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冬枣种质资源调查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枣是一优良的晚熟鲜食品种,栽培历史悠久,但其商品价值近几年才被引起重视。冬枣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造成冬枣品种混乱,给生产带来了不利。本文主要调查了现存冬枣资源、冬枣原产地的特征、冬枣名称的混乱状况、鲁北冬枣的种质特性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冬枣种质资源对策。  相似文献   

2.
运城市盐湖区实施冬枣品牌战略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城市盐湖区积极发展冬枣产业,大力实施冬枣品牌战略,争创名优产品,提升冬枣市场竞争力,使冬枣产品誉满国内市场,为推进转型发展和群众增收、打胜扶贫攻坚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冬枣产于山东省渤海地区、黄河三角洲腹地,是一种成熟期较晚、珍贵稀有的鲜食果品。最近几年,由于管理等问题,市场上的冬枣品质有所下降,影响了冬枣的声誉。为此,滨州市林业局通过建立冬枣基地,多年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绿色冬枣生产技术规程,在不影响冬枣产量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冬枣的质量。为今后的绿色冬枣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现将绿色冬枣生产技术规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钙对果品品质有重要促进作用,而品质又决定了冬枣的商品价值和种植效益。因此,研究钙对冬枣品质的影响作用,对于改善冬枣商品性能,促进冬枣产业持续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展叶期、幼果期、白熟期分别对冬枣叶面喷施氯化钙溶液,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钙肥对冬枣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黄酮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氯化钙可增加冬枣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提高果实硬度和钙素营养,并明显降低了可滴定酸总量。综合比较之下,以白熟期叶面喷施0.75%氯化钙对冬枣品质改善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姚伟强 《河北林业》2013,(11):23-24
"今年的冬枣特别好卖,都不用出棚就被赶来的客商抢购一空了。"站在自家冬枣大棚里,河北省青县曹寺乡枣农刘立明不无得意地告诉记者。由于接连受恶劣天气影响,河北省沧州市今年的小枣和冬枣平均减产40%和60%,但青县的温室冬枣却呈现着另一番景象:冬枣挂满枝头,果实个儿大、外观漂亮、口感极佳。"冬枣比较娇气,快成熟时如果遇上连雨天就容易出现裂枣和烂枣,一年的辛苦也就白费了。"刘立明在讲述过去的损失时仍感到心痛。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冬枣施肥管理的意义和作用,并综合近年文献,提出了冬枣基肥以微生物肥及优质有机肥为主,在幼果期应加大菌肥的施用量.通过实验总结出设施冬枣科学施肥的时期及肥料的选择和施肥方法.可供广大设施冬枣栽植户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东营市各县区冬枣栽培区土样为研究对象,测定土样中有机质、氮、磷、钾的含量,研究分析全市冬枣园土壤养分含量情况。结果表明,各县区除优质栽培区外,其他冬枣栽培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尤其是河口区和垦利区,应注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改善各种营养元素的供应能力和有效性;除广饶县冬枣栽培区土壤中钾含量足以供应冬枣正常生长之外,其他冬枣栽培区土壤中的氮、磷养分含量比较缺乏。全市各县区冬枣栽培区需结合各自实际,有针对性地调整氮磷钾用量,合理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冬枣(又称沾化冬枣、苹果枣、冻枣)是一种大果、晚熟、鲜食枣类珍稀果树品种资源。因果实大,赭红光亮,皮薄肉脆,细嫩多汁,甘甜清香,营养丰富,品质极佳,市场开发前景广阔。山东省滨州市是冬枣栽培最佳适生区,现有冬枣栽培面积5.47万hm^2,年产量45万t,产值27亿元,栽培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沾化县下洼镇等冬枣主产区,枣农人均年冬枣纯收入超过6500元,冬枣产业已成为滨州市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河北和山东冬枣果实品质评价及AFLP分子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产区间冬枣的品质、遗传差异,将来源于河北和山东不同产地的冬枣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栽种于河北、山东、北京的4个试验园,采取同样的栽培管理措施.通过对试验园冬枣果实的形态、品质等各项指标进行连年的分析测定和感官评价,并进行了DNA-AFLP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河北、山东两省冬枣的单果质量、纵横径、果形指数、可食率、含水率、着色指数,果实Vc、总糖、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间没有明显差异,在同一试验园两省冬枣的感官评价差异也不明显;AFLP分析证明两省冬枣样品间遗传相似性很高(SM=0.987 3~1.000 0),被聚为一类,表明产自河北、山东的冬枣属于同一品种,造成冬枣果实品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立地条件和管理措施.冬枣品种内确实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属于单株变异,与产地来源无关.  相似文献   

10.
葛芳 《辽宁林业科技》2012,(1):17-19,44
通过全面搜集冬枣黑斑病的相关资料,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方法,采用定量分析指标体系,从冬枣黑斑病的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的经济危害性、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风险管理难度以及冬枣的经济价值、生态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对冬枣黑斑病的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冬枣黑斑病将会危害我国的生态环境,影响林业生产,其风险评估值为1.55,在我国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应加强检疫管理,防止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1.
对北京市丰台区8个主栽枣品种果实中可溶性糖、总酸、主要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以及差异性分析,并对不同采收期枣果实营养成分的变化作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尜尜枣、长辛店白枣、冬枣的综合品质最优;随着采收期的延后,沧州金丝枣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含量均明显降低,而总酸、VB1、VB2和矿质元素Fe、Mg、Mn、K、Ca的含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2.
沾化冬枣早期丰产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沾化冬枣引种栽培成活率低、产量低等问题,在运城盐湖区建立了示范园,采取了密植栽培、肥水管理、整形修剪、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达到了早期丰产的目的。该文对沾化冬枣的这一早期丰产栽培技术及其效益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魏绍冲  姜远茂 《林业科学》2012,48(4):138-142
冬枣(Ziziphus jujuba‘Dongzao’)是我国的特色鲜食果品之一,果实富含维生素C和环磷酸腺苷等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冬枣采后贮藏过程中极易失水、皱缩、酒软或霉烂等,致使其供应期甚短。乙烯的生理作用是由位于细胞内质网上乙烯受  相似文献   

14.
环剥与环割处理对冬枣生长结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年生冬枣为试材,研究不同时期环剥与环割对冬枣生长结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改进枣树的栽培技术和提高枣树的产量与枣果质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主干环剥及主枝环割适宜在盛花期即开花30%~50%时进行,可明显提高冬枣果实及花序坐果率,提高产量;环剥与环割后果实的维生素C、总酸、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环剥处理后的枣果总糖含量较环割处理高,硬度较环割处理低,果实品质更好;盛花后期即开花60%~80%进行环剥与环割,可提高枣果纵横径及单果质量,促使果实膨大,所以在栽培中可结合盛花期进行环剥、环割后,在盛花后期根据树势情况进行2次环剥、环割处理;木质化枣吊的坐果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纵横径和单果质量均高于脱落性枣吊,说明在生产中应注意培养木质化枣吊,这是提升枣果产量及品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冬枣的初花期、盛花初期、中期和后期的环剥试验、表明环剥时期对冬枣的果实品质、坐果率和产量有明显的影响。环剥期越早,果实品质越好;盛花初期和中期环剥坐果率和产量接近,且明显高于其他两个时期,初花期环剥坐果率和产量最低,盛花后期其次。综合比较以盛花初期环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从河北唐县赞皇大枣、辽宁凌源梨枣和河南濮阳扁核酸3个品种的枣疯病和来自山东、江西和北京的不同无性系的泡桐丛枝病树上采集丛枝枝条作为组织培养材料,获得的枣疯病和泡桐丛枝病组培苗皆表现典型的丛枝症状。其中感染植原体的赞皇大枣组培苗(Ft)和扁核酸组培苗(HPD)在未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和其它培养基交替继代培养1a以上仍能维持丛枝苗生长;而发病梨枣(LD)除产生丛枝外,还出现叶片黄化和植株矮化、枯梢等衰退症状。泡桐丛枝病植原体可在不同无性系组培苗上通过各种培养基交替和单纯的MS培养基继代培养,并已在实验室内连续保藏达10a,其引致丛枝症状的能力无明显的改变。用枣树Ft染病材料作接穗,以健康冬枣(DJ)和抗病婆枣(W14)砧木进行组培苗间嫁接传病试验,可使部分DJ和W14发病;而嫁接未发病的砧木多数像健苗一样正常生长。用感染山东泡桐丛枝病植原体ZD株系丛枝组培苗为接穗,嫁接健康泡桐无性系组培苗致使无性系MB33、TY2T和C125发病。用植原体16S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确证了泡桐和枣树发病苗和嫁接发病组培苗体内存在植原体。用DAPI荧光显微镜技术比较组培苗韧皮部筛管中的植原体浓度,结果显示,Ft和嫁接发病冬枣(DJ-Ft)筛管中植原体浓度相对较高,但仍低于各泡桐无性系染病丛枝组培苗;HPD和LD浓度中等,而发病的W14砧木含有植原体的筛管数量较少、且浓度很低。在嫁接不成功或未发病的DJ和W14砧木组织及健康对照组织中皆检测不到植原体荧光。  相似文献   

17.
大棚冬枣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冬枣的优质早熟,减少成熟期的阴雨损失,我们研究了大棚冬枣栽培技术。通过棚体建造,选择2月上旬开始扣棚,5月底揭棚,并采用规范的棚内温度控制,可使冬枣提前成熟20~30 d,品质和优果率明显提高。在栽培管理上一次施足基肥,扣棚前灌水1次,其它措施类似于冬枣的大田管理。大棚冬枣栽培技术,解决了冬枣座果难的问题,水肥投入减少,虫害减少,但温度控制要求严格,否则会造成损失。大棚冬枣效益显著,减低了成熟期遇雨裂果的风险,优化了产业结构,值得我国同类枣区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大荔冬枣早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大荔冬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冬枣优质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提出重施有机肥和配方施肥,合理调节冬枣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花期适当环剥和喷施激素,及时有效防治病虫危害,可以保证冬枣生产的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9.
几个新选育优良枣品种(系)的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个新选育的枣品种(系)的发育枝为试材(以冬枣Ziziphus jujuba Mill.CV.Dongzao为对照),采用电导法并配以Logistic方程和干物质含量法,估测了抗寒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抗寒性不同,涞水铃枣抗寒性高于毛卜彦铃枣;月光枣抗寒性高于辣椒枣和冬枣。随树龄的增加,当年生发育枝的抗寒性增加,随枝龄的增大,抗寒性增强。本研究就干物质含量法和电导法在评价枣树抗寒性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冬枣黑斑病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了50%扑海因、70%代森锰锌等防治冬枣黑斑病的有效化学药剂,800倍液防治效果达85%以上;筛选出了生防菌T13菌株并研制了生防菌T13制刑和混配制剂,T13制剂800倍液对黑斑病的防效达70%以上,混配制剂800倍防效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