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花卉》2015,(16)
<正>"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寥寥两句,一幅生动的画面跃然纸上,离别的伤感和不舍因其中的野草"荻"而显得更加令人动容(当然,古人未必能区分芒和荻,暂且认为大诗人看到的是荻吧!)。古人除了杜鹃、牡丹、兰花等名花外,也有偏爱这野草的,虽不惊艳却也极富诗意与野趣,不用刻意栽植、精心照顾,闲时无聊,漫步在乡野小径、水边河滩,随处可见芦苇、芦竹、斑茅、荻、狼尾草、五节芒、芒、知风草等等。  相似文献   

2.
深谷幽兰     
金炎  邬帆 《花木盆景》2005,(4):36-36
这是一首赞颂深谷幽兰的诗,为诗人晚年时所作。开头两句写诗人常在饭后拄着拐杖到南边山岩去散步,从面自然地引出幽兰。三四句写诗人因兰香而急着去寻求,然而兰花藏在深谷野卉之中,没有能得到。“遽求”,表达了诗人求兰的急切心情。五六句“生世本幽谷,岂愿为世娱。”诗人紧接着抒发议论,写出兰花的高尚气节。它宁愿在深山幽谷之中与野草为伍,也不愿到那庸人的庭院中去当装饰品,当作玩物,  相似文献   

3.
傅军 《花卉》2009,(5):43-43
“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股颜色一般香”,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描写荷花的佳句。荷花历来就有“花中君子”的誉称,古人把农历6月24日定为荷花的生日,又称“观荷节”。荷花属睡莲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栽培的品种有22个,按其用途可分为籽莲、藕莲和花莲。花莲很少结实,然莲花极美,供观赏之用。  相似文献   

4.
常翻古籍,对古人食蕈事颇多注意。尤其对叙写生动形象者,则信手抄写,而后加以比较,情之所至,缀之而成“趣闻”,愿与知音共享。元朝“松阳(旧县治,在浙江省西南部,今划入遂昌县)县诗人程渠南,滑稽之士也”(《草木子》)。他就曾“与僧信道元,同斋食蕈”。吃过后,并应信道元之请,写了首题为《食丁蕈戏作》的七言绝句,  相似文献   

5.
荠菜原是十字花科的一种小野草 ,又称护生草、地米菜等。我国很早就有关于荠菜的记载 ,并知道荠菜的食用和药效。如〈诗经〉中就有“其甘如荠”的记载 ;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有“时浇麦田求野菜 ,春菜荠美不忘归”的著名诗句。荠菜原为野生 ,至今在我市广大城郊和农田仍到处可见到野生荠菜的踪迹 ,是市郊最主要的野菜之一。据记载 ,一直到了清咸丰年间 ,当时的虹桥乡虹三村菜农姚郎庭 ,从野生荠菜中经过选育 ,才开始由野生变为人工栽培 ,以后逐步扩大 ,并成为我市冬春深受市民喜爱的花式细菜。荠菜气味清香 ,滋味鲜美 ,质地鲜嫩 ,食用方法有多种…  相似文献   

6.
马齿苋虽然是田野杂草,自古以来却被人们当作蔬菜食用,特别是灾荒年景,马齿苋便成了争相采挖的“渡荒植物”。古人非常喜爱马齿苋,把它同当时的重要蔬菜冬葵、白苏一样看待。从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可见:“又如马齿盛,气拥葵荏香。”马齿苋在我国几乎所有的野菜著作中都占有一定的篇章。70年代出版的《广州蔬菜品种志》一书也将它收录其中,近来记载马齿苋的品种志更多。  相似文献   

7.
林蒲田 《蔬菜》2004,(8):37-37
在2000多年前,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屈原就留下了“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古人早已把菊花当作食品了。至今,以花入馔还保留在我国“八大菜系”中,如山东的桂花丸子、茉莉汤,北京的桂花干贝、茉莉鸡脯,上海的桂花栗子、菊糕,广东的菊花鲈鱼、桂花汤,还有那晶莹透澈的江浙冰糖百合汤。  相似文献   

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对清明时光的描写。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之时,气候渐暖,草木萌茂,是游春的好时期。古人逢此日要举家出外扫墓,虽然怀念亲人的气氛是庄重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增强果品的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笔者在柳州地区 ,因地制宜地选择小气候条件较好的地段、地块 ,配合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 ,进行芒果引种试验。现将结果报道于后。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种苗来源于百色地区芒果研究中心 ,两年生嫁接苗 ,共 170 0株、四个品种 ,分别为“红象牙芒”、“紫花芒”、“桂香芒”、“串芒” ,皆为当地较耐寒品种。1 2 方法建园在柳州市观光农业景区中的果岛 ,该岛四面环水 ,土层深厚 ,中粘度壤土 ,PH值为 6 5 ,平均地下水位1 3cm。1997年 4月 15日定植 ,株行距 3 8× 4 4m ,每 6 6 7m2定植 40株。定植时营…  相似文献   

10.
《吉林蔬菜》2008,(4):63-63
荠菜,又名护生草、鸡心菜、净肠菜,生长在路边、野地和田埂上,有降压、健脾、止血、明目之功效。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曾吟诗赞曰:“残雪初消荠菜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还说自己曾“春秋荠香忽忘归”。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书画大家、诗人郑板桥曾作画题诗云:“三秋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诗人苏轼也非常推崇荠菜,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君若知其味,  相似文献   

11.
地被月季引种优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河南南阳引进的11个2 a生地被月季为试材,对其性状表现、年生长量及越冬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适宜兰州地区栽培的优质月季品种.结果表明:“猩红梅荻郎”、“巴西诺”、“玫瑰地毯”和“恋情火焰”、“地被一号”、“皇家巴西诺”、“哈德福俊”、“紫微星”8个品种适宜在兰州地区栽植,该研究为兰州城区园林绿地中地被月季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山茱萸     
山茱萸唐代诗人王维有诗赞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古人认为,在重阳节登高的时候,把茱萸插在头上,或把茱萸装在小布口袋里面,带在身上.可以避灾邪。山茱萸入药,果味酸带有苦涩,性微温,具有滋补、强壮、收敛性补...  相似文献   

13.
由我所主持并与省内有关市、县协作完成的“提高苹果产量质量栽培技术的研究”、“苹果新害虫——单梦尼夜蛾的研究”、“山楂粉蝶及其防治研究”、“野草资源在果园利用价值及其施用技术的研究”、“苹果磷素营  相似文献   

14.
野草资源丰富、种类多、养分齐全,是果园一种有机肥源。在目前有机肥料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情况下,科学地施用野草尤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摸清某些野草的分布与产量,通过对野草分解速率、腐解残留率的测定,探讨野草的利用价值,为我省开辟新的肥源和合理施用提供依据。一、野草资源调查  相似文献   

15.
八月涛声     
此诗写浙江钱塘潮。“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周密:《观潮》)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至今仍是旅游观赏胜地。  相似文献   

16.
1981年秋,去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查找资料,翻阅到一些菌蕈诗,心有所感,写成此篇,不揣浅陋,谨就教于大方。人非草木,熟能无情。我想,在诗人的眼里,一草一木,土菌木蕈,都可以托物寄兴,述志书怀,沟通人们心灵的。因此,欣赏古人吟詠菌蕈的诗,可以说是享用一种精神副食品。最早以菌蕈入诗的诗人当推屈原。他在《九歌·山鬼》中吟詠的“三秀”,就是灵芝。诗中以灵芝喻贤哲,以葛石喻谄谀  相似文献   

17.
芒果气调贮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紫花芒、桂香芒、秋芒、811芒和串芒五个芒果品种耐藏性比较,试验得出紫花芒和秋芒较耐贮藏。在13℃,O_22—5%、CO_22—7%的条件下气调贮藏紫花芒和秋芒,其贮藏寿命在38天以上,好果率在90%以上。在气调贮藏前,用特克多、扑海因、GA_3、2.4—D和果蜡处理紫花芒能有效地抑制芒果炭疽病的发病,延缓芒果的衰老,保持芒果的品质、减少酸度损失,延长芒果的货架寿命。  相似文献   

18.
卧牛     
俞莹 《花木盆景》2021,(1):88-88
2021年是农历辛丑年,也是生肖牛年。牛体型粗壮,吃苦耐劳,适应性很强,能耕田犁地,有功于人类。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云:"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这也是古代送冬迎春风俗的组成部分。古代立春日要进行迎春仪式,由官人扮成主管草木生长的"句芒神",鞭打用泥捏纸粘而成的"土牛",又称"打春"或"鞭春",寓有劝农春耕的意味。  相似文献   

19.
“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古人用“秀”与“幽”高度概括了这两座名山的自然风貌。从生物宝库的角度来看,也约略反映了各类野生食菌、毒菌及药用真菌有关的生态环境。去年10月下旬,我有幸再登峨嵋,作一次短期考察。虽然旧地重游,相  相似文献   

20.
果品的营养     
古人云:“遍尝百果能成仙”,在今天谁也不相信“成仙得道”之言,但吃水果能使人延年益寿这是一点不假的。据报道,即使晚期癌症患者如能多吃水果,可使生存期延长四倍。为什么水果有利健康和长寿呢? 果品是维生素、无机盐的重要来源,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