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香菇覆土畦栽是香菇栽培模式的一种革新,它利用土壤和荫棚调节温度、湿度,促进夏季出菇,为香菇周年生产、反季节栽培、均衡鲜菇上市创造了条件,其优点在于管理方便、省工降本、优质高效,且不受海拔限制。2002年我县覆土畦栽香菇60万袋,产鲜菇45万千克,产值24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覆土袋栽香菇是香菇栽培的一种新模式、采用该模式栽培香菇具有菇形佳、产量高,高温易出菇、管理省工等优点,是日前香菇栽培中的一种较先进的技术。特别是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盛产优质夏秋香菇,经济效益更高。现将反季节覆土袋裁香菇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丽水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与资源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开我县食用菌的发展史,可以看到那艰苦创业和成绩辉煌的一页。自1990年我县实施以香菇为重点的“三种二养”农业综合开发以来,从1990年的115户计45万袋,扩展到目前的万余户,香菇栽培量也从1994年起一直稳定在4000~5000万袋,年产值超亿元,栽培的种类也从单一秋冬香菇生产,发展成冬菇、春菇、反季节高温菇、花菇、地栽菇并举的周年化生产,并成功开发了蘑菇、杏鲍菇、平菇、金针菇、黑木耳、竹荪、草菇、秀珍菇等多种珍稀菇。2004年全县共种植香菇5596万袋,其中在异地16个省市种植1050万袋,  相似文献   

4.
缙云县推广香菇和水稻复种,生产效益显著,规模迅速扩大。袋栽香菇从1990年的45万袋,至今已发展到每年4000—5000万袋。以平均每袋菌棒产菇0.75千克,每千克4.19元,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栽培菌棒1万袋计算,每亩可产菇7500千克,每亩纯收入20145元。收菇后掀膜留架种上一季杂交  相似文献   

5.
香菇反季节覆土地栽新技术与香菇反季节常规脱袋栽培技术相比,具有产量高、菇形圆整、菇肉厚、菇柄短、香气浓郁、出口率高、市场竞争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我县菇农在袋栽香菇菌袋接种过程中,普遍采用封口取得较好的效果,其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承德市发展地栽香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季覆土栽培香菇和脱袋竖地栽培香菇的技术因与架式栽培香菇技术不同,因而在北方通称为地栽香菇或速生菇。由于该栽培方法在承德出菇时间在6~9月份,正好填补了架式栽培出菇的空档,而且生产周期短,省时、省工,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承德市具备的气候、资源、劳动力的优势使地栽香菇在承德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但近几年来承德地栽香菇发展一直很慢,经济效益不高,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8.
沈阳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在原有香菇半熟料块栽、地栽和全熟料袋栽模式的基础上,经过6年研究探索,制定出沈农香菇冷棚半熟料无床架立体袋栽模式,解决了香菇半熟料块栽、地栽和全熟料袋栽模式的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9.
尤刚 《当代农业》2011,(23):47-47
一、香菇速冻冷藏 香菇生产近年来在我国南北各地得到了蓬勃发展.自福建袋栽香菇普及之后,浙江、河南、湖北等省相继发展袋栽香菇均获得成功。香菇速冻贮藏成为生产和销售环节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鲜技术。香菇速冻贮藏比之蘑菇要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10.
香菇是景宁县农业生产的主要支柱产业,2002年全县生产袋菇7000万袋。而麦麸是袋栽香菇的主要原材料,按照常规配料方法每千袋所需麦麸160kg计算,仅2002年景宁县就需麦麸11200多吨。以往景宁的麦麸大多从山东、江苏等地购入,因路途遥远。  相似文献   

11.
<正>浦城县地处福建省最北端,闽、浙、赣三省七县(市)结合部,是我国南方48个重点林业县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县香菇、毛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生产迅猛发展,已成为农业八大主导产业之一。"十五"期间,我县每年生产食用菌7500万袋,年产值1.5亿元。食用菌生产不仅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带  相似文献   

12.
反季节覆土栽培香菇,是近年来.在低山区和平原地区推广的一项让香菇袋安全越夏的新技术。该技术不仅提高了菌袋的成功率。而且能节省管理工时,节省成本。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由传统的段木栽培香菇革新到袋栽.其目的是为了节约资源。提高产量,从传统的袋栽香菇到免割保水膜袋栽培香菇不仅节约资源,提高产量,还省人工、节成本、无公害、菇型好、成活高。通过近6a的生产实践,总结出免割保水膜袋栽培香菇的一些关键技术,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鉴于袋栽香菇栽培中经常出现的菌皮过厚,影响菌丝体生长、导致早、中期出菇少、产量低、效益等问题,在柴油处理的基础上用汽油熏蒸处理早期袋栽香菇,结果表明:经处理的香菇菌可显著提高早、中期鲜菇产量的经济效益;汽油处理效果优于柴油处理;每千袋香菇菌筒的汽油量以0.3-0.5L为佳,处理时间2-3d为宜;经汽油处理后的香菇品质相应降低,采取一定栽培补救措施可望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5.
我县草菇传统室外堆栽法,产量普遍较低,如遇不良气候则绝收,影响了群众栽培草菇的积极性。近年来,我县通过试验、示范、推广室内袋栽草菇技术,已获成功,目前已进入规模化生产。室内袋栽具有四个优点:一是产量高,每50公斤稻草可产鲜菇20公斤.是传统室外堆栽法的4倍。二是产量稳,温、湿度易于控制,且病虫害较少,单产稳定。三是技术易于掌握,规模可大可小,既可干家万户生产,也可规模化栽培。四是以当地丰富稻草为原料,来源丰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一、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发展形成规模。近年来,顺应农业发展新形势,我县食用菌产业规模由小到大.产业链条由短到长,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据统计,全县种植食用菌涉及19个乡镇,建立大棚3600多栋。栽培面积8500多亩,年栽培食、药用菌9000万袋以上,品种有香菇、椴木香菇、代料水菇、花菇、埋地菇、竹荪、极木黑木耳、菌草灵芝、平菇、金针菇、油珍菇、北虫草等。  相似文献   

17.
地栽香菇“L18”是永定县农业局食用菌站引进筛选的优良香菇菌株.非常适宜本地袋栽,其所产香菇朵型圆整、单生、柄粗短、大叶、菌肉组织致密。并且其菌丝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耐高温,属中高温型品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5—33℃,最适生长温度25℃左右,出菇温度为15—32℃.最适出菇温度为12—15℃。其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提高袋栽香菇产量的关键技术与栽培料的配制、栽培季节的安排、栽培袋的制作、发菌和转色、出菇后的管理几个环节有关,把握好这几个环节,对提高袋栽香菇的产量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地栽香菇是我县近年来开发推广的一项新的食用菌栽培技术,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高温季节缺少鲜香菇上市的局面,与我县优质架菇形成了良好的优势互补,同时也添补了北方6—9月高温季节鲜香菇的市场。  相似文献   

20.
以在桑园脱袋覆土栽培与在厂房内袋栽同品种鸡腿菇进行对比试验,分别测定产量,比较林地覆土栽培与厂房内袋栽的优劣性。结论:厂房内袋栽0.66 kg/袋,林地覆土栽培0.71 kg/袋,产量上差距不大,袋栽生长周期相对较短,但是林地栽培是闲置土地的使用,不与其他农产品争地,空间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