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天津农业科学》2016,(10):27-31
研究了经选择培育的1冬龄大鳞副泥鳅个体繁殖力。结果表明,其个体绝对繁殖力(F)波动于5 092.0~10 556.0粒之间,平均为6 784.5粒;个体相对繁殖力(FL)波动于462.91~865.38粒·cm-1,平均587.86粒·cm-1;(FW)波动于422.22~1 160.74粒·g-1之间,平均为651.9粒·g-1。个体绝对繁殖力与各生物学指标均呈正相关,与卵巢质量相关关系极显著,与体长、成熟系数、肥满度相关关系显著,与净体质量相关关系不显著;个体相对繁殖力(FL)与各生物学指标均呈正相关,与卵巢质量、成熟系数、肥满度相关关系极显著,与体长、净体质量相关关系不显著;个体相对繁殖力(FW)除与净体质量呈负相关外,与其余各生物学指标均呈正相关,其中与成熟系数、肥满度相关关系极显著,与其余各生物学指标相关关系不显著。本研究认为经选择培育的1龄个体完全可满足生殖需求,可为解决大量亲鱼的供应问题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对白斑狗鱼Esoxlucius和黑斑狗鱼Esoxreichrti的个体繁殖力进行了比较,并对两种狗鱼的个体繁殖力与其各主要体征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斑狗鱼绝对繁殖力(F)为3 808~173 500粒/尾,黑斑狗鱼的F为5 380~184 630粒/尾,两种狗鱼的个体相对繁殖力(FW)差异极显著(P〈0.01),F和相对繁殖力(FL)差异不显著。F、FW和FL与各主要体征指标呈正态分布,白斑狗鱼F、FW和FL与各主要体征指标关系密切;黑斑狗鱼F与各主要体征指标关系密切,FW和FL与各体征指标的关系均不密切。白斑狗鱼的F、FL、FW与各体征指标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分别为F=-50090.38+421.661Wo-74.083Wn+205.845L,FL=6.977+0.271Wo,FW=-5.88+0.37L+0.514M;黑斑狗鱼F、FL、FW与各体征指标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分别为F=-19300.721+33.262Wn+728.415M,FL=-20.948+0.129Wn+2.056M-0.071W,FW=15.743+0.661M。根据两种狗鱼的卵径频率分布图判断,白斑狗和黑斑狗鱼都为一次性产卵鱼类。  相似文献   

3.
黄花泡乌鳢个体繁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黄花泡乌鳢个体繁殖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乌鳢的个体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呈曲线关系 ,其相关式为F =0 490 9L1 0 186(r =0 9843) ;乌鳢个体的绝对繁殖力与体重呈直线关系 ,其相关式为F =16 495 1+5 30 0 8× 10 -3 W (r =0 995 4)。乌鳢个体的绝对繁殖力 (F)和相对繁殖力 (F/L)与年龄、成熟系数、卵径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个体绝对繁殖力的年增长率与绝对增长数以 3龄最高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个体繁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乐  李皎  丁悦秀  郑剑晖 《安徽农学通报》2012,(11):164-167,171
于2010年3~5月在东江水系采集了47尾性腺处于IV期的黄颡鱼雌性样本,对其个体繁殖力及个体繁殖力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样本的体长范围为9.6~16.6cm,体重范围为21.99~97.15g;绝对繁殖力(F)在864~19967粒,平均为4748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在81~1202粒/cm,平均为386粒/cm;体重相对繁殖力(FW)在38~284粒/g,平均为147粒/g;绝对繁殖力和体长相对繁殖力与体长、体重、纯体重及性腺重等生物学指标显著相关,而体重相对繁殖力除与性腺重密切相关外,与其他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2015-2016年在梵净山及周边地区随机采集大鳞副泥鳅样本529尾,测量其体长、体重、净体重和性腺重等生物学指标,并对体长相对繁殖力、体重相对繁殖力和成熟系数进行计算。研究表明:大鳞副泥鳅繁殖期为4~7月,盛期为5月。个体绝对繁殖力F范围为2 275~34 375粒,平均为13 177粒,体长相对繁殖力为172~2 261粒/cm,平均为728粒/cm;个体相对繁殖力为117~1 474粒,平均为635粒,体重相对繁殖力为107~1 034粒/g,平均为501粒/g。绝对繁殖力主要集中在2 500~3 200粒,体长相对繁殖力主要分布于400~1 200粒/cm,而体重相对繁殖力主要集中在200~700粒/g。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纹缟虾虎鱼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个体生殖力及其与各项生物学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纹缟虾虎鱼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6 264.5~23 587.2粒,与体长(L)、纯体重(Wn)呈二项式相关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F=5185.326-76.501L 3.237L2(R=0.657),F=6300.372 863.948Wn 172.25W2n(R=0.732);与卵巢重(Q)呈指数相关,回归方程为F=6472.5e0.519Q(R=0.598);与成熟系数、肥满度相关关系不显著.个体相对生殖力(FL)为107.1~337.0粒/mm,主要与L、Wn和Q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FL=204.098-1.723L 0.029L2(R=0.298),FL=176.063-1.984Wn 2.272Wn2(R=0.440),FL=99.654 109.137Q-17.124Q2(R=0.462);个体相对生殖力(FW)为1 611.2~5 623.8粒/g,主要与L、Wn和成熟系数(G)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FW=15593.38-364.455L 2.623L2(R=0.467),FW=6118.327-1195.697Wn 111.559Wn2(R=0.474),FW=3905.178-93.145G 2.168G2(R=0.558).处于Ⅳ期的纹缟虾虎鱼卵分为大小两个卵径群,小卵径群变幅为0.093~0.227 mm,占17.7%;大卵径群为0.426~0.730 mm,占82.3%.  相似文献   

7.
淀山湖翘嘴鲌繁殖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淀山湖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种群数量变动、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对淀山湖翘嘴鲌个体繁殖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本个体繁殖年龄由3~6龄构成,个体绝对繁殖力为22 764~737 760粒,平均为134 901粒;体长相对繁殖力为820~13 982粒/cm,平均为3157粒/cm;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104~554粒/g,平均为234粒/g;个体绝对繁殖力、体长相对繁殖力与体长和体质量均呈幂函数关系,而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仅与性腺成熟系数和卵巢质量相关。研究表明:淀山湖翘嘴鲌个体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卵巢质量、性腺成熟系数和净体质量均呈正相关;体长相对繁殖力与卵巢质量、性腺成熟系数、净体质量和肥满度均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与性腺成熟系数呈正相关,与卵巢质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8年5—7月以及2019年5月和8月在长江口水域采集的凤鲚(Coilia mystus) 样本,对其生物学指标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雌性凤鲚的肥满度(K)均值为0.32%,雄性为0.37%;雌性凤鲚性腺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GSI)的均值为18.58%,雄性为7.47%。2018和2019年长江口凤鲚的卵径分别为0.68和0.70mm,与以往研究相比凤鲚的卵径有变小的趋势。2018和2019年的个体绝对繁殖力分别为11621粒和6131粒,繁殖群体的年龄结构组成是繁殖力年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凤鲚的绝对繁殖力和体长相对繁殖力与体长、体质量、净体质量和性腺质量呈正相关,体质量相对繁殖力(FW)与性腺质量和性腺指数呈显著相关。经逐步回归,绝对繁殖力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为F=5059.5W1+1009(R2=0.73);体长相对繁殖力为FL=27.71+22.77W1 (R2=0.76);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FW=412.41-40.67W1+2614.35IGSI(R2=0.60),个体繁殖力与性腺质量的关系最为密切。用核移位法得到长江口凤鲚2018和2019年的产卵分数分别为0.26和0.24,采样时间不同可能导致了产卵分数的年间差异。本研究分析了长江口凤鲚的繁殖力和产卵分数,可为采用日产卵量方法估算长江口凤鲚繁殖群体生物量提供关键参数,以期为长江口凤鲚资源恢复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毛里塔尼亚外海乌贼的繁殖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15年7-8月毛里塔尼亚外海渔业生产所得的乌贼(Sepia officinalis)样本,研究该属种的繁殖力特性,并利用数学模型分析个体繁殖力的生物学指标表达关系。结果显示,乌贼个体胴长、体质量等生物学指标均呈单峰型区间分布,个体潜在繁殖力PF为1 306~3 375粒,平均值为2 466±545粒,潜在繁殖力随着性腺发育增加显著(P0.05);胴长相对繁殖力PF_(ML)为8.70~18.56粒/mm,平均为14.17±2.12粒/mm;体质量相对繁殖力PFBW为2.72~7.81粒/g,平均为5.18±1.23粒/g;PFBW比PF_(ML)更为稳定(δ2PFBWδ2PFM L)。PF、PFBW均与胴长、胴宽、头宽、鳍长、鳍宽、体质量、净质量和头质量等生物学指标关系密切(P0.05),PF_(ML)与这些生物学指标的数学模型拟合相关系数较低,函数关系不显著(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PF与鳍长呈显著的相关关系,而PFBW则与体质量关系显著。研究表明,鳍长和体质量分别是衡量个体潜在繁殖力、体质量相对繁殖力的可靠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对澄湖48尾产卵前成熟似刺鳊鮈雌鱼的个体绝对繁殖力(F)、体长相对繁殖力(FL)和体重相对繁殖力(FW)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与体型若干形态学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似刺鳊鮈样本由1~5龄鱼组成,F主要变幅在1.71×104~3.83×104粒之间(平均为2.45×104粒);FL主要变幅在0.94×103~1.52×103粒/cm之间(平均为1.13×103粒/cm);FW主要变幅在95~155粒/g之间(平均为119粒/g)。F与体长、体重和年龄分别呈二次函数、直线和三次函数相关,FL与体长、体重均呈三次函数关系,FW与它们相关不显著。综合分析,在进行渔业生产时以体长21~23 cm、年龄2~3龄鱼为人工催产亲本为宜。采用SPSS软件的曲线回归分析其F和FL均与体长、体重和成熟系数密切相关,而FW仅与成熟系数相关,在实际中可直接用体长、体重同繁殖力的关系来预测似刺鳊鮈的绝对繁殖力。  相似文献   

11.
中华沙鳅个体生殖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岳兴建  谢碧文  颉江  王静  王淯  齐泽民  葛正良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302-2306,2310
为了研究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个体生殖力及其与多项生物学指标的关系,2009年5~9月从沱江资中段和长江宜宾一南溪段分别收集性腺Ⅳ期中华沙鳅雌鱼32尾和22尾进行研究.结果如下:①沱江资中段中华沙鳅产卵群体由2、3龄鱼组成;绝对生殖力(F)为 560~4 401粒,平均1 915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为63~458粒/cm,平均217粒/cm,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为39~424粒/g,平均230粒/g;绝对生殖力、体长相对生殖力与体长、体重、净体重和成熟系数相关性极显著,体重相对生殖力与体重和成熟系数相关性显著,个体生殖力与肥满度相关性不显著.②长江宜宾一南溪段产卵群体由2、3、4龄鱼组成;绝对生殖力(F)为1 593~14 892粒,平均4 991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为168~1 568粒/cm,平均509粒/cm,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为49~294粒/g,平均123粒/g;绝对生殖力、体长相对生殖力和体重相对生殖力与体重、净体重、成熟系数和肥满度相关性极显著,与体长和年龄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沱江资中段中华沙鳅繁殖群体低龄化、小型化,建议加强其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繁殖期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黄颡鱼繁殖的生物学特性,对繁殖期雌、雄鱼形态学特性,雌鱼的怀卵量、繁殖力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锦江河黄颡鱼在繁殖期的个体绝对怀卵量与体重、体长均呈直线相关,平均绝对繁殖力为2 757粒/尾,平均相对繁殖力为74.38粒/g.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不同体色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var.color)的繁殖性能差异,对5种体色类型(全红、大花、麻花、粉玉和粉花)瓯江彩鲤在2、3龄阶段的繁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龄雌鱼的绝对繁殖力平均为34.55万粒,比2龄雌鱼的20.09万粒高71.98%;3龄雌鱼的体重相对繁殖力为216.76粒/g,比2龄雌鱼的187.26粒/g高15.75%,3龄雌鱼的繁殖性能极显著地高于2龄雌鱼(P<0.01);而5种不同体色瓯江彩鲤的性腺指数、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瓯江彩鲤的绝对繁殖力与体重呈直线关系:Y=0.0225X-2.5591(R=0.835 5,P<0.01);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Y=0.0068X2.8002(R=0.728 5,P<0.01)。3龄雄鱼的性腺重极显著地高于2龄雄鱼(P<0.01),但2龄与3龄雄鱼间的性腺指数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体色雄鱼间的平均性腺指数也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认为:瓯江彩鲤的最佳繁殖年龄,雌性以3~4龄为宜,雄性以2~3龄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短体副鳅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89尾雌性短体副鳅为试材,对其中161尾进行年龄鉴定;考察该鱼的绝对生殖力(F)(以第4期卵粒数量表示)和F与其体长(L)、净体重(W)、年龄的关系,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与L和年龄的关系,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与W的关系,并对该鱼的卵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短体副鳅的F为102~574粒,F/L为1.887~9.111粒;F与L和W呈直线相关,线性方程分别为F=7.5462L-181.96和F=34.096W+140.74;161尾雌鱼中,1龄鱼42尾,2龄鱼59尾,3龄鱼52尾,4龄鱼7尾,5龄鱼1尾;F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F/L随年龄增大而减小;F/L与L的方程为F/L=0.0484L+1.5920,F/W与W的关系为F/W=-6.8869W+98.647;卵径分布只出现1个高峰,且峰值卵径所占比例较大。[结论]短体副鳅为一次性产卵鱼类。  相似文献   

15.
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在千岛湖采集了709尾细鳞鲴及295尾黄尾鲴,对这两个相近种进行年龄、生长及繁殖的研究,旨在了解千岛湖细鳞鲴与黄尾鲴种群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细鳞鲴与黄尾鲴所获样本的年龄范围为1~5龄,优势年龄均为2~3龄,分别占整个样本的84%和76%;其中细鳞鲴体长与体重的生长关系式为W=0.0223L2.8785(R2=0.9439);Von Bertalanffy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 t=38.82×[1-e-0.2450(t+1.2636)]、W t=836.21×[1-e-0.2450(t+1.2636)]2.8785,拐点年龄为3.05龄,对应体长为25.33 cm,体重244.78 g;雌雄比例为0.9568∶1,其个体绝对繁殖力为24 893~132 521粒,平均71 283粒。黄尾鲴体长与体重的生长关系式为W=0.0381L2.7172(R2=0.9439),Von Bertalanffy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 t=41.99×[1-e-0.2264(t+0.9746)]、W t=980.22×[1-e-0.2264(t+0.9746)]2.7172,拐点年龄为3.45龄,对应体长为26.54 cm,体重281.88 g;雌雄比例为1.4513∶1,其个体绝对繁殖力为39 813~228 541粒,平均109 141粒。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长湖沙塘鳢(Odontobutisobscurus)体重、卵巢重和繁殖力的关系。结果显示,卵巢重、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与体重间关系显著,随着体重的增加,卵巢重呈直线增加,绝对繁殖力呈对数曲线增加,相对繁殖力呈对数曲线减小。单位体重的卵巢重与体重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