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废纸回收利用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前纸业原料结构调整和生态保护的大环境下,简要介绍了国际、国内废纸回收利用的市场和技术发展现状,指出了未来废纸回用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家具以及室内装饰等行业每年都会消耗大量的木质人造板,同时每年会有大量的人造板及其制品被淘汰。如何利用木质废弃物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已成为木材加工行业的研究热点之一。人造板中存在合成树脂类胶黏剂,采用传统处理方式会浪费木质资源并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为推动废弃人造板的回收再利用研究,综述了废弃人造板回收利用途径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包括将废弃人造板应用于人造板、高性能复合板材制备,燃烧供热,通过热解处理生产生物质燃料以及活性炭等再利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展望了废弃人造板回收利用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试论废纸回收再生与森林资源及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纸回收再生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再生在工业化发展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现状和废纸回收利用的现状介绍分析了废纸回收利用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义,并提出恢复森林绿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强调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针对目前废旧人造板家具极少回收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压力等问题,通过对循环经济模式下废旧人造板家具生态利用进行资料整理,分析了国内外废旧人造板家具回收现状及问题,并以重构理论为基础,从时间重构(产品生命周期)、市场重构(家具回收市场)、资源重构(家具资源分类和创新再开发)三个层面,对废旧人造板家具生态利用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相应重构策略。结果表明:可以在延长人造板家具产品生命周期、细化家具回收市场、创新材料再利用加工技术等方面进行生态改善和领域拓展。本文通过循环经济、生态设计和重构理论综合研究对中国家具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策略建议,同时对全球家具行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废纸的回收利用是解决造纸工业面临的原料短缺、能源紧张和污染严重等三大问题的有效途径.脱墨是废纸回用技术的关键,目前脱墨技术基本上采用传统的碱法化学脱墨技术,碱法化学脱墨技术对原料的适应性不强,不适于含较多静电复印纸和激光打印纸的办公废纸油墨的脱除,限制了这些高质量废纸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城市废弃植物纤维材料的利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文章介绍了国外利用城市废弃植物纤维材料的概况,阐述了目前国外利用废弃植物纤维材料制造的几种产品,包括:木塑复合材料、湿法成型纸质人造板、干法成型纸质板、湿法成型废纸复合板、纸质结构板、再生刨花板和无机胶结人造板。对我国利用废弃木质材料的情况也进行了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7.
废纸经回收利用,可重新造纸。所以多利用废纸是节约木材,少采伐森林,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森林匮乏,利用废纸造纸,更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十分重视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其中废纸的回收利用,一般占总量的30~40%。世界每年消耗大量木材用于造纸,据估算,造纸材大约占木材年产量的35%。按着现在的增长速度,到下个世纪初,可达到50%。1987年世界纸张产量为2.048亿吨,其中当成废纸扔掉的约有1亿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国内外废纸回收利用现状,重点阐述了废纸在建筑填料、制备高附加值纤维衍生物以及复合材料等方面的利用研究现状,并针对废纸材料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高吸水率和弱结合界面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废纸和森林的关系极为密切,这是因为森林生长木材,木材能制造纸张,纸张经使用又变成废纸。因此,如将废纸回收利用,就可以少采伐森林了。 为了减少森林资源的采伐量,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十分重视废纸的再利用,已开始从单纯依靠采伐林木资源到依靠废纸再生利用的转变,且已取得可喜的成果。如绿色之国日本,森林覆盖率达68%,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然而他们对纸张回收工作十分重视。日本全国上下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废纸回收措施和收购网点。废纸回收率已达76%。美国利用废纸成绩更显著,每年利用达4200万吨。据测算:每回收一吨废纸,相当于少砍10株树木(约4立米木材),节电400度,节煤400公斤,节水300吨,节烧碱400公斤。美国还建成了以废纸为原料制取酒精、葡萄糖,加工禽畜饲料的工厂。目前,我国每年造纸约700多万吨,每年回收废纸196万吨,可节约木材360万立米,我国的废纸回收率仅达28%,这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回收率还很低,大有潜力可挖。 我国森林资源贫乏,人均占有量在世界居120位,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而每年用于造纸的木材  相似文献   

10.
专利号:200910272622.9废纸的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废纸的关键是解决废纸脱黑和胶粘物障碍问题,特别是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印刷油墨的种类繁多,其中水性油墨及激光打印油墨的使用增加了废纸的脱墨难度,传统的使用一种皂类脱墨剂进行脱墨的方法难以满足上述废纸的脱墨质量。另外,由于废纸中含有较多的胶  相似文献   

11.
王兆伍  陈国仁 《木材工业》1993,7(1):38-40,44
本文利用无尺寸表示矩阵、尺寸向量矩阵建立了人造板分裁的数学模型,在考虑人造板分裁的工艺要求下,建立了人造板分裁的优化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其目标函数以最小的下脚料面积为目标函数,从而获得最低的生产成本。该优化方法简单可行,在家具生产中有着普遍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造板释放甲醛问题及其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人造板甲醛释放的原因,在人造板工艺上如何控制甲醛含量,使用人造板家居装修如何除去游离甲醛。  相似文献   

13.
国内浸渍胶膜纸及饰面人造板行业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板式家具的发展,浸渍胶膜纸和饰面人造板行业发展迅猛。文中通过分析国内浸渍胶膜纸及饰面人造板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与国外的差距,从浸渍胶膜纸、饰面人造板、产品加工工艺和板式家具等方面对该行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硫酸铵与氯化铵对脲醛树脂胶粘剂性能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用硫酸铵与氯化铵固化的脲醛树脂胶粘剂的使用性能和胶合强度,发现在0.5%~2.5%范围内,相同量的硫酸铵和氯化铵对固化时间、pH值、粘度、适用期和胶层剪切强度等的影响无显著差异;2种固化剂所需的调制设备、工艺条件相同,价格相近。由于含氯废旧人造板的燃烧处理可能导致二恶英的生成,建议我国人造板企业以硫酸铵代替氯化铵,以消除一个潜在的污染源,提高产品的环保性,避免今后人造板和板式家具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我国室外人造板产品发展概况及重要性能检测,从区域、性能检测和人造板种类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对室外人造板重要性能的相关检测标准,阐述了我国现有室外人造板标准存在的不足,提出应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室外人造板产品的较为系统的检测方法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以强化木地板、中密度纤维板、高密度纤维板、浸渍胶膜纸饰面人造板等5类人造板为试材,研究标准、模拟夏季、模拟冬季等不同温湿度平衡处理条件对上述人造板内结合强度、吸水厚度膨胀率和表面结合强度值等理化性能检测指标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高湿平衡处理使人造板的力学强度增加,吸水厚度膨胀率降低;低温低湿平衡处理使人造板力学强度降低,吸水厚度膨胀率增加;不同平衡处理条件下强化木地板吸水厚度膨胀率差异较大;对饰面板表面结合强度的影响大于素板。  相似文献   

17.
基于嵌套Logit模型的中国出口人造板产品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是中国人造板行业面临的挑战。文中分别以美国、英国、加拿大、泰国和菲律宾5个中国人造板的主要出口对象国为基准国,基于其4位数HS编码的细分人造板数据,采用Khandewal嵌套Logit模型,测度中国出口人造板的产品质量。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人造板的产品质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在2006—2010年出现大幅度下滑,其可能的主要原因是贸易政策调整;中国对美、英、加3个发达国家出口人造板的产品质量较为平稳,近年来对泰国和菲律宾2个发展中国家出口人造板的产品质量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8.
废弃木质材料的利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研究课题。材料界和技术界正在努力使工业材料和产品具有更好的环境协调性。废话弃木质材料利用是提高木质材料环境协调性的方法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利用废弃实体木材和废弃人造板的背景、方法、应开展的研究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清除人造板中甲醛的后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喷涂甲醛清除触媒后的人造板物理力学性能没有明显变化,甲醛清除触媒对不同种类人造板释放出的甲醛清除效果相同,E3级胶合板喷涂甲醛清除触媒后的甲醛释放量小于(等于)0.12mg/L,清除率大于99.08%。  相似文献   

20.
弹性模量是人造板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之一,它是表征人造板刚度性能的重要指标,与其他的力学指标也有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人造板的使用.对国内外人造板弹性模量的检测方法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振动、应力波、机械应力等无损检测方法是今后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