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文骁  陈宏 《水产科学》2015,(2):100-103
利用建鲤和彩鲫正反交获得了鲤鲫F1(彩鲫♀×建鲤♂)和鲫鲤F1(建鲤♀×彩鲫♂)两个杂交群体,将两个杂交群体各分为两组,分别在室内水族箱和室外池塘中饲养6个月后,通过显微镜对鳞片黑色素细胞的数量进行统计,利用丙酮抽提液对鳞片红色素细胞的吸光值进行测定。结果发现,鲤鲫F1的红色素细胞吸光值与彩鲫接近(P0.05),黑色素细胞数值极显著低于建鲤(P0.01);鲫鲤F1红色素细胞吸光值极显著低于彩鲫(P0.01),黑色素细胞值显著低于建鲤(P0.05)。  相似文献   

2.
鲤疱疹病毒3型(Cyprinid herpesvirus 3, CyHV-3)又称为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 KHV),是一种高传染性、致死性病毒。为开发新型CyHV-3 DNA疫苗,前期研究中将CyHV-3 ORF148基因插入pEGFP-N1构建重组质粒,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通过转染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pORF148-EGFP融合蛋白可以在CCB-J细胞系和建鲤体内表达;将重组质粒作为DNA疫苗,肌肉注射免疫建鲤鱼苗,ELISA检测表明免疫pEGFP-ORF148重组质粒可以显著提高建鲤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 RT-qPCR检测显示,免疫pEGFP-ORF148重组质粒后,建鲤脾脏和头肾中的免疫相关基因如IFN-a1、Mx-1、CXCa、CXCR1、TNF-α、IL-1β及IgM基因表达量均显著提高。攻毒实验显示, CyHV-3攻毒21 d后, PBS组、pEGFP-N1组和pEGFP-ORF148组的建鲤存活率分别为30%、35%和85%,免疫pEGFP-ORF148可以显著提高建鲤的存活率(P0.01)。本研究旨在为CyHV-3 DNA疫苗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比较池塘金边鲤、稻田金边鲤、池塘建鲤和稻田建鲤4组鲤鱼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和丰度差异。试验结果显示,池塘金边鲤组、稻田金边鲤组、池塘建鲤组和稻田建鲤组分别获得了377、250、367和455个运算分类单元,其中运算分类单元聚类分析发现,稻田建鲤组与另外3组差异最大;菌群多样性分析发现,池塘金边鲤组的辛普森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而稻田建鲤组及稻田金边鲤组的香农指数分别为1.56±0.22和2.53±0.82,均高于对应的池塘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池塘金边鲤组中变形菌门(89.56%)和气单胞菌属(82.68%)在其肠道菌群组成中占有绝对优势(P0.05),而另外3组在门分类水平和属分类水平的菌群结构和相对丰度较为相似,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梭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主要优势菌属为鲸杆菌属、气单胞菌属和乳球菌属;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预测比较分析发现,各组样品的肠道微生物富集到了多个相同的代谢途径以及部分信号传导、调节和修复机制相关信号通路。本研究结果发现,在稻田和池塘养殖模式下,金边鲤的肠道优势菌群种类、相对丰度以及参与的信号通路与建鲤无显著差异,提示金边鲤与其他鲤鱼一样可适应这两种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 本试验是辽宁省科委下达的“鲤鱼杂交一代优势利用研究”课题的一部分,即高寒鲤与建鲤杂交一代鱼种与建鲤鱼种越冬对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996年11月5日,将高寒鲤×建鲤的正交鱼种、高寒鲤×建鲤的反交鱼种与建鲤鱼种分别装入3个网箱中(规格1.5m×1.5m×1m),并放人辽宁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试验场的鱼池中,鱼池面积为0.2hm~2,水深2.5m,池中投放鲫鱼2500kg。各箱的放养况见表1。  相似文献   

5.
采用全红体色日本彩鲫( Carassius auratus)与青灰色建鲤( Cyprinus carpiovar Jian)杂交,对所获得鲤鲫F1(建鲤♀×彩鲫♂)和鲫鲤F1(彩鲫♀×建鲤♂)两个杂交群体的个体及其父母本的外形特征进行研究,从而了解建鲤与彩鲫正反交后代的形态特征。试验分别从大学实验室随机取样50尾,对体型指数、可量性状、可数性状和肥满度分析比较。在体型指数体长/全长中,鲫鲤F1偏向母本,而在体高/体长中,鲤鲫 F1偏向母本;头高/体高、头高/头长、尾柄长/尾柄高都偏向建鲤,头长/体长这一体型指数处于亲本之间,属于杂交性状。进而推测生长性能出现离散现象,控制体色的基因来自母本。  相似文献   

6.
利用通过2代群选和4代家系选育的建鲤新品系与市场上的普通建鲤和自繁的福瑞鲤,进行中试和小试,测定经过多代选育的建鲤新品系的育种效果,中试验结果表明建鲤新品系F4比普通建鲤生长速度快20%左右,小试结果表明建鲤新品系比福瑞鲤生长速率快,远高于普通建鲤生长速率。结果表明,建鲤经过多代选育育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马庆华 《河北渔业》2006,(12):35-36
2004年本人在73081部队农副业生产基地进行了建鲤套养鲢、鳙的试验,经过近6个月的精心饲养和科学管理,收获建鲤14 865 kg,鲢、鳙1 725 kg,草鱼1 350 kg,鲫鱼190 kg.总收入130 084元,总成本80 640元,共盈利49 444元,投入产出比1:1.61.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南北集锦     
建鲤研究和推广协作会议在无锡召开 1990年是建鲤试验研究和推广的关键性的一年.为了交流情况,总结经验,进一步落实本年度建鲤的研究和生产性试验,经上级部门同意.于1990年3月2日在无锡召开了建鲤研究和推广协作会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半致死浓度法,对4种鲤(东平湖鲤、建鲤、俄罗斯鲤及德国镜鲤)对柱状黄杆菌引起的柱形病(即烂鳃病)的抗病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采用1×104、2×104、4×104、8×104、1.6×105 cfu/mL浓度的柱状黄杆菌G4菌株菌液浸泡攻毒1h,参考Reed-Muench法计算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东平湖鲤LC50为104.7174 cfu/mL;建鲤LC50为104.6821 cfu/mL;俄罗斯鲤LC50为104.6414cfu/mL;镜鲤LC50为104.5694 cfu/mL,表明不同品种鲤鱼对柱形病的抗病能力存在差异,四种鲤抗病力大小依次为东平湖鲤建鲤俄罗斯鲤镜鲤,其中东平湖鲤和建鲤无显著差异,二者和镜鲤的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池塘和稻田养殖模式对金边鲤和建鲤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稻田和池塘养殖模式下金边鲤和建鲤肌肉营养成分、理化特性和质构特性,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评估金边鲤的肌肉品质,为开发和推广金边鲤稻田养殖提供数据依据。结果显示,稻田金边鲤的粗脂肪、粗灰分和系水力均显著高于池塘金边鲤;稻田建鲤和池塘建鲤的基本营养成分除水分外差异均不显著;稻田金边鲤肌肉的硬度、弹性、咀嚼性显著高于池塘建鲤和稻田建鲤,硬度和恢复性显著高于池塘金边鲤,而内聚性显著低于池塘金边鲤、池塘建鲤和稻田建鲤;测定的17种氨基酸中,4组鱼肉的Lys含量均高于WHO/FAO标准和鸡蛋蛋白标准,稻田金边鲤的∑TAA、∑EAA、∑DAA和∑NEAA均高于池塘建鲤和稻田建鲤,且EAA/TAA比值更接近FAO/WHO要求的40%的标准;稻田和池塘金边鲤的EAAI均超过100分,高于稻田和池塘建鲤(82.31~83.36分);测定出的24种脂肪酸中,稻田金边鲤的∑SFA、∑MUFA和DHA+LA+油酸总量均高于其他3组。研究表明,金边鲤和建鲤鱼肉可作为人体优质的赖氨酸源,稻田金边鲤肌肉比建鲤和池塘金边鲤肌肉更富有嚼劲,其肌肉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且组成比例更符合人体需求。稻田养殖金边鲤的肌肉品质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产业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建鲤的饲用安全性,试验以480尾平均体质量(60±10) g的建鲤幼鲤为对象,随机分为4组,分别添加15%和30%经过高温预处理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制成的试验饲料,以同等添加比例的高温预处理非转基因大豆饲料作为对照,饲养周期为180 d,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生长指标,采用可见光法、干粉法等测定相关肝胰脏与血液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5%和30%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建鲤的生长性能、脏器指数和肌肉常规营养组分均未见显著影响(P>0.05),建鲤肝胰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饲料中添加30%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会显著降低肝胰脏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显著升高丙二醛水平(P<0.05),显著降低建鲤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综上,饲料中添加高水平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会对建鲤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而影响建鲤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根本原因是否为转基因这一因素还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2.
镜鲤与建鲤生长性状共享 QTL 标记及优势基因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1个镜鲤(Cyprinus carpio L.)全同胞家系(190个个体)构建的微卫星遗传图谱(992个标记)为基础,从体重、体长、体高和体厚的QTL区间内发掘了54个标记,其与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进而通过对不同基因型性状间的比较,筛选出83个优势基因型。在此基础上,用54个镜鲤QTL标记分析了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作图群体,其中40个标记在建鲤中表现出多态性,比例为74.07%;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其中22个标记与建鲤家系的体重、体长、体高或体厚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占多态标记的55.00%;镜鲤与建鲤共享的22个QTL标记中,18个标记与至少1个相同的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从中筛选出建鲤性状具有优势的基因型30个,可用于指导建鲤的选育。品种间共享QTL的发掘能够扩展QTL标记的使用空间,减少新品种重新构建图谱进行QTL标记定位的工作量和成本。  相似文献   

13.
建鲤在示范推广中的表现建鲤是由我国鱼类育种专家张建森等用荷包红鲤(雌)与元江鲤(雄)成对杂交,经家系选育、系间杂交与染色体组工程技术相结合.定向选育而成的鲤鱼优良品种.近几年,建鲤每年在26个省、市、自治区得到推广,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和不同的养殖类...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水产良种化水平,帮助广大养殖户选育经济价值更高的鲤鱼品种,2020年6月到10月,笔者在通辽市早繁鱼种试验场和巴彦淖尔市纳林湖黄河鲤种质资源场分别开展了福瑞鲤与建鲤、黄河鲤与津新鲤的生长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相同养殖条件下,福瑞鲤在生长速度、产量及成活率方面均优于建鲤,经济效益更高。  相似文献   

15.
<正>福瑞鲤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以建鲤和野生黄河鲤为原始亲本进行杂交和选育获得的鲤鱼新品种,是农业部"十二五"主推的大宗淡水养殖鱼类新品种。2015~2016年,在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淡水养殖产业创新团队支持下进行了福瑞鲤苗种培育,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试验材料和方法1.1试验地点和材料1.1.1地点试验地点1丰宁县波罗诺瑞博渔业有限公司;试验地点2滦平县王秀水1号、2号  相似文献   

16.
建鲤遗传改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单养和混养法,对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后代选育群体和未选育群体;建鲤和黄河鲤(C.carpio),建鲤和荷包红鲤(C.Carpio Var,wuyuanensis)的杂交种,亲本黄河鲤和荷包红鲤自后代6个试验组进行生长对比,结果表明,建鲤选育效果明显,品质提高;建鲤与黄河鲤杂交具有杂种优势,生长快且生长性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武鸣县鱼种场于1992年引进建鲤种苗,试验表明:建鲤生长速度比普通鲤鱼快47.5%。池塘混养建鲤增产增收效果显。  相似文献   

18.
用1m3网箱于库湾进行松浦镜鲤(散鳞镜鲤♀×德国镜鲤♂)与野鲤,建鲤网箱养殖试验。野鲤4个网箱,平均每箱为531尾,平均个体重110.93g;建鲤2个箱一箱放450尾,另一箱放449尾,平均个体重73.45g;松浦镜鲤1个网箱放578尾,平均个体重49.50g,经137天饲养群体净重野鲤为78.8kg/箱,建鲤为60.8kg/箱,松浦镜鲤为106.9kg/箱,瞬时体重增长率野鲤为0.778;建鲤为1.126;松浦镜鲤为1.336。从群体产量及个体生长速度松浦镜鲤都高于野鲤和建鲤。  相似文献   

19.
建鲤是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通过杂交定向选育创建的一个鲤鱼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容易繁殖,肉质好、含肉率高、适宜各种水体养殖和市场俏销等优点。1987年5月,浠水县水产良种场在黄冈地区水产局奚绍礽总工程师的指导下,率先从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引进建鲤夏花鱼种进行试养。1989年又承担了地区水产局下达的“建鲤试养试验课题”任务,进行建鲤主养、混养等试验,现将引种、繁殖和主养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饲料纤维素在鱼饲料中的营养生理功能,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大豆纤维配制成5个纤维水平(1.8%、5.2%、8.8%、12.2%和15.8%)的等氮等脂实验饲料,饲喂建鲤(均重:14.96±0.09 g)8周,从生长、血浆生化、肠道组织学以及肠道微生物等指标研究不同纤维水平对建鲤的影响。结果显示,纤维水平8.8%组建鲤的终末体质量(FB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其它水平组,而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其它组。同时发现,纤维水平8.8%组建鲤血浆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低于其它组。随饲料纤维水平的增加,脏体比(VSI)、肝体比(HSI)以及血浆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和葡萄糖(GLU)含量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纤维水平1.8%)相比,纤维水平5.2%、8.8%和12.2%组肝脏AMPK、CPT-1活性和PPAR-α含量显著升高。此外,饲料高水平纤维15.8%会损伤建鲤的中肠和后肠组织结构,破环肠道的发育,同时也会显著影响其肠道菌群结构,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宜大豆纤维能够显著提高建鲤的生长性能,改善机体糖脂代谢。以SGR为指标,建鲤饲料中适宜的纤维水平为9.19%,但高水平纤维(15.8%)则具有一定抑制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