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5个适宜青贮的无芒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从开花开始,每隔10 d刈割1次,研究不同刈割期对试验材料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植株中的粗蛋白、粗纤维以及干物质含量受刈割时间影响;小麦植株中的粗蛋白、干物质以及开花后10 d粗纤维含量不受小麦材料的影响;小麦植株鲜草、干草和粗蛋白产量受刈割时间以及小麦材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在露天盆栽条件下进行,在冬季小麦苗期采用不同程度的刈割处理模拟植食动物啃食,试验刈割程度设轻度、中度、重度(在小麦苗期分别刈割整个植物地上部分高度的33%、50%、100%)3个处理,以不刈割处理为对照(CK),待小麦返青后测量各项形态和生理指标,收获后比较不同处理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以研究被植食动物啃食后冬小麦的生长和生理变化,以及冬小麦的补偿生长类型与补偿机制。结果表明:只有重度刈割在试验处理后短时间内对少量植株的存活有影响,在小麦发育早期推迟冬小麦叶、茎和穗的发育;刈割作用对冬小麦成熟时的叶片数影响不大;中度刈割可以刺激冬小麦植株增高,在一定时间后产生超补偿现象,而重度和轻度刈割对株高产生欠补偿效应;轻度刈割可促进穗增长以及冬小麦各部分生物量的增加而产生超补偿效应,中度和重度刈割则产生欠补偿效应,且刈割程度越重,欠补偿效应越明显;刈割对冬小麦地下部分的影响较地上部分大。  相似文献   

3.
高粱属杂交饲料作物新品种引进观察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4个高粱属饲料作物品种在盐池县的生育特征和生物量表现,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品种中,天农一号生育期为123天,饲杂三号生育期为127天。饲杂一号、健宝截止9月24日霜冻时仍未成熟。刈割1次组中植株较高的是健宝,在刈割2次组中产量除健宝外,其它3个品种的产量都接近原产地的产量,达到60000kg/hm^2以上。几个新引进品种刈割1次与刈割2次对产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莜麦秸秆作为牲畜优良的饲草,在植株完全抽穗后留茬刈割,获得青饲供牲畜食用,同时,基部分生组织出现二次分蘖并再生成苗,形成新的植株,后期通过生长发育能否正常成熟,获得有效成熟籽粒,从而提高莜麦的二次利用价值。根据不同刈割期、不同密度,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处理在完全抽穗初期及灌浆期留茬刈割,通过观察研究不同刈割期后期二茬苗生长发育及成熟情况,调查生物量与产量,进行统计分析和效益比较。莜麦刈割后获得较多的青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在夏季养殖中缺乏饲草的问题,完全抽穗初期刈割后再生苗成株迅速,生长发育较快,能够获得健全的籽粒,但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及籽粒产量明显低于对照;灌浆期刈割后虽然生长成正常植株,但由于后期气温逐渐降低直至出现霜冻,未能成熟。莜麦留茬刈割后生物量和产值较高,在农牧交错带具有推广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一播收两茬”概念,有望成为莜麦栽培新模式或产粮产草创收增值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快黑龙江省饲草高粱的种植,促进畜牧业发展,对健宝和龙草1号2个品种分别进行不同刈割次数的产量和刈割后不同追肥水平下肥效利用率比较的研究.结果表明:健宝刈割1茬的产量高于刈割2茬产量,龙草1号刈割2茬的产量高于刈割1茬产量;健宝刈割1茬和刈割2茬追肥40 kg?hm‐2肥效利用率高;龙草1号刈割1茬追肥80 kg?hm‐2肥效利用率高,刈割2茬追肥40 kg?hm‐2肥效利用率高;农艺性状方面,二者再生和分蘖能力强,抗病、抗倒伏,都是优良的饲草高粱品种.  相似文献   

6.
2002年5月~9月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水浇地条件下进行了不同刈割方式下5种禾本科牧草的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鲜草草产量健宝、苏波丹二次刈割高于一次刈割,甜格雷兹、润宝、大力士一次刈割高于二次刈割;各品种干草草产量均以一次刈割高于二次刈割;受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粗蛋白质产量健宝、苏波丹、大力士二次刈割高于一次刈割,甜格雷兹、润宝、一次刈割高于二次刈割,综合产量及品质认为,健宝、苏波丹以二次刈割青饲喂利用为宜,甜格雷兹、润宝以一次刈割青贮利用较佳。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生育期连续刈割的多花黑麦草的株高、分蘖数、茎叶比、产草量、根量、粗蛋白质含量、净光合速率进行了研究:开花期刈割处理的蛋白质产量极显著高于另两个处理的蛋白质产量;开花期刈割处理的干草产量略高于孕穗期刈割处理的干草产量,而孕穗期刈割处理的鲜草产量高于开花期刈割处理的鲜草产量,但差异都不显著;欲获得持续、稳定、高产,黑麦草最佳刈割时期应为孕穗期。  相似文献   

8.
采用裂区设计进行试验,研究刈割处理和收获时间对菊苣根中菊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的刈割使菊苣根中菊粉产量显著增加,刈割2次的最大产量为144.4±11.8 g/m2,比不刈割的91.5±9.81g/m2提高了57.8%。过度刈割又使其下降,刈割3次的最大产量为104.4±7.86 g/m2,比刈割2次的144.4±11.8 g/m2降低了38.3%。刈割作用下菊苣根中菊粉产量与收获时间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刈割期的产草量进行比较,确定不同饲草品种的适宜刈割期,可为饲草高产提供技术指导。以生产上常见的6个饲用燕麦品种白燕2号、青海444、加燕2号、林纳、草莜1号和坝莜3号为试材,在开始抽穗时进行第1次刈割,之后每隔7 d刈割1次,共刈割6次,测定了不同刈割期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并对饲草的鲜干比和茎叶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鲜草产量较高的刈割期多集中在第1期~第4期(抽穗开始及其后的21 d内),且除坝莜3号外其他5个品种均在第3期(抽穗后14 d左右)进行刈割较为适宜;干草产量较高的刈割期均集中在后3个刈割期,且大多数品种的干草产量在第5期(抽穗后30 d,蜡熟期)刈割达到最高。随着刈割期的增加,参试燕麦品种的适口性均明显降低。加燕2号、白燕2号和坝莜3号的鲜草产量较高,三者差异均不显著,且鲜干比和茎叶比均较适中,其中,白燕2号的茎叶比最小、鲜干比最大;坝莜3号和加燕2号的干草产量较高,二者差异不显著。生产上,可选择加燕2号和坝莜3号进行种植,二者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较高,且适口性较好,其中,以收获鲜草为目的时,适宜刈割期为抽穗后14 d左右(灌浆初期);以收获干草为目的时,建议在抽穗后28 d左右(乳熟期)进行刈割,以免成熟期叶片干枯脱落。若只收获鲜草,也可选种白燕2号,其适口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黑麦草不同刈割次数,地上部分茎叶保持相似的日增长量,但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多,对根量和蘖数的增长不利,导致刈割鲜草累计数的下降。为此,以提高鲜草产量为目标的黑麦草栽培,原则上以刈割4~5次为宜。在市郊秋播较早条件下(9月上中旬),可在越冬前刈割一次,春后刈割3~4次,严加控制越冬期的刈割。增加刈割次数虽可提高鲜草营养成分,但由于刈割鲜草量的显著减少,往往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1.
以象草为对照,对9份甘蔗材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营养期多次刈割利用模式下,甘蔗的再生性、干物质产量显著低于象草.部分甘蔗资源的抗寒性强于象草.甘蔗幼嫩期营养价值差,成熟期优于象草,比象草更适于一次性刈割利用.甘蔗不同材料在早期生长、分蘖、再生性、耐寒性及干物质产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次刈割时期对不同甜高粱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江苏地区甜高粱种植二次刈割选择适宜品种与刈割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生育期偏早的中科甜3号、苏科甜1号和生育期偏迟的YT003和辽甜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品种为主区,以收获刈割时期为副区,分别在生长第75(早)、90(中)、105(晚)d头茬刈割,第165 d第2次刈割;以一次收获作对照.收获时测定不同处理甜高粱的农艺性状、饲用产量与品质.[结果]生育期偏早的中科甜3号和苏科甜1号头茬采取早、中期刈割处理,二次收获时均处于抽穗期或抽穗后期.各品种的株高在二次刈割处理的头茬表现为早<中<晚期处理,二茬则表现为早>中>晚处理.各品种采取二次刈割处理时无倒伏现象.各品种二次刈割头茬与二茬干物质中的粗蛋白含量均较一次收获高,而平均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酸性洗涤纤维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一次收获低.除平均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外,二次刈割头茬采取早、中期刈割处理的鲜干重及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的中性洗涤纤维产量主效应均显著高于二次刈割晚期及一次收获处理(P<0.05),其中中科甜3号和苏科甜1号的各产量指标较辽甜1号和YT003具有明显优势.[结论]江苏地区甜高粱种植中,采取二次刈割时宜选择偏早熟品种,头茬宜采取早、中期刈割方式.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草原3号杂花苜蓿和无芒雀麦为试验材料,对2年生混播牧草进行刈割处理,通过对两种牧草产量及翌年头茬牧草净光合速率测定结果表明:首次刈割时间推后,无芒雀麦的竞争力下降,产量降低.年刈割频率降低无芒雀麦竞争力增大,而抑制苜蓿的竞争力;刈后翌年头茬苜蓿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随上一年刈割频率升高逐渐下降,而无芒雀麦随刈割频率的升高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说明低频刈割翌年苜蓿地上部分具有竞争优势,而高频刈割增强了无芒雀麦的种群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同大麦和小麦品种在早播条件下鲜叶产量以及刈青后籽粒产量的试验研究,选择适宜本地区早播种植、刈青后收获籽粒的叶粒兼用大麦、小麦品种。结果表明:二棱大麦扬农啤5号、花30和苏啤3号及小麦品种矮早王冬前鲜叶产量较高。春后第2次刈青,裸大麦六棱子鲜叶产量最高。随刈青次数的增加,各品种成熟期籽粒产量,大麦品种中除大中88-91和花30变化不大外,其它均比正常播种生长的低。因此,大中88-91宜作为早播叶粒兼用多棱大麦品种,花30宜作为早播叶粒兼用二棱大麦品种,扬麦11和5E122可作为早播叶粒兼用型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5.
刈割强度对高加索三叶草再生性及地下器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T型容器法来观察高加索三叶草根系生长状况,并通过不同留茬高度的刈割来模拟不同利用强度下再生产草量和再生速度以及根重、根长、根系含水量和根蘖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高加索三叶草根系从0 cm至70 cm的日平均生长速度为1.59 cm,在栽后34d,日生长量达最大值,为3.29 cm。刈割处理使地上干物质量较不刈割显著增加(p<0.05),各次刈割后,再生草量以第2次大于第3次。各次刈割平均再生速度均随留茬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刈割对根系影响显著,根系重量和根系长度在不刈割时最大,随着留茬高度降低而减小,根系含水量随着留茬高度降低而增大。仅不刈割与各留茬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各留茬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根蘖数目与根蘖长度总体变化趋势一致,0 cm留茬时均最小,在9 cm留茬时均最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自然霜冻发生后的黔芋1号叶片表面直接喷施不同药剂,以期筛选出减轻马铃薯冻害、提高其产量的药剂.结果表明,喷施甲基托布津加磷酸二氢钾对冻害后的马铃薯产量有显著提高,是一种较为适用的灾后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7.
灌溉定额分配及水磷耦合对滴灌苜蓿 生长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灌溉定额分配及水磷耦合对滴灌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长规律的影响。【方法】 设3种灌溉梯度,分别为:5 250 m3/hm2(W1)、6 000 m3/hm2(W2)、6 750 m3/hm2(W3),在灌水量为6 000 m3/hm2(W2)下,设3种灌溉定额分配模式:(1)刈割前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35%+刈割后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65%(F1)、(2)刈割前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50%+刈割后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50%(F2)、(3)刈割前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65%+刈割后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35%(F3)。在三种灌溉梯度下分别设3种施磷模式为:施P2O5 50 kg/hm2(P1)、100 kg/hm2(P2)、150 kg/hm2(P3)。【结果】 不同灌溉定额分配条件下,各茬次F2处理苜蓿植株达到最快生长速率的天数最少为17~18 d,F1处理苜蓿生物量的增长空间最大,且受灌溉定额分配的影响最小;不同水磷耦合条件下,各茬次W3P2处理苜蓿植株达到最快生长速率的天数最少为15~16 d,W1P3处理、W2P3处理、W3P3处理苜蓿生物量的增长空间最大,W3P3处理受水磷影响最小。【结论】 在苜蓿达到最大生长速率15~18 d时进行水肥管理效果最佳,且刈割前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35%,刈割后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65%,以及适宜灌溉量(6 000 m3/hm2)与施磷量(P2O5 100 kg/hm2)的有效耦合,均有利于建植第二年滴灌苜蓿生长潜力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不同刈割方式研究苜蓿青干草在大田晾晒期间粗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采取单因子随机设计,采用压扁和未压扁2种处理,分别通过人工刈割和机器刈割实现,每隔一定的时间进行取样,然后将样品烘干打粉测量营养成分含量,根据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规律。苜蓿刈割后在大田晾晒期间内,压扁处理和未压扁处理,营养物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流失。结果表明,这种营养成分流失与晾晒时间和调制方式都有一定的联系。且与晾晒时间呈正相关;而不同刈割方式的苜蓿在大田晾晒期间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刈割是草原主要利用方式之一,植物功能群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是判别干扰条件下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生态学指标。研究不同刈割干扰下羊草草甸草原植物功能群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了解刈割干扰下草原功能群与多样性变化过程和机制,为退化割草地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时空刈割配置为试验平台,于2014—2018年植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即每年8月初),采用样方法对各个小区进行群落植被调查。分析一年一割(G1)、两年一割(G2)、漏割带10 m(G3)、漏割带5 m(G4)和对照(CK)处理下草甸草原群落功能群和物种多样性变化以及刈割时间和不同刈割处理间的交互作用,探讨植物功能群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相关关系。【结果】 研究发现羊草(Leymus chinensis)在不同刈割制度下均为优势物种,但是随着刈割频次的增加呈现出羊草重要值逐渐降低,退化指示物种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e)等重要值增加的趋势;两年一割处理下羊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长柱沙参(Adenophora stenanthina)、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和草地早熟禾(Poa ratensis)等植物重要值均高于其他处理。一年一割和常年不刈割处理下草地植物禾本科和豆科植物重要值所占比例减少,以退化植物居多的菊科和莎草科植物所占比例增加,在漏割带为10 m处理草地的豆科植物增加;刈割处理5年后,不同刈割制度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有增加,其中漏割带为10 m处理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增加明显。5个刈割处理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不同,其中G3和G4处理草地的群落均匀度有增加的趋势,分别增加16%和5.8%,G1、G2和CK草地群落均匀度指数下降,其中G1下降最大(下降了1.8%),其次是CK(下降1.6%),G2草地下降最少。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分析表明经过5年不同刈割处理,漏割带10 m处理的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植物功能群禾本科重要值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毛茛科和菊科重要值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长期高频度刈割会导致草原退化,同样对草原长期不利用也会致使草原发生逆行演替;两年一割和漏割带为10 m的连年刈割均可以缓解群落中禾本科等优势植物比例下降,促进毛茛科植物比例增加;经过5年的不同刈割处理,漏割带为10 m的刈割处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有所提高,即对草原进行适度刈割干扰(两年一割和漏割带10 m)有利于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上海浦东东滩采用刈割、耕翻与淹水集成技术清除外来物种互花米草,以加快沿海滩涂开发垦复,增加耕地面积.研究表明:对互花米草刈割1次、耕翻4次(淹水前和淹水期间各2次),淹水1个月后互花米草的地下部分死亡并开始腐烂,互花米草得到有效控制.该技术从1月开始实施,于当年5月底结束,能够满足水稻种植的季节要求,是一种适于推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