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为给抗小麦梭条花叶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冬小麦品种CI12633(抗病亲本)与扬麦158(感病亲本)杂交组合的RIL群体进行了小麦梭条花叶病的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CI12633×扬麦158的小麦梭条花叶病抗性受3对主基因 多基因控制(G-2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91%,多基因效应很小,其遗传率几乎为零.因此小麦梭条花叶病抗性主要为主基因遗传,但3对主基因的基因效应不等,第1对主基因的基因效应分别为3.38和4.49;第2对主基因的两个重复基因效应分别为8.23和7.41;第3对主基因的两个重复基因效应分别为14.12和13.63,是第1对主基因效应的3~4倍.  相似文献   

2.
小麦梭条花叶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梭条花叶病(Wheat spindle streak mosaic,WSSM)是由小麦梭条花叶病毒(Wheat spindlestreak mosaic virus,WSSMV)引起的土传病害,自20世纪末已成为危害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毒病之一。本文就小麦梭条花叶病毒的鉴定、病害的流行、危害及防治、小麦梭条花叶病抗病鉴定技术和分级标准、小麦抗梭条花叶病遗传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抗病遗传机制和抗病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讨论了近年来小麦梭条花叶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小麦品种间耐迟播性的差异,以扬麦16、扬麦18、扬麦20、镇麦9号、宁麦14和镇麦168等6个淮南麦区主栽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11月8日、11月15日、11月22日和11月29日)下小麦品种的产量、生育特性及抗逆性特点。结果表明,随播期的推迟,6个小麦品种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扬麦18和镇麦9号四个播期的产量均在4 500 kg·hm-2以上,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和耐迟播性;扬麦18对赤霉病的抗性最强,但生育期长(190~206 d),成熟期最晚推迟至6月6日,且田间出现倒伏现象。综合来看,本试验条件下,淮南麦区小麦适播期为11月8日至11月15日,11月22日是最晚临界期。镇麦9号综合农艺性状较好,适宜淮南麦区晚播种植。  相似文献   

4.
扬辐麦4号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辐射育种,于2005年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高抗梭条花叶病和穗发芽的春性中熟小麦新品种。该品种自2009年秋引进弶港分公司种植至今,与当家品种扬麦13号相比,实收产量增加1 270.5 kg/hm2,增幅达13.2%。  相似文献   

5.
小麦抗梭条花叶病的分子标记及QTL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寻小麦抗梭条花叶病的遗传机制,以外引种质ARz与大面积推广品种扬麦158杂交获得的包含137个株系(F9)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材料,连续三年利用人工病圃对其进行抗梭条花叶病鉴定,发现株系间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利用SSR标记技术对该群体进行多态性分析,获得97个位点的多态性资料,用JionMap3.0对多态性位点进行遗传作图,共拟合获得了由66个SSR标记位点组成的17个连锁群,涉及2A、2D、3A、3B、3D、5A、7B、7D等8条染色体;使用MapQTL5.0对与群体抗性显著相关的连锁群进行区间作图,结果在2D染色体长臂上检测到1个与小麦梭条花叶病抗性相关的QTL,位于标记Xgwm539~Xgwm608之间,LOD值5.8,LOD值峰距标记Xgwm608 1.7 cM,加性效应值为-0.458,可解释24.7%的表型变异.该抗性基因来源于亲本ARz.这此结果表明,在小麦2D染色体上存在与小麦梭条花叶病抗性相关的位点,标记Xgwm608可以用于抗病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6.
小麦抗梭条花叶病品种的田间筛选及抗性遗传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对3931份中间材料、163份品种(系)20份区试新品系进行了梭条花叶病的抗性鉴定,筛选出683份抗病中间材料、32份抗病品种(系)4份区试品系,说明目前生产上应用面积比较大的品种和发挥重要作用的骨干亲本中抗源比较丰富。初步研究了梭条花叶病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和抗性遗传。结果表明,小麦发生病害后,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株高一般发生降低或减少,产量损失10%-30%;抗病特性为细胞核遗传,抗性基因为显性,属多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7.
小麦梭条花叶病抗源宁麦9号的抗性遗传及利用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试验根据抗、感品 种杂交、回交后 代抗、感性的 表现,研究 分析了抗 梭条花叶 病小麦品 种宁麦 9 号的抗性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宁麦 9 号对梭条花叶病 的抗性为细胞核 遗传,主要受 2 对基因 控制,抗病性为显性。文中还对如何利用其选育抗 梭条花叶病小麦新品种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2018—2019年在江苏省高邮市汤庄镇农业试验示范区种植小麦新品种,对其丰产性、抗逆性、生育期及主要农艺性状等方面进行考察分析。筛选出的明麦133、金丰麦1号、扬麦27、宁麦资166小麦新品种,较适宜高邮地区种植,高产稳产性比较理想,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有待下一年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9.
1996年对52份意大利小麦品种进行抗条锈性分小种接种鉴定和田间抗病性及农艺性状观察试验,结果表明成株期表现抗锈病的有23份,对条锈菌新优势生理小种条中30,31号表现抗病的有37份。结合农艺性状观察和田间抗条锈病,抗白粉病表现,筛选出了普通小麦Pascal等13份抗病性强,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地区小麦梭条花叶病病毒致病力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小麦梭条花叶病病毒的致病力及其与品种(系)抗病性的互作关系,应用采集自江苏苏州、江宁、兴化、宜兴和六合五个不同地区的小麦梭条花叶病病土,测定了30个小麦品种(系)在上述病土中的发病情况.结果表明,30个小麦品种(系)对梭条花叶病毒的抗性表现为3种类型即广谱抗型、部分抗型和广谱感型;小麦梭条花叶病毒致病力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存在着显著的致病力分化现象;病毒致病力和品种(系)间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1.
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扬麦1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麦18(原名扬03G12)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南农P045(含Pm21)为抗白粉病基因供体亲本,扬88-128为高产亲本,高产、抗赤霉病、具广泛适应性的品种扬麦158为轮回亲本,再以高产、高抗梭条花叶病品种宁麦9号为轮回亲本,运用"综合性状协调点"的观点与抗赤霉病鉴定相结合的育种方法育成的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高产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其系谱来源为4×宁麦9号/3/6×扬麦158//88-128/南农P045.该品种2008和2009年分别通过安徽省和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灌浆期涝渍害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主要的弱筋小麦产区,该区小麦生育后期涝渍害频发,严重影响小麦的高产和稳产。为探明涝渍害对弱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优质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3、扬麦15、扬麦22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涝渍害的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灌浆期涝渍害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SDS沉淀值、吹泡仪参数、溶剂保持力SRC和粉质仪参数等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灌浆期涝渍害导致小麦产量显著下降,有效穗数和穗粒数降低是引起扬麦13减产的主要因子,扬麦15和扬麦22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降低导致减产。(2)涝渍害处理的扬麦13和扬麦22的湿面筋含量较对照显著上升,蛋白质含量和SDS沉淀值在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涝渍害处理7 d对供试小麦吹泡仪参数影响较大,扬麦13和扬麦15的L值和W值在涝渍害处理7 d后均显著提升,扬麦13的水SRC较对照显著下降。涝渍害处理7 d对供试小麦的粉质仪参数无显著影响。(3)供试的3个弱筋小麦品种籽粒品质受基因型的影响大于涝渍害。  相似文献   

13.
以抗病品种泰兴9425与感病品种NasoNijo杂种F_1花药培养构建的188个加倍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及其亲本为材料,在拔节期进行大麦黄花叶病抗性鉴定,在大麦成熟后考查株高、主穗长、穗下节间长、单株穗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及千粒质量共7个农艺性状,并对群体的黄花叶病抗性及其对大麦农艺性状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参试材料间黄花叶病抗性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以病害流行梯度下面积(AUDPS)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分为抗病、中抗、中感和感病4个类群。研究发现AUDPS与大麦株高、单株穗数、千粒质量及单株产量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0.38、-0.62和-0.65,表明黄花叶病对参试材料的株高、单株穗数、千粒质量和单株产量等农艺性状有较大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晚播小麦生育特点及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扬麦14号小麦不同播期、密度对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推迟,小麦不同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但主要是前期营养生长期显著缩短,中后期生殖生长期则相对稳定,全生育期变短,总叶片数减少,植株高度变矮,干物质积累量减少,群体前小后大,分蘖成穗率降低,穗数不足,穗型变小,粒数减少,粒重提高,产量下降,蛋白质、面筋含量及沉降值提高。迟播小麦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有效穗数等群体质量性状迅速增强,单株分蘖及成穗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蘖成穗率、结实粒数、千粒重等个体质量性状均逐渐变劣,但不同密度之间个体质量性状衰减的速率要远远小于适期早播的小麦,大幅增加播种密度,个体生长发育受抑制的程度将明显减小。因而,晚播小麦适当提高种植密度,通过强化群体性状,弥补个体性状瘦弱之不足,有利于提高产量。本试验晚播小麦基本苗增加到360万/hm2,产量最高,但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15.
江苏射阳地区红皮小麦品种不同播期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射阳县新洋农场进行16个红皮小麦品种不同播期的筛选试验,对参试品种早晚2个播期下的生育期、农艺性状、抗性及产量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表明:早播组全生育期变幅在221~225 d,晚播组全生育期变幅在213~217 d,扬麦23全生育期均最短,华麦6号全生育期最长。早播组产量变幅为591.67~739.67 kg/667 m2,华麦6号最高,扬麦15最低;晚播组产量变幅为637.00~707.67 kg/667 m2,扬麦23最高,扬麦27最低。未防治条件下,锈病早播组发病明显重于晚播组,早播情况下华麦7号、扬江麦580-1、宁麦13(CK)锈病发生极重,华麦6号锈病早、晚播发生均轻,锈病抗性突出。总之,早播组平均产量水平低于晚播组,产量变幅明显高于晚播组,品种间产量差异较大。扬麦23、华麦1430表现最为突出,在早播组、晚播组产量均居于最前列,赤霉病、锈病均发生较轻。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对大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品种扬农啤5号与感病品种日引3号及其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对病圃与无病田的主要农艺性状及病圃大麦黄花叶病抗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麦黄花叶病对抗病亲本扬农啤5号性状的影响不显著,对感病品种日引3号性状的影响显著或极显著。除单株穗数和千粒重外,病圃RIL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均值均较无病田相应性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降低,尤以株高降幅(22.95%)最大。3年9个调查时期,扬农啤5号病级均为1级,表现为高抗;日引3号病级在3级左右,表现为高感。群体内大麦黄花叶病病级存在广泛变异。不同年份间,大麦黄花叶病病程梯图下面积(AUDPS)与株高、穗下节间长、单株穗数及千粒重均呈负相关;与主穗长、单穗粒数均呈正相关。大麦黄花叶病抗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方向在不同年份间表现一致,但相关程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1986-2014年临汾降水变化及对旱地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过去近30年山西省临汾降水变化对旱地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利用1986-2014年国家黄淮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临汾点的降水和对照品种农艺性状资料,研究其降水和对照品种农艺性状变化规律,并对降水要素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年降水量有略微的上升趋势,但小麦生育期降水量有略微的下降趋势;播种至越冬期的降水量有增加趋势,但起身至拔节期和抽穗至成熟期的降水量有减少趋势.黄淮旱地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千粒重和穗粒数逐年缓慢上升,但有效穗数、产量及株高缓慢下降.起身至拔节期降水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生育期降水量和年降水量与株高、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年降水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株高、有效穗和千粒重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穗粒数、株高和年降水量是决定产量的四个主要因子,共同决定了产量72%的变异.降水变化对黄淮旱地冬小麦农艺性状变化趋势有较强的影响,选育株高适中、有效穗数较多、千粒重较大的高产抗旱新品种,是黄淮旱地小麦适应未来气候变化进行育种改良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滚动回交结合碘染色培育糯小麦新品种(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滚动回交结合花粉和胚乳碘染培育糯小麦品种的效果,给糯小麦的选育提供材料,以Caiwx作为wx基因的供体亲本,以扬麦9号、扬麦15、扬麦17等品种为轮回亲本,培育出6个糯小麦品系(扬糯615、扬糯09、扬糯6733、扬糯465、扬糯06、扬糯05G68),并测定了它们的农艺性状、抗病性及粉质仪参数。结果表明,育成品系克服了供体亲本Caiwx株高过高、穗小、抽穗迟、成熟迟、熟相差等缺陷,同时保留了轮回亲本众多优良的数量性状,白粉病和赤霉病抗病性得到提高,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提高。扬糯09、扬糯6733、扬糯465、 扬糯06和扬糯05G68品系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品种扬麦11增产11.75%、1.99%、1.99%、0.6%、2.19%。其中扬糯05G68已进入江苏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糯小麦面粉吸水率明显提高,形成时间和断裂时间延长。研究结果证明,利用滚动回交结合碘染色鉴定方法培育产量、抗性、适应性达到大面积应用水平的糯小麦新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出适合裕安区乃至周边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春性小麦新品种.[方法]选择10个新品种,与对照品种扬麦20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各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综合抗性.[结果]综合比较,建议扬麦29、扬红6号、久好麦2号、皖西麦0501、扬辐麦5号、农麦156等在江淮春性麦区扩大示范种植,逐步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小麦松条花叶病抗源宁麦9号的抗性遗传及利用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根据抗,感品种杂交,回交后代抗,感性的表现,研究分析了抗梭花花叶病小麦咛麦9 抗性遗传。结果表明,宁麦9号对梭花叶病的抗怀为细胞核遗传,主要受2对基因控制种抗病性为显性。文中还对如何利用其选育抗梭花叶病小麦新品种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