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光皮桦的经济性状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光皮桦具有生长快,适用性强、材质好、用途广、冠幅小、落叶量大、繁殖容易等特点,是营造混交林的优良树种。为了推广这一优良树种,兹将我区光皮桦造林后生长情况和栽培技术介绍如下。光皮桦既能适应丘陵荒山夏秋的干热日灼,又能适应高寒山区冬季的严寒冰冻。平江县连云山林场人工栽培7亩,6年生平均树高8.8米,胸径9.18厘米,单株材积0.025立方米,最大的单株高13.7米,胸径11厘米,材积0.065立方米。平均每年高生长2.28米,  相似文献   

2.
不同造林密度和混交树种对光皮桦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光皮桦不同造林密度、不同混交树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光皮桦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的生长有较大差异,其胸径、冠幅由大到小依次为:1 100株.hm-2、800株.hm-2、1 600株.hm-2、2 500株.hm-2,树高以1 100株.hm-2的林分最大,其余比较相近。光皮桦与不同树种混交生长有较大差异,各生长指标以杉木×光皮桦混交林最好,其余依次为:福建柏×光皮桦、木荷×光皮桦、马尾松×光皮桦;光皮桦纯林生长指标与福建柏光皮桦混交林比较接近。杉木×光皮桦和福建柏×光皮桦是较好的混交组合。  相似文献   

3.
光皮桦一年生播种苗茎的解剖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皮桦 (BetulaluminiferaH Winkl )是我国南方山地常见的优良速生用材阔叶树种 ,生长快 ,材质好 ,是一种极具推广价值的造林树种。对光皮桦的解剖构造进行研究 ,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内部生长机理。1 材料与方法光皮桦种子于 1995年 5月 2 2日播种于福建邵武苗圃 ,幼苗于 6月 3日基本出齐。从 7月 2 4日~ 12月 8日每隔 15天分别选取接近苗高和地径平均值的幼苗一株 ,用70 %乙醇配置的FAA固定液固定。固定时茎分为上、中、下三段 ,长 1cm左右 ,其中上部的茎取自顶芽下 0 5~ 1 5cm处 ,中部的茎取自苗高的 1/ 2…  相似文献   

4.
光皮桦造林技术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光皮桦材质优良,削面光滑,韧性强是木材加工、削片及“三板”工业的理想材料。南江县光皮桦在天然混交林中的31年生纯林林分两次疏伐后,1hm^2保留500,平均高为19.1m,平均胸径21.3cm,蓄积165m^3。1984、1985年在关坝等地作人工造林对比试验,经1992年10月调查,在一般经营条件下,幼龄期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均超过天然林生长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光皮桦人工幼林,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光皮桦的栽培学特性,初步揭示了光皮桦人工幼林的生长过程,包括胸径、树高、材积等生长规律,较客观地分析了光皮桦造林的初期效果和肥培作用,为今后光皮桦造林提供科学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2007年开始引种光皮桦,栽植后对其生长量在不同立地条件下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光皮桦造林成活率、初生长等表现良好;不同海拔、不同坡向对光皮桦的高生长影响不大;不同坡位、不同土层厚度对光皮桦的高生长影响显著。因此,光皮桦造林应选择中、下坡位,土层深厚的地段为好,光皮桦在该区域可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2014年开始,在海拔900~950m高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采伐迹地中引种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 H.Winkl),栽植后对其生长量在不同山体坡位条件下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光皮桦造林成活率平均达91.77%;保存率平均达87.50%,中坡的成活率、保存率为最高,不同坡位对光皮桦的造林成活率影响极显著、保存率影响显著。造林第3年的胸径生长量平均达2.13cm,树高生长量平均达432.53cm,不同坡位胸径、树高生长量是山体下坡最高,不同坡位之间的胸径和高生长量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因此,光皮桦可考虑作为杉木人工纯林采伐迹地更新的树种加以推广,但应选择中、下坡位,土层深厚的地段为好。  相似文献   

8.
油松是我国北方地区分布广、适应性强、材质优良的速生针叶树种 ,也是飞播造林的主要树种。我国目前仍有大面积荒山荒坡适于油松飞播 ,所以加强油松飞播造林的科学研究 ,进行生态区划 ,对提高飞播成效 ,避免浪费 ,具有很大实际意义。1 研究区概况研究范围主要是以油松天然分布和现有飞播地域及其气候条件为依据确定的。与传统北方的范围基本相同 ,包括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内蒙、辽宁、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区 ,东经 10 1°40′~ 12 1°10′,北纬 32°~ 42°40′。研究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植被分区跨越草原地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  相似文献   

9.
<正>光皮桦,桦木科,乔木,喜光,是皖南中低山区土生树种之一。因其耐干旱贫瘠,生长速度快,材质致密坚硬,广泛用于航空、建筑等领域。近年来,光皮桦已成为华东南地区营造高效速生丰产林首选树种。2001年以来,国有蔡家桥林场首次把光皮桦列入杉松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树种,截至2009年,光皮桦造林面积已达1.2万亩,而且一直没有严重病虫害发生,主要原因是,该林场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有效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笔者就此整理了有关技术措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清水河思茅松人工林水土流失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清水河思茅松人工林试验区不同造林类型、不同造林年限、不同坡度的泥沙流失量的观测,进行水土流失分析,得出了以下两个重要结论:①坡度为18°的新造林地比坡度为22°新造林地水土流失少35.42%。②2年生林分与1年生林分比较,水土流失大为减少,水土流失减少了95.00%~96.77%,与天然林相比已无多大差别。  相似文献   

11.
格氏栲群落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0  
樊后保 《林业科学》2000,36(2):6-12
在 1hm2 样地调查材料的基础上 ,分析了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外貌、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特征。该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 1 1 0种 ,隶属于 42科 6 8属 ,其中单种属占 6 7% ,包括藤本在内的高位芽植物占总数的 87 3%。除格氏栲种群符合随机分布外 ,其它乔木种群均服从聚集分布 ,在垂直空间上可分为 3个亚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介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之间  相似文献   

12.
福建三明莘口青钩栲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福建三明莘口格氏栲自然保护区设置1600m^2样地5个,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获取野外资料,通过对青钩栲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三明莘口格氏栲自然保护区青钩栲种群结构呈中部缢缩两端大的形状,幼苗贮备十分丰富,约3523株/hm^2,大树较多,约145株/hm^2,但小树和中树株数明显偏少,合计约73株/hm^2,这种现象经10余年发育变化不大。种群结构片断化明显出现于演替到  相似文献   

13.
华山松大小蠹带菌部位及贮菌器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陈辉  袁锋 《林业科学》2000,36(1):53-57
研究了秦岭林区华山松大小蠹带菌部位及贮菌器结构,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小蠹成虫具有前胸背板体壁凹陷和刺毛构成的贮菌器,用于携带和传播真菌,其所携带真菌种类以穿孔细帚霉和小线嘴壳为主,以真菌孢子为唯一携带方式,并在在虫入侵健康寄主华山检针携带真菌孢子接种于华山松木质部。华山松大小蠹消化道内不具有含菌细胞和特化的带菌结构,消化道内存在的真菌也没有菌丝发育形成的附着孢或吸盘结构,使真菌不能被有效地贮存或携带  相似文献   

14.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兰思仁 《林业科学》2003,39(1):36-43
以植物群落调查样地资料为基础,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本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为: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随该区植被演替趋势从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到常 阔叶林而增加,群落间变幅较大;植物生长型在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等多样性指数上均表现出灌木层>乔木层的规律。毛竹林作为一种重要的植被类型,其灌木层物种多样性高于其它3种森林类型,但由于毛竹是无性繁殖,其在林分中占绝对优势,故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明显低于其它3种森林类型。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柏木林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三峡库区柏木林的实地调查和分析表明,三峡库区柏木林可分为11个群落类型,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在群落梯度上的分布规律均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无规律性,这可能与库区内强烈的人为干扰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不同树种新造林树高生长量、保存率及其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等,研究其生长、适应性及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皮桦、桤木、楸树、栾树、湿地松5年生树高分别为7.4、6.5、6.3、4.8、4.2m,保存率分别为92%、65%、82%、78%、90%;不同树种造林后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提高有明显差异,5个树种造林后林分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的效果排序为桤木〉光皮桦〉栾木〉楸树〉湿地松;新造林均表现为造林当年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下降,一般下降35%~40%,第2年底回升并超过造林前水平,第3-5年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林阔叶化改造的目标和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马尾松林的群落结构,将马尾松林划分成以下8个主要类型:马尾松-木荷混交林、马尾松-枫香混交林、马尾松-木荷复层林、马尾松-白栎复层林、马尾松-连蕊茶复层林、马尾松-檵木复层林、马尾松-芒萁复层林、马尾松-白茅复层林.鉴于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马尾松林的阔叶化改造目标拟定位在以阔叶树种为主要种群结构的近自然的阔松混交林.阔叶化改造的方法应围绕目标林分实行分类指导,分别采用封育、留养抚育、适度透光间伐、适当清理林下灌木、补植木荷等目的树种等改造方法,以供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8.
游水生 《林业科学》2001,37(Z1):106-110
本文从乔木层组成和物种多样性角度探讨不同人为干扰强度(天然米槠林CK、A级择伐更新、B级皆伐迹地天然更新、C级皆伐迹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D级杉木林)对福建武平米储林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CK、A级和B级乔木层都是以米储为优势种,C级顶极种米槠处于第2优势种,阳性树种裂斗锥处于第1优势种,而D级受人工种植的影响乔木层优势种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以杉木为优势种;通过乔木层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分析,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加大种类组成、各科含种数、各科含属数和各属含种数上升到B级或C级后下降或直接下降,而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呈线性下降、优势度呈线性上升.特别是D级杉木林乔木层由于以人工种植杉木为优势种控制着整个群落的性质和环境、导致分析的各方面指标与天然米槠林CK相距甚远,目前较难恢复到米槠顶极群落,其余更新方式将能恢复到米槠顶极群落.  相似文献   

19.
应用传统林分结构因子配合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和开敞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川西山地退化风景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林分结构较为简单,林分乔木层由7个树种组成,树种密度分布差异较大,树种结构相对单一;林分垂直结构特征明显,可分为3个林层,呈现出典型的复层林结构特征;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46,以中强度混交单元为主,所占比例达61%;平均角尺度为0.483,属于随机分布状态;林木的胸径大小比数为0.286,有接近30%的林木处于优势状态;林分平均敞开度为0.309,林木生长空间基本充足.岷江冷杉种群优势度明显,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他5个树种由于株数较少,且径级分布不连续,自然更新较困难,经过一定时间的演化,将死亡,因此必须切实采取保护措施,保证其顺利生长,以保持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应用中心点四分法并附设样方的方法调查了地处韩江中游的蕉岭长潭次生常绿阔叶林。结果显示:群落的红背椎、木荷、枫香、石栎为优势种,约占群落总种数的11.1%;常见种约占群落总种数的27.8%;偶见种占61.1%,其数量最高但在群落中处于附属地位;各种类在群落中的分布较均匀。群落可明显分为林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丰富,表明了韩江中游常绿阔叶林遭受破坏后在保护较好情况下,群落顺向演替重新恢复的特征和趋势。经营管理中应根据群落特点,在加强管护基础上促进森林的顺向演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