁忙季节,本月雷雨、闷热天气现象较多,鱼塘容易因缺氧而发生泛池,需要加强日常管理,注意观察鱼类的摄食和水质情况,发现缺氧应及时加注新水、增氧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春天万物复苏,随着气温升高,水温也随之回升,鱼类渐渐活跃起来,开始摄食、生长,一年一度的水产养殖春季大生产由此拉开帷幕。抓好鱼塘春季饲养管理,对取得养殖生产的全面丰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凯 《内陆水产》2001,26(3):38-38
春季随着水温逐渐升高,鱼类开始摄食和生长。但是危害鱼类的一些病菌也开始复苏,并大量繁殖,往往在短时间内导致鱼类发病或死亡,影响了全年的鱼产量。因此,春季鱼病预防决不可掉以轻心。了解春季鱼发病的原因,做好防病工作,提高鱼产量关键措施之一。 1发病原因 1.1池塘淤泥较厚,清整消毒不彻底,积存在鱼塘泥中的病菌和寄生虫,常在春季适应条件下繁殖生长。 1.2饵肥料和下塘的鱼种消毒不严,会把一些病原体带入鱼塘,寄生或传播给鱼类引起发病。 1.3鱼种在放养时,由于拉网、计数、运输等操作不当,加之气温低使鱼体碰伤或冻伤,在…  相似文献   

19.
正春天来到,水温升高,池塘内的养殖鱼类便开始摄食生长,一年一度的养鱼生产也由此拉开了帷幕。春季鱼塘生产管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直接关系到全年养殖的成败。笔者根据当地的养鱼实际,将相关管理措施介绍如下,供养鱼者参考。一、养殖规划应根据市场信息、鱼塘条件、鱼种来源、饵料组  相似文献   

20.
<正>开春随着气温水温逐渐升高,摄食量增加,鱼类代谢排泄物不断增多,鱼塘各种水生生物繁殖加快,危害鱼类的病菌寄生虫开始呈蔓延传播之势,因此,做好春季鱼病防治工作尤显重要,为了有效预防鱼病,减少因病害造成经济损失。现将春季鱼类多发疾病的症状、治疗及春季池塘常规管理方法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